合成孔径雷达探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1458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5 00:13
本公开涉及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探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探测区域,所述探测区域至少包括待观测目标所在的区域;确定合成孔径雷达扫描所述探测区域的扫描次数N,以及确定N次扫描中每次扫描的观测角度,N为大于1的正整数;在所述合成孔径雷达经过所述探测区域时,根据所述扫描次数以及所述每次扫描的观测角度对所述探测区域进行扫描,获得目标图像。本公开中的方案能够对探测区域进行全方位观测,提高了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合成孔径雷达探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本公开涉及雷达
,具体地,涉及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探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ApertureRadar,SAR)作为一种主动航空、航天遥感手段,具有着分辨率高、日夜不间断工作、覆盖域广等特点。所以其在环境保护、目标监测、军事勘查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已成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和全球资源管理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相关技术中,SAR系统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需求,发展出了多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如条带式、扫描式、聚束式等等,这些工作模式都是对一块区域进行一次扫描成像。但是即便合成孔径雷达相比于光学雷达不受日夜交替、光线强弱的影响,也可以穿透云层,甚至穿透部分遮盖物,但是对于厚度、体积较大的复杂遮挡物,或者多散射中心的复杂目标,SAR系统仍无法进行全面的观测和辨识。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探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探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探测区域,所述探测区域至少包括待观测目标所在的区域;确定合成孔径雷达扫描所述探测区域的扫描次数N,以及确定N次扫描中每次扫描的观测角度,N为大于1的正整数;在所述合成孔径雷达经过所述探测区域时,根据所述扫描次数以及所述每次扫描的观测角度对所述探测区域进行扫描,获得目标图像。可选地,所述观测角度包括侧视角和斜视角,所述确定N次扫描中每次扫描的观测角度,包括:根据所述待观测目标与所述合成孔径雷达的运行轨道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合成孔径雷达的波束中心照射到所述待观测目标的侧视角,其中,所述N次扫描中每次扫描的侧视角相同;根据所述待观测目标的特性参数,确定所述N次扫描中每次扫描的斜视角。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待观测目标的特性参数,确定所述N次扫描中每次扫描的斜视角,包括:根据所述待观测目标的特性参数,确定所述合成孔径雷达的斜视角变化范围;将所述斜视角变化范围分为N等份,确定所述每次扫描的斜视角。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扫描次数以及所述每次扫描的观测角度对所述探测区域进行扫描,获得目标图像,包括:获得与N次扫描对应的N幅扫描图像;将所述N幅扫描图像进行图像融合,获得所述目标图像。可选地,在所述获得目标图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目标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对经过图像处理后的目标图像进行目标识别,以探测所述待观测目标。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对所述探测区域以外的待扫描区域进行扫描时,控制所述合成孔径雷达对所述待扫描区域进行一次扫描成像。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探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区域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探测区域,所述探测区域至少包括待观测目标所在的区域;处理模块,用于确定合成孔径雷达扫描所述探测区域的扫描次数N,以及确定N次扫描中每次扫描的观测角度,N为大于1的正整数;图像获取模块,在所述合成孔径雷达经过所述探测区域时,根据所述扫描次数以及所述每次扫描的观测角度对所述探测区域进行扫描,获得目标图像。可选地,所述观测角度包括侧视角和斜视角,所述处理模块,包括:侧视角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观测目标与所述合成孔径雷达的运行轨道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合成孔径雷达的波束中心照射到所述待观测目标的侧视角,其中,所述N次扫描中每次扫描的侧视角相同;斜视角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观测目标的特性参数,确定所述N次扫描中每次扫描的斜视角。可选地,所述斜视角确定子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观测目标的特性参数,确定所述合成孔径雷达的斜视角变化范围;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斜视角变化范围分为N等份,确定所述每次扫描的斜视角。可选地,所述图像获取模块,包括: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得与N次扫描对应的N幅扫描图像;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将所述N幅扫描图像进行图像融合,获得所述目标图像。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识别模块,用于对经过图像处理后的目标图像进行目标识别,以探测所述待观测目标。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用于在对所述探测区域以外的待扫描区域进行扫描时,控制所述合成孔径雷达对所述待扫描区域进行一次扫描成像。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的合成孔径雷达探测方法中的步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探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程序。本公开中,合成孔径雷达在经过探测区域上方时,对所述探测区域进行多次扫描,且每次扫描的观测角度不同,这样,通过多次多角度扫描获得探测区域的目标图像,能够对探测区域进行全方位观测,提高了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能力。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探测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包含多个散射中心的待观测目标的示意图。图3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探测区域示意图。图4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参数示意图。图5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斜视角示意图。图6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合成孔径雷达探测方法的流程图。图7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探测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如图1所示,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探测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步骤S11中,确定探测区域,所述探测区域至少包括待观测目标所在的区域;在步骤S12中,确定合成孔径雷达扫描所述探测区域的扫描次数N,以及确定N次扫描中每次扫描的观测角度,N为大于1的正整数;在步骤S13中,在所述合成孔径雷达经过所述探测区域时,根据所述扫描次数以及所述每次扫描的观测角度对所述探测区域进行扫描,获得目标图像。应理解的是,合成孔径雷达可以为机载合成孔径雷达,也可以为星载合成孔径雷达,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公开提供的合成孔径雷达探测方法,这里以星载合成孔径雷达为例来进行说明。本公开中,待观测目标可以是有遮挡的、或结构复杂的建筑或掩体,例如较高的楼房、山体、地震废墟等。待观测目标还可以是具有多个散射中心的目标,如图2所示,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包含多个散射中心的待观测目标的示意图。所述探测区域为至少包含所述待观测目标在内的区域。在一个实施例中,探测区域即为待观测目标所在区域。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探测区域为包括待观测目标所在区域,且与待观测目标的距离小于等于一预设距离的区域范围。所述探测区域的确定可以是用户根据实际需要选取的。举例来说,合成孔径雷达首先获得一幅扫描图像,该扫描图像可以是在合成孔径雷达的任意工作模式下采集得到的(例如:条带式工作模式、扫描式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探测区域,所述探测区域至少包括待观测目标所在的区域;确定合成孔径雷达扫描所述探测区域的扫描次数N,以及确定N次扫描中每次扫描的观测角度,N为大于1的正整数;在所述合成孔径雷达经过所述探测区域时,根据所述扫描次数以及所述每次扫描的观测角度对所述探测区域进行扫描,获得目标图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成孔径雷达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探测区域,所述探测区域至少包括待观测目标所在的区域;确定合成孔径雷达扫描所述探测区域的扫描次数N,以及确定N次扫描中每次扫描的观测角度,N为大于1的正整数;在所述合成孔径雷达经过所述探测区域时,根据所述扫描次数以及所述每次扫描的观测角度对所述探测区域进行扫描,获得目标图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孔径雷达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角度包括侧视角和斜视角,所述确定N次扫描中每次扫描的观测角度,包括:根据所述待观测目标与所述合成孔径雷达的运行轨道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合成孔径雷达的波束中心照射到所述待观测目标的侧视角,其中,所述N次扫描中每次扫描的侧视角相同;根据所述待观测目标的特性参数,确定所述N次扫描中每次扫描的斜视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孔径雷达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观测目标的特性参数,确定所述N次扫描中每次扫描的斜视角,包括:根据所述待观测目标的特性参数,确定所述合成孔径雷达的斜视角变化范围;将所述斜视角变化范围分为N等份,确定所述每次扫描的斜视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孔径雷达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扫描次数以及所述每次扫描的观测角度对所述探测区域进行扫描,获得目标图像,包括:获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杨威谷昕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