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辅助折叠式组合房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11079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工辅助折叠式组合房屋,旨在解决折叠房屋采用人工辅助折叠方式仍具有良好稳定性的技术问题,包括主框架以及对称设置在主框架的前后两侧且可与该主框架相互组装为一体形成折叠式房屋的折叠单元,折叠单元包括底板、侧墙板、屋顶板以及对称设置于侧墙板两侧的山墙板,通过在侧墙板与底板之间可拆卸设置第一连接件,房屋展开后利用第一连接件调节松紧度使侧墙板受力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还涉及一种折叠式房屋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变主框架的整体结构及相应的山墙板和侧墙板的折叠方式,实现房屋的快速展开或折叠,简化操作过程,省时省力。

An artificial auxiliary folding composite hous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rtificial auxiliary folding composite house, which aims to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good stability of a folding house with an artificial auxiliary folding mode, including a main frame and a folding unit which is symmetrical set at the front and back sides of the main frame and can be assembled together with the main frame to form a folding house. The folding unit comprises a floor plate, a side wall plate, a roof plate and a mountain wall plat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ide wall plate. The first connecting piece can be disassembled by disassembly between the side wall plate and the bottom plate. After the housing is unfolded, the first connector is used to adjust the tightness so that the side wall plate is subjected to force and has good stability. It also involves a folding house.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rapid expansion or folding of the house by changing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main frame and the corresponding folding mode of the wall plate and side wall board, and simplifies the operation process and saves time and lab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辅助折叠式组合房屋
本技术涉及移动建筑
,具体为一种人工辅助折叠式组合房屋。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组合房屋以其运输方便,拆装简便等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抗震救灾、工程施工等场合。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好多种结构类型的折叠房屋,但其构造较为复杂,且拆装过程繁琐,需要多个工人借助辅助工具进行构建,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房屋整体运输成本高。专利号为CN206457931U的转过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包括主框架以及对称设置在主框架的前后两侧且可与该主框架相互组装为一体形成折叠式房屋的折叠单元,所述折叠单元包括底板、侧墙板、屋顶板以及对称设置于侧墙板两侧的山墙板,该屋顶板与底板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框架上,底板的外侧边与所述侧墙板的底部转动连接,山墙板的内侧边对应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框架上;所述屋顶板分别与侧墙板以及山墙板的顶部之间、山墙板的外侧边与侧墙板的两侧边之间均通过密封连接件组装为一体。专利技术人认为,由于房屋折叠时只采用人力也可完成房屋的展开与收拢,且相较于加装省力机构,更加节省成本,适用人群更广泛,因此需要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人工辅助折叠式组合房屋,通过在侧墙板与底板之间可拆卸设置第一连接件,使得房屋展开后侧墙板在第一连接件的作用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解决了折叠房屋采用人工辅助折叠方式仍具有良好稳定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辅助折叠式组合房屋,包括主框架以及对称设置在主框架的前后两侧且可与该主框架相互组装为一体形成折叠式房屋的折叠单元,所述折叠单元包括底板、侧墙板、屋顶板以及对称设置于侧墙板两侧的山墙板,该屋顶板与底板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框架上,底板的外侧边与所述侧墙板的底部转动连接,山墙板的内侧边对应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框架上;所述屋顶板分别与侧墙板以及山墙板的顶部之间、山墙板的外侧边与侧墙板的两侧边之间均通过密封连接件组装为一体;所述侧墙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安装有第一连接件,所述侧墙板与所述底板的两侧边分别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调节部、勾爪及绳系,所述绳系的两端分别与调节部及勾爪可拆卸连接,所述调节部及勾爪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且该调节部用于调节绳系的松紧。作为改进,所述调节部包括主体、第一连接钩锁及第二连接钩锁,所述第一连接钩锁和第二连接钩锁均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分别对称连接于所述主体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钩锁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钩锁与所述绳系可拆卸连接。作为改进,所述屋顶板与主框架之间安装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该屋顶板及主框架可转动连接。作为改进,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螺杆及套杆,所述螺杆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套杆内,该螺杆与所述屋顶板转动连接,套杆与所述主框架转动连接。作为改进,还包括若干水平调节支撑件,所述水平调节支撑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底板下端面的外侧边角处,其进行高度调节并用于支撑。作为改进,所述底板下端面的外侧边角处对称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支撑件分别安装于该放置槽内。作为改进,所述水平调节支撑件的调节高度大于所述底板的下端面与所述主框架的下端面之间的高度差。作为改进,所述主框架的宽度为传统集装箱整体宽度尺寸的一半。一种折叠式房屋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的一种人工辅助折叠式组合房屋,相邻的两个所述人工辅助折叠式组合房屋展开后通过连接组件沿其宽度方向连通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通过在侧墙板与底板之间可拆卸设置第一连接件,房屋展开后,第一连接件通过螺纹扭紧方式调节松紧度,侧墙板展开时,第一连接件张紧,使得侧墙板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折叠时先将第一连接件放松再取下即可进行人工折叠,实用性强;(2)本技术通过在屋顶板与主框架之间安装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通过螺纹扭紧方式张紧或放松,屋顶板展开时,第二连接件对屋顶板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了房屋的稳定性;进行拆卸折叠时,由于屋顶板是最后进行收拢折叠的,当侧墙板向底板折叠收拢时,在第二连接件的作用下,可以防止屋顶板失去侧墙板的支撑而向下落造成人员受伤或房屋部件损坏的情况。(3)房屋展开后,通过支撑件补偿底板与主框架之间的高度差,支撑件与地面接触,达到稳定支撑的效果,提升了房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房屋稳固性好,折叠后空间利用率高,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移动建筑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局部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连接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连接件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调节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底板底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折叠后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实施例一:如图1、图2与图3所示,一种人工辅助折叠式组合房屋,包括主框架Ⅰ以及对称设置在主框架Ⅰ的前后两侧且可与该主框架Ⅰ相互组装为一体形成折叠式房屋的折叠单元Ⅱ,所述折叠单元Ⅱ包括底板1、侧墙板2、屋顶板3以及对称设置于侧墙板2两侧的山墙板4,该屋顶板3与底板1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框架Ⅰ上,底板1的外侧边与所述侧墙板2的底部转动连接,山墙板4的内侧边41对应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框架Ⅰ上;所述屋顶板3分别与侧墙板2以及山墙板4的顶部之间、山墙板4的外侧边42与侧墙板2的两侧边之间均通过密封连接件5组装为一体;所述侧墙板2与所述底板1之间安装有第一连接件21,所述侧墙板2与所述底板1的两侧边分别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0及第二连接部10,所述第一连接件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0及第二连接部10可拆卸连接。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部10优选为设置在侧墙板2两侧的中部位置,第二连接部20优选为设置在底板1两侧的中部位置。如图4、图5与图6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人工辅助折叠式组合房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辅助折叠式组合房屋,包括主框架Ⅰ以及对称设置在主框架Ⅰ的前后两侧且可与该主框架Ⅰ相互组装为一体形成折叠式房屋的折叠单元Ⅱ,所述折叠单元Ⅱ包括底板(1)、侧墙板(2)、屋顶板(3)以及对称设置于侧墙板(2)两侧的山墙板(4),该屋顶板(3)与底板(1)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框架Ⅰ上,底板(1)的外侧边与所述侧墙板(2)的底部转动连接,山墙板(4)的内侧边(41)对应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框架Ⅰ上;所述屋顶板(3)分别与侧墙板(2)以及山墙板(4)的顶部之间、山墙板(4)的外侧边(42)与侧墙板(2)的两侧边之间均通过密封连接件(5)组装为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板(2)与所述底板(1)之间安装有第一连接件(21),所述侧墙板(2)与所述底板(1)的两侧边分别对称安装有第一连接部(20)及第二连接部(10);所述第一连接件(21)包括用于调节绳系(213)松紧的调节部(211)及勾爪(212),该绳系(213)的两端分别与调节部(211)及勾爪(212)可拆卸连接,调节部(211)和勾爪(212)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0)及第二连接部(10)可拆卸连接;所述屋顶板(3)与主框架Ⅰ之间安装有第二连接件(31),所述第二连接件(31)的两端分别与该屋顶板(3)及主框架Ⅰ可转动连接,其包括螺杆(311)及套杆(312),所述螺杆(311)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套杆(312)内,该螺杆(311)与所述屋顶板(3)转动连接,套杆(312)与所述主框架Ⅰ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辅助折叠式组合房屋,包括主框架Ⅰ以及对称设置在主框架Ⅰ的前后两侧且可与该主框架Ⅰ相互组装为一体形成折叠式房屋的折叠单元Ⅱ,所述折叠单元Ⅱ包括底板(1)、侧墙板(2)、屋顶板(3)以及对称设置于侧墙板(2)两侧的山墙板(4),该屋顶板(3)与底板(1)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框架Ⅰ上,底板(1)的外侧边与所述侧墙板(2)的底部转动连接,山墙板(4)的内侧边(41)对应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框架Ⅰ上;所述屋顶板(3)分别与侧墙板(2)以及山墙板(4)的顶部之间、山墙板(4)的外侧边(42)与侧墙板(2)的两侧边之间均通过密封连接件(5)组装为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板(2)与所述底板(1)之间安装有第一连接件(21),所述侧墙板(2)与所述底板(1)的两侧边分别对称安装有第一连接部(20)及第二连接部(10);所述第一连接件(21)包括用于调节绳系(213)松紧的调节部(211)及勾爪(212),该绳系(213)的两端分别与调节部(211)及勾爪(212)可拆卸连接,调节部(211)和勾爪(212)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0)及第二连接部(10)可拆卸连接;所述屋顶板(3)与主框架Ⅰ之间安装有第二连接件(31),所述第二连接件(31)的两端分别与该屋顶板(3)及主框架Ⅰ可转动连接,其包括螺杆(311)及套杆(312),所述螺杆(311)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治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瑞航应急救援成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