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沼气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0852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沼气池,包括进料室、发酵室、二次发酵室和出料室,所述发酵室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进料室,所述发酵室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二次发酵室,所述二次发酵室且远离所述发酵室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出料室,其中,所述进料室的顶部设置有给料口,所述给料口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一的下方设置有密封门,所述进料室的内壁底部设置有进料口且所述进料口靠近所述发酵室,所述进料口的底部连接有进料管道。有益效果:不仅可以节约能源、改善和保护环境,还有节约化肥和农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和带动饲养业的发展等诸多好处。

A kind of biogas poo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iogas pool, which comprises a feeding room, a fermentation chamber, a two fermentation chamber and a feeding room. One side of the fermentation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feed chamber, and the other side of the fermentation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two fermentation chamber, and the two fermentation chamber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fermentation chamber, and the feed room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fermentation chamber, and the feed room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fermentation chamber. The top of the feeding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feeding mouth. The top of the feeding mouth is provided with a cover plate. The bottom of the cove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eal door.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feeding room is provided with a feed mouth and the feed mouth is close to the fermentation chamber, and the bottom of the feeding mouth is connected with a feeding pipe. Beneficial effects: not only can save energy, improve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but also save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improve the production and quality of crops, promot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eeding industry and many other benefi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沼气池
本技术涉及再生能源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沼气池。
技术介绍
沼气池是促进有机物物质在厌氧环境中,一定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分解的一种装置。传统的沼气池存在去除有机物能力差、发酵不够彻底、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沼气中有害物质去除率也不宜达标,导致沼气池的推广不宜,对农村环境的改变增加了困难,对实行新型农业减慢了步伐,对我国的新农村建设造成了阻碍。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沼气池,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沼气池,包括进料室、发酵室、二次发酵室和出料室,所述发酵室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进料室,所述发酵室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二次发酵室,所述二次发酵室且远离所述发酵室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出料室,其中,所述进料室的顶部设置有给料口,所述给料口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下方设置有密封门,所述进料室的内壁底部设置有进料口一且所述进料口一靠近所述发酵室,所述进料口一的底部连接有进料管道,所述进料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料口二且所述进料口二设置于所述发酵室的内壁中部,所述发酵室的内侧下部设置有料液,所述发酵室的内侧上部设置有储气室一,所述发酵室的顶部设置有天窗盖一,所述天窗盖一的顶部设置有沼气管一,所述发酵室的一侧中部设置有溢料口且所述溢料口远离所述进料口二,所述溢料口连接有溢料管道,所述溢料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有溢料出口,所述溢料出口靠近所述发酵室且所述溢料出口设置于二次发酵室的内壁中部,所述二次发酵室的内侧下部设置溢出料液,所述二次发酵室的内侧上部设置有储气室二,所述二次发酵室的顶部设置有天窗盖二,所述天窗盖二的顶部设置有沼气管二且所述沼气管二的下部连接有匹配的沼气管一,所述二次发酵室的内壁一侧设置有出料口一且所述出料口一远离所述溢料出口,所述出料口一的顶部设置有出料管道,所述出料管道的顶端设置有所述出料室,所述出料室的内壁一侧设置有排料口且所述排料口远离所述二次发酵室,所述排料口连接有排料管道,所述出料室顶部设置有出料口二,所述出料口二顶部设置有密封盖板。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一和所述出料口二均设置于地表上方。进一步的,所述天窗盖一和所述天窗盖二均设置有密封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沼气管二的上部设置有开关阀。进一步的,所述发酵室和所述二次发酵室的外壁均设置有保温层。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管道和所述出料管道与地表形成的夹角均为6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打开给料料口顶部的盖板和盖板下方的密封门,放入秸秆等有机物,通过进料管道进入发酵室发酵,产生的沼气进入储气室一,进过沼气管一流出,经过一段时间累计,发酵室充满,通过溢料管道流入二次发酵室进一步发酵,产生的沼气进入储气室二,经过沼气管道二流出,二次发酵室内侧溢出料液充满,通过出料管道进入出料室,使得溢出料液通过排料口流入排料管道排出,由此不仅可以节约能源、改善和保护环境,还有节约化肥和农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和带动饲养业的发展等诸多好处。另外,通过把进料口和出料口均设置与地表上方,使得方便查看维修,同时防止雨水渗入,通过把天窗盖一和天窗盖二均设置有密封结构,使得沼气不会泄漏,避免造成安全隐患,通过把沼气管二的上部设置有开关阀,使得安全性提高,同时方便使用,通过把发酵室和二次发酵室的外壁均设置有保温层,使得发酵室和二次发酵室的内部温度升高,提高分解效率,更多更快的产生沼气,通过把进料管道和出料管道与地表形成的夹角均为60°,使得进出料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沼气池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料室;2、发酵室;3、二次发酵室;4、出料室;5、给料口;6、盖板;7、密封门;8、进料口一;9、进料管道;10、进料口二;11、料液;12、储气室一;13、天窗盖一;14、沼气管一;15、溢料口;16、溢料管道;17、溢料出口;18、溢出料液;19、储气室二;20、天窗盖二;21、沼气管二;22、出料口一;23、出料管道;24、排料口;25、排料管道;26、出料口二;27、密封盖板;28、地表;29、开关阀;30、保温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沼气池。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沼气池,包括进料室1、发酵室2、二次发酵室3和出料室4,所述发酵室2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进料室1,所述发酵室2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二次发酵室3,所述二次发酵室3且远离所述发酵室2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出料室4,其中,所述进料室1的顶部设置有给料口5,所述给料口5的顶部设置有盖板6,所述盖板一6的下方设置有密封门7,所述进料室1的内壁底部设置有进料口一8且所述进料口一8靠近所述发酵室2,所述进料口一8的底部连接有进料管道9,所述进料管道9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料口二10且所述进料口二10设置于所述发酵室2的内壁中部,所述发酵室2的内侧下部设置有料液11,所述发酵室2的内侧上部设置有储气室一12,所述发酵室2的顶部设置有天窗盖一13,所述天窗盖一13的顶部设置有沼气管一14,所述发酵室2的一侧中部设置有溢料口15且所述溢料口15远离所述进料口二10,所述溢料口15连接有溢料管道16,所述溢料管道16的另一端连接有溢料出口17,所述溢料出口17靠近所述发酵室2且所述溢料出口17设置于二次发酵室3的内壁中部,所述二次发酵室3的内侧下部设置溢出料液18,所述二次发酵室3的内侧上部设置有储气室二19,所述二次发酵室3的顶部设置有天窗盖二20,所述天窗盖二20的顶部设置有沼气管二21且所述沼气管二21的下部连接有匹配的沼气管一14,所述二次发酵室3的内壁一侧设置有出料口一22且所述出料口一22远离所述溢料出口17,所述出料口一22的顶部设置有出料管道23,所述出料管道23的顶端设置有所述出料室4,所述出料室4的内壁一侧设置有排料口24且所述排料口24远离所述二次发酵室3,所述排料口24连接有排料管道25,所述出料室顶部设置有出料口二26,所述出料口二26顶部设置有密封盖板27。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打开给料口5顶部的盖板6和盖板6下方的密封门7,放入秸秆等有机物,通过进料管道9进入发酵室2发酵,产生的沼气进入储气室一12,进过沼气管一14流出,经过一段时间累计,发酵室2充满料液11,通过溢料管道16流入二次发酵室3进一步发酵,产生的沼气进入储气室二19,经过沼气管道二21流出,二次发酵室3内侧溢出料液18充满,通过出料管道23进入出料室4,使得溢出料液18通过排料口24流入排料管道25排出,由此不仅可以节约能源、改善和保护环境,还有节约化肥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沼气池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沼气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室(1)、发酵室(2)、二次发酵室(3)和出料室(4),所述发酵室(2)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进料室(1),所述发酵室(2)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二次发酵室(3),所述二次发酵室(3)且远离所述发酵室(2)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出料室(4),其中,所述进料室(1)的顶部设置有给料口(5),所述给料口(5)的顶部设置有盖板(6),所述盖板(6)的下方设置有密封门(7),所述进料室(1)的内壁底部设置有进料口一(8)且所述进料口一(8)靠近所述发酵室(2),所述进料口一(8)的底部连接有进料管道(9),所述进料管道(9)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料口二(10)且所述进料口二(10)设置于所述发酵室(2)的内壁中部,所述发酵室(2)的内侧下部设置有料液(11),所述发酵室(2)的内侧上部设置有储气室一(12),所述发酵室(2)的顶部设置有天窗盖一(13),所述天窗盖一(13)的顶部设置有沼气管一(14),所述发酵室(2)的一侧中部设置有溢料口(15)且所述溢料口(15)远离所述进料口二(10),所述溢料口(15)连接有溢料管道(16),所述溢料管道(16)的另一端连接有溢料出口(17),所述溢料出口(17)靠近所述发酵室(2)且所述溢料出口(17)设置于二次发酵室(3)的内壁中部,所述二次发酵室(3)的内侧下部设置溢出料液(18),所述二次发酵室(3)的内侧上部设置有储气室二(19),所述二次发酵室(3)的顶部设置有天窗盖二(20),所述天窗盖二(20)的顶部设置有沼气管二(21)且所述沼气管二(21)的下部连接有匹配的沼气管一(14),所述二次发酵室(3)的内壁一侧设置有出料口一(22)且所述出料口一(22)远离所述溢料出口(17),所述出料口一(22)的顶部设置有出料管道(23),所述出料管道(23)的顶端设置有所述出料室(4),所述出料室(4)的内壁一侧设置有排料口(24)且所述排料口(24)远离所述二次发酵室(3),所述排料口(24)连接有排料管道(25),所述出料室顶部设置有出料口二(26),所述出料口二(26)顶部设置有密封盖板(2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沼气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室(1)、发酵室(2)、二次发酵室(3)和出料室(4),所述发酵室(2)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进料室(1),所述发酵室(2)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二次发酵室(3),所述二次发酵室(3)且远离所述发酵室(2)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出料室(4),其中,所述进料室(1)的顶部设置有给料口(5),所述给料口(5)的顶部设置有盖板(6),所述盖板(6)的下方设置有密封门(7),所述进料室(1)的内壁底部设置有进料口一(8)且所述进料口一(8)靠近所述发酵室(2),所述进料口一(8)的底部连接有进料管道(9),所述进料管道(9)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料口二(10)且所述进料口二(10)设置于所述发酵室(2)的内壁中部,所述发酵室(2)的内侧下部设置有料液(11),所述发酵室(2)的内侧上部设置有储气室一(12),所述发酵室(2)的顶部设置有天窗盖一(13),所述天窗盖一(13)的顶部设置有沼气管一(14),所述发酵室(2)的一侧中部设置有溢料口(15)且所述溢料口(15)远离所述进料口二(10),所述溢料口(15)连接有溢料管道(16),所述溢料管道(16)的另一端连接有溢料出口(17),所述溢料出口(17)靠近所述发酵室(2)且所述溢料出口(17)设置于二次发酵室(3)的内壁中部,所述二次发酵室(3)的内侧下部设置溢出料液(18),所述二次发酵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柱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名之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