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南工学院专利>正文

节能生物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0349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节能生物反应釜,包括:反应釜罐体;复合式搅拌叶片,其位于反应釜罐体内部;搅拌主轴,复合式搅拌叶片套接在搅拌主轴上,复合式搅拌叶片的转动由搅拌主轴提供动力;支撑板,支撑板两端固定连接在反应釜罐体内壁上,搅拌主轴穿过支撑板;传动轴,其一端与电机连接;轴套,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过轴套与搅拌主轴连接;加料阀,其设置于反应釜罐体上方一侧;减压阀,其设置于反应釜罐体上方一侧;可伸缩支腿,其设置于反应釜罐体下方,可伸缩支腿用于支撑反应釜罐体;出料弯管,其设置于反应釜罐体下方,出料弯管与反应釜罐体连通;气管,气管的入口设置于反应釜罐体上方,气管的出口位于反应釜罐体底部;以及导流板。

Energy saving bioreacto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energy-saving bioreaction autoclave, including the tank body of the reaction kettle, the compound mixing blade, which is located inside the tank body of the reaction kettle, and the mixing spindle is connected to the mixing spindle, and the rotation of the compound blade is powered by the stirring spindle, and the supporting plate is fixed at both ends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On the wall of the tank tank of the reaction kettle, the shaft is stirred through the supporting plate; the drive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motor; the shaft sleeve, the other end of the drive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haft of the stirring shaft through the shaft sleeve; the feeding valve is set on the side of the tank body of the reaction kettle; the pressure relief valve is set on the side of the tank body of the reaction kettle; the retractable leg is set. The retractable leg is used to support the tank body of the reaction kettle under the tank body of the reaction kettle, which is set below the tank body of the reaction kettle, and the outlet pipe is connected to the tank body of the reactor; the entrance of the trachea and the trachea is set above the tank body of the reaction kettle, and the outlet of the trachea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tank body of the reaction kettle; and the diversion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能生物反应釜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节能生物反应釜。
技术介绍
借助于细胞培养进行各种产品生产已是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医药、化工、轻工、食品、农业、海洋、环保等行业。培养的细胞已经不只是微生物,用于生物技术产品生产的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藻类细胞大规模培养已逐渐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展现出令人鼓舞的前景。要进行这些产品的生产,无不涉及到细胞代谢与大规模培养研究。为了提高生物技术生产水平,生物反应器是重要的核心装置,必须提供有利于生物过程研究的装置设计和高效节能的生产装置。但是在生物技术产业化平台中,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等中下游技术是我国最薄弱的技术环节,以我国生物医药等领域产业化来说,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较大。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生物反应釜,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节能生物反应釜,包括:反应釜罐体;复合式搅拌叶片,复合式搅拌叶片位于反应釜罐体内部;搅拌主轴,复合式搅拌叶片套接在搅拌主轴上,复合式搅拌叶片的转动由搅拌主轴提供动力;支撑板,支撑板两端固定连接在反应釜罐体内壁上,搅拌主轴穿过支撑板,支撑板用于支撑搅拌主轴;传动轴,传动轴一端与电机连接;轴套,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过轴套与搅拌主轴连接;加料阀,加料阀设置于反应釜罐体上方一侧;减压阀,减压阀设置于反应釜罐体上方一侧;可伸缩支腿,可伸缩支腿设置于反应釜罐体下方,可伸缩支腿用于支撑反应釜罐体;出料弯管,出料弯管设置于反应釜罐体下方,出料弯管与反应釜罐体连通;气管,气管的入口设置于反应釜罐体上方,气管的出口位于反应釜罐体底部;以及导流板,导流板设置于反应釜罐体内壁。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复合式搅拌叶片包括:第一搅拌叶轮,第一搅拌叶轮套接在搅拌主轴中部;涡流式搅拌结构,涡流式搅拌结构位于第一搅拌叶轮下方;其中,涡流式搅拌结构包括:第二搅拌叶轮,第二搅拌叶轮套接在搅拌主轴上;加力搅拌框,加力搅拌框的上端与第二搅拌叶轮相连,加力搅拌框的下端与搅拌主轴尾端通过连接罩相连。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反应釜罐体包括:罐体内层;罐体外层,罐体外层焊接在罐体内层外部,在罐体内层与罐体内层之间形成功能层。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反应釜罐体还包括:流体进出阀,流体进出阀设置于罐体外层下部,流体进出阀与罐体外层连通;泄压阀,泄压阀设置于罐体外层上部。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气管的出口与加力搅拌框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加料阀包括:加料阀体,加料阀体与反应釜罐体内部连通;加料阀盖,加料阀盖设置于加料阀体上,加料阀盖用于盖住加料阀体;防反流罩,防反流罩罩住加料阀盖顶部。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节能生物反应釜包括:支架,支架固定连接在反应釜罐体上。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节能生物反应釜包括:气管夹,气管夹一端与反应釜罐体内壁固定连接,气管夹另一端固定气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节能生物反应釜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由于使用了复合式搅拌叶片,罐内流体将出现多个低压区和多个高压区,在上述高、低压区之间,罐内流体将由于压差的作用加速流动,所以在进行生物反应时,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反应釜能够保证反应釜中的流体更快到达平衡状态。现有技术将反应釜与其它支架固定连接,当反应釜内的叶轮高速转动时,极易导致反应釜的振动全部传递至反应釜与支架的连接点,导致连接点的断裂。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施例设计了可伸缩式的支腿,本实施例的反应釜能够通过支腿直接放置到地面上,由于支腿是可伸缩的,所以反应釜的振动将通过支腿的弹性伸缩耗散掉,不会传导至连接点,提高了整体结构的强度。如前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反应釜一般只安装一副搅拌叶片,经过专利技术人的研究发现,一副搅拌叶片不能为反应釜内的流体提供足够动力,导致反应釜内流体不均匀(例如液体物料不均匀、气体不均匀、外加水分与物料不能混合均匀),经过专利技术人的研究,专利技术人发现本实施例的这种上下式的组合搅拌叶片(具体而言,上层是传统搅拌叶片,下层是框式(或者叫做箱式)搅拌叶片)能够大幅度增加搅拌釜内的压力区的数量,“创造”出丰富的高低压区,加快反应釜内流体的流动速度和流动均匀程度。现有技术中的反应釜一般只设置单层罐体,某些反应釜为了增加罐体强度,可能也设计了一些双层罐体,但是本实施例的双层罐体与现有技术的双层罐体是不同的,本实施例的两层罐体之间可以填充各种液体或者抽真空,例如如果反应过程中需要保温,则可以将两层罐体之间抽真空,实现类似保温瓶的结构,实现保温效果。如果反应过程中需要加热,则可以在两层罐体之间通冷却水,防止罐体过热。如果希望提高罐体稳定性,可以在两层罐体之间注水,注水之后罐体本身的质量增加,提高了罐体的稳定性。由于设计了流体出口和进口,所以本实施例的罐体可以实现多功能之间的自由转换。现有技术的反应釜中使用的是一般的常规加料阀,这种加料阀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往往会出现老化的现象,由于密封胶圈老化之后密封效果降低,导致反应釜内的气体甚至是物料从加料阀中返出,造成异味和卫生问题,本专利技术在阀体上加上了阀罩(阀罩材料可以是塑料、钢化玻璃等),一旦出现反流,阀罩可以阻挡异味,而且由于阀罩的作用,导致反流到一定程度时,罩内空间将产生高压,阻止反流的进一步发生。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节能生物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节能生物反应釜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节能生物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节能生物反应釜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节能生物反应釜包括:反应釜罐体;复合式搅拌叶片,复合式搅拌叶片位于反应釜罐体内部;搅拌主轴101,复合式搅拌叶片套接在搅拌主轴101上,复合式搅拌叶片的转动由搅拌主轴101提供动力;支撑板106,支撑板106两端固定连接在反应釜罐体内壁上,搅拌主轴101穿过支撑板106,支撑板106用于支撑搅拌主轴;传动轴108,传动轴108一端与电机107连接;轴套109,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过轴套与搅拌主轴连接;加料阀,加料阀设置于反应釜罐体上方一侧;减压阀110,减压阀110设置于反应釜罐体上方一侧;可伸缩支腿105,可伸缩支腿105设置于反应釜罐体下方,可伸缩支腿105用于支撑反应釜罐体;出料弯管111,出料弯管设置于反应釜罐体下方,出料弯管与反应釜罐体连通;气管125,气管125的入口设置于反应釜罐体上方,气管的出口119位于反应釜罐体底部;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生物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生物反应釜包括:反应釜罐体;复合式搅拌叶片,所述复合式搅拌叶片位于所述反应釜罐体内部;搅拌主轴,所述复合式搅拌叶片套接在所述搅拌主轴上,所述复合式搅拌叶片的转动由所述搅拌主轴提供动力;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反应釜罐体内壁上,所述搅拌主轴穿过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搅拌主轴;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一端与电机连接;轴套,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轴套与所述搅拌主轴连接;加料阀,所述加料阀设置于所述反应釜罐体上方一侧;减压阀,所述减压阀设置于所述反应釜罐体上方一侧;可伸缩支腿,所述可伸缩支腿设置于所述反应釜罐体下方,所述可伸缩支腿用于支撑所述反应釜罐体;出料弯管,所述出料弯管设置于所述反应釜罐体下方,所述出料弯管与所述反应釜罐体连通;气管,所述气管的入口设置于所述反应釜罐体上方,所述气管的出口位于所述反应釜罐体底部;以及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于所述反应釜罐体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生物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生物反应釜包括:反应釜罐体;复合式搅拌叶片,所述复合式搅拌叶片位于所述反应釜罐体内部;搅拌主轴,所述复合式搅拌叶片套接在所述搅拌主轴上,所述复合式搅拌叶片的转动由所述搅拌主轴提供动力;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反应釜罐体内壁上,所述搅拌主轴穿过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搅拌主轴;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一端与电机连接;轴套,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轴套与所述搅拌主轴连接;加料阀,所述加料阀设置于所述反应釜罐体上方一侧;减压阀,所述减压阀设置于所述反应釜罐体上方一侧;可伸缩支腿,所述可伸缩支腿设置于所述反应釜罐体下方,所述可伸缩支腿用于支撑所述反应釜罐体;出料弯管,所述出料弯管设置于所述反应釜罐体下方,所述出料弯管与所述反应釜罐体连通;气管,所述气管的入口设置于所述反应釜罐体上方,所述气管的出口位于所述反应釜罐体底部;以及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于所述反应釜罐体内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生物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式搅拌叶片包括:第一搅拌叶轮,所述第一搅拌叶轮套接在所述搅拌主轴中部;涡流式搅拌结构,所述涡流式搅拌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搅拌叶轮下方;其中,所述涡流式搅拌结构包括:第二搅拌叶轮,所述第二搅拌叶轮套接在所述搅拌主轴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王文堂吴豪琼刘静香武正权张峰梁琦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