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件运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9627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件运载装置。该运载装置包括载具底板,载具底板上方处设有用于相互配合地对工件进行夹紧的定夹板和动夹板;载具底板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设有一第一滑块,第一滑槽开口处设有一第一滑槽挡板,第一滑槽挡板与第一滑块间设有一第一压缩弹簧,第一压缩弹簧用于保持第一滑块向定夹板侧运动的趋势;定夹板固定连接于载具底板顶面处,动夹板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处;载具底板一侧形成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可滑动地设有一第二滑块;第一滑块的内端宽度逐渐缩小,第二滑块的内端宽度也逐渐缩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较佳地对工件进行上下料以及运载。

Workpiece carrying device for intelligent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 particular to a workpiece delivery device for an intelligent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The carrier device consists of a carrier plate, a fixed splint and a movable splint at the top of the carrier, and a first slide block in the first slide groove, and a first slider baffle at the opening at the first slider, and a first slider baffle and a first slide block. A first compression spring, the first compression spring is used to maintain the trend of movement of the first slider to the fixed splint side; the fixed splint is fixed to the top surface of the base plate. The movable splint is fixed to the first slide block; the second slider is formed on the side of the carrier plate, and a second slider can be slidably in the second slider; the inside of the first slider is inside. The width of the end is narrowed, and the width of the inner side of the second slider also shrinks. The invention can preferably carry out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workpiece and carry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件运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制造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件运载装置。
技术介绍
运用于多个
中的多种部件,通常是由多个零件组合而成,这些由多个零件组合而成的部件在制造时,通常首先将所需零件生产出后,再在后续加工程序中将多个零件组装为一个整体的部件。例如,磁芯主要包括磁芯端盖和磁芯本体两个零件,磁芯端盖和磁芯本体在分别生产出后通过胶水粘接。再如扬声器振膜与扬声器线圈两个零件,扬声器振膜与扬声器线圈在分别生产出后也也需要通过胶水粘接。在针对包括磁芯和扬声器振膜在内的多种部件的组装中,现有技术通常会选择设计一套专用的智能自动化生产线予以实现。对于任一智能自动化生产线中,如何实现对工件的运载都应当是设计时的重中之重,而现有技术的工件运载装置结构过于简单,无法较佳地胜任对工件的运载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是提供一种用于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件运载装置,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件运载装置,该运载装置包括载具底板,载具底板上方处设有用于相互配合地对工件进行夹紧的定夹板和动夹板;载具底板自一端端面中部向内延伸形成一开口位于载具底板顶面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可滑动地设有一第一滑块,第一滑槽位于载具底板所述一端处的开口处设有一第一滑槽挡板,第一滑槽挡板与第一滑块间设有一第一压缩弹簧,第一压缩弹簧用于保持第一滑块向定夹板侧运动的趋势;定夹板固定连接于载具底板顶面处,动夹板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处;载具底板一侧侧面中部向内延伸形成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延伸方向与第一滑槽延伸方向垂直,且第二滑槽内端与第一滑槽内端重合;第二滑槽内可滑动地设有一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中部沿第二滑槽延伸方向设有一上下开口的第二滑块导向条形孔;第二滑槽内沿上下方向设有一自载具底板底面伸入的第二滑块定位销,第二滑块定位销用于与第二滑块导向条形孔进行配合;第一滑块的内端宽度逐渐缩小,第二滑块的内端宽度也逐渐缩小。本专利技术中,由于第一压缩弹簧的作用,使得动夹板能够始终保持向定夹板运动的趋势,从而使得工件能够较佳的被定夹板和动夹板夹紧。其中,在上料或下料时,运载装置能够静置于上料工位或下料工位处,此时上料工位或下料工位能够通过相应机构推动第二滑块,而使得第二滑块内端挤压第一滑块,从而使得动夹板能够远离定夹板,从而使得工件能够较佳的上料或下料;并且在上料或下料完成后,相应机构能够脱离第二滑块,从而使得运载装置能够较佳地对工件进行夹紧或是进入待上料状态。作为优选,第一滑槽挡板中部设有一用于穿入第一压缩弹簧中孔的第一压缩弹簧导向杆,第一滑块外端端面向内延伸形成用于与第一压缩弹簧导向杆配合的第一压缩弹簧导向杆配合孔。第一压缩弹簧导向杆的设置,一方面能够较佳地便于第一压缩弹簧的设置,另一方面能够较佳的对第一滑块的运行进行导向。作为优选,定夹板和动夹板均构造成圆弧形板。从而便于对工件的夹持。作为优选,载具底板所述一侧和与该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中部处均沿前后方向设有一载具定位槽。载具定位槽的设置,为运载装置在进入预定工位时提供了定位点,从而能够较佳地便于对运载装置的定位和搬运。作为优选,第二滑槽外端部在载具底板底面处形成第二滑槽下开口。第二滑槽下开口的设置使得,在工件置入定夹板和动夹板之间后,相应机构能够不需要紧接着脱离第二滑块,而只需要抬升运载装置,即可使得动夹板向定夹板侧运动进而对工件进行夹紧,从而能够较佳地对工件的上料或下料工序进行优化。作为优选,载具底板顶面上方位于其所述一侧和与该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处均设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使得运载装置在进入或脱离相应工位时,能够缓慢地逐渐降低或提升速度,这不仅能够较佳地提升运载装置进入相应工位时的精度,而且还能够较佳地防止运载装置处的工件因较急剧的减速或提速而受到损伤。作为优选,缓冲机构包括一沿载具底板前后方向设置的滚轮架,滚轮架处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滚轮,滚轮向载具底板外侧部分伸出。多个滚轮的设置,能够在运载装置进入或脱离相应工位时提供以滚动摩擦力为主的阻力,从而能够较佳地达到缓冲的目的。作为优选,滚轮架通过多个滚轮架导轨设于载具底板处,滚轮架导轨包括固定设于载具底板顶面处的滚轮架导轨主体;滚轮架导轨主体内设有滚轮架导轨滑槽,滚轮架导轨滑槽上方开口,滚轮架导轨滑槽内可滑动地设有一用于连接滚轮架的滚轮架连接滑块;滚轮架导轨滑槽内还设有一第二压缩弹簧,第二压缩弹簧用于保持滚轮架连接滑块向载具底板外侧运动的趋势。第二压缩弹簧的设置使得,滚轮架在运载装置进入相应工位时能够逐渐向内收缩,这不仅能够使得运载装置能够正常进入相应工位,且使得滚轮处的滚动摩擦力逐渐变大,从而能够较佳起到逐渐降低运载装置移速的目的。而滚轮架在运载装置脱离相应工位时能够逐渐向外伸展,这使得滚轮处的滚动摩擦力逐渐变小,从而能够较佳起到逐渐提升运载装置移速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运载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2的B-B向剖面示意图;图5为用于本专利技术运载装置中的第一滑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6为用于本专利技术运载装置中的第二滑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7为用于本专利技术运载装置中的载具底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8为用于本专利技术运载装置中的滚轮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9为用于本专利技术运载装置中的滚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0为用于本专利技术运载装置中的滚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竖剖示意图;图11为用于本专利技术运载装置中的滚轮架导轨滑槽端盖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物料上料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13为用于本专利技术物料上料机构中的第二气缸的与载具升降托板的一种具体连接关系示意图;图14为图12的立体示意图;图15为图14的半剖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件旋转搬运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17为图16的立体示意图;图18为图17中的载具承载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其针对现有生产线所存在的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而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且其能够较佳的适用于多个行业中,尤其能够较佳地适用于对扬声器振膜的自动化点胶和检测。结合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的平面示意图。其包括设备本体100,设备本体100包括整体呈C形的载具传送带110,载具传送带110用于将运载装置120自其一端输送至另一端;载具传送带110两端间设有一工件旋转搬运机构130,载具传送带110所述另一端与工件旋转搬运机构130间设有一物料上料机构140,工件旋转搬运机构130与载具传送带110所述一端间设有物料卸料机构;工件旋转搬运机构130在其旋转方向上依次间隔地均匀设有第一工位131、第二工位132、第三工位133和第四工位134,第一工位131位于物料上料机构140处,第二工位132处设有点胶及检测装置150,第三工位133位于物料卸料机构处;物料上料机构1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件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运载装置(120)包括载具底板(210),载具底板(210)上方处设有用于相互配合地对工件(161)进行夹紧的定夹板(221)和动夹板(222);载具底板(210)自一端端面中部向内延伸形成一开口位于载具底板(210)顶面的第一滑槽(230),第一滑槽(230)内可滑动地设有一第一滑块(231),第一滑槽(230)位于载具底板(210)所述一端处的开口处设有一第一滑槽挡板(232),第一滑槽挡板(232)与第一滑块(231)间设有一第一压缩弹簧(233),第一压缩弹簧(233)用于保持第一滑块(231)向定夹板(221)侧运动的趋势;定夹板(221)固定连接于载具底板(210)顶面处,动夹板(222)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231)处;载具底板(210)一侧侧面中部向内延伸形成第二滑槽(410),第二滑槽(410)延伸方向与第一滑槽(230)延伸方向垂直,且第二滑槽(410)内端与第一滑槽(230)内端重合;第二滑槽(410)内可滑动地设有一第二滑块(420),第二滑块(420)中部沿第二滑槽(410)延伸方向设有一上下开口的第二滑块导向条形孔(421);第二滑槽(410)内沿上下方向设有一自载具底板(210)底面伸入的第二滑块定位销(422),第二滑块定位销(422)用于与第二滑块导向条形孔(421)进行配合;第一滑块(231)的内端宽度逐渐缩小,第二滑块(420)的内端宽度也逐渐缩小。...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件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运载装置(120)包括载具底板(210),载具底板(210)上方处设有用于相互配合地对工件(161)进行夹紧的定夹板(221)和动夹板(222);载具底板(210)自一端端面中部向内延伸形成一开口位于载具底板(210)顶面的第一滑槽(230),第一滑槽(230)内可滑动地设有一第一滑块(231),第一滑槽(230)位于载具底板(210)所述一端处的开口处设有一第一滑槽挡板(232),第一滑槽挡板(232)与第一滑块(231)间设有一第一压缩弹簧(233),第一压缩弹簧(233)用于保持第一滑块(231)向定夹板(221)侧运动的趋势;定夹板(221)固定连接于载具底板(210)顶面处,动夹板(222)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231)处;载具底板(210)一侧侧面中部向内延伸形成第二滑槽(410),第二滑槽(410)延伸方向与第一滑槽(230)延伸方向垂直,且第二滑槽(410)内端与第一滑槽(230)内端重合;第二滑槽(410)内可滑动地设有一第二滑块(420),第二滑块(420)中部沿第二滑槽(410)延伸方向设有一上下开口的第二滑块导向条形孔(421);第二滑槽(410)内沿上下方向设有一自载具底板(210)底面伸入的第二滑块定位销(422),第二滑块定位销(422)用于与第二滑块导向条形孔(421)进行配合;第一滑块(231)的内端宽度逐渐缩小,第二滑块(420)的内端宽度也逐渐缩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件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滑槽挡板(232)中部设有一用于穿入第一压缩弹簧(233)中孔的第一压缩弹簧导向杆(234),第一滑块(231)外端端面向内延伸形成用于与第一压缩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朋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科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