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件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9094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配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配件加工装置,包括“V”形槽、移转机构、支撑板、打磨机构和支撑座;移转机构包括转动辊、上料杆和下料杆,转动辊与机架转动连接,上料杆和下料杆均固定在转动辊的辊面;“V”形槽的槽底设有供上料杆通过的一号条形孔;打磨机构包括内壁打磨单元和外壁打磨单元,内壁打磨单元包括气缸和打磨盘;外壁打磨单元包括蜗轮、蜗杆和挡板;蜗杆包括螺旋齿,螺旋齿包括齿顶面,齿顶面设有磨砂层;支撑板上设有下料孔和供下料杆通过的二号条形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能够同时对圆管配件内、外壁进行批量打磨,且能对打磨后的圆管配件进行废屑清理。

Accessory process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parts processing, in particular to the parts process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V\ shaped groove, the transfer mechanism, the supporting plate, the grinding mechanism and the support seat. The transfer mechanism includes the rotating roll, the feeding rod and the rod, the rotation roll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ame, the rod and the rod are fixed on the roll surface of the rotating roll; the \V\ shaped groove is used. The bottom of the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single bar hole for the upper material rod passing through. The grinding mechanism includes the inner wall grinding unit and the outer wall grinding unit. The inner wall grinding unit includes the cylinder and the grinding disc; the outer grinding unit includes the worm wheel, the worm and the baffle; the worm includes the spiral teeth, the spiral teeth including the top surface of the tooth, the grinding layer o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tooth and the support plate. A two hole is provided with a blanking hole and a feeding rod. When adopting the above technical scheme, the inner and outer walls of the pipe fittings can be grinded in batches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scraps of the grinded pipe fittings can be cleaned 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件加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配件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圆管配件在加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其切割成段,然后对其进行打磨,使其光滑精致。传统的打磨方式通常采用手动的小型打磨机绕圆管配件外壁进行打磨,但是这种打磨方式需要专业的打磨工,否则会造成外壁打磨不均匀;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现在通常在圆管配件两侧设置打磨盘,通过人工推动并转动圆管配件,借助打磨盘对圆管配件外壁进行打磨,然后在借助其他的打磨盘对圆管配件内壁进行打磨,这样的打磨方式极大的提高了打磨精度,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1、由于圆管配件切割后再逐一将圆管配件放置打磨位置,打磨完成后再将圆管配件移开,没有实现自动上、下料,即没有实现批量打磨;2、由于圆管配件内、外壁毛刺较多,在打磨之后、装箱之前需要增加一道专门的工序将圆管配件内壁的废屑吹落,一方面将工序繁琐化,同时大量的废屑也对操作者的健康产生影响;3、无法实现圆管配件内、外壁同时打磨,打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对圆管配件内、外壁进行批量打磨,且对打磨后的圆管配件进行废屑清理的加工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配件加工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依次设置有传送带、“V”形槽、移转机构、支撑板、打磨机构和支撑座,所述传送带上方的机架上固定有切割机构;所述移转机构包括转动辊、上料杆和下料杆;所述转动辊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上料杆和下料杆均固定在转动辊的辊面,所述下料杆的自由端固定有下料钩,所述“V”形槽的槽底设有供上料杆通过的一号条形孔;所述打磨机构包括内壁打磨单元和外壁打磨单元;所述内壁打磨单元包括气缸和打磨盘,所述气缸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打磨盘固定在气缸输出轴上;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供打磨盘通过的孔道,所述支撑座内设有与孔道连通的收集腔;所述外壁打磨单元包括蜗轮、蜗杆和挡板;所述蜗轮和蜗杆位于支撑板一侧,所述蜗轮转动设置于机架上,所述蜗杆转动设置于支撑座上,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所述蜗杆包括螺旋齿,所述螺旋齿包括齿顶面,所述齿顶面设有磨砂层;所述挡板固定在支撑板另一侧,所述挡板与蜗杆之间形成供圆管配件通过的通道,位于通道内的支撑板上设有下料孔和供下料杆通过的二号条形孔,所述二号条形孔分别与下料孔以及一号条形孔连通;所述支撑板下方的机架上设有承接圆管配件的网带传送带。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传送带、切割机构、“V”形槽、转动辊和上料杆配合使用,实现圆管配件的自动连续上料;同时与蜗轮、蜗杆和挡板配合使用,在带动圆管配件移动的同时对圆管配件外壁进行打磨,同时与气缸和打磨盘配合,在圆管配件移动的过程中实现对圆管配件内壁的打磨,有效提高了打磨效率;同时在气缸带动打磨盘移动的过程中,对圆管配件内壁进行二次打磨,提高打磨精度,同时将圆管配件内壁打磨产生的废屑刮入收集腔内进行收集;再在转动辊、下料杆和下料钩的作用下,实现圆管配件的自动下料,实现圆管配件的批量打磨,同时在下料的过程中将圆管配件外壁的废屑以及圆管配件内壁遗留的废屑清理干净,简化单独清理废屑的工序。进一步的,所述切割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丝杠副、移动板、切割刀和限位杆;伺服电机固定在机架上,丝杠副包括丝杆和螺母座,丝杆与伺服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切割刀固定在移动板上且移动板与螺母座固定连接,限位杆固定于机架上,移动板与限位杆滑动连接。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在切割的过程中,限位杆可以对移动中的圆管配件进行导向,防止圆管配件偏移。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杆上设有供圆管配件滑动的弧形槽。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当圆管配件在下料杆和下料钩的作用下转动后,圆管配件可以沿着弧形槽滑落至网带传送带上,避免圆管配件竖直掉落在网带传送带而从网带传送带上掉落的情况发生。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固定有限制圆管配件转动角度的挡杆。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确保圆管配件从下料孔处落下,实现自动卸料,从而不影响后续的连续上料。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上设有砂纸层。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一方面在圆管配件上料之前对圆管配件的外壁进行预打磨,另一方面增大传送带与圆管配件之间的摩擦力,确保未切割的圆管配件能够推动切割后已经掉落至“V”形槽中的圆管配件转动,以实现顺利上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配件加工装置上料示意图(外壁打磨单元未画出);图2为本专利技术下料钩与圆管配件接触示意图(外壁打磨单元未画出);图3为本专利技术配件加工装置下料示意图(外壁打磨单元未画出);图4为图1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传送带1、“V”形槽2、支撑板3、支撑座4、移动板5、切割刀6、限位杆7、转动辊8、上料杆9、下料杆10、弧形槽11、下料钩12、一号条形孔13、气缸14、打磨盘15、收集腔16、蜗轮17、蜗杆18、挡板19、下料孔20、二号条形孔21、挡杆22、网带传送带23、圆管配件24。如图1-4所示的配件加工装置,机架上从右至左依次设置有传送带1、切割机构、“V”形槽2、移转机构、支撑板3、打磨机构和支撑座4。传送带1的传送面上粘附有砂纸层;切割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丝杆、螺母座、移动板5、切割刀6和两根限位杆7。伺服电机固定在机架上,丝杆与伺服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两根限位杆7固定在机架上,两根限位杆7分别位于丝杆前后两侧且两根限位杆7均与丝杆平行;移动板5与螺母座固定连接,且移动板5与限位杆7滑动连接,切割刀6固定在移动板5下表面。移转机构包括步进电机、转动辊8、上料杆9和下料杆10。步进电机固定在机架上,转动辊8与步进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上料杆9和下料杆10均固定在转动辊8的辊面,下料杆10的杆壁沿轴向开有弧形槽11,下料杆10的自由端固定有下料钩12。“V”形槽2的槽底开有一号条形孔13,上料杆9自由端能通过一号条形孔13。打磨机构包括内壁打磨单元和外壁打磨单元。内壁打磨单元包括气缸14和打磨盘15,气缸14固定在机架上,打磨盘15固定在气缸14输出轴上;支撑座4上开有孔道,打磨盘15能够通过该孔道,支撑座4内开有收集腔16,收集腔16与孔道连通。外壁打磨单元包括蜗轮17、蜗杆18和挡板19。蜗轮17和蜗杆18位于支撑板3前侧,蜗轮17转动设置于机架上,蜗杆18转动设置于支撑座4上,蜗轮17与蜗杆18啮合。蜗杆18包括螺旋齿,螺旋齿包括齿顶面,齿顶面固定有磨砂层。挡板19固定在支撑板3后侧,挡板19与蜗杆18之间形成供圆管配件24通过的通道。位于通道内的支撑板3上开有下料孔20和二号条形孔21,下料杆10能够通过二号条形孔21;二号条形孔21分别与下料孔20以及一号条形孔13连通。机架上固定有挡杆22,挡杆22能够限制圆管配件24的转动角度;另外支撑板3下方的机架上安装有网带传送带23,网带传送带23能够接住从下料孔20处掉落的圆管配件24,并将圆管配件24传送至收集处进行收集。在对成段的圆管配件24进行打磨加工之前,先将完整的圆管配件24放置在传送带1上,传送带1向左传送圆管配件24的过程中,伺服电机启动,带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螺母座和移动板5向下移动,进而带动切割刀6向下移动;当切割刀6与圆管配件24接触后对圆管配件24进行切割,将其切割为成段的圆管配件24。成段的圆管配件24掉落至“V”形槽2的右槽壁,在传送带1继续传送的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配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机架上依次设置有传送带、“V”形槽、移转机构、支撑板、打磨机构和支撑座,所述传送带上方的机架上固定有切割机构;所述移转机构包括转动辊、上料杆和下料杆;所述转动辊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上料杆和下料杆均固定在转动辊的辊面,所述下料杆的自由端固定有下料钩,所述“V”形槽的槽底设有供上料杆通过的一号条形孔;所述打磨机构包括内壁打磨单元和外壁打磨单元;所述内壁打磨单元包括气缸和打磨盘,所述气缸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打磨盘固定在气缸输出轴上;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供打磨盘通过的孔道,所述支撑座内设有与孔道连通的收集腔;所述外壁打磨单元包括蜗轮、蜗杆和挡板;所述蜗轮和蜗杆位于支撑板一侧,所述蜗轮转动设置于机架上,所述蜗杆转动设置于支撑座上,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所述蜗杆包括螺旋齿,所述螺旋齿包括齿顶面,所述齿顶面设有磨砂层;所述挡板固定在支撑板另一侧,所述挡板与蜗杆之间形成供圆管配件通过的通道,位于通道内的支撑板上设有下料孔和供下料杆通过的二号条形孔,所述二号条形孔分别与下料孔以及一号条形孔连通;所述支撑板下方的机架上设有承接圆管配件的网带传送带。

【技术特征摘要】
1.配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机架上依次设置有传送带、“V”形槽、移转机构、支撑板、打磨机构和支撑座,所述传送带上方的机架上固定有切割机构;所述移转机构包括转动辊、上料杆和下料杆;所述转动辊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上料杆和下料杆均固定在转动辊的辊面,所述下料杆的自由端固定有下料钩,所述“V”形槽的槽底设有供上料杆通过的一号条形孔;所述打磨机构包括内壁打磨单元和外壁打磨单元;所述内壁打磨单元包括气缸和打磨盘,所述气缸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打磨盘固定在气缸输出轴上;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供打磨盘通过的孔道,所述支撑座内设有与孔道连通的收集腔;所述外壁打磨单元包括蜗轮、蜗杆和挡板;所述蜗轮和蜗杆位于支撑板一侧,所述蜗轮转动设置于机架上,所述蜗杆转动设置于支撑座上,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所述蜗杆包括螺旋齿,所述螺旋齿包括齿顶面,所述齿顶面设有磨砂层;所述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诗鸿詹华山李涛张小恒曾雨琳袁苗达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聚伯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