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蛾子诱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8610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蛾子诱捕器,包括盖子、上筒、下筒和底,盖子呈圆饼状,盖子上表面固定有提环一,盖子下表面固定有吊杆,吊杆下端设有用于固定夜蛾诱芯的小孔一,盖子四周设有固定针,上筒、下筒均呈圆筒状,上筒的上沿、下沿依次设有固定槽口、螺口一,上筒四周设有若干窗口,下筒上沿、下沿依次设有螺口二、螺口三,下筒内中部固定有横杆,横杆中间设有用于固定螟蛾诱芯的小孔二,底呈半球状,底的上沿设有螺口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用途广泛,且能够实现多种组合方式等优点。

A moth trap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oth trap, which includes a cover, an upper tube, a lower tube and a bottom, a round cake shaped cover, a lifting ring fix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cover, a hanger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lid, and a small hole for fixing the core of the night moth, with a fixed needle around the lid, a cylinder and a cylinder in a cylindrical shape. The upper and lower edge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dge of the upper tube are sequentially equipped with a fixed slot and a snails, and a number of windows are arranged around the upper tube,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edges of the lower tube are arranged in turn two, the spiral mouth three, the middle part of the lower cylinder fixed with a horizontal bar, and a small hole two for fixing the core of the moth moth in the middle of the bar, and the bottom is hemispherical, and the upper edge of the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a spiral mouth fou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wide use, and can realize various combination mod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蛾子诱捕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诱捕器,具体涉及一种蛾子诱捕器。
技术介绍
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芯诱杀农业常见害虫是一种新兴的绿色防控新技术,农业各类常见害虫诱芯量产技术日渐成熟,对蛾子引诱能力较强,与之配套的诱捕器的诱杀效率与方便程度就尤为重要。目前应用最多的夜蛾诱捕器及螟蛾诱捕器均表现出较好的捕杀能力,结构有相似之处,又截然不同,两者目前都是作为独立产品在使用,还没有出现一种能够同时匹配夜蛾、螟蛾两种性信息素诱芯的诱捕器。现有技术的缺点:现有两种诱捕器均对某些特定害虫有较好效果,夜蛾类诱捕器对螟蛾类诱捕器所杀特定害虫几乎无效,螟蛾类诱捕器对夜蛾诱捕器所杀特定害虫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蛾子诱捕器,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优化诱捕器结构,使其不仅能够同时匹配夜蛾、螟蛾两种性信息素诱芯,且能够实现多种组合方式,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等特点。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蛾子诱捕器,包括上盖、上筒、下筒和下盖,所述上盖呈圆饼状,所述上盖上表面固定有提环一,所述盖子下表面固定有吊杆,所述吊杆下端设有用于固定夜蛾诱芯的小孔一,所述上盖外周面设有若干固定针,所述上筒、下筒均呈圆筒状,所述上筒内壁的上端和下端依次设有固定槽口和螺口一,所述上筒的筒壁上设有若干窗口,所述下筒的两端分别设有螺口二和螺口三,所述下筒内中部固定有横杆,所述横杆中间设有用于固定螟蛾诱芯的小孔二,所述下盖呈半球状,所述下盖的上沿设有螺口四。首先在小孔一上固定一种诱芯,将盖上的固定针固定入上筒的槽口内;然后在小孔二上固定另一种诱芯,将螺口二旋入螺口一中;最后将螺口四旋入螺口三中,本诱捕器的组装就完成了。这种安装方式可用于既有夜蛾,又有螟蛾的处所,同时实现对两种蛾类的诱捕。其组合方式中也可去掉下筒,在小孔一上固定任意一种诱芯,然后将盖、上筒、下盖依次连接。这种组合方式只适用于仅有单一蛾类的处所。所述下筒内固定有漏斗,所述下盖的下端设有提环二。漏斗及提环二的存在使得该诱捕器有了第三种组合方式:在小孔二上固定任意一种诱芯,然后将下筒与下盖向连接,最后倒置,形成一个新的诱捕器。这种组合方式也只适用于仅有单一蛾类的处所。所述窗口上均设有若干向上筒内伸出的止回片。止回片为塑料薄片,且外端与窗口铰接,内端尖锐,且常态是开口极小。所以当蛾类由窗口进入诱捕器时,其向内的推力可使止回片相互扩散,中间开口变大,使其可以顺利进入诱捕器;当蛾类想由窗口逃出诱捕器时,止回片相互收缩,中间开口变小甚至封闭,且其止回片外端尖锐,故而可以有效防止器出逃,实现诱捕。所述下盖的两侧对称设有狭缝。诱捕器的使用环境一般为室外,其下盖上狭缝的存在,可有效避在雨天其内积水,保证了诱捕器的使用寿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功能齐全,能够同时匹配夜蛾、螟蛾两种性信息素诱芯;2、结构简单,安装方便;3、可以实现多种组合方式使用,使用范围更为广泛;4、且当其中某一个部件损坏时,变换组合方式,使其依旧可以使用,无形中节省了使用成本,加长了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蛾子诱捕器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蛾子诱捕器另一角度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蛾子诱捕器分解剖视图。图中,1、上盖;11、提环一;12、吊杆;13、小孔一;14、固定针;2、上筒;21、槽口;22、螺口一;23、窗口;24、止回片;3、下筒;31、螺口二;32、螺口三;33、横杆;34、小孔二;35、漏斗;4、下盖;41、螺口四;42、提环二;43、狭缝。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蛾子诱捕器,包括上盖1、上筒2、下筒3和下盖4,上盖1呈圆饼状,上盖1上表面固定有提环一11,盖子1下表面固定有吊杆12,吊杆12下端设有用于固定夜蛾诱芯的小孔一13,上盖1外周面设有若干固定针14,上筒2、下筒3均呈圆筒状,上筒2内壁的上端和下端依次设有固定槽口21和螺口一22,上筒2的筒壁上设有若干窗口23,下筒3的两端分别设有螺口二31和螺口三32,下筒3内中部固定有横杆33,横杆33中间设有用于固定螟蛾诱芯的小孔二34,下盖4呈半球状,下盖4的上沿设有螺口四41。首先在小孔一上固定一种诱芯,将盖上的固定针固定入上筒的槽口内;然后在小孔二上固定另一种诱芯,将螺口二旋入螺口一中;最后将螺口四旋入螺口三中,本诱捕器的组装就完成了。这种安装方式可用于既有夜蛾,又有螟蛾的处所,同时实现对两种蛾类的诱捕。其组合方式中也可去掉下筒,在小孔一上固定任意一种诱芯,然后将盖、上筒、下盖依次连接。这种组合方式只适用于仅有单一蛾类的处所。下筒3内固定有漏斗35,下盖4的下端设有提环二42。漏斗及提环二的存在使得该诱捕器有了第三种组合方式:在小孔二上固定任意一种诱芯,然后将下筒与下盖向连接,最后倒置,形成一个新的诱捕器。这种组合方式也只适用于仅有单一蛾类的处所。窗口23上均设有若干向上筒内伸出的止回片24。止回片为塑料薄片,且外端与窗口铰接,内端尖锐,且常态是开口极小。所以当蛾类由窗口进入诱捕器时,其向内的推力可使止回片相互扩散,中间开口变大,使其可以顺利进入诱捕器;当蛾类想由窗口逃出诱捕器时,止回片相互收缩,中间开口变小甚至封闭,且其止回片外端尖锐,故而可以有效防止器出逃,实现诱捕。下盖4的两侧对称设有狭缝43;诱捕器的使用环境一般为室外,其下盖上狭缝的存在,可有效避在雨天其内积水,保证了诱捕器的使用寿命。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蛾子诱捕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蛾子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本诱捕器包括盖子(1)、上筒(2)、下筒(3)和底(4),所述盖子(1)呈圆饼状,所述盖子(1)上表面固定有提环一(11),所述盖子(1)下表面固定有吊杆(12),所述吊杆(12)下端设有用于固定夜蛾诱芯的小孔一(13),所述盖子(1)四周设有固定针(14),所述上筒(2)、下筒(3)均呈圆筒状,所述上筒(2)的上沿、下沿依次设有固定槽口(21)、螺口一(22),所述上筒(2)四周设有若干窗口(23),所述下筒(3)上沿、下沿依次设有螺口二(31)、螺口三(32),所述下筒(3)内中部固定有横杆(33),所述横杆(33)中间设有用于固定螟蛾诱芯的小孔二(34),所述底(4)呈半球状,所述底(4)的上沿设有螺口四(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蛾子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本诱捕器包括盖子(1)、上筒(2)、下筒(3)和底(4),所述盖子(1)呈圆饼状,所述盖子(1)上表面固定有提环一(11),所述盖子(1)下表面固定有吊杆(12),所述吊杆(12)下端设有用于固定夜蛾诱芯的小孔一(13),所述盖子(1)四周设有固定针(14),所述上筒(2)、下筒(3)均呈圆筒状,所述上筒(2)的上沿、下沿依次设有固定槽口(21)、螺口一(22),所述上筒(2)四周设有若干窗口(23),所述下筒(3)上沿、下沿依次设有螺口二(31)、螺口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敬锋洪海林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百米生物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