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农田排灌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85740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农田排灌机械,其结构包括机头、机架、行走轮、防护壳体、双吸水泵、车底架、限位支杆、水管、水阀、卷盘,所述卷盘为圆盘体结构,其外壁板绕中心点呈环形等距排列,所述卷盘外壁大圆外径是小圆直径加以两倍的长度,所述卷盘前板中心轴与防护壳体采用过渡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防护壳体右上侧设有圆孔,其圆孔由水阀贯穿伸入内腔,所述卷盘横向左侧设有机头,所述机头通过机架与行走轮构成连接关系,所述行走轮分设于机架与车底架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双吸水泵,通过泵轴带动叶轮和水做高速旋转运动,叶轮两侧都有一个进水口,流量比单吸式泵大一倍,有效提高水流输送与喷灌效率。

A new type of farmland irrigation and irrigation machiner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farmland irrigation and irrigation machinery, which consists of a machine head, a frame, a walking wheel, a protective shell, a double water suction pump, a car bottom frame, a limit support rod, a water pipe, a water valve and a reel plate. The coil plate is a disk structure, and the outer wall is arranged in a circular distance around the center point, and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coil plate is large. It is a length of two times the diameter of the small circle, the center axis of the front plate of the reel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protective shell, and the upper right side of the protectiv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circular hole, and the round hole is penetrated through the water valve into the inner cavity, and the lateral left of the coil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machine head. The head of the machine passes through the frame and the walking wheel. The walking wheel is divided into the two sides of the frame and the chassis.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double water suction pump, which drives the impeller and water to rotate at a high speed through the pump shaft, and there is a water inlet on both sides of the impeller. The flow rate is twice larger than the single suction pump, and the efficiency of flow transportation and sprinkler irrigation is effectively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农田排灌机械
本技术是一种新型农田排灌机械,属于农业机械设备

技术介绍
农田排灌机械是利用各种能源和动力,提水灌入农田或排除农田多余水分的机械和设备。广义的农田排灌机械还包括水井钻机、铧式开沟犁、旋转开沟机、暗沟犁、开沟铺管机等。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98202915.2的一种农田水利排灌设备,它是由人力车、机架、卷盘、卷绕在卷盘上的输水管和喷头组成,其特征在于卷盘轴为空心轴,在卷盘轴的管壁上设有旁通与输水管连接,在卷盘轴轴端的管壁设出水口,且轴端由活动接头垂直联接有硬出水管,硬出水管由软出水管与喷头相联。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且可以做到定点喷灌,定距移动和定量喷水。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水流输送效率较低,容易降低喷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农田排灌机械,以解决水流输送效率较低,容易降低喷灌效率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农田排灌机械,其结构包括机头、机架、行走轮、防护壳体、双吸水泵、车底架、限位支杆、水管、水阀、卷盘,所述卷盘为圆盘体结构,其外壁板绕中心点呈环形等距排列,所述卷盘外壁大圆外径是小圆直径加以两倍的长度,所述卷盘前板中心轴与防护壳体采用过渡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防护壳体右上侧设有圆孔,其圆孔由水阀贯穿伸入内腔,所述卷盘横向左侧设有机头,所述机头通过机架与行走轮构成连接关系,所述行走轮分设于机架与车底架两侧,所述机架一端与车底架连接,所述卷盘位于车底架左内侧上方,所述车底架右内侧与限位支杆外壁垂直连接,所述限位支杆位于防护壳体横向右侧,所述防护壳体内设有双吸水泵;所述双吸水泵由泵轴、泵壳、双进水口、叶轮、支撑座组成,所述泵轴与泵壳采用内嵌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泵壳内设有叶轮,所述叶轮两侧结合设有双进水口,所述双进水口内通泵壳腔室,所述泵壳外壁与支撑座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支撑座安装位于防护壳体内下端,所述双进水口与水阀采用管口对接配合方式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水阀右端管口与水管采用法兰配合方式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壳体左下侧与机架采用焊接配合方式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车底架左上侧设有防护壳体。进一步地,所述机架左前端上设有机头。进一步地,所述水管通过水阀位于防护壳体右侧方向。进一步地,所述叶轮与泵轴连接,泵轴与电机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泵壳内为蜗形泵壳流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设有双吸水泵,通过泵轴带动叶轮和水做高速旋转运动,叶轮两侧都有一个进水口,流量比单吸式泵大一倍,有效提高水流输送与喷灌效率。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农田排灌机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双吸水泵示意图。图中:机头-1、机架-2、行走轮-3、防护壳体-4、双吸水泵-5、泵轴-501、泵壳-502、双进水口-503、叶轮-504、支撑座-505、车底架-6、限位支杆-7、水管-8、水阀-9、卷盘-1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农田排灌机械,其结构包括机头1、机架2、行走轮3、防护壳体4、双吸水泵5、车底架6、限位支杆7、水管8、水阀9、卷盘10,所述卷盘10为圆盘体结构,其外壁板绕中心点呈环形等距排列,所述卷盘10外壁大圆外径是小圆直径加以两倍的长度,所述卷盘10前板中心轴与防护壳体4采用过渡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防护壳体4右上侧设有圆孔,其圆孔由水阀9贯穿伸入内腔,所述卷盘10横向左侧设有机头1,所述机头1通过机架2与行走轮3构成连接关系,所述行走轮3分设于机架2与车底架6两侧,所述机架2一端与车底架6连接,所述卷盘10位于车底架6左内侧上方,所述车底架6右内侧与限位支杆7外壁垂直连接,所述限位支杆7位于防护壳体4横向右侧,所述防护壳体4内设有双吸水泵5;所述双吸水泵5由泵轴501、泵壳502、双进水口503、叶轮504、支撑座505组成,所述泵轴501与泵壳502采用内嵌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泵壳502内设有叶轮504,所述叶轮504两侧结合设有双进水口503,所述双进水口503内通泵壳502腔室,所述泵壳502外壁与支撑座505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支撑座505安装位于防护壳体4内下端,所述双进水口503与水阀9采用管口对接配合方式连接,所述水阀9右端管口与水管8采用法兰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防护壳体4左下侧与机架2采用焊接配合方式固定连接,所述车底架6左上侧设有防护壳体4,所述机架2左前端上设有机头1,所述水管8通过水阀9位于防护壳体4右侧方向。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将双吸水泵5的泵壳502与水管8内充满水,然后启动电机使泵轴501带动叶轮504和水做高速旋转运动,水发生离心运动,被甩向叶轮504外缘,经蜗形泵壳502的流道流入压水管路。叶轮504两侧都有一个进水口,结合为双进水口503,流量比单吸式泵大一倍,有效提高水流输送与喷灌效率。本专利所说的叶轮504是指把能量传给液体的具有叶片的旋转体,叶片为后弯式叶片,采用扭曲叶片可减少叶片的负荷。本技术的机头1、机架2、行走轮3、防护壳体4、双吸水泵5、车底架6、限位支杆7、水管8、水阀9、卷盘10,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水流输送效率较低,容易降低喷灌效率,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可以通过泵轴带动叶轮和水做高速旋转运动,叶轮两侧都有一个进水口,流量比单吸式泵大一倍,有效提高水流输送与喷灌效率,具体如下所述:泵轴501与泵壳502采用内嵌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泵壳502内设有叶轮504,所述叶轮504两侧结合设有双进水口503,所述双进水口503内通泵壳502腔室,所述泵壳502外壁与支撑座505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支撑座505安装位于防护壳体4内下端,所述双进水口503与水阀9采用管口对接配合方式连接。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农田排灌机械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农田排灌机械,其结构包括机头(1)、机架(2)、行走轮(3)、防护壳体(4)、双吸水泵(5)、车底架(6)、限位支杆(7)、水管(8)、水阀(9)、卷盘(10),所述卷盘(10)为圆盘体结构,其外壁板绕中心点呈环形等距排列,所述卷盘(10)外壁大圆外径是小圆直径加以两倍的长度,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盘(10)前板中心轴与防护壳体(4)采用过渡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防护壳体(4)右上侧设有圆孔,其圆孔由水阀(9)贯穿伸入内腔,所述卷盘(10)横向左侧设有机头(1),所述机头(1)通过机架(2)与行走轮(3)构成连接关系,所述行走轮(3)分设于机架(2)与车底架(6)两侧,所述机架(2)一端与车底架(6)连接,所述卷盘(10)位于车底架(6)左内侧上方,所述车底架(6)右内侧与限位支杆(7)外壁垂直连接,所述限位支杆(7)位于防护壳体(4)横向右侧,所述防护壳体(4)内设有双吸水泵(5);所述双吸水泵(5)由泵轴(501)、泵壳(502)、双进水口(503)、叶轮(504)、支撑座(505)组成,所述泵轴(501)与泵壳(502)采用内嵌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泵壳(502)内设有叶轮(504),所述叶轮(504)两侧结合设有双进水口(503),所述双进水口(503)内通泵壳(502)腔室,所述泵壳(502)外壁与支撑座(505)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支撑座(505)安装位于防护壳体(4)内下端,所述双进水口(503)与水阀(9)采用管口对接配合方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农田排灌机械,其结构包括机头(1)、机架(2)、行走轮(3)、防护壳体(4)、双吸水泵(5)、车底架(6)、限位支杆(7)、水管(8)、水阀(9)、卷盘(10),所述卷盘(10)为圆盘体结构,其外壁板绕中心点呈环形等距排列,所述卷盘(10)外壁大圆外径是小圆直径加以两倍的长度,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盘(10)前板中心轴与防护壳体(4)采用过渡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防护壳体(4)右上侧设有圆孔,其圆孔由水阀(9)贯穿伸入内腔,所述卷盘(10)横向左侧设有机头(1),所述机头(1)通过机架(2)与行走轮(3)构成连接关系,所述行走轮(3)分设于机架(2)与车底架(6)两侧,所述机架(2)一端与车底架(6)连接,所述卷盘(10)位于车底架(6)左内侧上方,所述车底架(6)右内侧与限位支杆(7)外壁垂直连接,所述限位支杆(7)位于防护壳体(4)横向右侧,所述防护壳体(4)内设有双吸水泵(5);所述双吸水泵(5)由泵轴(501)、泵壳(502)、双进水口(503)、叶轮(504)、支撑座(505)组成,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宏裕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聚众匠心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