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散热的基站机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7921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的基站机柜。包括柜体、前门和后面,柜体分为四层结构,第一层设置电源,第二层和第三层设置业务机框,第四层设置合路器和功分器,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设置第一风冷框,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第一导风框和第二风冷框,第三层与第四层之间设置第二导风框;前门与柜体和后门与柜体之间均设置有用于导风的间隙,前门设置有进风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前门的进风孔、前后门与柜体的间隙、导风框和风冷框以及柜体顶部的散热孔配合,构成了一个高效导风系统,能够有效降低机柜内的温度;前门和后门与柜体之间均设置导电泡棉,能够起到很好的屏蔽效果;通过走线槽的配合,可以将机柜内线缆隐蔽起来,走线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散热的基站机柜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的基站机柜。
技术介绍
现有19英寸基站机柜内部走线散乱,毫无规则,特别是电源线、网线、射频线无法分路布线;同时线缆连接好后,全部裸露在外面,没有任何装饰性保护措施,一方面给使用者的印象非常差;另一方面也给基站的电磁兼容性方面带来很多问题;现有基站机柜也没有从设计上考虑电磁屏蔽的事情,特别是前门、后门、顶部等关键地方,缺少相应的屏蔽设计考虑。另外现有机柜散热设计采用由下而上的开放式散热方式,功能模块的散热效果很差,部分模块根本没有散热效果,从而导致模块过热,甚至烧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散热的基站机柜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基站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前门和后面,柜体分为四层结构,第一层设置电源,第二层和第三层设置业务机框,第四层设置合路器和功分器,柜体顶部设置有顶部接口板、电源固定板、天线、馈线预留孔和散热孔,散热孔间距5mm,散热孔直径4mm;所述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设置第一风冷框,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第一导风框和第二风冷框,第三层与第四层之间设置第二导风框;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效散热的基站机柜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散热的基站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前门和后面,柜体分为四层结构,第一层设置电源,第二层和第三层设置业务机框,第四层设置合路器和功分器,柜体顶部设置有顶部接口板、电源固定板、天线、馈线预留孔和散热孔,散热孔间距5mm,散热孔直径4mm;所述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设置第一风冷框,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第一导风框和第二风冷框,第三层与第四层之间设置第二导风框;所述前门与柜体和后门与柜体之间均设置有用于导风的间隙,前门设置有进风孔;所述第一导风框与第二导风框结构相同,第一导风框中间设置倾斜导风板,第一风冷框与第二风冷框结构相同,第一风冷框上倾斜设置多个风扇;所述柜体前后设置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散热的基站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前门和后面,柜体分为四层结构,第一层设置电源,第二层和第三层设置业务机框,第四层设置合路器和功分器,柜体顶部设置有顶部接口板、电源固定板、天线、馈线预留孔和散热孔,散热孔间距5mm,散热孔直径4mm;所述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设置第一风冷框,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第一导风框和第二风冷框,第三层与第四层之间设置第二导风框;所述前门与柜体和后门与柜体之间均设置有用于导风的间隙,前门设置有进风孔;所述第一导风框与第二导风框结构相同,第一导风框中间设置倾斜导风板,第一风冷框与第二风冷框结构相同,第一风冷框上倾斜设置多个风扇;所述柜体前后设置第一走线槽,第一走线槽上设置遮挡盖,柜体左右设置第二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得道谢作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东信科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