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模组及柔性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7747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模组和柔性显示设备,所述柔性模组包括:相互贴合的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所述第一膜层朝向所述第二膜层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形成有第一粗糙结构;所述第二膜层朝向所述第一膜层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形成有第二粗糙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粗糙结构和所述第二粗糙结构相对设置、且无间隙贴合。由于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贴合后,第一膜层上的第一粗糙结构和第二膜层上的第二粗糙结构相互接触,这使得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因此可以避免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在弯折过程中因互相滑移导致的脱粘、分层现象。

Flexible module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flexible module and a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the flexible module includes a first film and a second film layer that are fitted to each other. The first film forms a first rough structure on the at least partial surface of the second film layer, and the second film layer faces at least part of the first film side. A second rough structure is formed on the surface, wherein the first rough structure is set relative to the second rough structure and there is no gap bonding. Since the first film and the second film are fitted, the first rough structure on the first film contacts the second rough structure on the second film, which makes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layers increase, so that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layers can be avoided and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in the bending process. Layer phenomen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模组及柔性显示设备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柔性显示设备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模组及柔性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柔性模组的应用越来越多。柔性模组通常包括层叠的多层膜结构。在实际应用中,柔性模组常常会被弯折,在对柔性模组进行弯折的过程中,柔性模组中相互贴合的两个膜层由于受剪切力的作用,易出现分层、脱粘的情况,导致相应膜层的功能失效。针对上述柔性模组中相互贴合的两个膜层易脱粘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常常在两个膜层之间涂覆较厚的光学胶,以增大两个膜层之间的结合力,最终减小两个膜层脱粘的可能性。然而,在膜层之间涂覆较厚的光学胶,会使整个柔性模组变厚,柔性模组变厚之后会使整个模组在弯折的过程中所受的最大应变升高(ε=h/2r,ε为柔性模组的最大应变,h为柔性模组的厚度,r为柔性模组中各膜层的弯曲半径),从而使各膜层所受的弯曲应力(拉应力或压应力)也相对升高,这使得防止相互贴合的两个膜层脱粘的效果仍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模组及柔性显示设备,以解决柔性模组弯折的过程中相互贴合的两个膜层容易脱粘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模组,所述柔性模组包括:相互贴合的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其中,所述第一膜层朝向所述第二膜层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形成有第一粗糙结构;所述第二膜层朝向所述第一膜层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形成有第二粗糙结构;所述第一粗糙结构和所述第二粗糙结构相对设置、且无间隙贴合。可选地,所述第一粗糙结构环绕所述第一膜层的边缘设置,所述第二粗糙结构环绕所述第二膜层的边缘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的相对表面中,未形成所述第一粗糙结构及所述第二粗糙结构的部分真空吸附贴合。可选地,所述第一粗糙结构的表面粗糙度在5~8μm之间;和/或,所述第二粗糙结构的表面粗糙度在5~8μm之间。可选地,所述第一粗糙结构的表面粗糙度和所述第二粗糙结构的表面粗糙度相同。可选地,所述第一膜层朝向所述第二膜层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形成有第一粗糙膜层,所述第一粗糙结构形成在所述第一粗糙膜层上;和/或,所述第二膜层朝向所述第一膜层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形成有第二粗糙膜层,所述第二粗糙结构形成在所述第二粗糙膜层上。可选地,所述第一粗糙膜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粗糙膜层的厚度相同。可选地,形成所述第一粗糙膜层和所述第二粗糙膜层所用的材料分别独立地选自碳化硅、氧化硅和氮化硅中的一种或几种。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设备,包括: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柔性模组。可选地,所述柔性模组包括:OLED显示面板和贴合在所述OLED显示面板上的触控面板,位于所述OLED显示面板顶层的阻隔层为第一膜层,位于所述触控面板底部的基板为第二膜层。应用本专利技术一种柔性模组及柔性显示设备,由于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贴合后,第一膜层上的第一粗糙结构和第二膜层上的第二粗糙结构相互接触,这使得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可以抑制柔性模组弯折时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的接触界面所受的剪切力,进而在无需采用光学胶的情况下,就能够有效避免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因互相滑移导致的脱粘、分层现象;而且,鉴于第一粗糙结构和第二粗糙结构之间无需使用光学胶,不会使柔性模组的厚度增加,从而也不会使整个柔性模组在弯折的过程中所受的最大应变升高,这从另一个角度起到了防脱粘的作用。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A-图1C为柔性模组中相互贴合的两个膜层发生脱粘的一种原理示意图;图2A-图2B为柔性模组中相互贴合的两个膜层发生脱粘的另一种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A-图4C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模组中相互贴合的两个膜层能够防止脱粘的原理示意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柔性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柔性模组中相互贴合的两个膜层在柔性模组弯折过程中容易脱粘的原理,下面首先结合图1A至图1C以及图2A至图2B对柔性模组中相互贴合的两个膜层容易脱粘的原理进行说明。如图1A所示,柔性模组包括两个相互贴合的下膜层11和上膜层12,柔性模组未弯折时,下膜层11和上膜层12贴合良好。如图1B所示,当柔性模组被向下弯折时,上膜层12受到拉应力F1,下膜层11受到压应力F2;反之,当柔性模组被向上弯折时,上膜层12层受到压应力,下膜层11受到拉应力。由于在柔性模组弯折的过程中,相互贴合的下膜层11和上膜层12的受力方向正好相反,因此,如图1C所示,当下膜层11和上膜层12所受的拉应力或压应力大于这两个膜层之间的摩擦力时,这两个膜层因受到拉应力或压应力的剪切作用而相互滑移、错位,最终相互分离,也即脱粘。此外,如图2A所示,柔性模组包括两个相互贴合的下膜层11和上膜层12,当柔性模组被向下弯折时,上膜层12受到拉应力F1,下膜层11受到压应力F2;反之,当柔性模组被向上弯折时,上膜层12层受到压应力,下膜层11受到拉应力。由于在柔性模组弯折的过程中,相互贴合的下膜层11和上膜层12的受力方向正好相反,因此,当下膜层11和上膜层12所受的拉应力或压应力大于这两个膜层之间的摩擦力F3时,这两个膜层因受到拉应力或压应力的剪切作用而相互滑移、错位,最终相互分离,也即脱粘,具体如图2B所示,在下膜层11和上膜层12之间出现缝隙13。为了解决柔性模组弯折的过程中相互贴合的两个膜层容易脱粘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柔性模组,包括:相互贴合的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其中,所述第一膜层朝向所述第二膜层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形成有第一粗糙结构;所述第二膜层朝向所述第一膜层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形成有第二粗糙结构;所述第一粗糙结构和所述第二粗糙结构相对设置、且无间隙贴合。其中,“无间隙贴合”是指第一粗糙膜层和所述第二粗糙膜层直接贴合,其中不存在任何其他有形物质;此时,所述第一粗糙结构与所述第二粗糙结构通过分子间作用力(也称范德华力)相互吸附。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粗糙结构可以为,直接对所述第一膜层朝向所述第二膜层的一侧的表面进行加工(例如刻蚀)得到的粗糙结构(粗糙面);和/或,第二粗糙结构可以为,直接对所述第二膜层朝向所述第一膜层的一侧的表面进行加工(例如刻蚀)得到的粗糙结构(粗糙面)。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膜层朝向所述第二膜层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形成有第一粗糙膜层,所述第一粗糙结构形成在所述第一粗糙膜层上;和/或,所述第二膜层朝向所述第一膜层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形成有第二粗糙膜层,所述第二粗糙结构形成在所述第二粗糙膜层上。具体地,可以通过喷涂或沉积等工艺在第一膜层上形成第一粗糙膜层,在第二膜层上形成第二粗糙膜层;其中对于喷涂工艺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模组,包括:相互贴合的第一膜层(21)和第二膜层(2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21)朝向所述第二膜层(22)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形成有第一粗糙结构(23);所述第二膜层(22)朝向所述第一膜层(21)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形成有第二粗糙结构(24);其中,所述第一粗糙结构(23)和所述第二粗糙结构(24)相对设置、且无间隙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模组,包括:相互贴合的第一膜层(21)和第二膜层(2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21)朝向所述第二膜层(22)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形成有第一粗糙结构(23);所述第二膜层(22)朝向所述第一膜层(21)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形成有第二粗糙结构(24);其中,所述第一粗糙结构(23)和所述第二粗糙结构(24)相对设置、且无间隙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粗糙结构(23)环绕所述第一膜层(21)的边缘设置,所述第二粗糙结构(24)环绕所述第二膜层(22)的边缘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21)和所述第二膜层(22)的相对表面中,未形成所述第一粗糙结构(23)和所述第二粗糙结构(24)的部分真空吸附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粗糙结构(23)的表面粗糙度在5~8μm之间;和/或,所述第二粗糙结构(24)的表面粗糙度在5~8μm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粗糙结构(23)的表面粗糙度和所述第二粗糙结构(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鑫楠黄秀颀胡坤袁波徐琳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