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编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7582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玩具编织机,包括下部外壳和可转动连接于该下部外壳的上部外壳,该下部外壳中装有编织机构。上部外壳可相对于下部外壳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前一位置时上述外壳基本上覆盖编织机构而不能触及它,在后一位置时上部外壳不覆盖编织机构而可以触及它。上部外壳可转动连接于下部外壳,所以可防止上部外壳的错放和丢失。由于减少组装步骤数和制止机器的误装配,所以玩具编织机的组装变得更为容易和效率更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玩具编织机,具体涉及这样一种玩具编织机,该玩具编织机可以用手操作,转动编织机的一部分,驱动该机器内的编织机构,形成编织绳。先前已设计玩具编织机。一种已知的机器是由日本的Tomy CompanyLtd公司生产的。这种机器用一个用手摇动的曲柄来转动装在一个外壳内的编织机构,由此编织出编织制品。整个的编织机构与外壳分离,因此需要以相当复杂的组装方法将编织机构组装在外壳内,该组装方法要求许多组装步骤。日本的Bandai Company公司已生产另一种已知的编织机。Bandai机包括组装在外壳内的编织机构,一部分外壳可转动,从而驱动编织机构。像Tomy机一样,Bandai机的整个编织机构也必须用非常复杂的组装步骤组装在外壳内。在Tomy机和Bandai机中的编织机构均分别与机的外壳分离,而且编织机构的部件必须组装在外壳内。在Tomy机的情况下,要首先将大多数编织机构组装成子组件,然后再将该子组件定位在外壳内。然而在定位于外壳内时,子组件可能定位得不正确,这样便导致不能正确组装机器。Bandai机的结构要求必须将编织机构的各个个别部件装在外壳内,如果部件没有正确定位在外壳内则便导致组装不正确。另外,Tomy和Bandai机的外壳分别包括基本上包围整个编织机构的下部外壳部分和可拆卸地装在下部外壳部分上以便在操作期间可以观察编织机构的上部透明外壳部分。装在下部外壳部分上的上部外壳部分在编织期间用于捕集和导向纱线。因为上部外壳部分是可卸下的,所以容易丢失或错放,这便意味着丢失后不再能捕集和导向纱线,因而使机器变成无用之物。需要改进玩具编织机,需要使改进的编织机解决常规玩具编织机的这些和其它缺陷,以及提供常规玩具编织机上没有的很多额外的优点和特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玩具编织机,特别提供一种用手操作的使编织机的一部分转动从而驱动机器内编织机构的玩具编织机。该玩具编织机被设计成通过减少组装步骤数目和防止机器组装不当的方法而可以容易和有效率地进行组装。另外,在组装时可以最佳地定位编织机的部件,从而生产出改进的编织制品。再则,该玩具编织机被设计成可以防止上部外壳部分的无意丢失。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原理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玩具编织机,该编织机包括下部外壳和可转动地连接于下部外壳的上部外壳,在该下部外壳中装有编织机构。上部外壳可相对于下部外壳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第一位置时上部外壳基本上覆盖编织机构而不能接近它,而在第二位置时,上部外壳不覆盖编织机构,由此可接近编织机构。由于上部外壳可转动地连接于下部外壳,所以可防止上部外壳的丢失或误放。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编织机,该编织机包括其中配置编织机构的下部外壳。该编织机构包括许多编织针和与编织针啮合以驱动编织针的编织针导向轨道。编织针导向轨道包括下部导向轨道部分和上部导向轨道部分,下部导向轨道部分与下部外壳形成单件结构。另外,上部外壳与下部外壳啮合,当上部外壳与下部外壳啮合时,编织针由上述外壳覆盖。因为下部导向轨道部分与下部外壳形成单件结构,所以有助于机器的组装,这是由于下部导向轨道相对下部外壳的位置是预先固定的,所以根据下部导向轨道的预先定位可以可靠和容易地定位其它部件例如上部导向轨道部分。另外,可以可靠地将导向轨道准确定位在下部外壳内。因为整体的下部导向轨道部分确定了整个导向轨道的位置。在下面的陈述中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种附加优点中的部分优点,而其余部分优点可以从下面的陈述中明显看出来或可以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领会到。利用权利要求书中具体指出的部件和其结合可以实现和获得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应当明白,上述简要的说明和下面详细的说明仅仅是例示性和解释性的,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申请的专利权。附图说明图1是分解透视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玩具编织机的部件;图2A是下部外壳部分的顶视图,示出与外壳整体成形的轨道的底部;图2B是沿图2A的2B-2B线截取的横截面图;图3A是通过编织筒中部的侧视横截面图;图3B是编织筒的顶视图3C是另一种编织筒结构的顶视图;图4A是编织筒上部盖的顶视图;图4B是编织筒上部盖的底视图;图5是纱线分线环的横截面图;图6A是纱线穿过帽的顶视图,示出纱线导向槽的偏移位置;图6B是沿图6A的6B-6B线截取的横截面图;图7示出定位在下部外壳上而形成导向轨道的编织针轨道盖;图8A示出组装编织机时形成主要子组件的初始组装步骤;图8B示出完成编织机组装的最后组装步骤;图9A、9B、9C和9D示出已组装的编织机,并示出如何使用编织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玩具编织机,该机具有下部外壳,该外壳中装有可以执行编织操作的编织机构。上部外壳可转动地连接于下部外壳,以便选择地复盖和露出编织机构,由此控制编织机构的使用。由于上部外壳用枢轴连接于下部外壳,所以可防止上部外壳的丢失,这种丢失将使得编织机不能使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玩具编织机,该机具有下部外壳,该下部外壳中装有能够进行编织操作的编织机构。该编织机构包括许多编织针和编织针导向轨道,该轨道啮合编织针,从而在编织操作期间驱动编织针。编织针导向轨道包括下部导向轨道部分和上部导向轨道部分,该下部导向轨道部分与下部外壳形成单件结构。该编织机还包括与该下部外壳接合的上部外壳,以便选择性复盖和不复盖编织机构。这种结构形成一种很紧凑的机器,其中编织机构完全装在上部和下部外壳中。另外,因为下部轨道导向部分与下部外壳形成单件结构(即与下部外壳形成整体),所以有助于机器的组装,而且在组装时导向轨道总是相对于下部外壳位于最佳位置。参考附图,图中示出玩具编织机的一个装置,该玩具编织机总的用编号10表示。图9A-D示出已组装的编织机10,并示出如何使用该编织机10,图1示出部件的分解透视图,这些部件在适当组装后即形成机器10。从图1开始,从图中可以看到,编织机10包括下部外壳12和上部外壳14,该上部外壳适于可转动地连接于下部外壳,以便相对该下部外壳在第一复盖位置(如图9C、9D所示)和第二敞开位置(如图9A所示)之间进行转动。下部外壳12包括具有第一端部18和第二端部20的大体为环形的外壁16,该外壁16的直径从第一端部18到第二端部20不断地逐渐缩小,因而外壁16形成椭圆的一部分。下部外壳12还包括在第二端部20的贯穿底部的排出孔21,编织的制品经该孔排出。上部外壳12包括外壁22,该外壁形成空心椭圆形件的一半,该外壁的直径从第一端部24到第二端部26不断地减小。因此当上部外壳14相对于下部外壳12位于第一的复盖位置时,如图9C-D所示,下部外壳12的外壁16和上部外壳14的外壁22便相接合,形成一个蛋形的主要部分,由此使机器10形成蛋形的外观。枢轴柱28配置在外壁16的第一端部18上,一对枢轴耳30配置在外壁22的端部24上的凹口32的两侧,该凹口形成在外壁22上。枢轴耳30之间的距离即在端部24上凹口32的长度稍大于枢轴柱28的长度,使得枢轴耳30可以配置在枢轴柱28的两侧。枢轴34插入到贯穿枢轴柱28和枢轴耳30形成的准直的通道中,由此可转动地将下部外壳12连接于上部外壳14。外壁22上的凹口32包括锥形部分36和圆形部分38,前者在上部外壳14转到第一复盖位置时接收一个装在下部外壳12上的部件(下面说明)后者位于锥形部分36的端部。在锥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玩具编织机,包括:下部外壳、可转动连接于上述下部外壳的上部外壳和配置在上述下部外壳内的编织机构,上述上部外壳可相对于上述下部外壳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第一位置时,上部外壳基本上覆盖上述编织机构而可以防止接近该编织机构,而在 第二位置时,上部外壳不覆盖上述编织机构,从而允许接近该编织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伟国
申请(专利权)人:基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