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压力检测控制器及气体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57361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0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体压力检测控制器及气体检测系统,属于电子设备领域。该气体压力检测控制器包括控制器、DI开关量检测电路和通讯电路,所述DI开关量检测电路和所述通讯电路均与所述控制器耦合,所述DI开关量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气体状态检测电路和第二气体状态检测电路。本申请通过设置DI开关量检测电路,从而通过第一气体状态检测电路和第二气体状态检测电路分别对气体进行检测,再由控制器对检测结果进行处理,进而使得无需再配置主板或副板来区分气体检测,进而有效避免设置错误所引起的检测故障问题,进一步使得检测更加准确。

A gas pressure detection controller and gas detec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gas pressure detection controller and a gas detection system,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The gas pressure detection controller includes a controller, a DI switching measurement circuit and a communication circuit. The DI switching measurement circuit and the communication circuit are both coupled with the controller, and the DI switch quantity detection circuit includes a first gas state detection circuit and a second gas state detection circuit. In this application, the DI switch quantity detection circuit is set up, and the gas is detected by the first gas state detection circuit and the second gas state detection circuit, then the controller is used to process the detection result, which makes it unnecessary to reconfigure the main board or the secondary board to distinguish the gas detection, and thus effectively avoids the setting error. The fault detection problem further makes the detection more accu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体压力检测控制器及气体检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体压力检测控制器及气体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医用气体压力检测系统中,最多是8路气体的检测,在实现的检测系统中,一般是需要配置主板或副板来区分气体检测及显示,但是,在现在的医用气体压力检测系统中,需要根据系统的设置,在显示板上需设置主板或副板,以达到整个检测系统正常运行,在整个检测系统中不能设置多个主板,如果设置错误,就会造成整个检测系统的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压力检测控制器及气体检测系统,其能够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气体压力检测控制器,其包括控制器、DI开关量检测电路和通讯电路,所述DI开关量检测电路和所述通讯电路均与所述控制器耦合,所述DI开关量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气体状态检测电路和第二气体状态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气体状态检测电路和所述第二气体状态检测电路均与所述控制器耦合,所述第一气体状态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端子、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和第八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二电阻、所述第三电阻、所述第四电阻、所述第五电阻、所述第六电阻、所述第七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七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八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八电阻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气体状态检测电路包括第二端子、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九二极管、第十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二二极管、第十三二极管、第十四二极管、第十五二极管和第十六二极管,所述第九电阻、所述第十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二电阻、所述第十三电阻、所述第十四电阻、所述第十五电阻、所述第十六电阻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九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一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二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二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二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三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三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三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四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四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四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五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五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五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六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六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六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九电阻与所述第九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十电阻与所述第十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与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与所述第十二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与所述第十三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与所述第十四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与所述第十五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与所述第十六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通讯电路包括通讯芯片,所述通讯芯片与所述控制器耦合。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通讯电路还包括第十七电阻和外接端口,所述第十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通讯芯片电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外接端口电连接。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还包括音频输出电路,所述音频输出电路与所述控制器耦合。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音频输出电路包括扬声器,所述扬声器与所述控制器耦合。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音频输出电路还包括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控制器耦合,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扬声器电连接。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音频输出电路还包括第十八电阻,所述第十八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控制器耦合,所述第十八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耦合。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控制器耦合。一种气体检测系统,其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气体压力检测控制器。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压力检测控制器及气体检测系统,通过设置DI开关量检测电路,从而通过第一气体状态检测电路和第二气体状态检测电路分别对气体进行检测,进而使得无需再配置主板或副板来区分气体检测,进而有效避免设置错误所引起的检测故障问题,进一步使得检测更加准确。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实施例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体压力检测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气体压力检测控制器中的第一气体状态检测电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电路图;图3为图1所示的一种气体压力检测控制器中的第二气体状态检测电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电路图;图4为图1所示的一种气体压力检测控制器中的通讯电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电路图;图5为图1所示的一种气体压力检测控制器中的音频输出电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电路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体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气体压力检测控制器;110-控制器;120-DI开关量检测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气体压力检测控制器及气体检测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压力检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DI开关量检测电路和通讯电路,所述DI开关量检测电路和所述通讯电路均与所述控制器耦合,所述DI开关量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气体状态检测电路和第二气体状态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气体状态检测电路和所述第二气体状态检测电路均与所述控制器耦合,所述第一气体状态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端子、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和第八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二电阻、所述第三电阻、所述第四电阻、所述第五电阻、所述第六电阻、所述第七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七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八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八电阻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压力检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DI开关量检测电路和通讯电路,所述DI开关量检测电路和所述通讯电路均与所述控制器耦合,所述DI开关量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气体状态检测电路和第二气体状态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气体状态检测电路和所述第二气体状态检测电路均与所述控制器耦合,所述第一气体状态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端子、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和第八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二电阻、所述第三电阻、所述第四电阻、所述第五电阻、所述第六电阻、所述第七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七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八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八电阻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连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压力检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体状态检测电路包括第二端子、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九二极管、第十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二二极管、第十三二极管、第十四二极管、第十五二极管和第十六二极管,所述第九电阻、所述第十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二电阻、所述第十三电阻、所述第十四电阻、所述第十五电阻、所述第十六电阻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根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赛科自动化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