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污水处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67171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0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养殖场污水处理池,包括处理池本体和进水管,处理池本体的左侧设置有浅池,浅池的内部设置有软填料,处理池本体的右侧设置有第二级生物滤池,第二级生物滤池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级生物滤池,第一级生物滤池的内部设置有滤料。该种养殖场污水处理池,当污水持续流入到厌氧腔底部并在厌氧腔内发生厌氧反应得到一定净化后,从厌氧出水口持续地流入到生物滤池中。该厌氧出水口兼作厌氧腔所产少量沼气的排放口和第一级生物滤池的进水口,厌氧出水在第一级生物滤池和第二级生物滤池垂直折流流动过程中,在生物滤池的微生物、物理、化学的综合净化作用下,大大增加了养殖场污水处理的净化效果。

Aquaculture sewage treatment poo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wage treatment pool of a farm, including a processing pool body and a water inlet pipe. A shallow pond is arrang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processing pool body, a soft filler is arranged inside the shallow pool, a second stage biological filter is arrang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processing pool body, and a first stage biological filter is set under the second stage biological filter. The interior of the filter is provided with filter material. The sewage treatment pool of this kind of farm is continuously inflow into the biofilter after the sewage is continuously inflow into the bottom of the anaerobic chamber and the anaerobic reaction in the anaerobic chamber has been purified. The anaerobic outlet is used as the discharge port of a small amount of biogas produced in the anaerobic chamber and the intake of the first stage biofilter. The anaerobic effluent is in the process of vertical baffle flow in the first stage biological filter and the second stage biological filter, and the wastewater is greatly increased under the microbi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urification of the biofilter. The purification effect of the princip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养殖场污水处理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池处理池
,具体为养殖场污水处理池。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的禽畜养殖场中,对于水量波动很大的养殖污水的处理是个难解决的问题,未达标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造成环境的污染。许多禽畜养殖场的生产工艺采用的是“全进全出”制,例如:在优质肉鸡养殖场,为完全阻断传染病的循环,一栋鸡舍内全部雏鸡都在同一天开始饲养,以后在同一天出售。这期间内不对鸡舍进行清扫,鸡出栏后才清运走干粪和垫料,然后冲洗鸡舍内地面。但现有的养殖场污水处理池,其污水排放特点是相隔一段较长的时间,集中排污水一次,其余时间则停歇不排放,在停歇期因设施利用率不高而造成浪费,使得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这种处理方式污水处理效果比较差,且不能够将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后重复利用,从而浪费了水资源,同时增加了成本,所以,如何设计养殖场污水处理池,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养殖场污水处理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净化效果差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养殖场污水处理池,包括处理池本体和进水管,所述处理池本体的左侧设置有浅池,且所述浅池与处理池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浅池的内部设置有软填料,且所述软填料与浅池紧密贴合,所述处理池本体的右侧设置有第二级生物滤池,所述第二级生物滤池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级生物滤池,且所述第一级生物滤池与第二级生物滤池紧密连接,所述第一级生物滤池的内部设置有滤料,所述处理池本体的左侧设置有进水管,且所述进水管嵌入设置处理池本体中,所述进水管的右侧设置有出水管,且所述出水管与处理池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处理池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厌氧腔,所述厌氧腔的左侧设置有立管,所述立管的下方设置有连通口,且所述连通口与立管紧密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立管内部设置有插管,且所述插管嵌套设置在立管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级生物滤池内部栽种有湿地植物,且所述湿地植物与第二级生物滤池底部紧密贴合。进一步的,所述浅池的内部设置有浮环,且所述浮环与插管紧密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厌氧出水口的右侧设置有堵塞口,且所述堵塞口嵌入设置在第一级生物过滤池中。进一步的,所述浅池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架,且所述过滤架与浅池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厌氧腔的上方设置有密封盖,且所述密封盖与厌氧腔紧密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养殖场污水处理池,厌氧腔内设置有软填料,第一级生物滤池设置有滤料,且在第一级生物第二级生物滤池上栽种有湿地植物,这些过滤原料使得浅池和第一二生物滤池净化效果更佳,当污水持续流入到厌氧腔底部并在厌氧腔内发生厌氧反应得到一定净化后,从厌氧出水口持续地流入到生物滤池中,该厌氧出水口兼作厌氧腔所产少量沼气的排放口和第一级生物滤池的进水口,厌氧出水在第一级生物滤池和第二级生物滤池垂直折流流动过程中,在生物滤池的微生物、物理、化学的综合净化作用下,得到进一步净化,水流在厌氧腔和生物滤池中持续地呈推流态流动,并将前一周期被循环处理过的、储存在生物滤池中的达标清液持续地从出水管中排出,大大增加了养殖场污水处理的净化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处理池本体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处理池本体、101-浅池、1011-浮环、1012-软填料、1013-过滤架、102-第二级生物滤池、1021-湿地植物、103-第一级生物滤池、1031-滤料、2-进水管、3-出水管、4-厌氧腔、401-盖板、5-连通口、6-立管、601-插管、7-厌氧出水口、701-堵塞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养殖场污水处理池,包括处理池本体1和进水管2,处理池本体1的左侧设置有浅池101,且浅池101与处理池本体1固定连接,浅池101的内部设置有软填料1012,且软填料1012与浅池101紧密贴合,处理池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级生物滤池102,第二级生物滤池102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级生物滤池103,且第一级生物滤池103与第二级生物滤池102紧密连接,第一级生物滤池103的内部设置有滤料1031,处理池本体1的左侧设置有进水管2,且进水管2嵌入设置处理池本体1中,进水管2的右侧设置有出水管3,且出水管3与处理池本体1固定连接,处理池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厌氧腔4,厌氧腔4的左侧设置有立管6,立管6的下方设置有连通口5,且连通口5与立管6紧密连接。进一步的,立管6内部设置有插管601,且插管601嵌套设置在立管6中,可调节插管601与浮环1011相对位置并将其固定,使当浮环1011浮于液面上时能确保流入插管301的污水流速为正常工作时的设计值。进一步的,第二级生物滤池102内部栽种有湿地植物1021,且湿地植物1021与第二级生物滤池102底部紧密贴合,种植湿地植物1021能够发挥吸收污水中氮磷的作用,使污水的处理的效果更好,且污水从出水管5排出可被重复利用,大大提高了污水的利用价值。进一步的,浅池101的内部设置有浮环1011,且浮环1011与插管601紧密连接,由于插管601插入在立管6,当插管601上端的浮环1011进行移动时,可带动插管601在立管6中进行移动,使得浮环1011能够随着浅池101的水位的降低,随之向下浮动,便于观察水位的高低。进一步的,厌氧出水口7的右侧设置有堵塞口701,且堵塞口701嵌入设置在第一级生物过滤池103中,堵塞口103将第一级生物过滤池103和第二级生物过滤池102分成两个独立过滤池,并且可以通过堵塞口701控制第一级生物过滤池103中的污水流向第二级生物过滤池102的流量,控制操作比较方便。进一步的,浅池10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架1013,且过滤架1013与浅池101固定连接,过滤架1013能够过滤浅池101中较大的杂物,对浅池101中的污水进行最先一步的过滤,且当污水进入下一步的净化时,当水位降低时,可将过滤架1013拿起来进行清洗,比较方便,同时方便了下次污水处理时的使用。进一步的,厌氧腔4的上方设置有密封盖401,且密封盖401与厌氧腔4紧密贴合,使得厌氧腔4为一个密闭的空间,便于厌氧腔内进行发酵反应,其中密封盖401具有可拆卸性,取下该密封盖401可对厌氧腔4内的进行维护,便于管理,维修方便。工作原理:首先,先将插管601的上端口提至污水不能进入的最高点并固定,并堵塞第一级生物滤池103上方的堵塞管701,再将过滤架1013放置在浅池101的底部,然后将禽畜养殖场的污水全部排入到浅池101内,让浅池101内部的浮环1011浮于污水液面,同时保证插管601能在立管6内自由移动,其中过滤架1013能够过滤浅池101中较大的杂物,对浅池101中的污水进行最先一步的过滤,进过浅池101处理过的污水后,再将污水流入到厌氧腔4中,在厌氧腔4内设置有软填料1012,并在软填料1012发生厌氧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养殖场污水处理池

【技术保护点】
1.养殖场污水处理池,包括处理池本体(1)和进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左侧设置有浅池(101),且所述浅池(101)与处理池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浅池(101)的内部设置有软填料(1012),且所述软填料(1012)与浅池(101)紧密贴合,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级生物滤池(102),所述第二级生物滤池(102)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级生物滤池(103),且所述第一级生物滤池(103)与第二级生物滤池(102)紧密贴合,所述第一级生物滤池(103)的内部设置有滤料(1031),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左侧设置有进水管(2),且所述进水管(2)嵌入设置处理池本体(1)中,所述进水管(2)的右侧设置有出水管(3),且所述出水管(3)与处理池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厌氧腔(4),所述厌氧腔(4)的左侧设置有立管(6),所述立管(6)的下方设置有连通口(5),且所述连通口(5)与立管(6)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养殖场污水处理池,包括处理池本体(1)和进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左侧设置有浅池(101),且所述浅池(101)与处理池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浅池(101)的内部设置有软填料(1012),且所述软填料(1012)与浅池(101)紧密贴合,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级生物滤池(102),所述第二级生物滤池(102)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级生物滤池(103),且所述第一级生物滤池(103)与第二级生物滤池(102)紧密贴合,所述第一级生物滤池(103)的内部设置有滤料(1031),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左侧设置有进水管(2),且所述进水管(2)嵌入设置处理池本体(1)中,所述进水管(2)的右侧设置有出水管(3),且所述出水管(3)与处理池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处理池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厌氧腔(4),所述厌氧腔(4)的左侧设置有立管(6),所述立管(6)的下方设置有连通口(5),且所述连通口(5)与立管(6)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场污水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凯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绿川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