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永昌专利>正文

12-16针引返机山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5897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编织机上的12-16针引返机山板,其结构是在尖山的二侧设置左、右大山,左、右大山的下中方设中山,中山的下中方二侧设左上、左下蝶山和右上,右下蝶山,左、右蝶山的下中方有倒山,倒山的二侧设起针三角,左上、右上拉柄设在山板的左、右上方,山板的左、右下方是左下、右下拉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改革了现有山板的结构,将倒山设置在左、右蝶山的下中方,使结构更趋合理。在引返工作时,不工作的织针是不向上推的,所以它不存在有针舌关闭的现象,从而也避免了漏针现象的发生;在编织固定花型时,只需要提起倒山,左下、右下拉柄向内、外插入、拉出,大大加快了编织的速度;对车头、毛刷无特殊要求,故它的通用性很强;在编织过程中不存在撞针等现象,所以它的编织质量有保证。(*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实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用于编织机上的12-16针引返机山板,属于编织机机械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编织机上的12-16针引返机山板,其结构是由倒山、左、右大山、左、右蝶山、中山、尖山组成,其中中山与尖山是一体的,倒山是设置在尖山、中山的上方,左、右蝶山设置在左、右大山的内下侧。它在编织时,左下、右下拉柄向外拉,倒山放下,车头可从左或右开始编织。引返时,倒山抬起,不工作的织针人工向上推,进行编织,放下倒山,恢复引返。若需要编织固定花型,则将倒山拉起,重复将不工作的织针向上推,然后又进行编织。若编织非固定花型,其工作原理同上。上述山板的缺点在于引返时不工作的织针要向上推,这样容易导致针舌关闭,发生漏针现象,影响编织质量,编织速度也无法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革现有山板的结构,将倒山设置在左、右蝶山的下中方,使结构更趋合理,不但保证了编织的质量,也提高了编织的速度。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在尖山的二侧设置左、右大山,左、右大山的下中方设中山,中山的下中方二侧设左上、左下蝶山和右上,右下蝶山,左、右蝶山的下中方有倒山,倒山的二侧设起针三角,左上、右上拉柄设在山板的左、右上方,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2-16针引返机山板,其特征是在尖山(14)的二侧设置左、右大山(15)、(16),左、右大山(15)、(16)的下中方设中山(17),中山(17)的下中方二侧设左上、左下蝶山(1)、(3)和右上,右下蝶山(2)、(4),左、右蝶山的下中方有倒山(7),倒山(7)的二侧设起针三角(5)、(6),左上、右上拉柄(8)、(9)设在山板的左、右上方,山板的左、右下方是左下、右下拉柄(8’)、(9’)。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昌
申请(专利权)人:陈永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