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永昌专利>正文

12-16针引返机山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5897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编织机上的12-16针引返机山板,其结构是在尖山的二侧设置左、右大山,左、右大山的下中方设中山,中山的下中方二侧设左上、左下蝶山和右上,右下蝶山,左、右蝶山的下中方有倒山,倒山的二侧设起针三角,左上、右上拉柄设在山板的左、右上方,山板的左、右下方是左下、右下拉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改革了现有山板的结构,将倒山设置在左、右蝶山的下中方,使结构更趋合理。在引返工作时,不工作的织针是不向上推的,所以它不存在有针舌关闭的现象,从而也避免了漏针现象的发生;在编织固定花型时,只需要提起倒山,左下、右下拉柄向内、外插入、拉出,大大加快了编织的速度;对车头、毛刷无特殊要求,故它的通用性很强;在编织过程中不存在撞针等现象,所以它的编织质量有保证。(*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实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用于编织机上的12-16针引返机山板,属于编织机机械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编织机上的12-16针引返机山板,其结构是由倒山、左、右大山、左、右蝶山、中山、尖山组成,其中中山与尖山是一体的,倒山是设置在尖山、中山的上方,左、右蝶山设置在左、右大山的内下侧。它在编织时,左下、右下拉柄向外拉,倒山放下,车头可从左或右开始编织。引返时,倒山抬起,不工作的织针人工向上推,进行编织,放下倒山,恢复引返。若需要编织固定花型,则将倒山拉起,重复将不工作的织针向上推,然后又进行编织。若编织非固定花型,其工作原理同上。上述山板的缺点在于引返时不工作的织针要向上推,这样容易导致针舌关闭,发生漏针现象,影响编织质量,编织速度也无法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革现有山板的结构,将倒山设置在左、右蝶山的下中方,使结构更趋合理,不但保证了编织的质量,也提高了编织的速度。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在尖山的二侧设置左、右大山,左、右大山的下中方设中山,中山的下中方二侧设左上、左下蝶山和右上,右下蝶山,左、右蝶山的下中方有倒山,倒山的二侧设起针三角,左上、右上拉柄设在山板的左、右上方,山板的左、右下方是左下、右下拉柄。在左、右大山的外侧也可增设退圈山角,在退圈山角的左、右上方设平针三角。本技术的优点在引返工作时,不工作的织针是不向上推的,所以它不存在有针舌关闭的现象,从而避免了漏针现象的发生;在编织固定花型时,只需要提起倒山,左下、右下拉柄向内、外插入、拉出,大大加快了编织的速度;对车头、毛刷无特殊要求,故它的通用性很强;在编织过程中不存在撞针、漏针等现象,所以它的编织质量有保证。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设置退圈山角的12-16针引返机山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本技术的工艺流程图示意图。图中1、3是左上、左下蝶山,2、4是右上,右下蝶山,5、6是起针三角,7是倒山,8、9是左上、右上拉柄,8’、9’是左下、右下拉柄,10是针托,11是针板,12是织针,13是筒口线,14是尖山,15、16是左、右大山,17是中山,18、19是退圈山角,20、21是平针三角。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工作过程从图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显著特征在于倒山7被设置在左、右蝶山的下中方,从而改变了传统山板的结构,也改变了传统的操作规范,具体地说,它在正常编织时,选定布匹宽度织针,双手将左上、右上拉柄8、9向内处插入状态,左下、右下拉柄8’、9’向内同处插入状态,编织机车头从左或右开始编织,若不工作时,左上、右上拉柄8、9向外拉出,使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蝶山1、3、2、4全部吊起,在编织引返时,左上、右上拉柄8、9向内处插入状态,使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蝶山1、3、2、4全部放下,按花型要求人工选针托10,并将针托10向上一拨,左下、右下拉柄8’、9’向外拉出,不工作的织针12在左上、右上蝶山1、2的下面走,所选的针托10依靠起针三角5、6送到左上、右上蝶山1、2的上面走,若需固定花型,则将倒山7吊起,双手将左、右下拉柄8’、9’向内插入,按花型编织要求重复上述过程;若编织非固定花型时,工作原理同上,只是将倒山7放下,使它起到平针托的作用,然后重新人工选针托,重复上述过程。可见,本结构在编织过程中,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针舌易关闭、容易漏针、撞针等缺陷,加快了编织速度,提高了编织的质量,并且当蝶山、中山、尖山出现磨损时,则可将其折卸下来进行修磨。在左、右大山15、16的外侧可设有退圈山角18、19,在退圈山角18、19的左右上方设有平针三角20、21,它有利于单面挂毛编织。权利要求1.12-16针引返机山板,其特征是在尖山(14)的二侧设置左、右大山(15)、(16),左、右大山(15)、(16)的下中方设中山(17),中山(17)的下中方二侧设左上、左下蝶山(1)、(3)和右上,右下蝶山(2)、(4),左、右蝶山的下中方有倒山(7),倒山(7)的二侧设起针三角(5)、(6),左上、右上拉柄(8)、(9)设在山板的左、右上方,山板的左、右下方是左下、右下拉柄(8’)、(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2-16针引返机山板,其特征是在左、右大山(15)、(16)的外侧有退圈山角(18)、(19),退圈山角(18)、(19)的左、右上方有平针三角(20)、(21)。专利摘要一种用于编织机上的12-16针引返机山板,其结构是在尖山的二侧设置左、右大山,左、右大山的下中方设中山,中山的下中方二侧设左上、左下蝶山和右上,右下蝶山,左、右蝶山的下中方有倒山,倒山的二侧设起针三角,左上、右上拉柄设在山板的左、右上方,山板的左、右下方是左下、右下拉柄。本技术的优点改革了现有山板的结构,将倒山设置在左、右蝶山的下中方,使结构更趋合理。在引返工作时,不工作的织针是不向上推的,所以它不存在有针舌关闭的现象,从而也避免了漏针现象的发生;在编织固定花型时,只需要提起倒山,左下、右下拉柄向内、外插入、拉出,大大加快了编织的速度;对车头、毛刷无特殊要求,故它的通用性很强;在编织过程中不存在撞针等现象,所以它的编织质量有保证。文档编号D04B15/00GK2529885SQ0221841公开日2003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18日专利技术者陈永昌 申请人:陈永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2-16针引返机山板,其特征是在尖山(14)的二侧设置左、右大山(15)、(16),左、右大山(15)、(16)的下中方设中山(17),中山(17)的下中方二侧设左上、左下蝶山(1)、(3)和右上,右下蝶山(2)、(4),左、右蝶山的下中方有倒山(7),倒山(7)的二侧设起针三角(5)、(6),左上、右上拉柄(8)、(9)设在山板的左、右上方,山板的左、右下方是左下、右下拉柄(8’)、(9’)。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昌
申请(专利权)人:陈永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