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由转换体位的产床
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由转换体位的产床。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多数产位取仰卧位,但在产科史上,仰卧位分娩并不是主要体位。仰卧位分娩虽然存在对新生儿处理方便,适合医务人员需要的优点,但也存在如下缺点:(1)仰卧位时增大的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产妇有出现仰卧位综合征的危险,其结果可使产后出血增多、诱发胎儿宫内窘迫。(2)仰卧位分娩使骨盆的可塑性受到限制,产道较狭窄,而且工作效率较低,从而增加难产的几率。(3)胎儿的重力失去应有的作用,导致产程延长,继发宫缩乏力。在整个分娩的过程中,准妈妈不可能始终保持着一种姿势。研究表明第一产程采取半坐卧位可增加胎先露对宫颈的压迫,刺激宫缩,缩短产程。半坐卧位或斜坡位对骨盆倾斜度过大的孕妇能纠正骨盆倾斜度以利于胎儿顺正常产轴方向下降。第二产程取蹲位,可增加腹肌及屏气呼吸肌收缩力,增加腹压,协助子宫收缩,促进胎先露下降,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胎儿本身的重力,明显增加产力,缩短第二产程,从而减少会阴侧切术、胎头吸引器助产术的使用,降低剖宫产率。而对于枕横位的孕妇,临床观察发现,侧卧位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由转换体位的产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装置、支撑云台(8)、床体和俯仰机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水平传动机构、支撑柱(7)和竖直传动机构,所述支撑柱(7)的下端连接水平传动机构,上端连接竖直传动机构;所述支撑云台(8)与竖直传动机构连接;所述床体位于支撑云台(8)上,所述床体分为上段床体(20)、中段床体(21)和下段床体(29),所述上段床体(20)和中段床体(21)之间铰接,所述中段床体(21)和下段床体(29)之间铰接,所述中段床体(21)与支撑云台(8)固定连接;所述上段床体(20)与支撑云台(8)之间设有俯仰机构;所述上段床体(20)又分为左翻转体(3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由转换体位的产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装置、支撑云台(8)、床体和俯仰机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水平传动机构、支撑柱(7)和竖直传动机构,所述支撑柱(7)的下端连接水平传动机构,上端连接竖直传动机构;所述支撑云台(8)与竖直传动机构连接;所述床体位于支撑云台(8)上,所述床体分为上段床体(20)、中段床体(21)和下段床体(29),所述上段床体(20)和中段床体(21)之间铰接,所述中段床体(21)和下段床体(29)之间铰接,所述中段床体(21)与支撑云台(8)固定连接;所述上段床体(20)与支撑云台(8)之间设有俯仰机构;所述上段床体(20)又分为左翻转体(30)、中间固定体(31)和右翻转体(32),所述左翻转体(30)与中间固定体(31)之间铰接,所述中间固定体(31)与右翻转体(32)之间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转换体位的产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杠(3)、第一丝母(5)、底座(1)和第一连接杆(6),所述底座(1)上设有第一凹槽(2),第一丝杠(3)位于第一凹槽(2)内,所述第一丝杠(3)的一端穿出第一凹槽(2)与第一手轮(4)连接;所述第一丝母(5)套设在第一丝杠(3)上,所述第一连接杆(6)的一端与第一丝母(5)铰接,另一端与支撑柱(7)的中下部铰接,所述支撑柱(7)的下端与底座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转换体位的产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传动机构包括自锁蜗轮(14)和与之配合使用的蜗杆(10)、相互啮合的主动锥齿轮(11)和从动锥齿轮(12)及与主动锥齿轮(11)连接的第二手轮(13);所述支撑云台(8)的下部设有第二凹槽(9),所述蜗杆(10)位于第二凹槽(9)内;所述从动锥齿轮(12)套设在蜗杆(10)上,且蜗杆(10)的轴心和从动锥齿轮(12)的轴心同心,自锁蜗轮(14)的轴心与蜗杆(10)的轴心相互垂直,主动锥齿轮(11)的轴心与从动锥齿轮(12)的轴心相互垂直;所述自锁蜗轮(14)固定安装在支撑柱(7)的上端,且支撑柱(7)的上端与支撑云台(8)铰接,其中支撑柱(7)和支撑云台(8)的铰接轴与自锁蜗轮(14)同轴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转换体位的产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俯仰机构包括第二丝杠(16)、第二丝母(17)、第二连接杆(18)和第三手轮(19);所述支撑云台(8)的上部设有第三凹槽(15),所述第二丝杠(16)位于第三凹槽(15)内,且第二丝杠(16)的一端穿出第三凹槽(15)连接第三手轮(19);所述第二丝杠(16)上套设有第二丝母(17),所述第二连接杆(18)一端与第二丝母(17)铰接,另一端与中间固定体(31)的下方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转换体位的产床,其特征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