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基于保育式生物防治的蜜粉源植物群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57697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31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北京地区基于保育式生物防治的蜜粉源植物群落,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蜜粉源植物群落为“上层乔木‑中层灌木‑下层地被植物”的复层结构,上层乔木选用元宝枫和油松为骨干树种且两者间植,选用丝棉木为蜜粉源植物,点缀于林缘,丝棉木数量在上层乔木总数量中占比要大于等于八分之一;中层灌木选用蜜粉源植物山茱萸、连翘和华北珍珠梅成片种植;下层地被植物以麦冬铺底,蜜粉源植物硕葱、蓍草、薄荷、荆芥和甘野菊植于林缘形成花带;每种蜜粉源植物最小种植面积为10平方米。该植物群落具有良好的景观美化功能、生态改善功能和保育式生物防治效果,有利于绿地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和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北京地区基于保育式生物防治的蜜粉源植物群落
本技术涉及植物群落的配置模式,特别涉及一种北京地区基于保育式生物防治的蜜粉源植物群落。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园林绿化的不断发展、植物资源的迅猛增长以及贸易往来的不断扩大,园林绿地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不断增加,危害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已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安全稳定和园林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与此同时,长期不合理的化学用药、不科学的园林植物配置进一步造成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失衡,致使园林有害生物防治陷入“越打药虫害发生越重,虫害发生越重打药越重”的恶性循环中,亟需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对植物无害或有益的生物种群或其代谢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或减轻其危害的方法,分为传统生物防治、增补式生物防治及保育式生物防治三类。其中,保育式生物防治主要通过改善天敌生存、繁衍、栖息和觅食等生态环境措施和改变农药使用方式等手段显著提高自然界中天敌的控害能力来控制有害生物,是实现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和生态系统平衡的有效方法,常用措施包括提供蜜粉源植物;提供天敌越冬、越夏、栖息等隐蔽场所;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提供人工食物以及提高植物生物多样性等。蜜源植物是指能为蜜蜂提供花蜜、蜜露的植物;粉源植物是指能产生花粉供蜜蜂采集的植物;蜜源植物和粉源植物两者通称为蜜粉源植物。通过提供蜜粉源植物来进行保育式生物防治,是在园林绿化中可以采用的技术手段。但是,如何在生物防治型植物群落配置中合理配置蜜粉源植物,目前各种研究还甚少涉及。另外,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不同,不同地区适合生长的植物种类也是不同的,而不同的植物种类其对应的天敌昆虫也是不一样的,天敌昆虫不一样,最适合的蜜粉源植物的种类也就不同。针对北京地区,如何在保育式生物防治型植物群落中合理配置蜜粉源植物,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北京地区基于保育式生物防治的蜜粉源植物群落,其优点是具有良好的景观美化功能、生态改善功能和保育式生物防治效果,有利于绿地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和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北京地区基于保育式生物防治的蜜粉源植物群落,所述蜜粉源植物群落为“上层乔木-中层灌木-下层地被植物”的复层植物种植结构,并且上层乔木选用元宝枫、油松和丝棉木,其中,元宝枫和油松为群落骨干树种,元宝枫与油松间植,丝棉木是蜜粉源植物,点缀于林缘,丝棉木数量在上层乔木总数量中占比要大于等于八分之一;中层灌木选用山茱萸、连翘和华北珍珠梅,三者均为蜜粉源植物,成片种植;下层地被植物以麦冬铺底,蜜粉源植物——硕葱、蓍草、薄荷、荆芥和甘野菊植于林缘形成花带,硕葱、蓍草、薄荷、荆芥和甘野菊总种植面积大于等于麦冬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每种蜜粉源植物最小种植面积为10平方米。上述技术方案中,元宝枫、油松为群落骨干树种,二者均为北京乡土植物,在降温增湿和杀菌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生态改善作用,选用的蜜粉源植物是上述两种树种易染的病虫害的天敌昆虫的重要补充营养植物,而且各植物花期从3月初持续到10月,能够为天敌昆虫提供连续的食物资源;整个植物群落具有良好的景观美化功能、生态改善功能和保育式生物防治效果。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一种北京地区基于保育式生物防治的蜜粉源植物群落,所述蜜粉源植物群落为“上层乔木-中层灌木-下层地被植物”的复层植物种植结构,并且上层乔木选用栾树、油松及糠椴,其中,栾树、油松为群落骨干树种,糠椴为蜜粉源植物,点缀于林缘,糠椴数量在上层乔木总数量中占比要大于等于八分之一;中层灌木选用山茱萸、华北珍珠梅及丰花月季,三者均为蜜粉源植物,成片种植;下层地被植物以麦冬铺底,蜜粉源植物——硕葱、德国景天、蛇鞭菊和甘野菊植于林缘形成花带,硕葱、德国景天、蛇鞭菊、荆芥和甘野菊总种植面积大于等于麦冬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每种蜜粉源植物最小种植面积为10平方米。上述技术方案中,栾树、油松为群落骨干树种,二者均为北京乡土植物,在吸收二氧化碳和杀菌方面具有突出作用,选用的蜜粉源植物是上述两种树种易染的病虫害的天敌昆虫的重要补充营养植物,而且各植物花期长,可由春季开至秋季,能够为天敌昆虫提供连续的食物资源;整个植物群落具有良好的景观美化功能、生态改善功能和保育式生物防治效果。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一种北京地区基于保育式生物防治的蜜粉源植物群落,所述蜜粉源植物群落为“上层乔木-中层灌木-下层地被植物”的复层植物种植结构,并且上层乔木选用元宝枫、白皮松和糠椴,其中,元宝枫为群落骨干树种,与白皮松间植,糠椴为蜜粉源植物,糠椴点缀于林缘,糠椴数量在上层乔木总数量中占比要大于等于八分之一;中层灌木选用山茱萸和丰花月季,二者均蜜粉源植物;下层地被植物选用蜜粉源植物——欧防风、刺芹、荆芥、硕葱、蛇鞭菊和甘野菊;每种蜜粉源植物最小种植面积为10平方米。上述技术方案中,元宝枫和白皮松为群落骨干树种,二者均为北京乡土植物,在降温增湿和滞尘方面具有突出作用,选用的蜜粉源植物是上述两种树种易染的病虫害的天敌昆虫的重要补充营养植物,而且各植物可从3月初持续到10月,能够为天敌昆虫提供连续的食物资源;整个植物群落具有良好的景观美化功能、生态改善功能和保育式生物防治效果。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具有良好的植物群落景观美化功能、生态改善功能和保育式生物防治效果,有利于绿地害虫的可持续控制和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中,1、上层乔木;2、中层灌木;3、下层地被植物。具体实施方式在植物群落的配置中,基于不同功能的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有:地带性、生态适应性、功能性和多样性。地带性:遵循本地植被区域的自然规律,突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地方风格特色,强调地带性植物的作用,在树种选择应用方面因遵循以下原则:1、以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2、以落叶树种为主,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相结合;3、乔木树种为主,乔木、亚乔木、灌木及藤木相结合。生态适应性:以园林植物生态适应性作为植物选择的主要依据,充分认识绿地生态环境条件的特点,根据不同植物的生存、生长状况,因地制宜。功能性:城市绿地具生态改善、景观美化、休憩娱乐、文化传承和防灾避险五大功能。根据绿地发挥的主要功能,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多样性:遵循物种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的原则,重视选择和应用经过人工驯化的优良野生植物种类,利用具有小气候条件下的局部环境,扩大边缘园林植物种类的应用。园林植物材料的丰富除了依赖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也离不开园林植物的品种多样性,应重视选用优良园艺品种。基于不同功能的植物群落的配置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有:地带性、科学性、艺术性、功能性和多样性。地带性:遵循本地区植被区域的自然规律,参照地带性自然群落的组成与结构进行合理配置,以获得最大的稳定性和生态效益。科学性: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即:“上层植物(乔木)-中层植物(灌木)-下层植物(地被)”的三层植物种植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和持久。植物配置的复层结构,在最大限度地增加绿量及叶面积指数、提高生态效益、丰富景观层次、改善小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北京地区基于保育式生物防治的蜜粉源植物群落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北京地区基于保育式生物防治的蜜粉源植物群落,所述蜜粉源植物群落为“上层乔木(1)‑中层灌木(2)‑下层地被植物(3)”的复层植物种植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层乔木(1)选用元宝枫、油松和丝棉木,其中,元宝枫和油松为群落骨干树种,元宝枫与油松间植,丝棉木是蜜粉源植物,点缀于林缘,丝棉木数量在上层乔木(1)总数量中占比要大于等于八分之一;中层灌木(2)选用山茱萸、连翘和华北珍珠梅,三者均为蜜粉源植物,成片种植;下层地被植物(3)以麦冬铺底,蜜粉源植物——硕葱、蓍草、薄荷、荆芥和甘野菊植于林缘形成花带,硕葱、蓍草、薄荷、荆芥和甘野菊总种植面积大于等于麦冬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每种蜜粉源植物最小种植面积为10平方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北京地区基于保育式生物防治的蜜粉源植物群落,所述蜜粉源植物群落为“上层乔木(1)-中层灌木(2)-下层地被植物(3)”的复层植物种植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层乔木(1)选用元宝枫、油松和丝棉木,其中,元宝枫和油松为群落骨干树种,元宝枫与油松间植,丝棉木是蜜粉源植物,点缀于林缘,丝棉木数量在上层乔木(1)总数量中占比要大于等于八分之一;中层灌木(2)选用山茱萸、连翘和华北珍珠梅,三者均为蜜粉源植物,成片种植;下层地被植物(3)以麦冬铺底,蜜粉源植物——硕葱、蓍草、薄荷、荆芥和甘野菊植于林缘形成花带,硕葱、蓍草、薄荷、荆芥和甘野菊总种植面积大于等于麦冬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每种蜜粉源植物最小种植面积为10平方米。2.一种北京地区基于保育式生物防治的蜜粉源植物群落,所述蜜粉源植物群落为“上层乔木(1)-中层灌木(2)-下层地被植物(3)”的复层植物种植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层乔木(1)选用栾树、油松及糠椴,其中,栾树、油松为群落骨干树种,糠椴为蜜粉源植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红任斌斌李广李薇车少臣邵金丽仇兰芬仲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