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弦乐器振动传感和放大系统的传导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55552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12:06
一种用于弦乐器振动传感和放大系统的传导结构,所述传导结构可拆卸地安装在马骨下方,包括:若干中心压电元件;若干金属带帽杆;所述金属带帽杆由上至下包括一体成型的杆部和帽部,所述杆部的顶端穿过相配合的定位孔伸出到马骨槽中,并与马骨的底部直接接触;所述帽部底端无间隙套合连接所述中心压电元件的顶端,所述帽部顶端与琴马补强板紧密压合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易于安装且拆卸方便的用于弦乐器振动传感和放大系统的传导结构,其通过在压电元件的非感应侧施加质量,大幅提高了乐器的电声放大性能;并能与弦乐器更牢固地耦合,有效提高拾音效率,输出音色更好,更真实的再现了吉他的原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弦乐器振动传感和放大系统的传导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弦乐器
,特别是一种用于弦乐器振动传感和放大系统的传导结构。
技术介绍
吉他的琴身通常由轻盈、坚固的木材或其他薄板材制作,以便有效地传导振动到周围的空气中,发出声音,乐器演奏才会被听到。然而这样的薄板材不仅仅会随着琴弦的振动而振动,也会随电声放大后的乐器声音而振动,从而在乐器的薄板材部位、琴弦、继而音响放大系统之间形成一个循环,或称“反馈噪音”(演出人员通常称之为“啸叫”)。马骨是吉他琴身处琴弦的终点,马骨的位置决定吉他琴弦的长度,或称“有效弦长”。由于位于琴弦的末端,它能适当的或有效的拾取琴弦振动,因为琴弦就是从这里来振动吉他的共鸣腔。为了避免产生“反馈噪音”,拾音装置一般安装在马骨下,通常放在马骨和琴马之间的马骨槽内部。现有拾音技术有三种实现方式:第一种是硬棒,也就是六颗极小的压电陶瓷片,每片负责一根琴弦,分别拾取振动,这六颗拾音用陶瓷片是用胶水固定在金属条状壳子里面的,胶水进一步损害了耦合,而且因为压电陶瓷体积太小,拾音效率很低;第二种是软棒,也就是一种以感应塑料为原料的拾音条,包裹的层数越多,拾音越灵敏,然而限于体积,以及塑料材料柔软,传播声音不如其他固体有效率等因素,拾音条的拾音效率还是远远不够用的;第一种和第二种都是依赖琴弦的拉力向下压住马骨,马骨对拾音装置有一个向下的力来实现耦合。第三种是采用六根大型压电陶瓷棒用铝合金条状基座等距固定并用螺丝在琴马下方固定的方式,但是第三种实现方式只能在吉他制作过程中,通过对琴马和琴马补强板以及面板进行特殊的开孔处理,才能够安装,如果是成品吉他,是不能直接安装的。本专利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现有技术的缺陷如下:1、现有技术中,硬棒和拾音条都只能依赖马骨的向下压力来进行耦合或夹紧,而这些压力仅仅是琴弦扭紧后的施加力。导致耦合不佳,产生反馈噪音,而且因为他们比较松,还对周围的结构和共振不敏感;同时非传感侧的装置质量小时,拾音效率低。这是由于装置质量轻,非感应侧就被感应侧带着随着外界环境一起振动了,整个拾音装置随着吉他的振动而全部振动,拾音装置自身没有足够的压电效应空间。2、已知通过较软的材料时,或者在装置内有间隙时,声波的传播效率会降低。而将软棒安装到原声吉他上时,由于软棒本身很软,传导起来不如坚硬的固体有效率;现有技术中的硬棒里面则是用胶水来粘压电元件的,胶水作为传导固体中的一个环节效率很低,传导性更差;这两种情况下,声波的传播效率均较低。3、现有技术的前两种拾音装置上,压电元件必须安装在马骨下方的马骨槽内,马骨下方的马骨槽的空间体积限制了可被使用的压电材料的体积,而电信号输出与压电材料的体积成正比,所以电信号的输出受到很大限制;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硬棒和软棒必须依赖于马骨槽的平坦度才能正常工作。如果马骨槽底部不平整,六根弦的振动拾取就会不均匀,时而出现有的弦通过电声放大后的音量小于其他的琴弦的音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安装且拆卸方便的用于弦乐器振动传感和放大系统的传导结构,其通过在压电元件的非感应侧施加质量,大幅提高了乐器的电声放大性能;并能与弦乐器更牢固地耦合,有效提高拾音效率,输出音色更好,更真实的再现了吉他的原声;能够装载体积更大、马力更强的压电元件。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弦乐器振动传感和放大系统的传导结构,所述弦乐器的面板正面设有琴马,面板背面对应琴马的位置设有琴马补强板,所述琴马上设置有固定琴弦的固弦孔和安装马骨的马骨槽,琴弦从外部穿过固弦孔,通过固弦钉固定到琴马补强板上。所述传导结构可拆卸地安装在马骨下方,所述传导结构包括:若干中心压电元件,用于将接收到的振动转换为电信号;若干金属带帽杆,用于安装在所述中心压电元件的顶端,并将感应到的振动传递给固定安装好的中心压电元件;所述金属带帽杆由上至下包括一体成型的杆部和帽部,所述杆部的顶端穿过相配合的定位孔伸出到马骨槽中,超出马骨槽底部平面并与马骨的底部直接接触;所述帽部底端无间隙套合连接所述中心压电元件的顶端,锁紧在一起,耦合牢固,传导更精密准确;所述帽部顶端与琴马补强板紧密压合接触。所述杆部可穿过直径为3毫米或其他合适尺寸的定位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导结构还包括安装中心压电元件的拾音基座,用于在中心压电元件的非感应侧施加质量,以及将所述传导结构固定安装在弦乐器内部对应琴马下方位置;所述拾音基座的上表面依次等距固定所述中心压电元件的底端,内部设有拾音电路装置,并通过两端的安装螺栓和螺母依次穿过琴马补强板和面板固定连接到马骨槽两端;优选地,为了在中心压电元件的非感应侧,即不直接接触弦乐器的那侧施加较大的质量,所述拾音基座采用硬度大、密度大的金属或合金材质制造。所述传导结构安装在乐器内部,而不需要安装在马骨槽和马骨之间的狭小空间内,因而本专利技术有效克服了安装压电元件的空间限制,比大多数仅限于马骨槽空间内的现有装置的电信号输出都要多。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拾音基座为表面平整且质地坚固的铝、黄铜或其他高密度金属型材;拾音基座不易变形,平整的表面有效避免了出现接触不均匀的问题,也就是避免了各弦振动拾取不均匀的问题;进一步地,拾音基座的材质也利于传导振动,对音色有一定贡献,提供更好的音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导结构还包括若干辅助压电元件,用于感应所述面板中心的振动;所述若干辅助压电元件分布设置在中心压电元件两侧的拾音基座上表面,且顶端无间隙套合安装有用于传递面板振动的金属帽,所述金属帽的顶端与琴马补强板紧密压合接触。优选地,所述定位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马骨槽的宽度。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定位孔的直径不超过3毫米;所述安装螺栓和螺母为相配合的3毫米螺栓和螺母。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安装螺栓是从里面往上锁的,既不影响吉他的结构和外观,容易移除。优选地,所述安装螺栓的螺帽为“T”字形或倒置的“L”字形,以适应马骨槽内的安装,这样一旦安装完成,整个装配体就不可见了。优选地,所述拾音基座还设有用于屏蔽无线电频率的电气屏蔽层。优选地,所述帽部顶端与琴马补强板的接触面积大小具有可调性,可通过调整接触面积的大小来平衡杆部顶端拾取的马骨与琴弦振动的合理比例。所述弦乐器为吉他,所述金属带帽杆和中心压电元件的数量均为6个。所述辅助压电元件的数量为2~8个。本专利技术还具备配合使用的钻孔模具,所述钻孔模具底部有一条刚好卡进马骨槽的定位块,钻孔模具上依次分布有螺丝孔以及六个定位孔。钻孔模具用于让钻孔的定位更精确,便于安装整个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螺栓和螺母将质量足够大的拾音基座牢固耦合到乐器上,既有效克服了安装压电元件的空间限制,能够装载体积更大、马力更强的压电元件;又在压电元件的非感应侧施加较大的质量,加强了压电效应,能产生更大的电信号;且拾音基座质量大,坚固不易变形,降低了反馈噪音出现的可能,提高了拾音效率;平整的表面则有效避免了出现与条状压电系统相关的接触不均匀问题;本专利技术从底下锁螺丝,可以后装,从而不只能在吉他半成品时安装,还能在成品琴上安装;本专利技术的金属带帽杆拾取马骨处的琴弦振动,传递给中心压电元件,金属带帽杆的帽部顶端与琴马补强板接触,还可以大幅拾取面板的振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弦乐器振动传感和放大系统的传导结构,所述弦乐器的面板正面设有琴马,面板背面对应琴马的位置设有琴马补强板,所述琴马上设置有固弦孔和安装马骨的马骨槽,所述传导结构可拆卸地安装在马骨下方,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中心压电元件,用于将接收到的振动转换为电信号;若干金属带帽杆,用于套合安装在所述中心压电元件的顶端,并将感应到的振动传递给固定安装好的中心压电元件;所述金属带帽杆由上至下包括一体成型的杆部和帽部,所述杆部的顶端穿过相配合的定位孔伸出到马骨槽中,并与马骨的底部直接接触;所述帽部底端无间隙套合连接所述中心压电元件的顶端,所述帽部顶端与琴马补强板紧密压合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弦乐器振动传感和放大系统的传导结构,所述弦乐器的面板正面设有琴马,面板背面对应琴马的位置设有琴马补强板,所述琴马上设置有固弦孔和安装马骨的马骨槽,所述传导结构可拆卸地安装在马骨下方,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中心压电元件,用于将接收到的振动转换为电信号;若干金属带帽杆,用于套合安装在所述中心压电元件的顶端,并将感应到的振动传递给固定安装好的中心压电元件;所述金属带帽杆由上至下包括一体成型的杆部和帽部,所述杆部的顶端穿过相配合的定位孔伸出到马骨槽中,并与马骨的底部直接接触;所述帽部底端无间隙套合连接所述中心压电元件的顶端,所述帽部顶端与琴马补强板紧密压合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弦乐器振动传感和放大系统的传导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拾音基座,用于在中心压电元件的非感应侧施加质量,以及将所述传导结构固定安装在弦乐器内部对应琴马下方位置;所述拾音基座的上表面依次等距固定所述中心压电元件的底端,内部设有拾音电路装置,并通过两端的安装螺栓和螺母依次穿过琴马补强板和面板固定连接到马骨槽两端;所述拾音基座采用金属或合金材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弦乐器振动传感和放大系统的传导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辅助压电元件,用于感应所述面板中心的振动;所述若干辅助压电元件分布设置在中心压电元件两侧的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布莱德里·罗伊·克拉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博创乐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