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原珍专利>正文

皮带扣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549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皮带扣具,包括本体、夹持座、连接环和转轴,夹持座和连接环通过贯穿于其中的转轴固定于本体上,夹持座上设有压制块,皮带通过连接环与皮带扣具相连接,压制块为胶块。采用胶块作为压制块与皮带接触,在压紧皮带时,可确保适当的摩擦阻力,防滑效果好,加强了皮带与皮带扣之间的稳固配合,伸缩调节皮带长度更为方便,且不会损伤皮带表面,即使长时间使用,也能保证皮带的正反两面光滑无划痕,更为耐用。同时,本皮带扣具可与光滑皮带相配合使用,而不需要在皮带背面形成压印,这样,大大简化了制造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皮带扣具,尤指一种带压制块的皮带扣具。
技术介绍
为了追求美观实用的效果,皮带上的皮带扣结构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现有的皮带扣的结构主要有两种其一,皮带扣的前端带有搭扣,后端设有锯齿 状的限位孔,通过皮带末端背面的胶齿与带锯齿的限位孔之间的接触,达到压 紧皮带的目的,同时通过皮带扣前端的搭扣与皮带上的定位孔之间的扣合进一 步将皮带定位。其二,皮带扣左右两侧设有吸铁石扣弹性压紧片,通过吸铁石 吸引弹性压紧片并将皮带压紧在皮带扣的内侧,即可压紧皮带,施压将吸铁石 和弹性压紧片掰开,即可松开皮带扣与皮带之间的接触。第一种皮带扣的结构,皮带与皮带扣之间的定位主要通过皮带背面的压印 与皮带扣上的锯齿形限位孔间的摩擦接触来实现,这种限位方式不4义4喿作吃力, 而且长期使用对皮带的磨损也非常严重,皮带的光滑面会出现数条划痕,甚至 发生断裂,极大地影响皮带的美观和质量,并且,由于需要于皮带的一面成型 胶齿,制造工序繁瑣,增加了生产成本。第二种皮带扣的结构,皮带与皮带扣 之间的定位主要通过吸铁石和弹性压紧片之间的弹性接触来实现,长期使用也 往往会出现吸铁石吸引力削弱,弹性接触不好、弹力降低的现象,并且这种皮 带扣也经常与带压印的皮带配合使用,以帮助皮带的进一步定位,同样也会出 现上述弊端。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滑效果好且对皮带损伤小的皮带扣具实为必必父。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 滑效果好且对皮带损伤小的皮带扣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皮带扣具,包括本体、夹持座、 连接环和转轴,所述夹持座和连接环通过贯穿于其中的转轴固定于本体上,所 述夹持座上"i殳有压制块,皮带通过所述连接环与皮带扣具相连"^。本技术还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夹持座上开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内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套合于转 轴上。所述夹持座具有一把手,所述把手固定于夹持座的任一侧臂上。 所述压紧块为胶块,压紧块的底面为光滑胶面或带齿紋的凹凸表面。 所述压紧块与本体内壁组成皮带滑道。所述皮带扣具本体上进一步设有用于收容弹簧自由端的锁孔,所述夹持座 进一步设有向隔块,通过间隔块将夹持座分割为压制块收容槽和弹簧收容槽。所述压紧块上设有两个定位块,定位块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本体两侧设有对称的两凸耳,凸耳上分别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转轴通 过贯穿两定位孔固定于本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皮带扣具采用胶块作为压制块与皮带接触, 相对于传统的锯齿摩擦接触的压紧方式,由于胶块具有自身摩擦系数较大,表 面光滑,弹性好等优点,在压紧皮带时,可确保适当的摩擦阻力,防滑效果好, 加强了皮带与皮带扣之间的稳固配合,伸缩调节皮带长度更为方便,且不会损 伤皮带表面,即使长时间使用,也能保证皮带的正反两面光滑无划痕,更为耐 用。同时,本皮带扣具可与光滑皮带相配合使用,而不需要在皮带背面形成压 印,这样,大大筒化了制造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与弹片接触的 压紧方式相比,本技术皮带扣具采用胶块与皮带磨擦配合更为稳固,皮带 滑道的深度可随意调节,使得皮带的长短调节更为容易,且长期4吏用,既对皮 带无损伤,又能保持原有的紧压程度。同时,压制块、弹簧与夹持座采用非固定式配合,方便了压制块和弹簧的装卸和更换。因此,本技术的皮带扣具 具有种结构筒单,经久耐用、防滑效果好又能对皮带起到保护作用的优点,是皮带制造领域的 一 大突破。为使本技术更加容易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皮 带扣具的具体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皮带扣具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皮带扣具的实施例一的拆解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皮带扣具的实施例二的夹持座的拆解图; 图4为本技术皮带扣具的实施例二的夹持座的正视图; 图5为本技术皮带扣具的实施例二的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皮带扣具,包括本体l、夹持 座2、连接环3和转轴4,所述夹持座2和连接环3通过贯穿于其中的转轴4固 定于本体1上,所述夹持座2上设有压制块22,皮带通过所述连一妄环4与皮带 扣具相连接。在实施例一中,所述本体1由金属或硬质合成物制成,本体1的左右两侧 对称地垂直延伸出两凸耳10,所述凸耳IO上分別开设有定位孔101,所述转轴 4通过贯穿两定位孔101固定于本体1上。本体1的前端背面还凸设有条状穿孔 12,其宽度与皮带的宽度相当,在调节皮带的长度时起到限位作用。所述夹持座2包括夹持座主体20、压制块22和弹簧24,其中,所述夹持 座主体20包括^l巴手201和收容槽202,其中,所述把手201呈L状,固定于夹 持座2的任一侧臂上,通过拨动把手201可带动夹持座2绕转轴4转动。所述 收容槽202开设于夹持座2的中部,具有一面开口 ,两端开设有同心贯通的通 孔203,所述弹簧24收容于所述收容槽202中。这种开放式的收容槽结构既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方便弹簧的装卸或更换。所述压制块22长度与夹持座主体长度相当,通过胶粘或机械固定等方式固定于夹持座2上,压制块22的底面 为光滑的圆弧胶面,使得皮带在摩擦力作用下越来越紧。所述连接环3呈矩形,其两侧臂端部分别开设有插孔30,用于收容所述转 轴4。通过连"J妻环3将皮带套^1于皮带扣具上。所述压紧块22与本体内壁组成 皮带滑道。所述连接环3可与本体1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4顺序穿过连接环3的插孔30、夹持座2的通孔 203及弹簧24,而将夹持座2和连接环3穿设在一起,并通过连接环3的两端 插孔30固定于皮带扣具的本体1上。参照图3-4所示,在实施例二中,所述夹持座2,包括夹持座主体20,、压 制块22,和弹簧24', 其中,所述夹持座主体20,包括把手201'、压制块收容槽 202,和弹簧收容槽203,,其中,所述把手201,呈L状,固定于夹持座2,的任一 侧臂上,通过拨动把手201,可带动夹持座2,绕转轴4,转动。所述压制块收容槽 202,与弹簧收容槽203,通过间隔块204,相间隔,压制块22,和弹簧24,分别对应 ^l置于其中,于压制块收容槽202,处,在夹持座主体20,上形成有一嵌槽(图未 示),结合参见图5所示,弹簧24,的一端由嵌槽伸出,并伸入皮带扣具本体上 的锁孔14内,而弹簧24,的另一端抵靠于间隔块204,侧壁。所述夹持座主体20, 两端开设有同心贯通的通孔205',用于贯穿转轴4,。压制块22,的一侧面成型有凹凸齿紋220',该:得皮带扣具亦可与带印紋的皮 带相配合,通过齿紋220,与皮带印紋的摩擦接触,进一步起到防滑作用;另一 侧面设有两个定位块221',定位块221,分別开设有定位孔222',用于贯穿转轴 4,。在本实施例中,转轴4,顺序穿过夹持座2,的通孔205,、压制块22,的定位 孔222,及弹簧24',从而将夹持座2'组装在一起。由于弹簧24,的一端固定,弹 '簧受转轴4,旋转扭力作用,产生一定回复力,可带动整个炎持座2,翻转复位。 在本技术中,所述压制块22,可为胶块或其他弹性材料制成。 以下简述本技术皮带扣具的工作原理(以实施例 一 为例)当使用者向内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皮带扣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夹持座和转轴,所述夹持座通过贯穿于其中的转轴固定于本体上,所述夹持座上设有压制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原珍
申请(专利权)人:赵原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