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接触件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5343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接触件固定装置,接触件包括压接缓冲部,压接缓冲部一端设有线芯压接部,另一端设有插针压接部;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一端均设有第一凹槽,另一端均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底部与第二凹槽底部相通,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内侧面相通,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内侧面相贴合,其同一端设置的第一凹槽共同形成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插针压接部相适配,另一端设置的第二凹槽共同形成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压接缓冲部相适配;本结构达到了接触件易安装和拆卸的效果,以及有效的解决了由于用力过大而使得接触件弯曲无法继续使用和拉断电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接触件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接触件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领域,经常会使用到连接器,其作用主要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形式和结构也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连接器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接触件、绝缘体、外壳和附件,接触件是连接器完成电连接功能的核心零件。一般由阳性接触件和阴性接触件组成接触对,通过阴、阳接触件的插合完成电连接,阳性接触件即插针,一般为刚性零件,阴性接触件即插孔,是接触对的关键零件,它依靠弹性结构在插合时发生弹性变形而产生弹性力与阳性接触件形成紧密接触,完成连接,一般阴性接触件包括压接缓冲部、线芯压接部和插针压接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阳性接触件和阴性接触件之间插合较紧,使得拆卸起来非常困难,需要使用很大的力气才可以拆卸,但是,经常会由于力气太大使得阴性接触件产生变形而无法继续使用,当通过拉扯电线来拆卸时,又会出现电线被拉断的情况,此外,一般的接触件都比较小,拆卸和安装比较困难,因此,提供一种易拆卸和安装接触件,以及不会使得接触件产生变形的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接触件固定装置,通过设置两个固定件的方式,来夹持接触件,从而解决接触件不易拆卸和安装,以及用力过大时接触件容易变形和拉断电线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接触件固定装置,所述接触件包括压接缓冲部,所述压接缓冲部一端设有线芯压接部,另一端设有插针压接部,所述压接缓冲部横截面面积小于线芯压接部和插针压接部的横截面面积;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一端均设有第一凹槽,另一端均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底部与第二凹槽底部相通,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内侧面相通,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内侧面相贴合,其同一端设置的第一凹槽共同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插针压接部相适配,另一端设置的第二凹槽共同形成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压接缓冲部相适配。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上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结构,在使用时将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贴合使用,这样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同一端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会共同形成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插针压接部相适配,第二开口与压接缓冲部相适配,在对接触件进行安装时,接触件的插针压接部位于第一开口内,压接缓冲部位于第二开口内,由于压接缓冲部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插针压接部的横截面面积,所以第一开口的横截面大于第二开口横截面,安装时,插针压接部和压接缓冲部的连接处被抵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连接处,从而实现接触件的安装;在对接触件进行拆卸时,由于压接缓冲部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线芯压接部的横截面面积,所以,在拆卸时,线芯压接部和压接缓冲部的连接处被抵在第二开口外,从而实现接触件的拆卸;上述结构有效的达到了接触件的易安装和拆卸的效果,以及有效的解决了由于用力过大而使得接触件弯曲无法继续使用和拉断电线的问题。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上均设有互相卡合的连接结构;该结构可以使得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的贴合更加牢固,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打滑的现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设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相贴合的内侧面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设置的连接结构为凸出的阳榫结构,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有凹陷的阴榫结构,所述阳榫结构与阴榫结构相适配,该结构通过设置阳榫结构和阴榫结构来达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彼此卡合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设置的连接结构为凸出的阳榫结构和凹陷的阴榫结构,所述阳榫结构和阴榫结构分别设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两侧,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有与第一固定件上设置的阳榫结构和阴榫结构相适配的阴榫结构和阳榫结构;通过设置多个连接结构,来使得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的贴合更加牢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外侧面上均设有若干防滑槽,通过设置防滑槽的结构,可以使得人手或者其他夹持工具更容易的夹持住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这样更有利于接触件的安装和拆卸。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还包括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用于夹持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通过设置夹持件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因固定装置体积过小,人手不容易拿住的问题。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夹持件为钳子,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另一侧侧面上设有若干防滑槽;钳子端部往往会设有防滑齿,该结构通过在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上设置若干防滑槽的方式来增大与钳子上的防滑齿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实现钳子在夹持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时更加牢固,不容易出现打滑的现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夹持件为铁质,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为磁性材质;该结构中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材质采用磁性材质,可以与铁质的夹持件吸合在一起,同样可以实现夹持件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有效的夹持,不容易出现打滑的现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与夹持件焊接连接;该结构中,通过焊接的方式直接将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分别焊接在夹持件的两个端部,这样在使用固定装置安装或拆卸接触件时,可以直接使用焊接有固定装置的夹持件,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有效的缩短了接触件的安装和拆卸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的接触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的接触件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固定装置固定接触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第一开口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第二开口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夹持件夹持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夹持件的夹持结构局部发大图;标号说明:1、接触件;101、压接缓冲部;102、线芯压接部;103、插针压接部;104、电线;105、插针;2、固定装置;3、第一固定件;4、第二固定件;5、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7、第一开口;8、第二开口;9、内侧面;10、外侧面;11、阳榫结构;12、阴榫结构;13、防滑槽;14、夹持件;15、防滑齿。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一并参照图1至图8,如图所示可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接触件固定装置,所述接触件1包括压接缓冲部101,所述压接缓冲部一端设有线芯压接部102,另一端设有插针压接部103,所述压接缓冲部横截面面积小于线芯压接部和插针压接部的横截面面积;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第一固定件3和第二固定件4,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一端均设有第一凹槽5,另一端均设有第二凹槽6,第一凹槽底部与第二凹槽底部相通,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内侧面9相通,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接触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包括压接缓冲部,所述压接缓冲部一端设有线芯压接部,另一端设有插针压接部,所述压接缓冲部横截面面积小于线芯压接部和插针压接部的横截面面积;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一端均设有第一凹槽,另一端均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底部与第二凹槽底部相通,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内侧面相通,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内侧面相贴合,其同一端设置的第一凹槽共同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插针压接部相适配,另一端设置的第二凹槽共同形成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压接缓冲部相适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接触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包括压接缓冲部,所述压接缓冲部一端设有线芯压接部,另一端设有插针压接部,所述压接缓冲部横截面面积小于线芯压接部和插针压接部的横截面面积;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一端均设有第一凹槽,另一端均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底部与第二凹槽底部相通,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内侧面相通,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内侧面相贴合,其同一端设置的第一凹槽共同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插针压接部相适配,另一端设置的第二凹槽共同形成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压接缓冲部相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上均设有互相卡合的连接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设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相贴合的内侧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设置的连接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福添詹智伟张红艳方清金吴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常裕福州汽车内装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