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两穿针织羊绒衫及其衣片编织、拼缝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5054 阅读:7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正反两穿针织羊绒衫及其衣片编织、拼缝方法,由前片1、后片8、领子9、袖子4等衣片拼接而成,各衣片由电脑横机编织,地组织10正面A色反面Y色,还有结构花型10a和提花组织10b;各衣片拼缝正面连接线A色反面连接线Y色且正反面连接线路相同。一件羊绒衫正反面颜色不同,正反两穿,一件顶两件。(*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织羊绒衫,以及这种羊绒衫衣片的编织、拼缝方法。现有的羊绒衫款式多样,但都不能反穿。专利号为95113334.9名称为“正反两用针织上衣”的专利技术专利,实际上公开的是一种羊毛衫衣片拼缝方法,没有涉及衣片的编织方法,当然也还有其他的拼缝方法使各拼缝正反面都能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使羊绒衫正反两面都能穿,而且正反两面有不同的颜色。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羊绒衫由针织衣领、前片、后片、袖子等拼接而成,各衣片正面为A色反面为Y色;各衣片拼缝连接线正面A色反面Y色且正反面连接线路相同。各衣片由电脑横机编织,正面A色纱编织成圈,反面Y色纱编织成圈。按上述方法生产的正反两穿针织羊绒衫,正面是A色反面是Y色,一件羊绒衫正反两穿,一件顶二件。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鸡心领羊绒套衫示意图;图2是第一种地组织编织图;图3是第二种地组织编织图;图4是编织结构花型组织的移针示意图;图5是提花组织的一种意匠图。图6是图5提花组织的编织图。图7是前后片肩缝及领子与后片的领缝拼接线路图8是前片与领子的领缝拼接线路图;图9是前片与后片的摆缝及袖子的摆缝拼接线路图;图10是袖子与前后片的袖笼边缝拼接线路图;图1所示为鸡心领羊绒衫,是本专利技术正反两穿针织羊绒衫的一种款式,由针织成形衣片即前片1、后片8、衣袖4及领子9拼接而成。衣片拼缝有前片1与后片8的肩缝7,前片1与领子9的前领缝6和后片8与领子9的后领缝的6a,前片1与后片8的摆缝2,袖子4的摆缝3及袖子4与前片1后片8的袖笼边缝5。其他款式大同小异,不再叙述。本专利技术羊绒衫各成形衣片地组织10结构相同,正面一种颜色称为A色,反面另一颜色称为Y色。与此相适应,各衣片拼缝正面连接一次反面再连接一次,正面连接线为A色,反面连接线为Y色,且正反面连接线路相同,正反面拼缝均平整无毛缝。根据羊绒衫花色设计,本专利技术羊绒衫各衣片尤其是前片1,不仅有地组织10,还有结构花型组织10a提花花型组织10b。本专利技术正反面两穿针织羊绒衫成形衣片由电脑横机编织。由于羊绒纤维比羊毛短得多,羊绒纱的断裂强度比羊毛纱小得多,因此编织过程中羊绒纱张力不能过大。本专利技术成形衣片地组织的编织有两种实施方式,结构花型编织也有两种实施方式,提花组织有一种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编织时用三只喂纱器,一只喂A纱13。另一只喂Y纱17,第三只喂Y纱17′,如图2所示,机头自右向左运行,A色纱13在前床满针编织编织成圈12a在后床满针集圈14a(集圈系A色纱13被后床舌针15钩住但未脱圈,因而未成圈而移集圈),Y色纱17在后床隔针编织成圈18a,Y色纱17′在后床补隔针编织成圈18a′;机头自左向右运行,A色纱13在前床满针编织成圈12b在后床满针集圈14b,Y色纱17在后床隔针编织成圈18b,Y色纱17,在后床补隔针编织成圈18b′;以上为一个编织循环,按此循环编织直至衣片编织完成。上述循环机头一左一右完成一转,羊绒纱在衣片上编织两横行。由于A纱13在后床的集圈,使A纱13在后床与Y纱17或Y纱17′编织在一起,使A纱13和Y纱17或Y纱17′不致分离,否则A纱13和Y纱17或17‘分离成两层的袋形织物。实施方式2编织时也用三只喂纱器,一只喂A纱13,另一只喂Y纱17,第三只喂Y纱17′,如图3所示,机头自右向左运行,A色纱13在前床满针编织成圈12a在后床满针集圈14aY色纱17在后床隔针编织成圈18a,Y色纱17′在后床补隔针编织成圈18a′;机头自左向右运行,A色纱13在前床满针编织成圈12b,Y色纱17在后床满针编织成圈18b,机头再自右向左运行,A色纱13在前床满针编织成圈12c在后床满针集圈14c,Y色纱17在后床隔针编织成圈18c;机头再自左向右运行,Y色纱17′在后床补隔针编织成圈18c′,A色纱13在前床满针编织成圈12d,Y色纱在后床满针编织成圈18d;以上为一个编织循环,按此循环编织直至衣片编织完成。上述循环机头运行两转,羊绒纱在衣片上编织四个横行。实施方式3本专利技术正反两穿针织羊绒衫除地组织10外,还有结构花型组织10a。电脑横机编织时前后片针床舌针有移针动作,如图4所示,按照结构花型设计意匠图,在需要移针的舌针处,前床线圈从前床舌针11a向后床错一针转移到后床舌针15b上,前床原针11a不织;后床线圈从后床舌针15a向前床错一针转移到前床舌针11b上,后床原针15a不织。这种编织方法在衣片上的结构花正反面颜色相反。实施方式4结构花型组织10a的另一种编织方法是,前床线圈从前床舌针向后床错一针转移到后床舌针上,前床原针不织;而后床线圈不向前床舌针移针。这种编织方法在衣片上正面有结构花型而反面是地组织。实施方式5电脑横机根据提花组织设计意匠图编织。图9是提花花型的一种设计意匠图,图10是该花型的编织图。A色纱编织时前床编织意匠图中,有″A″的地方后床编织有″Y″的地方;Y色纱在编织时正好相反,前床编织有″Y″的地方后床编织有″A″的地方。这种提花编织方法,衣片上正反面的主色与配色正好相反。本专利技术正反两穿针织羊绒衫各形成衣片由手工拼接,正反面各拼接一次。前片1与后片8的肩缝7,正面拼接用A色连接线20,连接线路如图9所示,A色连接线20,由外向里穿过前片1,第一横行25的第一线圈21的针编弧31,再由外向里同时穿过后片8第一横行26的第一线圈30的圈柱29和第二线圈27的圈柱28,再由里向外同时穿过前片1第一横行25的第一线圈21的圈柱22和第二线圈24的圈柱23,按此线路往返连接直至完毕;反面拼接用Y色连接线,连接线路与正面相同。领子9与后片8的后领缝6a的拼接与上述肩缝7的拼接方法相同,不再重复。领子9两边与前片1的前领缝6,正面拼接用A色连接20,连接线路如图8所示,A色连接线20由里向外穿过领子9第一横行48的第一线圈41的针编弧40,再由外向里穿过前片1第一纵列49的第一线圈53的沉降弧52,再由里向外同时穿过领子9第一横行48的第二线圈44的圈柱43和第一线圈41的圈柱42,再由外向里穿过前片1第一纵列49的第二线圈50的沉降弧51,再由里向外同时穿过领子9第一横行48的第三线圈47的圈柱46和第二线圈44的圈柱45,按此线路往返连接直至完毕;反面拼接用Y色连接线,连接线路与正面相同。前片1与后片8的摆缝2,正面拼接用A色连接线20,连接线路如图9所示,A色连接线20由里向外穿过后片8第一纵列65的第一线圈70的圈柱71,再由外向里同时穿过前片1第一纵列64的第一线圈60的针编弧61和第二线圈62的针编弧63,再由外向里同时穿过后片8第一纵列65的第二线圈69的针编弧68和第三线圈67的针编弧66,按此线路往返连接直至完毕;反面拼接用Y色连接线,连接线路与正面相同。袖子4的摆缝3的拼接与上述摆逢2的拼接方法相同,不再重复。袖子4与前片1的袖笼边缝5,正面拼接用A色连接线20,连接线路如图10所示,正面A色连接线20由外向里穿过袖子4第一横行85的第一线圈81的针编弧80,再由外向里穿过前片1第二纵列86的第一线圈90的针编弧89,再由里向外同时穿过袖子4第一横行85的第一线圈81的圈柱82和第二线圈84的圈柱83,再由外向里穿过前片1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正反两穿针织羊绒衫,由前片(1)、后片(8)、衣袖(4)及领子(9)等拼接而成,其特征是:各衣片的组织(10)正面A色,反面Y色;领缝(6)、肩缝(7)、袖笼边缝(5)、袖子摆缝(3)、前后片摆缝(2)正反面连接线路相同,正面连接线为A色,反面连接线为Y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世忠周向红方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圣瑞斯针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