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帕尔贴效应的空气制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4678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帕尔贴效应的空气制水方法,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冷凝制水,其步骤包括:步骤A:空气预冷;步骤B:冷却制水;步骤C:冷凝;D:过滤收集。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基于帕尔贴效应的空气制水方法采用冷凝后的不冷凝气体对空气进行预冷,使半导体制冷片接触的空气稳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使半导体制冷片冷凝制水更加稳定,高效;避免了空气温度变化快,使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升温较快,冷端达不到空气露点,造成制水缓慢或者无法制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帕尔贴效应的空气制水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制水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帕尔贴效应的空气制水方法。
技术介绍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一切生产活动的基础,然而淡水资源缺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据统计,约12亿人喝不到干净的饮用水。在自然界中,空气中的水分子有三种形态:液态、固态、气态,它们在地心引力、太阳能辐射能、大气流等自然现象的作用下,不断地相互转换。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空气中的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气是水资源转换的重要酶解,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子,在海洋性气候地区没立方米空气中含水120g,在内陆型气候地区二爷含有40g,即使在严重缺水的沙漠的确,其相对湿度也是其他地区的20%~90%。空气中最大含水量由空气温度和大气压力决定,标准大气压下,1m3空气在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情况时其水蒸气含量不同。当空气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液化形成小水滴,这为空气制水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常用的空气制水方法有机械压缩法、冷冻结露法、吸附解析法、半导体制冷法、聚雾取水法等。其中半导体制冷法主要利用了通电半导体帕尔贴效应,由P型半导体元件和N型半导体元件连接形成热电偶,通电情况下实现冷端制冷的效果,当湿空气通过冷端时降温有水珠析出,实现空气制水。半导体制冷法由于污染小、质量轻、便于维护等优点,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空气制水技术。但是半导体制冷法空气制水其制水效率较低,且由于其原理采用热电偶原理,热端散热效果对制水效率影响较大。目前半导体制冷法空气制水通常采用散热装置进行对热端进行散热,其散热效果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较大,不能形成稳定的散热效果,使其制水效果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帕尔贴效应的空气制水方法,该方法采用冷凝后的不冷凝气体对空气进行预冷,使半导体制冷片接触的空气稳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使半导体制冷片冷凝制水更加稳定,高效;避免了空气温度变化快,使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升温较快,冷端达不到空气露点,造成制水缓慢或者无法制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帕尔贴效应的空气制水方法,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空气预冷:进风风机把待制水的空气吸入预冷管,冷却至高于空气露点温度10~25℃,得到预冷空气;步骤B:冷却制水:步骤A得到的预冷空气经过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空气中的水被冷却凝结成细小的水雾颗粒和凝结在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上的水滴;步骤C:冷凝:水雾颗粒随着冷却后的空气进入冷凝室并在冷凝室凝结成水滴,不凝结的气体则穿过冷凝室进入预冷室,预冷室内设置预冷管,对进风风机吸入的空气进行预冷;经过预冷室的不凝结气体通过冷气管道吹入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的散热装置;步骤D:过滤、收集:步骤C中冷凝室凝结成的水滴顺流向下,经过消毒滤膜收集至凝结水收集装置;步骤B中冷端上的水滴,经过冷端下方设置的收集管道,并经过消毒滤膜收集至凝结水收集装置。所述预冷管螺旋设置在预冷室内,使其预冷效果更好,预冷管的进口处和出口处均设置有温度监测装置,用于监测空气的预冷情况,并根据预冷管进口处的温度,提高或者降低流速,使预冷后的空气稳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避免空气变化对空气制水效率的影响,使制水效率下降,能耗增大。此外,也可以根据预冷管的进口处和出口处的温度加大或减小半导体制水片的电流,使半导体制水片的制水效率稳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空气经过半导体制水片的冷端后,空气中的水凝结成细小的水雾颗粒,与不凝结的气体进入冷凝室,而一部分水雾颗粒附着在冷端表面,逐渐凝结成水滴。因此在半导体制水片冷端下方设置有与收集装置连通的收集管道,使冷端收集的水滴进入收集管道。同时设置冷凝室可以提高通过冷端的预冷空气流速,使制水效率更高。收集装置上方设置有消毒滤膜,使制备的水可以直接用于生活应用或饮用。收集装置上还可以设置水位检测装置,对收集装置内的水量进行检测,便于提醒使用人员更换或者转移收集装置中制备的水。不凝结的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氧气等,经过预冷室后,虽然温度较冷凝室有所上升,但其温度依然低于外部空气温度。因此,不凝结的气体经过预冷室后,再用于热端的散热装置,其散热效果优于直接采用空气散热,使热端散热效果更好,降低能耗。所述空气以较快的速度经过冷端,形成水雾颗粒后,进入冷凝室,由于冷凝室空间较大,其流动速度迅速下降,水雾颗粒下沉,附着在冷凝室表面,形成水滴。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室内设置有表面光滑的亲水膜,所述不凝结的气体通过亲水膜离开冷凝室,使未在冷凝室内下沉凝结成水滴的水雾颗粒在亲水膜上凝结成水滴。进一步地,所述冷端为周向等距向外射线设置有若干树丫状的冷凝片的冷凝柱,以增大预冷空气与冷端的接触面积,使预冷空气中的水更好的凝结成水雾或者水滴;所述冷凝片为纯铝或纯铜制备的薄片。纯铜制备的冷凝片传热效果好,冷凝效果更佳;纯铝制备的冷凝片传热效果虽然不如纯铜,但其密度小、成本低,使整个装置更加易于携带、降低成本。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片表面覆有纳米金属硫化物颗粒形成的膜,以降低其冷凝片表面的表面能,使空气中的水易在冷凝片表面凝结。此外,所述冷凝片表面还可以覆有铜微米颗粒形成的膜,并经过氟化处理得到,用于降低冷凝片表面的表面能。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基于帕尔贴效应的空气制水方法采用冷凝后的不冷凝气体对空气进行预冷,使半导体制冷片接触的空气稳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使半导体制冷片冷凝制水更加稳定,高效;避免了空气温度变化快,使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升温较快,冷端达不到空气露点,造成制水缓慢或者无法制水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基于帕尔贴效应的空气制水方法采用不凝结的气体经过预冷室后,再用于热端的散热装置,其散热效果优于直接采用空气散热,使热端散热效果更好,降低能耗。(3)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基于帕尔贴效应的空气制水方法冷凝室内设置表面光滑的亲水膜,不凝结的气体通过亲水膜再离开冷凝室,使未在冷凝室内下沉凝结成水滴的水雾颗粒在亲水膜上凝结成水滴,提高制水效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半导体制水装置包括进风风机、预冷室、制水室、冷凝室以及收集装置。所述预冷室内螺旋设置有预冷管;所述制水室内设置有半导体制水片;所述半导体制水片的热端设置有散热装置;所述半导体制水片的冷端设置在预冷室和冷凝室之间,冷凝室内的空腔大于制水室内的空腔。所述收集装置通过收集管道与冷凝室和制水室连通。所述冷凝室与预冷室之间、预冷室与半导体制水片的冷端通过冷风管道连通;所述散热装置为散热风机或者散热管,将热端的热量带出装置。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半导体制水片采用已经成熟的半导体制水片,其制水原理采用帕尔贴效应。所述半导体制水片可以采用太阳能供电,也可以在风力较为丰富的地区采用太阳能和风能联合供电。工作时,进风风机将空气吸入装置内,空气经过预冷室、半导体制水片冷端、冷凝室,空气中的水凝结成水后,不凝结的气体,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经过预冷室、半导体制水片热端、散热风机/散热管排出装置,完成循环。一种基于帕尔贴效应的空气制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空气预冷:进风风机把待制水的空气吸入预冷管,根据预冷管进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帕尔贴效应的空气制水方法,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冷凝制水,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空气预冷:进风风机把待制水的空气吸入预冷管,冷却至高于空气露点温度10~25℃,得到预冷空气;步骤B:冷却制水:步骤A得到的预冷空气经过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空气中的水被冷却凝结成细小的水雾颗粒和凝结在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上形成水滴;步骤C:冷凝:水雾颗粒随着冷却后的空气进入冷凝室并在冷凝室凝结成水滴,不凝结的气体则穿过冷凝室进入预冷室,预冷室内设置有预冷管,对进风风机吸入的空气进行预冷;经过预冷室的不凝结气体通过冷气管道吹入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的散热装置;步骤D:过滤、收集:步骤C中冷凝室凝结成的水滴顺流向下,经过消毒滤膜收集至凝结水收集装置;步骤B中冷端上的水滴,经过冷端下方设置的收集管道,并经过消毒滤膜收集至凝结水收集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帕尔贴效应的空气制水方法,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冷凝制水,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空气预冷:进风风机把待制水的空气吸入预冷管,冷却至高于空气露点温度10~25℃,得到预冷空气;步骤B:冷却制水:步骤A得到的预冷空气经过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空气中的水被冷却凝结成细小的水雾颗粒和凝结在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上形成水滴;步骤C:冷凝:水雾颗粒随着冷却后的空气进入冷凝室并在冷凝室凝结成水滴,不凝结的气体则穿过冷凝室进入预冷室,预冷室内设置有预冷管,对进风风机吸入的空气进行预冷;经过预冷室的不凝结气体通过冷气管道吹入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的散热装置;步骤D:过滤、收集:步骤C中冷凝室凝结成的水滴顺流向下,经过消毒滤膜收集至凝结水收集装置;步骤B中冷端上的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开虎陈科西彭玉梅张强陈婷婷汪锐邱恋章太永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环资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