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湖水系布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46413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6: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河湖水系布局结构和重构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水利与城市规划领域的城市河湖水系布局结构和重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城市河湖水系布局结构,包括干流河道、干流分洪道、调蓄湖,干流分洪道设置在中心城区的外围,流分洪道中游设置有湿地,所述中心城区景观湖通过渠道与湿地连通。本申请的城市河湖水系重构方法在干流河道上游修建调蓄湖,将干流河道的洪水引排至中心城市外,在干流分洪道的中游修建湿地,利用湿地将干流分洪道的水净化后补充到景观湖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城市河湖水系资源,有效解决城市防洪排涝问题,提高水系自净化能力,显著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城市河湖水系布局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利与城市规划领域,具体涉及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
技术介绍
水资源是城市居民生存和生活的重要资源,为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需要依托城市现有河湖水系,在保证水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对城市河湖水系进行重构,如何优化城市河湖水系,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是水利与城市规划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之一。城市现有的河湖水系通常包括穿城而过的干流河道和部分流经中心城区支流河道,也有部分分布在中心城区外围的湿地等。现有的河湖水系如果治理不当容易引起洪涝灾害,污染随资源。在当前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城市河湖水系进行重构布局主要围绕对水的三个个方面需求来进行:一、水安全的要求;二、水环境的要求;三、水生态的要求。针对上述三种需求,现有技术所采取的措施是:一、对于城市河道的外来洪水灾害问题,通常会在河道上游修建水库拦洪滞蓄,或者对局部河段进行修建堤防以提高防洪能力,进而实现防洪的要求;二、对于防范暴雨导致的城市内涝问题,通常采取提升市政管网排水能力等措施,将涝水引排至城市河道,从而缓解城区内涝问题;三、对于城市水环境水生态质量不佳的问题,通常采取沿河修建景观小品改善景观,选取河道控制节点修建沉沙池、净化池等措施对河道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前述措施没有充分利用城市已有的河湖水系,只能短暂地解决部分城市水环境问题,仅仅提升市政管网排水能力,如果遇到汛期洪水量较大时城市河道承载能力有限,无法再承受引排的涝水,修建的堤防在洪水长时间冲击下容易破坏,抗风险能力差,沉沙池和净化池运行成本高,处理能力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城市河湖水系资源,有效解决城市防洪排涝问题,提高水系自净化能力,显著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的城市河湖水系布局结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城市河湖水系布局结构,包括干流河道,还包括干流分洪道和设置在干流河道上游的调蓄湖,所述调蓄湖一端通过进水建筑物与干流河道连通,另一端通过排水建筑物与干流河道连通,所述干流分洪道设置在中心城区的外围,所述干流分洪道的入口与干流河道的上游连通,干流分洪道的出口与干流河道的下游连通,所述干流分洪道的中游设置有湿地,所述中心城区内设置有景观湖,所述景观湖通过渠道与湿地连通。进一步的是,在所述干流河道的上游设置有干流节制闸,所述干流节制闸位于分洪道入口的下游一侧。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汇入干流河道的支流河道,所述支流河道上设置有支流节制闸,还包括支流分洪道,所述支流分洪道将干流河道和支流河道连通,所述支流分洪道位于支流节制闸和干流节制闸的上游侧。进一步的是,在所述干流河道的下游设置有断面扩宽段。进一步的是,所述湿地内部设置有水生植物和/或种植土和/或过滤墙体。进一步的是,所述湿地为由上游向下游方向高度依次递减的阶梯型湿地。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城市河湖水系资源,有效解决城市防洪排涝问题,提高水系自净化能力,显著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的城市河湖水系重构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城市河湖水系重构方法,在干流河道上游修建调蓄湖,在干流河道中游修建干流分洪道,将干流河道的洪水、泥沙及污水引排至中心城市外,,在干流分洪道的中游修建湿地,在中心城区内修建景观湖,利用湿地将干流分洪道的水净化后补充到景观湖中。进一步的是,修建连通支流河道和干流河道的支流分洪道,将支流河道的洪水、泥沙及污水分流至中心城区外围。进一步的是,在干流河道下游采取拓宽疏浚措施,增加河道行洪面积。进一步的是,在干流河道的下游增大河道纵比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设置的干流分洪道将干流河道的汛期洪水引排至城市郊区范围,确保主河道的洪水、泥沙及污水不入城。本专利技术沿干流分洪道构筑的湿地,同时具备滞洪、净化、补水功能,湿地滞洪能力高于原天然河段的滞洪能力,并且不增加下游河段的防洪负担;湿地与景观湖相连通,经过湿地净化处理的清水引入景观湖中,提升城市水体景观质量。本申请利用调蓄湖蓄洪补枯,并巧妙利用干流分洪道将洪水、泥砂和污水引流到中心城区外围构建的湿地生态体系对河水进行自然进化处理后,将清水引流至中心城区的景观湖中。本申请通过对城市河湖水系的布局调整,使洪水、泥砂和污水无法进入中心城区河道,在提高中心内城市河道承载内力,从根源上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污水对城区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湿地长期且稳定的天然净污能力,对水资源进行了多次有效利用,使居民居住的城区内只有清水流过没有污水流入,显著改善了城市水环境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的城市河湖水系布局示意图。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干流河道1、调蓄湖2、进水建筑物3、排水建筑物4、干流分洪道5、干流节制闸6、支流河道7、支流节制闸8、支流分洪道9、湿地10、景观湖11、渠道12、断面扩宽段13、中心城区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城市河湖水系布局结构,包括干流河道1,还包括干流分洪道5和设置在干流河道1上游的调蓄湖2,所述调蓄湖2一端通过进水建筑物3与干流河道1连通,另一端通过排水建筑物4与干流河道1连通,所述干流分洪道5设置在中心城区14的外围,所述干流分洪道5的入口与干流河道1的上游连通,干流分洪道5的出口与干流河道1的下游连通,所述干流分洪道5的中游设置有湿地10,所述中心城区14内设置有景观湖11,所述景观湖11通过渠道12与湿地10连通。其中进水建筑物3包括进水闸、进水管等,排水建筑物4包括泄洪闸、溢洪道、退水管等。本专利技术在设置在干流河道1上游的调蓄湖2可以在汛期将干道河流中的洪水引蓄到湖中,在枯水期向干流河道1中补水,实现了河道水体的蓄洪补枯。本专利技术设置的干流分洪道5将干流河道1的汛期洪水引排至城市郊区范围,确保主河道的洪水、泥沙及污水不入城。本专利技术沿干流分洪道5构筑的湿地10,同时具备滞洪、净化、补水功能,湿地10滞洪能力高于原天然河段的滞洪能力,并且不增加下游河段的防洪负担;湿地10与景观湖11相连通,经过湿地10净化处理的清水引入景观湖11中,提升城市水体景观质量。本申请利用调蓄湖2蓄洪补枯,并巧妙利用干流分洪道5将洪水、泥砂和污水引流到中心城区14外围构建的湿地10生态体系对河水进行自然进化处理后,将清水引流至中心城区14的景观湖11中。本申请通过对城市河湖水系的布局调整,使洪水、泥砂和污水无法进入中心城区14河道,在提高中心内城市河道承载内力,从根源上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污水对城区环境的影响,并通过与湿地10的搭配使用,提高水系整体滞洪能力的同时充分利用湿地10长期且稳定的天然净污能力,对水资源进行了多次有效利用,使居民居住的城区内只有清水流过没有污水流入,显著改善了城市水环境质量。实施例1本实施例在所述干流河道1的上游设置有干流节制闸6,所述干流节制闸6位于分洪道入口的下游一侧。本实施例利用节制闸调节上游水位、控制下泄水流流量。实施例2本实施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有支流河道7的水系中设置有支流节制闸8和支流分洪道9,支流分洪道9将干流河道1和支流河道7连通,支流分洪道9位于支流节制闸8和干流节制闸6的上游侧。将支流河道7里洪水分流至中心城区14外围的干流河道1中,将支流河道7的洪水、泥沙及污水分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城市河湖水系布局结构,包括干流河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干流分洪道(5)和设置在干流河道(1)上游的调蓄湖(2),所述调蓄湖(2)一端通过进水建筑物(3)与干流河道(1)连通,另一端通过排水建筑物(4)与干流河道(1)连通,所述干流分洪道(5)设置在中心城区(14)的外围,所述干流分洪道(5)的入口与干流河道(1)的上游连通,干流分洪道(5)的出口与干流河道(1)的下游连通,所述干流分洪道(5)的中游设置有湿地(10),所述中心城区(14)内设置有景观湖(11),所述景观湖(11)通过渠道(12)与湿地(10)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城市河湖水系布局结构,包括干流河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干流分洪道(5)和设置在干流河道(1)上游的调蓄湖(2),所述调蓄湖(2)一端通过进水建筑物(3)与干流河道(1)连通,另一端通过排水建筑物(4)与干流河道(1)连通,所述干流分洪道(5)设置在中心城区(14)的外围,所述干流分洪道(5)的入口与干流河道(1)的上游连通,干流分洪道(5)的出口与干流河道(1)的下游连通,所述干流分洪道(5)的中游设置有湿地(10),所述中心城区(14)内设置有景观湖(11),所述景观湖(11)通过渠道(12)与湿地(10)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湖水系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干流河道(1)的上游设置有干流节制闸(6),所述干流节制闸(6)位于分洪道入口的下游一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河湖水系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汇入干流河道(1)的支流河道(7),所述支流河道(7)上设置有支流节制闸(8),还包括支流分洪道(9),所述支流分洪道(9)将干流河道(1)和支流河道(7)连通,所述支流分洪道(9)位于支流节制闸(8)和干流节制闸(6)的上游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湖水系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干流河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琳范瑞琪刘碚洪李煜刚井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