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软破碎厚托顶煤巷道顶板锚固孔成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4630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松软破碎厚托顶煤巷道顶板锚固孔成孔装置,包括钻进护壁管、动力与排渣构件和钻杆;钻进护壁管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通的钻进部位、护壁主体和护壁管安装部位;动力与排渣构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通并同轴向设置的钻筒动力传动部位、排渣部位和钻杆动力传动部位,钻杆动力传动部位的内部沿轴向开设有一个六棱形贯通孔,护壁管安装部位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在钻筒动力传动部位内,钻杆安装在六棱形贯通孔内,且钻杆固定连接在动力与排渣构件的钻杆动力传动部位,钻杆的外径小于护壁主体的内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和拆装方便、成本低、实用性强,能有效解决松软破碎托脱顶煤巷道顶板锚固孔成孔难、易塌孔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松软破碎厚托顶煤巷道顶板锚固孔成孔装置
本技术属于煤矿巷道支护领域,涉及一种松软破碎厚托顶煤巷道顶板锚固孔成孔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松软破碎厚及特厚煤层的储量成百亿吨计。松软破碎煤层围岩属于差异性很大的非均质层状赋存,表现为围岩难以形成承载结构,易发生失稳坍塌;另由于其普氏系数小,内摩擦系数及粘聚力小,这样就使得煤层承受应力的能力很小,当松软破碎煤层顶板锚固孔钻孔完成钻进后,由于应力的二次分布,孔壁承受不了上方自重应力及四周剪切应力,会使孔壁发生破坏,造成塌孔或者难以成孔的现象;所以矿井在松软破碎煤层顶板中钻进锚固孔普遍存在钻进深度浅、钻孔稳定性差、成孔质量差、成孔率低等问题,这给矿井采掘安全、采掘成本带来很大了影响。因此,为解决松软破碎煤层巷道顶板锚固孔成孔难、易塌孔的问题,研制出一种松软破碎厚托顶煤巷道顶板锚固孔成孔装置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松软破碎厚托顶煤巷道顶板锚固孔成孔装置,可通过钻进护壁管对锚固孔定型,解决松软破碎托顶煤巷道顶板锚固孔成孔难、易塌孔的问题,改善钻孔成孔质量和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松软破碎厚托顶煤巷道顶板锚固孔成孔装置,包括钻进护壁管、动力与排渣构件和钻杆;钻进护壁管为上下贯通的细长管,钻进护壁管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通并同轴向设置的钻进部位、护壁主体和护壁管安装部位,护壁管安装部位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一螺栓孔;动力与排渣构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通并同轴向设置的钻筒动力传动部位、排渣部位和钻杆动力传动部位,钻筒动力传动部位和钻杆动力传动部位均呈筒状,钻筒动力传动部位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二螺栓孔,第二螺栓孔与第一螺栓孔相匹配,排渣部位的外轮廓呈上小下大的圆台形,排渣部位的顶部开口且其直径等于钻筒动力传动部位的直径,排渣部位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个环形板,环形板上沿其周向均布有若干个排渣孔,钻杆动力传动部位的顶部固定连接在环形板的内圈,钻杆动力传动部位的内部沿轴向开设有一个与钻杆匹配的六棱形贯通孔,钻杆动力传动部位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三个第三螺栓孔,护壁管安装部位通过从外向内依次穿过第二螺栓孔和第一螺栓孔的第一螺栓固定连接在钻筒动力传动部位内,钻杆安装在六棱形贯通孔内,且钻杆通过从外向内穿过第三螺栓孔的第二螺栓固定连接在动力与排渣构件的钻杆动力传动部位,钻杆的外径小于护壁主体的内径。钻进护壁管的钻进部位沿周向均布有若干个开口朝上的矩形凹槽。护壁主体的侧壁从上至下均布有若干组小圆孔,每组小圆孔包括四个并沿护壁主体的周向均布。矩形凹槽设有四个,护壁主体侧壁上的小圆孔设有四组,排渣孔设有六个。护壁管安装部位的外表面上设有四个铣削平面,各个铣削平面环绕护壁管安装部位的轴线均匀设置,四个第一螺栓孔分别设置在四个铣削平面上,钻筒动力传动部位的内表面与护壁管安装部位的外表面的四个铣削平面相适配。本技术还包括托板,托板的中心设有用于钻进护壁管穿过的大圆孔,大圆孔的直径大于钻进护壁管的直径并小于钻筒动力传动部位的外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使用本技术的锚固孔成孔装置,在浅部锚固孔成孔时,钻进护壁管可承受孔壁的上方自重应力及四周剪切应力,从而对浅部锚固孔定型,防止发生塌孔或者难以成孔的现象,改善钻孔成孔质量和效率,保障矿井采掘的工程进度和施工安全,节约采掘成本。本技术中的钻进部位上设置的矩形凹槽相当于钻齿,设置矩形凹槽便于钻进护壁管的钻进;护壁主体上的各个小圆孔起到辅助排渣的作用,在护壁主体与钻杆之间的环形间隙较小时,钻渣可从各个小圆孔排出(在锚固孔钻进过程中,锚固孔成孔之前的孔壁为松动状态,钻进护壁管的外径小于锚固孔成孔之前的内径);护壁管安装部位上设置的四个铣削平面起到传递护壁管安装部位与钻筒动力传动部位之间扭矩的作用,第一螺栓能够防止护壁管安装部位与钻筒动力传动部位轴向产生相对移动;托板可护住锚固孔附近的顶板并防止塌孔,同时防止塌落物下落误伤下方的工作人员或砸坏下方的设备。综上,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和拆装方便、成本低、实用性强,能够提高钻孔成功率,可实现顶板锚固孔大孔小孔同时钻进,能有效解决松软破碎托顶煤巷道顶板锚固孔成孔难、易塌孔的问题,改善钻孔成孔质量和效率,扩大了使用范围,还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钻进护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动力与排渣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托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松软破碎厚托顶煤巷道顶板锚固孔成孔装置,包括钻进护壁管、动力与排渣构件和钻杆14,钻杆14选用B19钻杆。钻进护壁管为上下贯通的细长管,钻进护壁管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通并同轴向设置的钻进部位1、护壁主体2和护壁管安装部位3,护壁管安装部位3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一螺栓孔4;动力与排渣构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通并同轴向设置的钻筒动力传动部位5、排渣部位6和钻杆动力传动部位7,钻筒动力传动部位5和钻杆动力传动部位7均呈筒状,钻筒动力传动部位5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二螺栓孔8,第二螺栓孔8与第一螺栓孔4相匹配,排渣部位6的外轮廓呈上小下大的圆台形,排渣部位6的顶部开口且其直径等于钻筒动力传动部位5的直径,排渣部位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个环形板9,环形板9上沿其周向均布有若干个排渣孔10,钻杆动力传动部位7的顶部固定连接在环形板9的内圈,钻杆动力传动部位7的内部沿轴向开设有一个与钻杆14匹配的六棱形贯通孔11,钻杆动力传动部位7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三个第三螺栓孔12,护壁管安装部位3通过从外向内依次穿过第二螺栓孔8和第一螺栓孔4的第一螺栓13固定连接在钻筒动力传动部位5内,钻杆14安装在六棱形贯通孔11内,且钻杆14通过从外向内穿过第三螺栓孔12的第二螺栓15固定连接在动力与排渣构件的钻杆动力传动部位7,钻杆14的外径小于护壁主体2的内径。钻进护壁管的钻进部位1沿周向均布有若干个开口朝上的矩形凹槽16。矩形凹槽16相当于钻齿,设置矩形凹槽16便于钻进护壁管的钻进。护壁主体2的侧壁从上至下均布有若干组小圆孔17,每组小圆孔17包括四个并沿护壁主体2的周向均布。各个小圆孔17起到辅助排渣的作用,在护壁主体2与钻杆14之间的环形间隙较小时,钻渣可从各个小圆孔17排出(在锚固孔钻进过程中,锚固孔成孔之前的孔壁为松动状态,钻进护壁管的外径小于锚固孔成孔之前的内径)。护壁管安装部位3的外表面上设有四个铣削平面18,各个铣削平面18环绕护壁管安装部位3的轴线均匀设置,四个第一螺栓孔4分别设置在四个铣削平面18上,钻筒动力传动部位5的内表面与护壁管安装部位3的外表面的四个铣削平面相适配。四个铣削平面18起到传递护壁管安装部位3与钻筒动力传动部位5之间同步旋转时扭矩的作用,第一螺栓13能够防止护壁管安装部位3与钻筒动力传动部位5轴向产生相对移动。本技术还包括托板19,托板19的中心设有用于钻进护壁管穿过的大圆孔20,大圆孔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松软破碎厚托顶煤巷道顶板锚固孔成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钻进护壁管、动力与排渣构件和钻杆;钻进护壁管为上下贯通的细长管,钻进护壁管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通并同轴向设置的钻进部位、护壁主体和护壁管安装部位,护壁管安装部位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一螺栓孔;动力与排渣构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通并同轴向设置的钻筒动力传动部位、排渣部位和钻杆动力传动部位,钻筒动力传动部位和钻杆动力传动部位均呈筒状,钻筒动力传动部位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二螺栓孔,第二螺栓孔与第一螺栓孔相匹配,排渣部位的外轮廓呈上小下大的圆台形,排渣部位的顶部开口且其直径等于钻筒动力传动部位的直径,排渣部位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个环形板,环形板上沿其周向均布有若干个排渣孔,钻杆动力传动部位的顶部固定连接在环形板的内圈,钻杆动力传动部位的内部沿轴向开设有一个与钻杆匹配的六棱形贯通孔,钻杆动力传动部位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三个第三螺栓孔,护壁管安装部位通过从外向内依次穿过第二螺栓孔和第一螺栓孔的第一螺栓固定连接在钻筒动力传动部位内,钻杆安装在六棱形贯通孔内,且钻杆通过从外向内穿过第三螺栓孔的第二螺栓固定连接在动力与排渣构件的钻杆动力传动部位,钻杆的外径小于护壁主体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松软破碎厚托顶煤巷道顶板锚固孔成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钻进护壁管、动力与排渣构件和钻杆;钻进护壁管为上下贯通的细长管,钻进护壁管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通并同轴向设置的钻进部位、护壁主体和护壁管安装部位,护壁管安装部位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一螺栓孔;动力与排渣构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通并同轴向设置的钻筒动力传动部位、排渣部位和钻杆动力传动部位,钻筒动力传动部位和钻杆动力传动部位均呈筒状,钻筒动力传动部位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二螺栓孔,第二螺栓孔与第一螺栓孔相匹配,排渣部位的外轮廓呈上小下大的圆台形,排渣部位的顶部开口且其直径等于钻筒动力传动部位的直径,排渣部位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个环形板,环形板上沿其周向均布有若干个排渣孔,钻杆动力传动部位的顶部固定连接在环形板的内圈,钻杆动力传动部位的内部沿轴向开设有一个与钻杆匹配的六棱形贯通孔,钻杆动力传动部位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三个第三螺栓孔,护壁管安装部位通过从外向内依次穿过第二螺栓孔和第一螺栓孔的第一螺栓固定连接在钻筒动力传动部位内,钻杆安装在六棱形贯通孔内,且钻杆通过从外向内穿过第三螺栓孔的第二螺栓固定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少伟吉祥李招荣李玉申石国文韩冰姜彦军于涛何小军许莉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