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州大学专利>正文

N-(2-喹啉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4314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N‑(2‑喹啉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以苯甲腈类化合物和喹啉‑N‑氧化物作为反应原料,加入酸和反应溶剂,通过分子间的亲核加成反应得到N‑(2‑喹啉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反应的温度为60℃~130℃,苯甲腈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N-(2-喹啉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具体涉及N-(2-喹啉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化合物合成

技术介绍
喹啉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精细化工领域,很多喹啉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消炎、抗肿瘤及抗病毒等生物活性。目前已有多个含喹啉片段的药物分子被开发并加以利用,如Wnt信号通路小分子抑制剂VU-WS113。正是由于N-(2-喹啉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如此重要,所以人们对其合成开展了大量研究,目前已经探索出了多条合成路线和方法,例如:(1)六甲基二硅基胺基锂法:以苯甲酸甲酯和2-氨基喹啉为原料,与六甲基二硅基胺基锂,三者同时进入反应器中,得到N-(2-喹啉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该方法用到的六甲基二硅基胺基锂需在无水无氧条件下操作,存在操作条件苛刻、需要特定的反应器反应等缺陷。(2)苯甲酰异氰酸脂法:以苯甲酰胺和喹啉-N-氧化物为原料,预先将苯甲酰胺用草酰氯生成苯甲酰异氰酸脂的中间体,然后再和喹啉-N-氧化物反应,从而得到N-(2-喹啉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该方法需要预先活化苯甲酰胺,实验步骤繁琐、草酰氯具有高毒性和高腐蚀性等缺陷。因此,对于实验操作简便、易于后处理、反应条件温和的N-(2-喹啉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仍存在继续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必要,这也是医药中间体领域对于N-(2-喹啉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化合物需求强烈所决定的迫切需求,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验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易于后处理的N-(2-喹啉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N-(2-喹啉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苯甲腈类化合物和喹啉-N-氧化物作为反应原料,加入酸和反应溶剂,通过分子间的亲核加成反应得到N-(2-喹啉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反应的温度为60℃~130℃,反应方程式如下:或者式中,R为氢、三氟甲基、甲氧基或氰基。前述的N-(2-喹啉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tep1:向反应容器中加喹啉-N-氧化物和酸,对反应容器连续进行3次抽气-充氮气操作,然后继续向反应容器中加入反应溶剂和苯甲腈类化合物;Step2:在60℃~130℃温度下进行反应,直至反应结束;Step3: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前述的N-(2-喹啉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3中,分离纯化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加入乙酸乙酯对反应混合物进行稀释,将稀释后的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饱和食盐水萃取,分离出水相和有机相,再用乙酸乙酯萃取水相2~4次,合并所有的有机相;(2)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合并后的有机相,过滤,减压浓缩;(3)将浓缩物通过柱色谱分离,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体积比10:1为洗脱剂,收集洗脱液,旋掉溶剂。前述的N-(2-喹啉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喹啉-N-氧化物与苯甲腈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1:3。前述的N-(2-喹啉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喹啉-N-氧化物与苯甲腈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3。前述的N-(2-喹啉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酸为甲基磺酸、三氟乙酸、对甲苯磺酸或冰醋酸。前述的N-(2-喹啉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酸为对甲苯磺酸。前述的N-(2-喹啉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酸与喹啉-N-氧化物的摩尔比为1:1~1:3。前述的N-(2-喹啉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酸与喹啉-N-氧化物的摩尔比为1:3。前述的N-(2-喹啉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反应溶剂为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物,二者的体积比优选为3:1,其中,前述有机溶剂包括:甲苯、四氢呋喃、1,4-二氧六烷、1,2-二氯乙烷、正己烷、二氯甲烷、四氯化碳、二甲苯和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1、反应底物官能团容忍性高,底物范围广、容易制备;2、不需要高温高压,反应条件温和;3、制备过程操作简便,所得产物易于后处理,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4、苯甲腈类化合物廉价易得,更经济;5、无需氧化剂和催化剂,合成成本降低;6、反应高效、收率高,反应放大后反应效率更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的介绍。实施例1:合成N-(2-喹啉基)苯甲酰胺将原料喹啉-N-氧化物(0.2mmol,1equiv)和对甲苯磺酸(TsOH,0.6mmol,3equiv)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对反应容器连续进行3次抽气-充氮气操作,然后继续向反应容器中加入反应溶剂甲苯(Toluene)和水(H2O)(3:1=2mL)以及原料苯甲腈(0.45mmol,1.5equiv),之后在油浴中110℃反应温度下搅拌,直至反应结束(大约12h)。对反应后所得的混合物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例如:萃取、柱层析、蒸馏、倾析、过滤、离心、洗涤、蒸发、汽提、吸附,以得到较纯的最终产品。当然,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对反应后所得的混合物进行预处理,例如:浓缩、萃取、减压蒸馏,然后引入到其他工序反应生产其他产品,或者不进行预处理直接引入到其他工序。在本实施例中,我们使用的分离纯化的方法具体如下:加入乙酸乙酯(10mL)对反应混合物进行稀释,将稀释后的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饱和食盐水萃取,分离出水相和有机相,再用乙酸乙酯萃取水相2~4次,合并所有的有机相,然后加入无水硫酸钠(5g)对合并后的有机相进行干燥,5min后过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洗涤(5mL×3次),然后减压浓缩,最后将浓缩物通过柱色谱分离(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体积比10:1为洗脱剂),收集洗脱液,旋掉溶剂。经分离纯化后,得白色液体,收率为86%。所得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的数据如下:1HNMR(500MHz,CDCl3)δ8.57(1H,d),8.17(1H,d),7.94(2H,d),7.76(2H,t),7.60(1H,m),7.50(1H,m),7.44-7.40(3H,m)。所得产物的核磁共振碳谱的数据如下:13CNMR(125MHz,CDCl3)δ166.44,151.45,146.82,138.87,134.42,132.56,130.22,128.99,127.82,127.61,127.52,126.63,125.45,114.76。对产物进行分析的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如下:Anal.Calcd.ForC16H12N2O:C,77.40;H,4.87;N,11.28;O,6.44。Found:C,77.41;H,4.86;N,11.27;O,6.43。实施例2:合成4-甲氧基-N-(2-喹啉基)苯甲酰胺将原料喹啉-N-氧化物(0.2mmol,1equiv)和对甲苯磺酸(TsOH,0.6mmol,3equiv)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对反应容器连续进行3次抽气-充氮气操作,然后继续向反应容器中加入反应溶剂甲苯(Toluene)和水(H2O)(3:1=2mL)以及原料4-甲氧基苯甲腈(0.45mmol,1.5equiv),之后在油浴中110℃反应温度下搅拌,直至反应结束(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N‑(2‑喹啉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苯甲腈类化合物和喹啉‑N‑氧化物作为反应原料,加入酸和反应溶剂,通过分子间的亲核加成反应得到N‑(2‑喹啉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反应的温度为60℃~130℃,反应方程式如下:

【技术特征摘要】
1.N-(2-喹啉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苯甲腈类化合物和喹啉-N-氧化物作为反应原料,加入酸和反应溶剂,通过分子间的亲核加成反应得到N-(2-喹啉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反应的温度为60℃~130℃,反应方程式如下:或者式中,R为氢、三氟甲基、甲氧基或氰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2-喹啉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tep1:向反应容器中加喹啉-N-氧化物和酸,对反应容器连续进行3次抽气-充氮气操作,然后继续向反应容器中加入反应溶剂和苯甲腈类化合物;Step2:在60℃~130℃温度下进行反应,直至反应结束;Step3: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分离纯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N-(2-喹啉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3中,分离纯化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加入乙酸乙酯对反应混合物进行稀释,将稀释后的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饱和食盐水萃取,分离出水相和有机相,再用乙酸乙酯萃取水相2~4次,合并所有的有机相;(2)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合并后的有机相,过滤,减压浓缩;(3)将浓缩物通过柱色谱分离,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体积比10:1为洗脱剂,收集洗脱液,旋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华悦刘玮毕康黄阳凤高文霞黄小波刘妙昌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