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防盗功能的包装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4192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防盗功能的包装瓶,包括瓶盖和瓶体,所述瓶盖与瓶体的开口配合,所述瓶盖包括外环体和内环体,所述外环体设置在内环体的外周;所述内环体的一端与瓶盖内顶面连接,所述内环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可脱落的防盗圈,所述内环体的中间部设置有与瓶体的开口配合的连接段;所述防盗圈的内侧设置有若干阻挡片,所述瓶体的开口处设置有阻挡环,所述阻挡片能够与所述阻挡环咬合;当瓶盖与瓶体装配好后,瓶盖被打开时,所述阻挡环将阻挡阻挡片向轴向移动,从而使防盗圈脱离内环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瓶盖内部设置有一个“倒钩”(阻挡片),当瓶盖与瓶体一旦扣好,再打开时,就会破坏瓶盖结构,起到防盗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防盗功能的包装瓶
本技术涉及存储容器的
,具体地,涉及一种内置防盗功能的包装瓶。
技术介绍
包装瓶是包装行业中包装容器的一种。包装瓶子多数由陶瓷、玻璃、塑料或金属等不容易渗漏的物料制造。包装瓶通常用于盛载液体,特别是饮料如汽水、牛奶、酒、果汁、水,以及油、药物、沐浴露、墨水、酒瓶、香水瓶、化妆品、护肤品、蜂蜜瓶、输液瓶、咖啡瓶及保健瓶等。然而传统的包装瓶通常忽略对防盗功能的设置,无法显示出包装瓶是否已经被其他人打开或者其内包装的产品是否已被使用,而且,瓶盖上的防盗结构被破坏后将无法保障整体包装瓶的美观和完整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防盗功能的包装瓶。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内置防盗功能的包装瓶,包括瓶盖和瓶体,所述瓶盖与瓶体的开口配合,所述瓶盖包括外环体和内环体,所述外环体设置在内环体的外周;所述内环体的一端与瓶盖内顶面连接,所述内环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可脱落的防盗圈,所述内环体的中间部设置有与瓶体的开口配合的连接段;所述防盗圈的内侧设置有若干阻挡片,所述瓶体的开口处设置有阻挡环,所述阻挡片能够与所述阻挡环咬合;当瓶盖与瓶体装配好后,瓶盖被打开时,所述阻挡环将阻挡阻挡片向轴向移动,从而使防盗圈脱离内环体。优选地,所述阻挡片由防盗圈的内壁沿径向方向延伸形成自由端;所述阻挡片位于防盗圈上靠近瓶盖开口的一侧,所述阻挡片均匀分布在防盗圈的周向上。优选地,所述阻挡片的宽度由连接端至自由端方向逐渐减小。优选地,所述阻挡片向防盗圈的内壁靠近。优选地,所述防盗圈通过连接柱与内环体连接。优选地,所述瓶盖的内顶面设置有弹性体硅胶垫,所述内环体的一端与弹性体硅胶垫连接。优选地,所述内环体的中间部与瓶体的开口通过螺纹配合;所述内环体的高度小于外环体的高度;所述内环体的外顶面与外环体的外顶面平齐。优选地,所述瓶体包括的瓶颈和瓶身,所述瓶颈和瓶身的连接处设置有台阶;所述瓶盖与瓶体配合后,所述外环体卡合在所述台阶上。优选地,所述瓶体的开口设置有与内环体的中间部配合的连接段;所述阻挡环设置在瓶颈与瓶体的连接段之间。优选地,所述瓶颈呈弧形圆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瓶盖内部设置有一个“倒钩”(阻挡片),当瓶盖与瓶体扣好后,瓶盖一旦被打开时,瓶体的阻挡环将阻挡瓶盖内环体上的阻挡片向上径向移动,从而使防盗圈与连接柱发生无法恢复的断裂,破坏瓶盖原有的结构,起到防盗的作用。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包装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瓶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防盗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防盗圈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瓶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瓶盖与瓶体配合前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瓶盖与瓶体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瓶盖与瓶体打开后结构示意图;图中,1-瓶盖;2-瓶体;3-外环体;4-内环体;5-防盗圈;6-阻挡片;7-瓶颈;8-瓶身;9-阻挡环;10-弹性体硅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置防盗功能的包装瓶,如图1至图8所示,包括瓶盖1和瓶体2,所述瓶盖1与瓶体2的开口配合,所述瓶盖1包括外环体3和内环体4,所述外环体3设置在内环体4的外周;所述内环体4的一端与瓶盖1内顶面连接,所述内环体4的另一端设置有可脱落的防盗圈5,所述内环体4的中间部设置有与瓶体2的开口配合的连接段;所述防盗圈5的内侧设置有若干阻挡片6,所述瓶体2的开口处设置有阻挡环9,所述阻挡片6能够与所述阻挡环9咬合。当瓶盖1与瓶体2装配好后,瓶盖1被打开时,所述阻挡环9将阻挡阻挡片6向轴向移动,从而使防盗圈5脱离内环体4。图8为瓶盖与瓶体打开后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阻挡片6由防盗圈5的内壁沿径向方向延伸形成自由端;所述阻挡片6位于防盗圈5上靠近瓶盖1开口的一侧,所述阻挡片6均匀分布在防盗圈5的周向上。如图3所示,所述阻挡片6的宽度由连接端至自由端方向逐渐减小。所述阻挡片6向防盗圈5的内壁靠近。进一步地,相邻阻挡片6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阻挡片为柔韧性防水材料。所述防盗圈5通过连接柱与内环体4连接。当瓶盖与瓶体扣好后,再开启时,就会破坏瓶盖内防盗圈与内环体之间设置的连接柱,从而开启后,防盗圈脱离内环体,从瓶盖内掉出。如图6-7所示,所述瓶盖1的内顶面设置有弹性体硅胶垫10,所述内环体4的一端与弹性体硅胶垫10连接。所述内环体4的中间部与瓶体2的开口通过螺纹配合;所述内环体4的高度小于外环体3的高度,所述内环体4的外顶面与外环体3的外顶面平齐。所述瓶体2包括的瓶颈7和瓶身8,所述瓶颈7和瓶身8的连接处设置有台阶;所述瓶盖1与瓶体2配合后,所述外环体3卡合在所述台阶上。该台阶的设置有利于进一步扣住瓶盖。所述瓶体2的开口设置有与内环体4的中间部配合的连接段;所述阻挡环9设置在瓶颈7与瓶体的连接段之间。所述瓶颈7呈弧形圆台结构。本技术在瓶盖内部设置有一个“倒钩”(阻挡片),当瓶盖与瓶子装配好后,瓶盖一旦被打开,瓶体阻挡环将阻挡瓶盖内环体阻挡片向上径向移动,从而使内环体防盗圈连接柱无法恢复性断裂。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技术本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技术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防盗功能的包装瓶,包括瓶盖(1)和瓶体(2),所述瓶盖(1)与瓶体(2)的开口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1)包括外环体(3)和内环体(4),所述外环体(3)设置在内环体(4)的外周;所述内环体(4)的一端与瓶盖(1)内顶面连接,所述内环体(4)的另一端设置有可脱落的防盗圈(5),所述内环体(4)的中间部设置有与瓶体(2)的开口配合的连接段;所述防盗圈(5)的内侧设置有若干阻挡片(6),所述瓶体(2)的开口处设置有阻挡环(9),所述阻挡片(6)能够与所述阻挡环(9)咬合;当瓶盖(1)与瓶体(2)装配好后,瓶盖(1)被打开时,所述阻挡环(9)将阻挡阻挡片(6)向轴向移动,从而使防盗圈(5)脱离内环体(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防盗功能的包装瓶,包括瓶盖(1)和瓶体(2),所述瓶盖(1)与瓶体(2)的开口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1)包括外环体(3)和内环体(4),所述外环体(3)设置在内环体(4)的外周;所述内环体(4)的一端与瓶盖(1)内顶面连接,所述内环体(4)的另一端设置有可脱落的防盗圈(5),所述内环体(4)的中间部设置有与瓶体(2)的开口配合的连接段;所述防盗圈(5)的内侧设置有若干阻挡片(6),所述瓶体(2)的开口处设置有阻挡环(9),所述阻挡片(6)能够与所述阻挡环(9)咬合;当瓶盖(1)与瓶体(2)装配好后,瓶盖(1)被打开时,所述阻挡环(9)将阻挡阻挡片(6)向轴向移动,从而使防盗圈(5)脱离内环体(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防盗功能的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片(6)由防盗圈(5)的内壁沿径向方向延伸形成自由端;所述阻挡片(6)位于防盗圈(5)上靠近瓶盖(1)开口的一侧,所述阻挡片(6)均匀分布在防盗圈(5)的周向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防盗功能的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片(6)的宽度由连接端至自由端方向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防盗功能的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万里于宝东易翠林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活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