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闹钟聚合方法和终端技术

技术编号:18530933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15:35
本申请涉及一种闹钟聚合方法,该方法包括:监测用户新建的闹钟和/或已有的闹钟;当监测到至少两个闹钟时,判断所述至少两个闹钟的相似度;若所述相似度满足设定条件,聚合显示所述至少两个闹钟。该方法根据闹钟自身的信息以及用户对闹钟的推测信息来推测用户设置闹钟的需求和目的,然后按照用户的需求和目的对闹钟进行聚合,从而实现了对闹钟的智能、自动聚合分组,减少了用户管理闹钟的负担以及优化了闹钟显示界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闹钟聚合方法和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终端
,特别涉及一种闹钟聚合方法和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靠智能终端设备。人们靠智能终端完成通信、娱乐等需求,也越来越依靠智能终端对生活、工作进行管理。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发加快,人们越来越借助智能设备来管理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虽然智能终端的智能程度有了可观的发展,但人们使用智能设备的场景也变得更加丰富,并对智能终端的智能功能有了更多的要求。比如用户在使用智能终端的闹钟功能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以下情况:用户需要在一天内要进行多次提醒的时候,比如用户分别在早上6点、中午12点、下午18点设置闹钟以提醒自己吃药;再比如用户分别在上午9点、10点、11点设置闹钟以提醒自己会见客户。设置多个闹钟会导致闹钟界面变得混乱、复杂,且用户也会较难管理自己闹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描述了一种闹钟聚合方法和终端,可以智能识别闹钟的使用场景以及推测用户的需求,自动为用户聚合闹钟,优化了闹钟界面和改善了用户的操作体验。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闹钟聚合方法,该方法包括:监测用户新建的闹钟和/或已有的闹钟;当监测到至少两个闹钟时,判断所述至少两个闹钟的相似度;若所述相似度满足设定条件,聚合显示所述至少两个闹钟。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终端监测到多个闹钟时,判断闹钟的相似度,然后根据闹钟的相似度聚合显示闹钟,优化了闹钟显示界面,改善了用户的操作体验。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至少两个闹钟的信息创建闹钟页签,以在所述闹钟页签内中聚合显示所述至少两个闹钟。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以将相似度符合设定条件的闹钟放入到闹钟页签中,从而进一步优化了闹钟界面和改善了用户的操作体验。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闹钟页签中包含的闹钟的数目对所述闹钟页签进行优先级排序。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闹钟页签中包含的闹钟的多少对闹钟页签进行优先级排序,进一步优化了闹钟界面和改善了用户的操作体验。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用户修改闹钟的操作指令;根据所述用户修改闹钟的操作指令,修改聚合显示的所述至少两个闹钟。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对聚合显示的闹钟进行整体修改,从而方便了用户对闹钟的管理,改善了用户的操作体验。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用户添加闹钟的操作指令;根据所述用户添加闹钟的操作指令,在聚合显示的所述至少两个闹钟中添加闹钟。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用户删除闹钟的操作指令;根据所述用户删除闹钟的操作指令,在聚合显示的所述至少两个闹钟中删除闹钟。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往聚合显示的闹钟中添加闹钟,也可以从聚合显示的闹钟中删除闹钟,从而提升了闹钟聚合显示的准确度,方便了用户对闹钟的管理,改善了用户的操作体验。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闹钟聚合的终端,该终端包括:监测单元,用于监测用户新建的闹钟和/或已有的闹钟;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监测单元监测到至少两个闹钟时,判断所述至少两个闹钟的相似度;显示单元,用于,若所述相似度满足设定条件,聚合显示所述至少两个闹钟。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闹钟聚合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用于监测用户新建的闹钟和/或已有的闹钟,以及,用于,当监测到至少两个闹钟时,判断所述至少两个闹钟的相似度;I/O系统,用于,若所述相似度满足设定条件,聚合显示所述至少两个闹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闹钟聚合方法和终端,可以根据闹钟的多维度信息来推测用户设置闹钟的需求和目的以及闹钟提醒的事项的相似度,例如用于提醒用户按时吃药的闹钟、用于提醒用户上下班打卡的闹钟、用于提醒进行健身运动的闹钟等,然后按照用户的需求和目的以及闹钟提醒事项的相似度,对闹钟进行聚合,从而实现了对闹钟的智能、自动聚合显示,减少了用户管理闹钟的负担以及优化了闹钟显示界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闹钟聚合方法流程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进行闹钟聚合显示之前的闹钟界面示意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闹钟聚合方法进行闹钟聚合显示后的闹钟界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闹钟在闹钟页签中聚合显示的示意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合显示的闹钟的整体修改前的闹钟界面示意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合显示的闹钟的整体修改后的闹钟界面示意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聚合显示的闹钟的整体修改前的示意图;图5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聚合显示的闹钟的整体修改后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闹钟聚合方法流程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闹钟聚合终端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闹钟聚合终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每天需要处理繁多事务,因此,为每件事务设置闹钟,以提醒自己按时完成。但是设置众多的闹钟是的智能终端的闹钟界面显示混乱、繁杂,并且也不方便用户对闹钟的管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闹钟聚合方法和终端,根据闹钟自身的信息以及用户对闹钟的操作信息来推测用户设置闹钟的需求和目的以及闹钟提醒的事项是否相似,例如用于提醒用户按时吃药的闹钟、用于提醒用户上下班打卡的闹钟、用于提醒进行健身运动的闹钟等,然后按照用户的需求和目的以及闹钟提醒事项的相似度,对闹钟进行聚合,从而实现了对闹钟的智能、自动聚合分组,减少了用户管理闹钟的负担以及优化了闹钟显示界面。用户可以不需要手动对闹钟进行聚合,而是由终端自动完成。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提电脑、计算机、可穿戴设备等。结合图1和图2a、图2b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闹钟聚合方法进行介绍,该方法可由终端执行,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步骤101,监测用户新建的闹钟和/或已有的闹钟;在用户在终端上新建闹钟时,终端可以监测到用户新建的闹钟。终端也可以监测到终端上已有的闹钟,例如,在终端系统初始化或开机时,监测终端上已有的闹钟。在一个示例中,终端可以获取监测到的闹钟的多维度信息,多维度信息可以包括闹钟自身的信息和/或用户对闹钟的操作信息。步骤102,当监测到至少两个闹钟时,判断所述至少两个闹钟的相似度。当终端监测到至少两个闹钟时,可以判断所述至少两个闹钟的相似度,以决定是否进行聚合。具体举例而言,可以如图2a所示,当终端监测到三个闹钟,可以判断这三个闹钟的相似度。在一个示例中,终端可以根据获取的两个闹钟的多维度信息,计算闹钟多维度信息的相似度得分,从而得出闹钟的相似度。在一个示例中,多维度信息可以由单维度信息组成。单维度信息为每一单个闹钟信息或者用户对闹钟的操作信息,例如,闹钟的名称、闹钟的周期、闹钟的时间值等,其中,闹钟的时间值为闹钟的起闹时间、用户设置或者开启闹钟的时间。更具体而言,闹钟的名称为一单维度信息,闹钟的周期为一单维度信息、闹钟的起闹时间为一单维度信息。在一个示例中,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闹钟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监测用户新建的闹钟和/或已有的闹钟;当监测到至少两个闹钟时,判断所述至少两个闹钟的相似度;若所述相似度满足设定条件,聚合显示所述至少两个闹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闹钟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监测用户新建的闹钟和/或已有的闹钟;当监测到至少两个闹钟时,判断所述至少两个闹钟的相似度;若所述相似度满足设定条件,聚合显示所述至少两个闹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至少两个闹钟的信息创建闹钟页签,以在所述闹钟页签内中聚合显示所述至少两个闹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闹钟页签中包含的闹钟的数目对所述闹钟页签进行优先级排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用户修改闹钟的操作指令;根据所述用户修改闹钟的操作指令,修改聚合显示的所述至少两个闹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用户添加闹钟的操作指令;根据所述用户添加闹钟的操作指令,在聚合显示的所述至少两个闹钟中添加闹钟。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用户删除闹钟的操作指令;根据所述用户删除闹钟的操作指令,在聚合显示的所述至少两个闹钟中删除闹钟。7.一种闹钟聚合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监测单元,用于监测用户新建的闹钟和/或已有的闹钟;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监测单元监测到至少两个闹钟时,判断所述至少两个闹钟的相似度;显示单元,用于,若所述相似度满足设定条件,聚合显示所述至少两个闹钟。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弛季怡凡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