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中国传统音乐乐律体系训练和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弹奏的乐器键盘,每个琴键对应中国乐律中十二律吕结构体系的一个振动频率点。该键盘器由一组白键和一组黑键组成,该组白键与黑键相邻连接排列,每个黑键位于连续的两个白键的中间,白键与黑键的长度比为三比二,白键与黑键的宽度比为三比二,黑键高出白键1厘米。白键有三十三个,黑键有三十四个,每个白键或黑键上标注十二律吕名称;该组白键和黑键均按照中国音乐十二律吕结构对应固定的振动频率,在每个白键和黑键上均标注有其对应的频率。该键盘器能够用于中国音乐的十二个律吕听力训练,五音七声结构组合训练,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弹奏;还可以鉴别中国音乐五音七声结构与西方音乐七声音阶结构之间的差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国乐律键盘器
本专利技术按中国律学十二律吕结构体系和中国乐学的五音七声结构体系需要而专利技术的中国传统乐律键盘乐器。本专利技术鉴于中国音乐自身的乐律体系,键盘乐器的音律振动频率由中国音乐的音律体系需要而事先设置;键盘上的白键黑键按中国音乐十二律的律吕结构排列,白色键为律,黑色键为吕;黑白键上标注律吕名称和对应的振动频率,方便学习记忆。中国音乐所用的乐音在一个倍半关系的振动频率数之间有十二个相对固定的振动频率点,这十二个振动频率点自先秦时期起称为十二律吕;例如这十二个振动频率点由低到高命名为黄钟(65赫兹)、大吕(68.8赫兹)、太簇(73.3赫兹)、夹钟(77.3赫兹)、姑洗(81.7赫兹)、仲吕(86.8赫兹)、蕤宾(92赫兹)、林钟(97.5赫兹)、夷则(103.3赫兹)、南吕(109.7赫兹)、无射(116赫兹)、应钟(122.9赫兹),下一个黄钟(130赫兹);(西乐称为十二个半音)中国音乐的十二律吕有自己的生律体系和生律顺序“隔八相生”: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蔟,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仲吕生黄钟。一组整体的十二律吕排序中六个单数成为六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个双数称为六吕(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五音结构有六十调、七声结构有八十四调,需要每一个律吕完整无缺地演奏出对应的乐音振动频率。中国传统乐器中大多数单个乐器具有的音域有限、音律不全,笛箫之类的管乐和亲瑟筝之类的弦乐不能做到单个乐器定音后演奏出所有传统音乐作品需要的音律。中国古代编钟编磬虽然可以敲击出完整的音律,但乐器铸造制作代价太高、乐器本身占地面积过大,不适合现代社会人群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这个中国乐律键盘乐器可以满足所有中国传统音乐演奏需要,同时适用于现代人生活工作。技术背景中国音乐的十二律振动频率有出土的乐器实物测音数据和历代史料记载推算数据对应,中国传统音乐作品需要用中国音乐本身的音律体系内的音高振动频率来演奏发音。中国传统乐器通行的律学结构体系是三分损益律,记载者是春秋时期的管仲(约前723年——前645年),记载时间为管仲生卒年之间。目前经过测音的春秋早期(前671年——前656年)编钟证明三分损益律已经存在,证实管仲记载所言不虚(戴念祖著《声学史·第四章编钟和壳振动》第117页)。三分损益法产生的三分损益律自司马迁的《史记》载入正史后,一直在史书里不断被记载和讨论。古琴做为先秦时期常见记载的乐器,持续两千多年载入正史与多种文献资料。近三四十年陆续出土战国时期的古琴实物以及自唐朝以来传世一千多年的古琴器表明古琴一直存在于中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古琴弦上具有三分律与自然律两种结构体系,两者共同组成琴律。三分律存在于同一条古琴弦上,自然律在十二条弦上古琴弦上由古琴弦的散音与泛音共同组成。三分损益法通过人工计算并按计算结果人为改变同一条古弦上的振动长度发出不同的振动频率,一条弦的二分之一处至原长的端点之间通过三分损益法可以连续产生十二个由低至高的乐律点,这个全长二分之一区间的十二个乐律点被称为“下准”。同一条古琴弦上二分之一处至四分之一处之间用三分损益法可以产生高于上一准十二律一倍频率的十二个乐律点,这个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长度的古琴弦上产生的十二个乐律点被称为“中准”。同一条弦上四分之一处至八分之一处之间用三分损益法可以连续产生由低至高的十二律,这一区段的十二律频率称为“上准”。“上准”中的十二律高“中准”十二律一倍,高“下准”十二律两倍。从汉武帝时期的京房推算“仲吕不能复生黄钟正律”至清朝末年历代乐律学家推算表明三分损益法产生的三分损益律不能循环产生同比的十二律,三分损益法在古琴弦上只能分段使用。三分损益法产生的三分损益律是中国律学“隔八相生”原则的应用实证。清朝末年由日本传回中国的南朝古琴文字谱《碣石调·幽兰》是目前面世的最早的古琴谱,这份古琴谱上标注有七条古琴弦上的散音、泛音和按音。这份古琴文字谱很清楚地表达出古琴曲里有自然律和三分律。唐朝至明朝初期虽然有关于古琴谱的记载资料,但目前尚未见到完整的古琴谱实物。明朝初期朱权编著的《神奇秘谱》(1425年刊印)里的古琴谱标注有七条弦上的散音、泛音和按音,古琴弦上的自然律与三分律见诸明清以来的琴谱集。唐朝武则天敕撰的《乐书要录·论三分损益通诸管弦》明确定论古琴弦上有三分律,与琵琶、尺八、横笛等管乐律准相同。《乐书要录·律吕旋宫法》明言:“仲吕生黄钟又起,黄钟终而复始。”武则天时期的乐律观点弦律与管律相同,仲吕可以复生黄钟,十二律可以用三分损益法循环产生。宋朝初年崔遵度撰《琴笺》阐述古琴面板上十三徽与十二律之间的关系,自然律结构体系进入中国乐律学理论范畴。南宋朱熹撰写《琴律说》阐述十二律弦上五音按位点。元朝陈敏子撰琴乐律专著《琴律发微》,具体标注古琴弦上散音、泛音、按音结构图,琴乐律结构呈现规律变化。古琴定弦弹奏有了清晰准确具体的理论指导。十二律弦上的散音与十二律弦上的二等分处(七徽)、三等分处(五徽、九徽)、四等分处(四徽、十徽)、六等分处(二徽、十二徽)、八等分处(一徽、十三徽)泛音共同呈现对称状的规律变化。十二律弦上的散音、泛音共有四个倍半关系的十二律结构。在自然律结构范围内,中国律学的“隔八相生”原则自然呈现同时循环再生。自西方科学知识进入中国后,西方音乐伴随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大面积推广,西方音乐理论、音乐作品、西方乐器逐渐进入中国人的基础教育,中国传统乐律学知识、传统音乐作品、传统乐器退居个人爱好者手中。现在随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由昆曲、古琴代表的中国传统音乐逐渐重新回归中国人的认知和实际学习范围。由于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属于两个不同的文化体系,音乐作品体现两种文化内涵。中国音乐作品需要用中国乐律学基础结构来展现,十二律的律准与五音七声结构急需回归中国音乐教育范畴。中国古代十二律有自己定律器物——十二律管来校正普通大众的弦乐、管乐、鼓乐乐器的律准(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有一套十二根律管,详见戴念祖著《声学史》彩色扉页)。任意一张古琴琴弦虽然长度粗细相对固定,但是张力(松紧度)不太固定,古琴的弦律呈动态平衡,仅限独奏,与其他乐器合奏时也需用固定律准来校律。西方音乐的键盘乐器按照西方音乐的标准音事先设置每个键的发出的振动频率,西方音乐的键盘乐器无法弹奏符合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律准。西方键盘乐器的黑白键顺序按照西方音乐的七声音阶结构排列,不适合中国传统音乐的五音七声结构弹奏。从整体结构来看:中国传统音乐的五音结构频率比与西方音乐的七声音阶结构频率比不同,中国传统音乐的七声结构频率比与西方音乐的七声音阶结构也不相同。因此中国古琴乐律键盘器与西方音乐的键盘乐器属于不同的器物。中国音乐有十二均六十调(五音结构)和八十四调(七声结构),十二律吕中的任意一律做宫音,即为这一律吕名的乐均。例如黄钟律做宫音就是黄钟均,五音黄钟均结构内有黄钟做宫音、太簇做商音、姑洗做角音、林钟做徵音、南吕做羽音;七声黄钟结构内有黄钟做宫音、太簇做商音、姑洗做角音、蕤宾做变徵音、林钟做徵音、南吕做羽音、应钟做变宫音。仲吕做宫音就是仲吕均,五音仲吕均结构内有五律:仲吕做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国乐律键盘器,其特征在于:该键盘器由一组白键和一组黑键组成,该组白键位于该组黑键的下部,每个黑键位于连续的两个白键的中间,白键的长度长于黑键的长度,白键的宽度大于黑键的宽度,黑键高度高于白键高度;每个白键或黑键上标注十二律吕名称,每个白键和黑键弹奏出的音高对应中国音乐十二律吕结构固定的振动频率,每个白键黑键标注所述振动频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国乐律键盘器,其特征在于:该键盘器由一组白键和一组黑键组成,该组白键位于该组黑键的下部,每个黑键位于连续的两个白键的中间,白键的长度长于黑键的长度,白键的宽度大于黑键的宽度,黑键高度高于白键高度;每个白键或黑键上标注十二律吕名称,每个白键和黑键弹奏出的音高对应中国音乐十二律吕结构固定的振动频率,每个白键黑键标注所述振动频率。2.如权利要求1中国乐律键盘鉴于中国音乐自身体系,键盘乐器的音律振动频率由中国音乐的标准律准需要而事先设置;键盘上的黑白琴键按中国音乐十二律的律吕结构排列,白色键为律,黑色键为吕;琴键上标注律吕名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乐律键盘器,其特征在于:该键盘器包括三十四个黑键和三十三个白键,该键盘器的音域跨度有五准多,频率为43.4赫兹——1966.4赫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琴乐律键盘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白键与黑键的长度为三比二、宽度比为三比二,黑键高于白键一厘米。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乐律键盘器,其特征在于:在该键盘器上演奏中国音乐作品里的任意旋宫转调规则而不受中国传统乐器物可演奏的有限音律约束。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乐律键盘器,其特征在于该组白键上标注的六律名称从左到右分别为:蕤宾、夷则、无射、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乐律键盘器,其特征在于该组黑键上标注的六吕名称从左到右分别为: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仲吕、林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玉梅,
申请(专利权)人:范玉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