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接点压力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2299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接点压力表技术领域的一种智能电接点压力表,包括径向表柄组件,所述径向表柄组件的顶部设有表壳,所述表壳的内表面环形设有度盘组件,所述表壳的内腔中央设有指针组件,采用智能线路板后由继电器输出,功率可驱动几千瓦的负载,完全可满足目前自动控制的要求,原指针式电接点压力表的触点基本上是下限常闭、上限常开,要改变触点形式(比如需要下限常开上限常开)必需改变机械结构,别无他法,采用智能线路板后可任意改变输出形式,比如双常开,双常闭,下限通(带自锁)上限断(自解锁)等等;总之,该指针式电接点压力表仅仅增加成本十几元,但使用寿命可延长好几年,性价比极高。

An intelligent electric contact pressure gaug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electric contact pressure meter in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ctric contact pressure meter, including a radial table handle component. The top of the radial table crank assembly is provided with a case.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case is provided with a degree disc assembly.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case is provided with a pointer module, and the intelligent circuit board is used to lose the relay. The power can drive thousands of watts of load and ful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ent automatic control. The contacts of the original pointer electric contact pressure gauge are basically the lower limit, the upper limit often open, and the change of the contact form (for example, the often open upper limit of the lower limit) must change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Change the output form, such as double open, double closed, lower limit (self locking) upper limit break (self locking) and so on; in short, the pointer type electric contact pressure meter only increases the cost of more than ten yuan, but the service life can be extended for several years, and the price ratio is very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电接点压力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接点压力表
,具体为一种智能电接点压力表。
技术介绍
普通电接点压力表在压力测量与控制中使用最为广泛,其准确度及弹性元件的疲劳度等技术指标目前均已达到较高的水准。但由于在实际使用时,压力表的电接点的触点在通断时,均会产生电弧,使触点灼蚀,结碳,以至于失效损坏,尤其是感性负载,导致电信号传递不可靠,使用寿命短,尽管压力表的触点标称功率是30W,但实际使用中,其触点能承受的功率均在10W以下,如果让压力表触点在30W感性负载的功率下工作,其可靠通断次数不会超过百次,可见电接点压力表的信号输出能力早就不能胜任目前蓬勃发展的自动化控制的需要了,电接点压力表的这些缺点一直困扰着生产商。尽管市场上不断有磁敏的、光电的、霍尔元件的等多种触点的电接点压力表电架,但都推高了电架的制造成本,至于触点功率小,怕震动的问题仍没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更无法做到智能化来拓展应用市场,为此,我提出一种智能电接点压力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电接点压力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市场上电接点压力表普遍存在的触点功率小,不可靠,怕震动,寿命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电接点压力表,包括径向表柄组件,所述径向表柄组件的顶部设有表壳,所述表壳的内表面环形设有度盘组件,所述表壳的内腔中央设有指针组件,所述指针组件的顶部设有电接点总成,且指针组件和电接点总成位于度盘组件的内腔,所述表壳的右侧底部设有航空插头,所述表壳的内腔中央设有智能线路板,所述智能线路板的右侧底部设有机芯,所述表壳的内腔底部中央设有径向柄封,且径向柄封的底部插接在表壳和径向表柄组件之间,所述表壳的顶部中央设有油封,所述表壳的右侧设有表盖,所述表盖的内腔设有透明罩,所述透明罩的外表面与表盖的内表面之间设有窗封,所述智能线路板包括输入L正极端口,所述输入L正极端口串接有整流桥D1的1号端口,所述整流桥D1的3号端口串接有电阻R1,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串接有输入L负极端口,所述整流桥D1的4号端口并接有电容C1上极板、电阻R2、电容CT、电阻R3和三绕组变压器T的1号端口,所述整流桥D1的2号端口并接有电容C1下极板、电容C2下极板、电容C3下极板、电阻R4、电容C4下极板、光耦U2的2号端口、电容C5下极板、单片机芯片U1的5号端口和三绕组变压器T的3号端口,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并接有电容C2上极板和单片机芯片U1的1号端口,所述电容CT的另一端并接有电阻R3的输出端和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并接有三绕组变压器T的2号端口和单片机芯片U1的8号端口,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2号端口串接有电容C3上极板,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3号端口并接有电容C5上极板和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串接有三绕组变压器T的4号端口,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4号端口并接有电阻R4的输出端、电容C4上极板和光耦U2的1号端口,所述三绕组变压器T的5号端口串接有二极管D5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并接有电容C7上极板、电阻R5、电阻R6、+5V稳压器W1的1号端口、继电器线圈J2与J1的输入端和二极管D6与D7的负极,所述电容C7下极板并接有三绕组变压器T的6号端口、1号端口S、三端稳压器D4的输入端、电阻R7、单片机芯片U3的4号端口、+5V稳压器W1的2号端口和NPN型三极管Q3与Q4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5的输出端串接有光耦U2的3号端口,所述光耦U2的4号端口并接有三端稳压器D4的输出端和电容C6,所述电容C6的输出端并接有电阻R6的输出端、电阻R7的输出端和三端稳压器D4的公共端,所述+5V稳压器W1的3号端口并接有单片机芯片U3的2号端口和PNP型三极管Q1与Q2的发射极,所述单片机芯片U3的1号端口串接有电阻R10,所述电阻R10的输出端串接有PNP型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单片机芯片U3的3号端口串接有电阻R11,所述电阻R11的输出端串接有PNP型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PNP型三极管Q1与Q2的集电极分别串接有电阻R12和电阻R13,所述电阻R12和电阻R13的输出端分别串接有NPN型三极管Q3与Q4的基极,所述NPN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并接有二极管D6的正极和继电器线圈J1的输出端,所述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并接有二极管D7的正极和继电器线圈J2的输出端,所述单片机芯片U3的5和6号端口分别串接有3和2号端口S,所述单片机芯片U3的7和8号端口分别串接有红色发光二极管ED2和黄色发光二极管ED1的负极,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ED2和黄色发光二极管ED1的正极分别串接有电阻R9和电阻R8,所述电阻R9和电阻R8的输出端串接有+5V电源输出。优选的,所述透明罩的表面设有防结雾涂层。优选的,所述油封、窗封和径向柄封均为丁腈橡胶密封圈。优选的,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ED2和黄色发光二极管ED1均为电压控制型发光二极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设计将现有指针式电接点压力表的触点功率小,不可靠,怕震动,寿命短的缺点进行彻底解决,采用智能线路板接收触点的通断信号,进行信号放大和去抖动处理,由大功率继电器输出,还可以任意变更输出形式,使指针式电接点压力表使用寿命大大延长;原指针式电接点压力表触点功率小,怕感性负载(继电器线圈,接触器线圈等),采用智能线路板后触点的电流为二十微安,几乎没有,而且是阻性负载,几百万次通断无火花、不结碳、通断可靠,原指针式电接点压力表的触点直接带动负载,输出功率不够大,容易烧结,减少寿命,采用智能线路板后由继电器输出,功率可驱动几千瓦的负载,完全可满足目前自动控制的要求,原指针式电接点压力表的触点基本上是下限常闭、上限常开,要改变触点形式(比如需要下限常开上限常开)必需改变机械结构,别无他法,采用智能线路板后可任意改变输出形式,比如双常开,双常闭,下限通(带自锁)上限断(自解锁)等等;总之,该指针式电接点压力表仅仅增加成本十几元,但使用寿命可延长好几年,性价比极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后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左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智能线路板电路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逻辑框图。图中:1径向表柄组件、2表壳、3径向柄封、4度盘组件、5航空插头、6指针组件、7电接点总成、8表盖、9透明罩、10窗封、11油封、12机芯、13智能线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电接点压力表,包括径向表柄组件1,所述径向表柄组件1的顶部设有表壳2,所述表壳2的内表面环形设有度盘组件4,所述表壳2的内腔中央设有指针组件6,所述指针组件6的顶部设有电接点总成7,且指针组件6和电接点总成7位于度盘组件4的内腔,所述表壳2的右侧底部设有航空插头5,所述表壳2的内腔中央设有智能线路板13,所述智能线路板13的右侧底部设有机芯12,所述表壳2的内腔底部中央设有径向柄封3,且径向柄封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电接点压力表,包括径向表柄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表柄组件(1)的顶部设有表壳(2),所述表壳(2)的内表面环形设有度盘组件(4),所述表壳(2)的内腔中央设有指针组件(6),所述指针组件(6)的顶部设有电接点总成(7),且指针组件(6)和电接点总成(7)位于度盘组件(4)的内腔,所述表壳(2)的右侧底部设有航空插头(5),所述表壳(2)的内腔中央设有智能线路板(13),所述智能线路板(13)的右侧底部设有机芯(12),所述表壳(2)的内腔底部中央设有径向柄封(3),且径向柄封(3)的底部插接在表壳(2)和径向表柄组件(1)之间,所述表壳(2)的顶部中央设有油封(11),所述表壳(2)的右侧设有表盖(8),所述表盖(8)的内腔设有透明罩(9),所述透明罩(9)的外表面与表盖(8)的内表面之间设有窗封(10),所述智能线路板(13)包括输入L正极端口,所述输入L正极端口串接有整流桥D1的1号端口,所述整流桥D1的3号端口串接有电阻R1,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串接有输入L负极端口,所述整流桥D1的4号端口并接有电容C1上极板、电阻R2、电容CT、电阻R3和三绕组变压器T的1号端口,所述整流桥D1的2号端口并接有电容C1下极板、电容C2下极板、电容C3下极板、电阻R4、电容C4下极板、光耦U2的2号端口、电容C5下极板、单片机芯片U1的5号端口和三绕组变压器T的3号端口,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并接有电容C2上极板和单片机芯片U1的1号端口,所述电容CT的另一端并接有电阻R3的输出端和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并接有三绕组变压器T的2号端口和单片机芯片U1的8号端口,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2号端口串接有电容C3上极板,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3号端口并接有电容C5上极板和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串接有三绕组变压器T的4号端口,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4号端口并接有电阻R4的输出端、电容C4上极板和光耦U2的1号端口,所述三绕组变压器T的5号端口串接有二极管D5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并接有电容C7上极板、电阻R5、电阻R6、+5V稳压器W1的1号端口、继电器线圈J2与J1的输入端和二极管D6与D7的负极,所述电容C7下极板并接有三绕组变压器T的6号端口、1号端口S、三端稳压器D4的输入端、电阻R7、单片机芯片U3的4号端口、+5V稳压器W1的2号端口和NPN型三极管Q3与Q4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5的输出端串接有光耦U2的3号端口,所述光耦U2的4号端口并接有三端稳压器D4的输出端和电容C6,所述电容C6的输出端并接有电阻R6的输出端、电阻R7的输出端和三端稳压器D4的公共端,所述+5V稳压器W1的3号端口并接有单片机芯片U3的2号端口和PNP型三极管Q1与Q2的发射极,所述单片机芯片U3的1号端口串接有电阻R10,所述电阻R10的输出端串接有PNP型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单片机芯片U3的3号端口串接有电阻R11,所述电阻R11的输出端串接有PNP型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PNP型三极管Q1与Q2的集电极分别串接有电阻R12和电阻R13,所述电阻R12和电阻R13的输出端分别串接有NPN型三极管Q3与Q4的基极,所述NPN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并接有二极管D6的正极和继电器线圈J1的输出端,所述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并接有二极管D7的正极和继电器线圈J2的输出端,所述单片机芯片U3的5和6号端口分别串接有3和2号端口S,所述单片机芯片U3的7和8号端口分别串接有红色发光二极管ED2和黄色发光二极管ED1的负极,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ED2和黄色发光二极管ED1的正极分别串接有电阻R9和电阻R8,所述电阻R9和电阻R8的输出端串接有+5V电源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接点压力表,包括径向表柄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表柄组件(1)的顶部设有表壳(2),所述表壳(2)的内表面环形设有度盘组件(4),所述表壳(2)的内腔中央设有指针组件(6),所述指针组件(6)的顶部设有电接点总成(7),且指针组件(6)和电接点总成(7)位于度盘组件(4)的内腔,所述表壳(2)的右侧底部设有航空插头(5),所述表壳(2)的内腔中央设有智能线路板(13),所述智能线路板(13)的右侧底部设有机芯(12),所述表壳(2)的内腔底部中央设有径向柄封(3),且径向柄封(3)的底部插接在表壳(2)和径向表柄组件(1)之间,所述表壳(2)的顶部中央设有油封(11),所述表壳(2)的右侧设有表盖(8),所述表盖(8)的内腔设有透明罩(9),所述透明罩(9)的外表面与表盖(8)的内表面之间设有窗封(10),所述智能线路板(13)包括输入L正极端口,所述输入L正极端口串接有整流桥D1的1号端口,所述整流桥D1的3号端口串接有电阻R1,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串接有输入L负极端口,所述整流桥D1的4号端口并接有电容C1上极板、电阻R2、电容CT、电阻R3和三绕组变压器T的1号端口,所述整流桥D1的2号端口并接有电容C1下极板、电容C2下极板、电容C3下极板、电阻R4、电容C4下极板、光耦U2的2号端口、电容C5下极板、单片机芯片U1的5号端口和三绕组变压器T的3号端口,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并接有电容C2上极板和单片机芯片U1的1号端口,所述电容CT的另一端并接有电阻R3的输出端和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并接有三绕组变压器T的2号端口和单片机芯片U1的8号端口,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2号端口串接有电容C3上极板,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3号端口并接有电容C5上极板和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串接有三绕组变压器T的4号端口,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4号端口并接有电阻R4的输出端、电容C4上极板和光耦U2的1号端口,所述三绕组变压器T的5号端口串接有二极管D5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惠华俞婧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惠华特种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