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昆专利>正文

一种木结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1959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木结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其设计要点在于,上柱的底面根据插槽分为: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均设置有波浪纹;下柱的顶面根据插槽也分为: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均设置有波浪纹;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第三水平板、第四水平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与上柱底面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以及下柱顶面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相匹配的波浪纹。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木结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具有提高节点的连接强度。

A joint node of wood structur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ood structure connection nod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main point of the design is that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upper column is divided into the first, second, third, and four sides, and the first, second, third, and four sides are all set with wave lines; the top surface of the lower column is divided into the first side and the first side according to the slot. The first, the second, the third, and the fourth face are waved on the two, third, and four sides, and the first, second, third, fourth, and lower surfaces of the first horizontal plate, the second horizontal plate, the third horizontal plate, and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fourth horizontal plate are respectively set up. A wave pattern matching the first,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sides. The wood structure connection node and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have the advantages of improving the connection strength of the nod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结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结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申请号为201510197394.9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其木梁和木柱由钢制连接件连接;钢制连接件由方形套筒和至少一个与方形套筒侧壁垂直焊接成一体的“U”形槽构成;木梁的端部嵌入“U”形槽中,上部卡槽中嵌有倒“U”形卡箍,由螺栓穿过卡箍、“U”形槽槽壁和木梁预设的螺栓安装孔将木梁、“U”形槽和卡箍紧固成一体;木柱的端部插入方形套筒中,并由螺栓将木柱和方形套筒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用钢制连接件和螺栓及卡箍代替榫卯实现木结构建筑梁和柱的连接,节点的连接强度、抗弯能力和抗拉能力比榫卯连接大幅提高,尤其适用于大型木结构连接;节点结构简单,构件易实现机械化生产;节点安装简便,施工速度快,制作成本低。申请号为201510739154.7的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一种加强型木结构耗能节点,属于建筑
木柱端面中心开设竖向圆孔,放置中心加强耗能连接圆钢筒,中心到四边的垂直连线或中心到四角连线的1/3到1/2处开设竖向圆孔,分别放置四周加强耗能连接圆钢筒;螺栓分别穿过四周加强耗能连接圆钢筒或中心加强耗能连接圆钢筒。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和优点是承载力高、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经济效果好,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复杂操作,大幅降低造价。上述两个专利主要关注梁与柱的连接。然而,对于很多木结构节点结构而言,柱体的连接也是一大重点,如申请号为201510621543.X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对上柱、下柱、梁的连接进行了阐述,其木柱和木梁由钢制连接件连接;钢制连接件由两块特定外形的薄钢板垂直焊接构成。该钢制连接件按使用功能可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十字形薄钢板部分和一字形薄钢板部分;木柱和钢制连接件之间用工程胶加固;木梁和钢制连接件之间用钢条固定。本专利技术用钢制连接件和工程胶代替榫卯实现木结构建筑梁柱的连接,节点的连接强度、抗弯能力和抗拉能力比榫卯连接大幅提高,尤其适用于大型木结构连接;节点结构简单,构件易实现机械化生产;节点安装简便,施工速度快,制作成本低。现有技术中,梁柱节点中,特别是木结构的梁柱节点,对于梁与柱的连接较为关注,而对柱与柱之间的连接关注还较为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结构连接节点,在节点区对上柱与下柱进行有效的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结构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木梁、木柱的连接强度。一种木结构梁柱节点,包括:上柱(4-1)、下柱(4-2)、梁(7),上柱(4-1)与下柱(4-2)之间通过型钢连接件连接;其中,型钢连接件包括:套筒(3)、竖向的十字形分隔板(2-1)、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其中,十字形分隔板(2-1)设置在套筒(3)内,且十字形分隔板的4个竖边均与套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分布在:套筒(3)与十字形分隔板(2-1)之间,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均与十字形分隔板(2-1)以及套筒(3)固定;所述上柱(4-1)的下端设置有十字形插槽,所述下柱(4-2)的上端设置有十字形插槽,上柱(4-1)的插槽插入十字形分隔板(2-1),下柱(4-2)的插槽插入十字形分隔板(2-1);所述上柱的底面根据插槽分为: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均设置有波浪纹;所述下柱的顶面根据插槽也分为: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均设置有波浪纹;所述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第三水平板、第四水平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与上柱底面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以及下柱顶面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相匹配的波浪纹。进一步的,相邻的水平板的上表面的波浪纹的方向垂直,相邻的水平板的下表面的波浪纹的方向垂直。进一步,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第三水平板、第四水平板均由3块板组合而成,其主要是考虑到水平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的波浪纹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进一步,在梁(7)的两个侧面固定有第一、第二侧向钢板(8-1,8-2),在梁的底面固定有第三底面钢板(8-3),所述第一侧向钢板(8-1)、第二侧向钢板(8-2)与第三底面钢板(8-3)连接成一体;在第一侧向钢板(8-1)、第二侧向钢板(8-2)、以及第三底面钢板(8-3)的外侧设置有波浪纹;所述第一侧向钢板(8-1)、第二侧向钢板(8-2)的波峰波谷沿着竖向延伸,第三底面钢板(8-3)的波峰波谷沿着梁的横截面方向延伸。在套筒(3)的面向梁的侧面固定连接有U型连接件(9),U型连接件(9)包括: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以及第七底面钢板(9-3);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以及第七底面钢板(9-3)的内侧设置有波浪纹;所述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的波峰波谷沿着竖向延伸,第七底面钢板(9-3)的波峰波谷沿着梁的横截面方向延伸;所述第五侧向钢板(9-1)与第一侧向钢板(8-1)的波浪纹相配合,所述第六侧向钢板(9-2)与第二侧向钢板(8-2)的波浪纹相配合,第七底面钢板(9-3)与第三底面钢板(8-3)的波浪纹相配合。进一步,在梁的顶面的第四顶面钢板(8-4)也设置有波浪纹,其方向与第三底面钢板(8-3)的相同;还包括有:第八顶侧钢板,所述第八顶侧钢板的底面设置有与第四顶面钢板(8-4)相匹配的波浪纹;第五侧向钢板(9-1)以及第六侧向钢板(9-2)采用L型设计,还包括:向外伸出的水平板,在其水平板上设置长槽形螺栓孔;第八顶侧钢板的两端设置有若干螺栓孔;第八顶侧钢板与第五侧向钢板(9-1)以及第六侧向钢板(9-2)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进一步,在套筒(3)的面向梁的侧面还固定连接有竖向插板(9-4),在梁(7)的端部以及第三底面钢板(8-3)均设置有竖向插槽,所述竖向插槽与竖向插板(9-4)相配合,采用螺栓将第一侧向钢板(8-1)、第二侧向钢板(8-2)、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梁(7)、竖向插板(9-4)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在梁的顶面设置有第四顶面钢板(8-4)。进一步,在上柱与梁的上表面、下柱与梁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阻尼器(10)。进一步,所述阻尼器(10)包括:阻尼器第一连接板(10-1)、阻尼器第二连接板(10-2)、阻尼器第一弹簧(10-3)、阻尼器第二弹簧(10-4)、内部波浪形软钢筒(10-5)、外部波浪形软钢(10-6);所述内部波浪形软钢筒(10-5)的两端部设置有端板将内部波浪形软钢筒封闭,其侧面为波浪形软钢;在套筒(3)上设置有连接座,阻尼器(10)的阻尼器第一连接板(10-1)与套筒(3)的连接座连接;在梁的底面的第三底面钢板(8-3)以及梁顶面的第四顶面钢板(8-4)也设置有连接座,阻尼器第二连接板(10-2)与梁的第三底面钢板(8-3)或者第四顶面钢板(8-4)的连接座连接,所述内部波浪形软钢筒(10-5)的两端的端板分别与阻尼器第一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木结构梁柱节点,包括:上柱(4‑1)、下柱(4‑2)、梁(7),上柱(4‑1)与下柱(4‑2)之间通过型钢连接件连接;其中,型钢连接件包括:套筒(3)、竖向的十字形分隔板(2‑1)、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其中,十字形分隔板(2‑1)设置在套筒(3)内,且十字形分隔板的4个竖边均与套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分布在:套筒(3)与十字形分隔板(2‑1)之间,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均与十字形分隔板(2‑1)以及套筒(3)固定;所述上柱(4‑1)的下端设置有十字形插槽,所述下柱(4‑2)的上端设置有十字形插槽,上柱(4‑1)的插槽插入十字形分隔板(2‑1),下柱(4‑2)的插槽插入十字形分隔板(2‑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柱的底面根据插槽分为: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均设置有波浪纹;所述下柱的顶面根据插槽也分为: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均设置有波浪纹;所述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第三水平板、第四水平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与上柱底面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以及下柱顶面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相匹配的波浪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结构梁柱节点,包括:上柱(4-1)、下柱(4-2)、梁(7),上柱(4-1)与下柱(4-2)之间通过型钢连接件连接;其中,型钢连接件包括:套筒(3)、竖向的十字形分隔板(2-1)、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其中,十字形分隔板(2-1)设置在套筒(3)内,且十字形分隔板的4个竖边均与套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分布在:套筒(3)与十字形分隔板(2-1)之间,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均与十字形分隔板(2-1)以及套筒(3)固定;所述上柱(4-1)的下端设置有十字形插槽,所述下柱(4-2)的上端设置有十字形插槽,上柱(4-1)的插槽插入十字形分隔板(2-1),下柱(4-2)的插槽插入十字形分隔板(2-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柱的底面根据插槽分为: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均设置有波浪纹;所述下柱的顶面根据插槽也分为: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均设置有波浪纹;所述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第三水平板、第四水平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与上柱底面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以及下柱顶面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相匹配的波浪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结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水平板的上表面的波浪纹的方向垂直,相邻的水平板的下表面的波浪纹的方向垂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结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第三水平板、第四水平板均由3块板组合而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结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在梁(7)的两个侧面固定有第一侧向钢板(8-1)、第二侧向钢板(8-2),在梁的底面固定有第三底面钢板(8-3),所述第一侧向钢板(8-1)、第二侧向钢板(8-2)与第三底面钢板(8-3)连接成一体;在第一侧向钢板(8-1)、第二侧向钢板(8-2)、以及第三底面钢板(8-3)的外侧设置有波浪纹;所述第一侧向钢板(8-1)、第二侧向钢板(8-2)的波峰波谷沿着竖向延伸,第三底面钢板(8-3)的波峰波谷沿着梁的横截面方向延伸;在套筒(3)的面向梁的侧面固定连接有U型连接件(9),U型连接件(9)包括: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以及第七底面钢板(9-3);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以及第七底面钢板(9-3)的内侧设置有波浪纹;所述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的波峰波谷沿着竖向延伸,第七底面钢板(9-3)的波峰波谷沿着梁的横截面方向延伸;所述第五侧向钢板(9-1)与第一侧向钢板(8-1)的波浪纹相配合,所述第六侧向钢板(9-2)与第二侧向钢板(8-2)的波浪纹相配合,第七底面钢板(9-3)与第三底面钢板(8-3)的波浪纹相配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木结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在梁的顶面设置有第四顶面钢板(8-4)。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木结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在梁的顶面的第四顶面钢板(8-4)也设置有波浪纹,其方向与第三底面钢板(8-3)的相同;还包括有:第八顶侧钢板,所述第八顶侧钢板的底面设置有与第四顶面钢板(8-4)相匹配的波浪纹;第五侧向钢板(9-1)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昆
申请(专利权)人:王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