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茂涛专利>正文

一种开山重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1941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9:18
一种开山重锤,包括桶体的底壁上开设通孔,通孔中穿设引导套,引导套内套设钎杆;桶体内设置锤体、滑道、第一油缸、氮气室,锤体的上部连接第一油缸的活塞杆,第一油缸的缸筒与氮气室连通;钎杆包括杆体、杆头,杆体与杆头通过销轴进行连接。其优点是:本发明专利技术相对于传统破碎锤,其锤体被提升后,受到本身重力和氮气室内被压缩氮气的推送力双重作用,下落速度极快,其对钎杆的打击力度大,增大了其破碎力量,提高了其破碎效率;钎杆的杆体和杆头可以自由拆卸,在杆头受损后可以单独更换它,节省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耙子可以清扫碎石或其它垃圾,保障了整体的环境有利于破碎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作业清洁,无废气排放,维修简单,故障率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山重锤
本专利技术属于矿山、隧道、工程机械用破碎设备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开山重锤。
技术介绍
目前,在各种矿山开采、隧道开挖、建设工程施工当中,破碎设备常常作为挖掘机、移动装载机、挖掘装载机等的必不可少的附加工具。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液压破碎机在开山凿石、破冰及破碎混凝土等过程中,其工作原理如下:液压油通过控制阀分配到破碎锤缸体的前后腔,使锤体往复运动冲击破碎钎杆的尾部,使得钎杆头部逐渐进入岩石、冰块、混硬土等其中,将它们分裂破碎成小块。现有的液压破碎机存在以下缺点:破碎机锤体重量小,主要依靠液压油推动及其自由落体运动敲击钎杆,力度有限,对于体积较大、高硬度的石块等,不易破碎;钎杆及其钎杆头为一体式结构,钎杆头易损,导致与钎杆整体更换,成本太高。大型的破碎机也需要用大吨位的挖掘机才能带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成本低、打击力度大、破碎效率高的开山重锤,它降低了对挖掘机吨位的要求,即使使用小吨位的挖机,也能带动大型的开山重锤。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山重锤,包括一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的底壁上开设一通孔,所述通孔中穿设一引导套,所述引导套内套设一钎杆,所述钎杆可在所述引导套内上下移动;所述桶体内设置一锤体、一滑道,所述锤体的上部连接一提拉推送装置,所述锤体在所述提拉推送装置的提拉作用下可沿所述滑道上升,所述锤体在所述提拉推送装置的推送及重力作用下可沿所述滑道下降;所述提拉推送装置包括一第一油缸、一氮气室,所述第一油缸的缸筒与所述氮气室连通,所述第一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锤体连接;所述钎杆包括一杆体、一杆头,所述杆体与所述杆头通过一销轴进行连接;所述桶体内壁上,上部设置一上传感器,下部设置一下传感器;还包括一橡胶缓冲垫,所述橡胶缓冲垫设置在所述下传感器与所述桶体的底壁之间。优选的,所述桶体外壁上,设置一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的活塞杆下端连接一耙子。优选的,所述第一油缸、所述第二油缸、所述上传感器、所述下传感器均电连接控制器。优选的,所述桶体为方型,所述锤体为圆型。优选的,所述滑道设置在所述桶体的内壁上。优选的,所述氮气室上设置一气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相对于传统破碎锤,其锤体被提升后,受到本身重力和氮气室内被压缩氮气的推送力双重作用,下落速度极快,其对钎杆的打击力度大,增大了其破碎力量,提高了其破碎效率;钎杆的杆体和杆头可以自由拆卸,在杆头受损后可以单独更换它,节省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耙子可以清扫碎石或其它垃圾,保障了整体的环境有利于破碎工作。本专利技术作业清洁,无废气排放,维修简单,故障率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提拉推送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钎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桶体;11、通孔;2、引导套;3、钎杆;31、杆体;32、杆头;33、销轴;4、锤体;5、滑道;6、提拉推送装置;61、第一油缸;62、氮气室;621、气嘴;71、上传感器;72、下传感器;8、第二油缸;9、耙子;10、橡胶缓冲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2、3、4、5所示,一种开山重锤,包括方型的桶体1,桶体1的底壁上开设通孔11,通孔11中穿设引导套2,引导套2内套设钎杆3,钎杆3可在引导套2内上下移动;桶体1内设置圆型的锤体4、滑道5,滑道5设置在桶体1的内壁上,锤体4的上部连接提拉推送装置6,锤体4在提拉推送装置6的提拉作用下可沿滑道5上升,锤体4在提拉推送装置6的推送及重力作用下可沿滑道5下降;提拉推送装置6包括第一油缸61、氮气室62,氮气室62上设置气嘴621;第一油缸61的缸筒与氮气室62连通,第一油缸61的活塞杆与锤体4连接;钎杆3包括杆体31、杆头32、销轴33,杆体31与杆头32通过销轴33进行连接。桶体1的内壁上,上部设置上传感器71,下部设置下传感器72;桶体1的外壁上,设置第二油缸8,第二油缸8的活塞杆下端连接耙子9;下传感器72与桶体1的底壁之间安装橡胶缓冲垫10,用于缓冲锤体4落下时对于桶体1底壁的冲击;第一油缸61、第二油缸8、上传感器71、下传感器72均电连接控制器。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1至5所示,工作开始,控制器控制第一油缸61提拉锤体4,锤体4碰到钎杆3的同时碰到下传感器72,同时第一油缸61的油管进油,通过油压将锤体4提起;当锤体4到达一定高度后,碰到上传感器71,控制器接到信号后控制油管停止给第一油缸61供油,锤体4停止上升;通过与第一油缸61的缸筒连通的氮气室62内的氮气的压力以及锤体4自身的重力作用,锤体4急速下落;锤体4落下后产生的压力,对钎杆3产生冲击力,以此达到破碎效果。当周围碎物比较多时,桶体1的外壁上的第二油缸8推动耙子9,清理周围的碎物。钎杆3整体形状为圆形,杆头32通过销轴33与杆体1连接,随时可更换杆头32;杆体1上部有一“脖颈”,此处设置圆销或扁销,钎杆3的行程通过圆销、扁销控制:当锤体4砸到钎杆3,钎杆3下落最多可至“脖颈”上端;当锤体4被提起后,通过挖机大臂下压的力,将桶体1下压钎杆3上升,最多可至“脖颈”下端。第一油缸61提拉锤体4上升,至上传感器71;锤体4受到氮气的压力以及锤体4自身的重力作用,急速下落打击钎杆3,打击钎杆3的同时,下传感器72传输信号给控制器,控制第一油缸61再次提拉锤体4上升;如此锤体4往复运动打击钎杆3,破碎山石。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山重锤,包括一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的底壁上开设一通孔,所述通孔中穿设一引导套,所述引导套内套设一钎杆,所述钎杆可在所述引导套内上下移动;所述桶体内设置一锤体、一滑道,所述锤体的上部连接一提拉推送装置,所述锤体在所述提拉推送装置的提拉作用下可沿所述滑道上升,所述锤体在所述提拉推送装置的推送及重力作用下可沿所述滑道下降;所述提拉推送装置包括一第一油缸、一氮气室,所述第一油缸的缸筒与所述氮气室连通,所述第一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锤体连接;所述钎杆包括一杆体、一杆头,所述杆体与所述杆头通过一销轴进行连接;所述桶体内壁上,上部设置一上传感器,下部设置一下传感器;还包括一橡胶缓冲垫,所述橡胶缓冲垫设置在所述下传感器与所述桶体的底壁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山重锤,包括一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的底壁上开设一通孔,所述通孔中穿设一引导套,所述引导套内套设一钎杆,所述钎杆可在所述引导套内上下移动;所述桶体内设置一锤体、一滑道,所述锤体的上部连接一提拉推送装置,所述锤体在所述提拉推送装置的提拉作用下可沿所述滑道上升,所述锤体在所述提拉推送装置的推送及重力作用下可沿所述滑道下降;所述提拉推送装置包括一第一油缸、一氮气室,所述第一油缸的缸筒与所述氮气室连通,所述第一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锤体连接;所述钎杆包括一杆体、一杆头,所述杆体与所述杆头通过一销轴进行连接;所述桶体内壁上,上部设置一上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茂涛
申请(专利权)人:于茂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