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臂塔式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151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臂塔式起重机,其包括塔身、支撑底板、支撑柱、升降电梯、支撑平台、操控室、起重杆、起重固定杆、连接柱、起重动臂、伸缩滑动吊钩、起重线固定柱、起重线,支撑底板在塔身的下面,多个支撑柱位于支撑底板的两侧,升降电梯穿过塔身,支撑平台位于塔身的顶部,操控室在支撑平台上,两个起重杆位于操控室的两侧,连接柱连接两个起重杆,起重固定杆连接支撑平台与起重固定杆位于两个起重杆的中间,起重动臂在操控室与起重杆的右侧,伸缩滑动吊钩连接在起重动臂上,起重线固定柱在两个起重杆的后方,起重线固定在起重线固定柱上连接起重动臂与连接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起重量大,安装拆卸方便。

Luffing tower crane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tower body, a supporting floor, a support column, a lifting elevator, a supporting platform, a control room, a lifting rod, a lifting rod, a connecting column, a lifting arm, a telescopic sliding hook, a lifting line fixed column, a lifting line, and a support bottom plate under the tower body, with a number of support underpads. The column is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upporting floor. The lifting elevator passes through the tower body. The support platform is located on the top of the tower body. The control room is on the supporting platform. The two lifting rods are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control room. The connecting column connects two lifting poles. The lifting rod is connected to the support platform and the lifting pole is in the middle of the two lifting rods. In the control room and the right of the lifting rod, the telescopic sliding hook is connected to the lifting arm, the lifting line is fixed in the rear of the two lifting rods, and the lifting line is fixed on the fixed column of the lifting line to connect the lifting arm and the connecting colum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arge lifting weight,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dis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臂塔式起重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起重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动臂塔式起重机。
技术介绍
塔式起重机,起源于西欧。动臂装在高耸塔身上部的旋转起重机。作业空间大,主要用于房屋建筑施工中物料的垂直和水平输送及建筑构件的安装。传统的塔式起重机起重量不大,安装拆卸不方便,由于起重机过高工作人员上下操控室还不方便,工作效率也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臂塔式起重机,其安装拆卸方便,起重量大,抗风能力强,工作人员生命安全有保证,降低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动臂塔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塔身、支撑底板、支撑柱、升降电梯、支撑平台、操控室、起重杆、起重固定杆、连接柱、起重动臂、伸缩滑动吊钩、起重线固定柱、起重线,支撑底板在塔身的下面,多个支撑柱位于支撑底板的两侧,升降电梯穿过塔身,支撑平台位于塔身的顶部,操控室在支撑平台上,两个起重杆位于操控室的两侧,连接柱连接两个起重杆,起重固定杆连接支撑平台与起重固定杆位于两个起重杆的中间,起重动臂在操控室与起重杆的右侧,伸缩滑动吊钩连接在起重动臂上,起重线固定柱在两个起重杆的后方,起重线固定在起重线固定柱上连接起重动臂与连接柱。优选地,所述操控室上设有窗口。优选地,所述支撑底板上设有减压槽。优选地,所述塔身上设有保护杆。优选地,所述支撑柱的厚度比支撑底板的厚度要厚。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安装拆卸方便,起重量大,抗风能力强,工作人员生命安全有保证,降低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总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技术动臂塔式起重机包括塔身1、支撑底板2、支撑柱3、升降电梯4、支撑平台5、操控室6、起重杆7、起重固定杆8、连接柱9、起重动臂10、伸缩滑动吊钩11、起重线固定柱12、起重线13,支撑底板2在塔身1的下面,多个支撑柱3位于支撑底板2的两侧,升降电梯4穿过塔身1,支撑平台5位于塔身1的顶部,操控室6在支撑平台5上,两个起重杆7位于操控室6的两侧,连接柱9连接两个起重杆7,起重固定杆8连接支撑平台5与起重固定杆8位于两个起重杆7的中间,起重动臂10在操控室6与起重杆7的右侧,伸缩滑动吊钩11连接在起重动臂10上,起重线固定柱12在两个起重杆7的后方,起重线13固定在起重线固定柱12上连接起重动臂10与连接柱9。操控室6上设有窗口14,看清里面情况。支撑底板2上设有减压槽15,使支撑底板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塔身1上设有保护杆16,支撑塔身不会损坏。支撑柱3的厚度比支撑底板2的厚度要厚,支撑柱支撑支撑底板时间更长不会轻易损坏。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工作人员在操控室开始工作,操控起重动臂,可以通过调整起重杆的上下位置关系,调整用起重线连接的起重动臂的位置关系,伸缩滑动吊钩既可以在起重动臂上上下滑动也可以上下伸缩,固定在起重线固定柱上的起重线能够使起重动臂起重重量变的更大。这样提高了起重机的起重量,工作效率也变高了,大大降低了劳动力,还方便了起重机的安装拆卸。穿过塔身的升降电梯可以让工作人员上下起重机更方便,不会有生命危险,穿插在塔身上的保护杆不仅使塔身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还保护了塔身不会轻易受到伤害,提高了抗风防雨能力,降低了工作人员受到的生命危险,使人在工作时更安全更放心。位于塔身底部的支撑底板支撑塔身,提高了起重机的起重量,位于支撑底板两侧的支撑柱支撑底板,使底板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臂塔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塔身、支撑底板、支撑柱、升降电梯、支撑平台、操控室、起重杆、起重固定杆、连接柱、起重动臂、伸缩滑动吊钩、起重线固定柱、起重线,支撑底板在塔身的下面,多个支撑柱位于支撑底板的两侧,升降电梯穿过塔身,支撑平台位于塔身的顶部,操控室在支撑平台上,两个起重杆位于操控室的两侧,连接柱连接两个起重杆,起重固定杆连接支撑平台与起重固定杆位于两个起重杆的中间,起重动臂在操控室与起重杆的右侧,伸缩滑动吊钩连接在起重动臂上,起重线固定柱在两个起重杆的后方,起重线固定在起重线固定柱上连接起重动臂与连接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臂塔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塔身、支撑底板、支撑柱、升降电梯、支撑平台、操控室、起重杆、起重固定杆、连接柱、起重动臂、伸缩滑动吊钩、起重线固定柱、起重线,支撑底板在塔身的下面,多个支撑柱位于支撑底板的两侧,升降电梯穿过塔身,支撑平台位于塔身的顶部,操控室在支撑平台上,两个起重杆位于操控室的两侧,连接柱连接两个起重杆,起重固定杆连接支撑平台与起重固定杆位于两个起重杆的中间,起重动臂在操控室与起重杆的右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敖佳顺黄健叶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颐东机械施工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