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管打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1109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E管打孔装置,包括支撑柱和卡环,所述卡环上设有锁紧螺母,所述卡环上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设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一端设有第一弧形板,所述支撑柱上设有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一端设有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二调节杆上设有自攻螺纹杆,所述第二弧形板上开设有通孔。该装置嵌套在PE管上,然后利用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实现该装置在PE管上的固定和定位,当进行连续打孔时无需拆除该装置,只需松动第一调节杆或者第二调节杆即可移动该装置,进行下一个孔的开设,操作方便简单;此外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的设置,使得该装置能够适应不同管径的PE管,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适应性。

A type of pipe perforat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ipe hole drilling device, including a support column and a clasp. The ring is provided with a locking nut. The clamping ring is provided with an adjusting hole. The adjustment hol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djusting rod, and one end of the first adjus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rc plate, and the supporting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adjusting rod and the second adjustment is arranged. One end of the rod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arc plates, and the second adjusting rods are provided with self tapping threaded rods, and the second arc plates are provided with through holes. The device is nested on the pipe, and then uses the first adjusting rod and second adjusting rod to fix and locate the device on the pipe. When the device is continuously punched, the device is not dismantled, and the first adjusting rod or second adjusting rod can be loosened to move the device, and the opening of the next hole is opened, and the operation is convenient and simple.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first adjusting rod and the second adjusting rod enables the device to adapt to PE pipes with different diameters,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E管打孔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PE管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E管打孔装置。
技术介绍
PE管的应用非常广泛,在PE管的应用中往往需要对PE管进行打孔,特别是在农业滴灌中;现有的对PE管进行打开大都为手动,存在定位不准、精度差,另外,现有的打孔器在连续打孔时需要反复重复拆装打孔,操作费力,不够简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E管打孔装置,打孔精度高,操作简单方便,能够适应不同管径的PE管,适应性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PE管打孔装置,包括支撑柱和铰接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的两个半环形的卡环,两个所述卡环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两侧,所述卡环远离所述支撑柱的端部设置有锁紧螺母,所述卡环上开设有若干个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螺纹装配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一弧形板,所述支撑柱上螺纹装配有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二调节杆上螺纹装配有自攻螺纹杆,所述第二弧形板上开设有供所述自攻螺纹杆穿过的通孔。优选地,所述第二弧形板与所述第二调节杆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二弧形板过盈配合,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二调节杆过盈配合。优选地,所述第一弧形板与所述第二弧形板上均设置有防滑橡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嵌套在PE管上,然后利用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实现该装置在PE管上的固定和定位,并通过自攻螺纹杆对PE管进行打孔,打孔精度高,当进行连续打孔时无需拆除该装置,只需松动第一调节杆或者第二调节杆即可移动该装置,进行下一个孔的开设,操作方便简单;此外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的设置,使得该装置能够适应不同管径的PE管,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适应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E管打孔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E管打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部分剖视);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柱、2-卡环、21-调节孔、3-第一调节杆、31-第一弧形板、4-第二调节杆、41-自攻螺纹杆、42-第二弧形板、5-锁紧螺母、6-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PE管打孔装置,包括支撑柱1和铰接设置在支撑柱1上的两个半环形的卡环2,两个卡环2对称设置在支撑柱1的两侧,卡环2远离支撑柱1的端部设置有锁紧螺母5,卡环2上开设有若干个调节孔21,调节孔21内螺纹装配有第一调节杆3,第一调节杆3的一端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一弧形板31,支撑柱1上螺纹装配有第二调节杆4,第二调节杆4的一端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二弧形板42,第二调节杆4上螺纹装配有自攻螺纹杆41,第二弧形板42上开设有供自攻螺纹杆41穿过的通孔。进一步的,第二弧形板42与第二调节杆4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6,轴承6的内圈与第二弧形板42过盈配合,轴承6的外圈与第二调节杆4过盈配合,其中第一弧形板31与第一调节杆3的连接方式与第二弧形板42与第二调节杆4的连接方式相同。进一步的,第一弧形板31与第二弧形板42上均设置有防滑橡胶。使用时,打开两个卡环2,将该装置嵌套在PE管上,然后通过锁紧螺母5将两个卡环2锁紧,随后根据PE管的管径和需要打孔的位置,旋转第一调节杆3和第二调节杆4,使其抵紧在PE管上,然后转动自攻螺纹杆41即可对PE管进行打孔;当需要对下一个孔进行开设时,只需松动第一调节杆3或者第二调节杆4即可移动该装置到下一个孔位打孔,操作简单,避免了重复拆卸安装打孔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中的该装置嵌套在PE管上,然后利用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实现该装置在PE管上的固定和定位,并通过自攻螺纹杆对PE管进行打孔,打孔精度高,当进行连续打孔时无需拆除该装置,只需松动第一调节杆或者第二调节杆即可移动该装置,进行下一个孔的开设,操作方便简单;此外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的设置,使得该装置能够适应不同管径的PE管,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适应性。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专利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专利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E管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和铰接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的两个半环形的卡环,两个所述卡环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两侧,所述卡环远离所述支撑柱的端部设置有锁紧螺母,所述卡环上开设有若干个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螺纹装配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一弧形板,所述支撑柱上螺纹装配有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二调节杆上螺纹装配有自攻螺纹杆,所述第二弧形板上开设有供所述自攻螺纹杆穿过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E管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和铰接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的两个半环形的卡环,两个所述卡环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两侧,所述卡环远离所述支撑柱的端部设置有锁紧螺母,所述卡环上开设有若干个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螺纹装配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一弧形板,所述支撑柱上螺纹装配有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二弧形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吉友李宗蓉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鑫麒麟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