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切开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0776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管切开导管,尤其是一种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切开导管,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切开导管,包括气管切开导管本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气管切开导管本体外壁上的通气管以及能向所述通气管内送入所需气流的气流输送控制装置,气流输送控制装置将气体输送进入通气管内后,通过通气管能在声门处形成讲话所需的气流。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在气管切开插管后,在清醒状态下能满足讲话的需求,有效实现气管切开患者与医务人员的语言交流,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Self controlled speech and subglottic suction tracheotomy cathet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racheotomy catheter, in particular to a self controlled speech and subglottic suction tracheotomy catheter,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According to the technical schem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the self controlled speech and the subglottic sputum aspiration tracheotomy catheter, including the tube of the tracheotomy tube, also include a ventilation tube set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tube of the tracheotomy tube, and a air flow control device capable of sending the required air into the air passage, and the air flow control. The device is used to transport gas into the vent pipe, and the airflow required for speech can be formed at the glottis through the ventilating tube. The invention has compact structure and can meet the demand of speech in sober state after the tracheotomy and intubation, effectively realizing the languag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racheotomy patient and the medical staff, and is convenient and safe to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切开导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管切开导管,尤其是一种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切开导管,属于医疗器械的

技术介绍
气管切开术用于危重病人急救,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目前,在利用气管切开导管术后,由于无法实现声门气流的流通,因此,气管切开病人清醒后仍然无法进行语言交流,部分患者可以通过纸笔写字交流,部分患者只能通过手势交流。这些交流方式极为不便,患者不能及时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图,无法有效地与医护人员或家属实现有效的沟通,给病情的早期发现与处理带来不便。同时,患者口腔痰液会积聚在患者声门和气管切开导管气囊之间,会形成良好的细菌培养基,不仅造成患者不适,还容易导致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给病情康复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切开导管,其结构紧凑,在气管切开插管后,在清醒状态下能满足讲话的需求,有效实现气管切开患者与医务人员的语言交流,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切开导管,包括气管切开导管本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气管切开导管本体外壁上的通气管以及能向所述通气管内送入所需气流的气流输送控制装置,气流输送控制装置将气体输送进入通气管内,通过通气管排出后能流经声门形成声带振动所需的气流。气管切开导管本体上还设置气囊以及用于对所述气囊进行充气的气囊充气管,所述气囊充气管上设置充气控制阀。在所述气管切开导管本体的尾端设置与所述气管切开导管本体以及通气管适配的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上设置能伸入气管切开导管本体内的导管连接定位管、能与通气管适配连接的通气连接定位管、用于与呼吸机适配的呼吸机连接管以及用于与气流输送控制装置连接的气流输送控制连接管;呼吸机连接管与导管连接定位管连通,气流输送控制连接管与通气连接定位管连通。所述气流输送控制装置与通气管间采用可分离连接,且通气管与气流输送控制装置分离后,能在通气管上安装用于吸痰的负压吸引装置。所述气流输送控制装置包括能按压的囊体以及与所述囊体连通的囊体输气管,囊体通过囊体输气管与通气管连通,按压囊体后能通过囊体输气管向通气管内输送气体。还包括用于控制气体流动方向的第一气体单向阀以及第二气体单向阀,第二气体单向阀位于囊体与囊体输气管的结合部。所述气流输送控制装置包括能抽吸气体的抽气机,所述抽气机的进气口设置过滤网,抽气机的出气口通过抽气送气管能与通气管连通。所述抽气送气管上设置能收纳湿化液体的湿化瓶,所述湿化瓶与抽气送气管连接并连通。所述湿化瓶与抽气送气管采用可分离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通气管位于气管切开导管本体的外壁,利用气流输送控制装置能向通气管内通入所需的气体,在气管切开导管本体插管后,通过通气管排出后能流经声门形成声带振动所需的气流,在气管切开插管患者清醒状态下能满足讲话的需求,有效实现气管切开患者与医务人员的语言交流;气流输送控制装置与通气管采用可分离连接,在分离后,将通气管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后,能实现吸痰操作,使用方便,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气流输送控制装置的另一种实施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气管切开导管本体、2-气囊、3-气囊充气管、4-充气控制阀、5-通气管、6-通气管出气口、7-接口、8-通气连接定位管、9-呼吸机连接管、10-连接接头、11-导管连接定位管、12-气流输送控制连接管、13-囊体输气管、14-囊体、15-第一气体单向阀、16-第二气体单向阀、17-抽气送气管、18-湿化瓶、19-抽气机以及20-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为了在气管切开插管后,在清醒状态下能满足讲话的需求,有效实现气管切开患者与医务人员的语言交流,本专利技术包括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外壁上的通气管5以及能向所述通气管5内送入所需气流的气流输送控制装置,气流输送控制装置将气体输送进入通气管5内,通过通气管5排出后能流经声门形成声带振动所需的气流。具体地,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可以采用现有常用的结构,其中,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上还设置气囊2以及用于对所述气囊2进行充气的气囊充气管3,所述气囊充气管3上设置充气控制阀4。气囊2包裹在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的头部,利用气囊充气管3以及充气控制阀4能对气囊2进行充气,在充气后,能利用充气控制阀4密封气囊2,气囊2、气囊充气管3以及充气控制阀4之间的具体连接配合过程与现有相一致,具体为本
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通气管5设置于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的外壁上,通气管5与切管切开导管本体1处于非连通状态,且通气管5的长度小于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的长度。通气管5的头端形成通气管出气口6,通气管出气口6位于气囊2的后方,通过气流输送控制装置能向通气管5进行气流输送与控制。当将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插入气管导管内时,通气管5的通气管出气口6位于声门的下方。由发声原理可知,当气流输送控制装置通过通气管5在声门处形成声带振动所需的气流时,在清醒状态下的切管切开插管患者能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从而能有效解决现有切管切开插管患者的语言交流问题。当切管切开插管患者能与医务人员进行语言交流后,能及时有效地向医务人员说明一些不易检查的早期病情,以便医务人员进行及时处理。进一步地,在所述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的尾端设置与所述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以及通气管5适配的连接接头10;所述连接接头10上设置能伸入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内的导管连接定位管11、能与通气管5适配连接的通气连接定位管8、用于与呼吸机适配的呼吸机连接管9以及用于与气流输送控制装置连接的气流输送控制连接管12;呼吸机连接管9与导管连接定位管11连通,气流输送控制连接管12与通气连接定位管8连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利用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进行呼吸支持时,需要将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与呼吸机等设备连接,为了提高连接的便捷性与可靠性,在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的尾端设置连接接头10,以通过连接接头10同时满足与呼吸机以及气流输送控制装置的连接配合。此外,在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的头端设置接口7,连接接头10安装于接口7上。连接接头10能安装于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的尾端,导管连接定位管11的外径与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的内径适配,导管连接定位管11能伸入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内,通气连接定位管8套在通气管5上,以达到同时与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以及通气管5的连接配合。连接接头10上设置呼吸机连接管9,通过呼吸机连接管9与呼吸机连接,通过气流输送控制连接管12能将通气管5与气流输送控制装置连通。在通过连接接头10连接后,不会影响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的正常使用,也不会影响通气管5的正常通气状态。进一步地,所述气流输送控制装置与通气管5间采用可分离连接,且通气管5与气流输送控制装置分离后,能在通气管5上安装用于吸痰的负压吸引装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当通气管5与气流输送控制装置分离后,且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后,通过通气管5与负压吸引装置的连接配合,能满足声门下吸痰的需求。负压吸引装置可以采用现有常用的负压装置,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此处不再赘述。如图1所示,所述气流输送控制装置包括能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切开导管,包括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外壁上的通气管(5)以及能向所述通气管(5)内送入所需气流的气流输送控制装置,气流输送控制装置将气体输送进入通气管(5)内,通过通气管(5)排出后能流经声门形成声带振动所需的气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切开导管,包括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外壁上的通气管(5)以及能向所述通气管(5)内送入所需气流的气流输送控制装置,气流输送控制装置将气体输送进入通气管(5)内,通过通气管(5)排出后能流经声门形成声带振动所需的气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切开导管,其特征是: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上还设置气囊(2)以及用于对所述气囊(2)进行充气的气囊充气管(3),所述气囊充气管(3)上设置充气控制阀(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切开导管,其特征是:在所述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的尾端设置与所述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以及通气管(5)适配的连接接头(10);所述连接接头(10)上设置能伸入气管切开导管本体(1)内的导管连接定位管(11)、能与通气管(5)适配连接的通气连接定位管(8)、用于与呼吸机适配的呼吸机连接管(9)以及用于与气流输送控制装置连接的气流输送控制连接管(12);呼吸机连接管(9)与导管连接定位管(11)连通,气流输送控制连接管(12)与通气连接定位管(8)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控讲话及声门下吸痰型气管切开导管,其特征是:所述气流输送控制装置与通气管(5)间采用可分离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宏张雷波汪昊星王志萍王军秦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圣诺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