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建军专利>正文

毛圈提花织物及制造方法和应用该方法的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1850607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两种毛圈提花织物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设备,一种毛圈提花织物是由高毛圈和低毛圈两部分组成图案,花型设计任意分布,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在普通毛圈提花织物制造设备的经纱导出部分增加毛经轴、经纱张力控制装置,该张力控制装置与主电机联动,控制一部分经纱的张力使之在打纬时和另一部分经纱的张力大小不一致,致使出现高低两种起毛圈高度;如再用割绒装置只将上述产品的长毛圈割断,就会新成另一种毛圈提花织物:割绒部分和毛圈部分按花型设计组成图案,割绒部分略高于毛圈部分或与毛圈部分持平,该产品触感好、提花美感性强,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经纬纱纺织物,更具体地涉及毛圈提花织物及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最常见的毛圈凸凹提花织物是由提花机在织物料造过程中把正面毛圈沉到织物被面,露出底布形成的凸凹毛圈织物,如在制造过程中将凸起的毛圈割断,就形成毛圈割绒织物;最近又出现一种高花毛圈织物,即织物表面由凸起的高毛圈提花部分和高度较低的割绒部分组成,其制造方法主要是所采用的经纱分强弱捻纱两部分,上机前弱捻纱上浆处理,下机后再将弱捻纱处理使其倒伏,经割绒机把强捻纱毛圈割断,再经过水处理膨松烘干,弱捻纱毛圈就竖直起来,形成高花毛圈织物。前一种凸凹毛圈提花织物存在触感较差和提花美感性差的缺点,后一种高花毛圈织物虽然触感和提花美感有改善,但存在的缺点是制造工艺复杂,涉及工序及设备较多,对纱支有特殊要求,制造成本高。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二种能够克服上述毛圈提花织物缺点,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而又触感好、提花美感性强的毛圈提花织物及制造方法和应用该方法的设备。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毛圈提花织物由经纱和纬纱织成,经纱包括地经和毛经,毛经起毛圈及毛圈提花,毛圈有高毛圈和低毛圈两部分,高低两部分毛圈可按花型设计任意分布,组成图案;其制造方法由普通毛圈提花织物制造方法改进所得,织造时每隔三根或四根或五根纬纱全程打纬一次,挤紧固定毛圈,在制造工艺中,控制毛经的导出张力,使在打纬时一部分毛经张力和另一部分毛经张力大小不一致,致使出现高低两种起毛圈高度,即张力大的经纱起毛圈高度较张力小的经纱起毛圈高度低,并通过提花工艺,织成由高毛圈和低毛圈组成的设计图案;使用该方法的设备由普通提花织机改进所得,即在原普通提花织机基础上增加一套毛经导出装置和毛经张力控制装置,张力控制装置与织机主电机联动,可控制一部分毛经的张力使之在打纬时和另一部分毛经的张力大小不一致。另一种毛圈提花织物,由经纱和纬纱织成,割绒部分和毛圈部分按花型设计组成图案,割绒部分略高于毛圈部分或与毛圈部分持平;其制造方法是在上述第一种织物方法基础上增加一道割绒工序,割绒装置只将长毛圈割断。由于采用了上述毛圈提花织物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设备,通过控制经纱的导出张力,可以织出高低毛圈混合分布的毛圈提花织物,高低毛圈可组成图案,如再经割绒后,织物同一平面上会产生任意花型割绒效果,且具有触感好、提花美感性强的优点;不需要特殊经纱和对经纱处理,制造工艺和设备简单,因而采用本方法生产的产品成本也较低。附图及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图2和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三个实施例的经纱导出张力控制装置结构原理图。图中,1.原毛经轴 2.新增毛经轴 3.4.毛经纱 5.摇臂 6.摆杆 7.摆杆触头 8.撞块 9.工控箱 10.凸块 11.传动轴 12.偏心轮 13.摩擦盘 14.电磁离合器 15.复位弹簧 16.曲轴盘 17.曲轴 18.凸块 19.20.接近开关 21.信号传导线 22.液压传动触头 23.液压泵 24.液压泵踏盘 25.液压制动器 26.曲轴盘外凸角 27.液压泵踏杆 28.液压传动导管 29.固定轴30.摇臂轴 31.张力弹簧 32.张力弹簧实施例一毛经张力控制装置曲信号传感部分、制动部分组成,制动部分为摩擦盘(13)固定在摇臂轴(30)上,电磁离合器(14)活动套接在摇臂轴(30)上且与摆杆(6)固定连接,摆杆(6)上部有复位弹簧(15),中部有摆杆触头(7)与曲轴盘(16)上的撞块(8)相对应,下部贴靠与传动轴(11)上固定连接的偏心轮(12)上,传动轴(11)与曲轴(17)的传动比为1∶3-5,与主电机联动;信号传感部分为接近开关(19、20)分别与曲轴盘(16)上的凸块(18)和传动轴(11)上的凸块(10)位置相对应,当两个接近开关(19、20)同时开启状态时,工控箱(9)控制电磁离合器(14)处于吸合状态,此时电磁离合器(14)与摩擦盘(13)紧密结合在一起,当此状态下,正好撞块(8)作用于摆杆触头(7),使得摆杆(6)摆动,进而带动摇臂(5)顺时针摆动,就使得毛经纱(4)的张力较毛经纱(3)的张力大,而此时也正好是处于全程打纬周期,故毛经纱(4)较毛经纱(3)起的毛圈高度低。由于传动轴(11)与曲轴(17)存在速度比,非全程打纬时,接近开关(19)单独闭合,电磁离合器(14)并不作用,故非全程打纬状态下,毛经纱(3)和毛经纱(4)的张力可视为是一致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避免张力作用使得毛经纱(3)起毛圈高度不均匀。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比,不同的是传感部分为液压传感,制动部分改为液压制动,其他部分相同。液压泵踏杆(27)一端活动连接在固定轴(29)上,另一端靠重力作用始终踏在液压泵踏盘(24)上,当液压泵踏盘(24)旋转将液压泵踏杆(27)托起到一定高度时,也处于旋转状态的曲轴盘外凸角(26)才会触压到液压传动触头(22),通过液压传动导管(28)将液压动力传动给液压制动器(25)。实施例三在现有提花设备基础上,增加一套毛经导出装置,只加大增加的摇臂上的张力弹簧(31)模量,使毛经纱(4)的张力始终大于毛经纱(3)的张力,这样也能实现高低毛圈的图案,与实施例一和二比较,结构简单,但缺点是毛经纱(3)的起毛高度不好控制均匀。实施例四在现有提花设备基础上,增加一套毛经导出装置,并且使两套摇臂的长度不一致,打纬时也会出现高低两种毛圈,摇臂长,毛经纱起毛圈高度就长,反之就短。结果类似于实施例三。权利要求1.一种毛圈提花织物,由经纱和纬纱织成,经纱包括地经和毛经,毛经起毛圈及毛圈提花,其特征在于毛圈有高毛圈和低毛圈两部分,高低两部分毛圈可按花型设计任意分布,组成图案。2.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圈提花织物的制造方法,由普通毛圈提花织物制造方法改进所得,织造时每隔三根或四根或五根纬纱全程打纬一次,挤紧固定毛圈,其特征在于在毛圈提花织物制造工艺中,控制毛经的导出张力,使在打纬时一部分毛经张力和另一部分毛经张力大小不一致,并通过提花工艺,织成由高毛圈和低毛圈组成的设计图案。3.权力要求2所述的毛圈提花织物制造方法所用设备,由普通提花织机改进所得,其特征在于增加一套毛经导出装置和毛经张力控制装置,张力控制装置与织机主电机联动,可控制一部分毛经的张力使之在打纬时和另一部分毛经的张力大小不一致。4.如权力要求3所述的毛圈提花织物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毛经张力控制装置由信号传感部分、制动部分组成,料动部分为摩擦盘(13)固定在摇臂轴(30)上,电磁离合器(14)活动套接在摇臂轴(30)上且与摆杆(6)固定连接,摆杆(6)上部有复位弹簧(15),中部有摆杆触头(7)与曲轴盘(16)上的撞块(8)相对应,下部贴靠与传动轴(11)固定连接的偏心轮(12)上,传动轴(11)与曲轴(17)的传动比为1∶3-5,与主电机联动;信号传感部分为接近开关(19、20)分别与曲轴盘(16)上的凸块(18)和传动轴(11)上的凸块(10)位置相对应,当两个接近开关(19、20)同时开启状态时,工控箱(9)控制电磁离合器(14)处于吸合状态,电磁离合器(14)与摩擦盘(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毛圈提花织物,由经纱和纬纱织成,经纱包括地经和毛经,毛经起毛圈及毛圈提花,其特征在于毛圈有高毛圈和低毛圈两部分,高低两部分毛圈可按花型设计任意分布,组成图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建军曾庆珠
申请(专利权)人:宋建军曾庆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