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儿科抢救监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0594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儿科抢救监护装置,包括承载底座、承载柱、诊疗床、防护罩、氧气瓶、监控摄像头、儿科监护仪、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及物联网数据处理系统,承载柱两端分别与承载底座上表面和诊疗床下表面铰接,防护罩包覆在诊疗床外,氧气瓶和儿科监护仪均通过定位机构安装在承载底座上,监控摄像头、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均安装通过滑轨安装在防护罩内表面并位于诊疗床正上方,物联网数据处理系统嵌于诊疗床侧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运行自动化程度高、集成化及模块化程度高,可极大的提高儿科急救作业的工作效率和救护作业便捷性及可靠性。

A pediatric rescue monitoring device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platfor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aediatric rescue monitoring device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platform, which includes the bearing base, the bearing colum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ed, the protective cover, the oxygen bottle, the monitoring camera, the pediatrics monitor, the temperature sensor, the humidity sensor, the loudspeaker, the microphone and the data connection system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e two ends of the bearing column are respectively loaded with the bearing column. The surface of the base and the surface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ed are hinged. The protective cover is covered with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ed. Both the oxygen bottle and the paediatric monitor are installed on the bearing base through the positioning mechanism. The monitoring camera, temperature sensor, humidity sensor, loudspeaker, microphone are installed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protective cover through the slide rails and are located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ed. Above, the Internet of things data processing system is embedded on the side surface of the treatment bed.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flexible and convenient use, 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 high integration and high modularization, and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of the pediatrics first aid operation and the convenience and reliability of the rescue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儿科抢救监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儿科治疗监护设备,确切地说是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儿科抢救监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儿科工作中,经常需要借助专用的抢救设备对患病儿童就行急救,采用生理体征检测的检测仪装置,实现对患者进行心跳、体温等参数进行检测作业。现有技术中的儿科抢救监护装置有以下几种:中国专利申请CN201510065342.6公开了一种儿科集成式监护抢救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设备操作台和操作台支撑腿,在操作台支撑腿下侧设置有滑轮,滑轮右侧设置有制动支撑杆,制动支撑杆下侧设置有刹车片,设备操作台左下侧设置有电源线输出口,电源线输出口下侧设置有电源导线,电源导线左侧设置有电源插头。中国专利申请CN201710939960.8公开了一种儿科临床集成式监护抢救装置,如图2所示,其包括床板,所述床板的下表面均匀分布有四个支柱,支柱的下端固定有万向轮,床板的右侧面后端固定有支块,支块的上表面和电动伸缩杆的下端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的上端和轴承的内环固定连接,轴承的外环通过安装架固定在顶板的下表面中间位置。中国专利申请CN201611088124.5公开了一种儿科集成式监护抢救装置,如图3所示,其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有四个,四个连接块之间平行并列设置,所述连接块的底端设有移动装置,连接块的顶端设有第一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的顶端设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底端中部设有内置电源,操作台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两根第一连接杆,位于同一侧的第一连接杆的端部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之间设有导轨,导轨有两根。现有的儿科抢救、监护装置虽然一定程度可以满足使用的需要,但当前的急救设备运行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均相对较低,且设备自身的集成化程度和模块化程度也相对较差;同时还不同程度存在数据通讯能力和处理能力不足的现象,从而严在重影响了儿科急救设备使用效率的同时,另导致急救医疗活动的效率受到极大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儿科急救设备,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儿科抢救监护装置,该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运行自动化程度高、集成化及模块化程度高,一方面可有效提高并儿童抢救设备数据检测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并极大的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另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设备运行的自动化程度、智能化程度及数据通讯能力,从而极大的提高儿科急救作业的工作效率和救护作业便捷性及可靠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儿科抢救监护装置,包括承载底座、承载柱、诊疗床、防护罩、氧气瓶、监控摄像头、儿科监护仪、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及物联网数据处理系统,承载柱两端分别与承载底座上表面和诊疗床下表面通过转台机构铰接,诊疗床位于承载底座正上方,且承载底座、承载柱、诊疗床同轴分布,承载底座下表面均布至少连个行走机构,且行走机构与物联网数据处理系统电气连接,诊疗床上表面设横截面呈“凵”状结构承载槽,且承载槽与诊疗床同轴分布,弹性床垫嵌于承载槽内,且弹性床垫上端面高出床板上端面0—10厘米,防护罩包覆在诊疗床外并通过导向滑轨与诊疗床侧表面滑动连接,并构成密闭腔体结构,氧气瓶和儿科监护仪均通过定位机构安装在承载底座上,其中氧气瓶通过导气管与防护罩相互连通,且导气管前端通过控制阀与防护罩内侧相互连通,所述的儿科监护仪的检测电极通过收线器安装在诊疗床侧表面进一步的,所述的监控摄像头、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均安装通过滑轨安装在防护罩内表面并位于诊疗床正上方,且监控摄像头、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轴线与诊疗床上端面呈0°—90°夹角。进一步的,所述的滑轨与诊疗床轴线平行分布,所述的物联网数据处理系统嵌于诊疗床侧表面,并分别与行走机构、转台机构、承载柱、诊疗床、防护罩、氧气瓶、监控摄像头、儿科监护仪、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电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行走机构包括机架、驱动机构、避震机构、行走轮、避障机构,所述的机架通过转台机构安装在承载底座下表面并与承载底座相互铰接,所述的行走轮通过避震机构与机架下表面相互连接,且行走轮轴线与承载底座下表面平行分布,所述的驱动机构和避障机构均安装在机架侧表面,其中所述的驱动机构通过传动轴与行走轮相互连接,所述的避障机构轴线与行走轮行走方向一致,并与水平面呈正负45°夹角。优选的,所述的夹角角度为α,α=30°+λ,所述的λ为调节因数,当抢救监护装置放置在医院时,λ为8-10°;当抢救监护装置放置在行驶的医疗救护车上时,λ为10-15°。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机构和避障机构均与物联网数据处理系统电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诊疗床包括床板、护栏、弹性床垫、换气风机、半导体制冷机构、电加热丝,所述的床板为横截面呈矩形的腔体结构,其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布若干透孔,所述的换气风机、半导体制冷机构、电加热丝均嵌于床板内,其中所述的半导体制冷机构、电加热丝均至少一个,并环绕床板轴线均布。进一步的,所述的换气风机轴线与透孔相互平行分布,所述床板侧表面与至少两条导向滑轨连接,且各导向滑轨均与床板轴线平行并以床板轴线对称分布,所述的护栏至少两个,以床板轴线对称分布在床板侧表面并与床板间通过棘轮机构相互铰接,且护栏高出床板上表面至少20厘米,所述的床板上表面设横截面呈“凵”状结构承载槽,且承载槽4与床板同轴分布,弹性床垫嵌于承载槽内,且弹性床垫上端面高出床板上端面0—10厘米。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柱为至少两级伸缩杆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机构为导向轨、定位螺栓及滑槽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的物联网数据处理系统,包括基于FPGA芯片为基础的数据处理单元、数据通讯总线单元、串口通讯单元、物联网无线数据通讯单元、物联网控制器、驱动单元,所述的数据通讯总线单元分别与基于FPGA芯片为基础的数据处理单元、串口通讯单元、物联网无线数据通讯单元、物联网控制器、驱动单元电气连接,所述的驱动单元与与行走机构、转台机构、承载柱、诊疗床、防护罩、氧气瓶、监控摄像头、儿科监护仪、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电气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运行自动化程度高、集成化及模块化程度高,可有效提高并儿童抢救设备数据检测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并极大的提高使用的舒适性;(2)本专利技术可有效的提高设备运行的自动化程度、智能化程度及数据通讯能力,从而极大的提高儿科急救作业的工作效率和救护作业便捷性及可靠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儿科集成式监护抢救装置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儿科临床集成式监护抢救装置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儿科集成式监护抢救装置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为诊疗床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如图4和5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儿科抢救监护装置,包括承载底座1、承载柱2、诊疗床3、防护罩4、氧气瓶5、监控摄像头6、儿科监护仪7、温度传感器8、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儿科抢救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承载底座、承载柱、诊疗床、防护罩、氧气瓶、监控摄像头、儿科监护仪、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及物联网数据处理系统,所述的承载柱两端分别与承载底座上表面和诊疗床下表面通过转台机构铰接,所述的诊疗床位于承载底座正上方,且承载底座、承载柱、诊疗床同轴分布,所述的承载底座下表面均布至少连个行走机构,且所述的行走机构与物联网数据处理系统电气连接,所述的防护罩包覆在诊疗床外并通过导向滑轨与诊疗床侧表面滑动连接,并构成密闭腔体结构,所述的氧气瓶和儿科监护仪均通过定位机构安装在承载底座上,其中所述的氧气瓶通过导气管与防护罩相互连通,且导气管前端通过控制阀与防护罩内侧相互连通,所述的儿科监护仪的检测电极通过收线器安装在诊疗床侧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儿科抢救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承载底座、承载柱、诊疗床、防护罩、氧气瓶、监控摄像头、儿科监护仪、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及物联网数据处理系统,所述的承载柱两端分别与承载底座上表面和诊疗床下表面通过转台机构铰接,所述的诊疗床位于承载底座正上方,且承载底座、承载柱、诊疗床同轴分布,所述的承载底座下表面均布至少连个行走机构,且所述的行走机构与物联网数据处理系统电气连接,所述的防护罩包覆在诊疗床外并通过导向滑轨与诊疗床侧表面滑动连接,并构成密闭腔体结构,所述的氧气瓶和儿科监护仪均通过定位机构安装在承载底座上,其中所述的氧气瓶通过导气管与防护罩相互连通,且导气管前端通过控制阀与防护罩内侧相互连通,所述的儿科监护仪的检测电极通过收线器安装在诊疗床侧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儿科抢救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监控摄像头、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均安装通过滑轨安装在防护罩内表面并位于诊疗床正上方,且监控摄像头、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轴线与诊疗床上端面呈0°—90°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儿科抢救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机构包括机架、驱动机构、避震机构、行走轮、避障机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霞黄宇涵侯洁王琳张涛董瑞
申请(专利权)人: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