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用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0562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运动用棒结构,涉及运动辅助用具技术领域,解决了运动棒不方便收纳的技术问题。该运动用棒结构包括第一棒体、第二棒体和锁紧套筒,第一棒体一端设有凹槽,第二棒体一端凸设有结合柱,结合柱具有末端部,末端部朝向伸出方向设有渐缩段,第二棒体通过结合柱伸入到凹槽内实现与第一棒体的组合连接,锁紧套筒套设在结合柱上,其外周面抵接于凹槽内壁上,锁紧套筒设有至少一个剖沟从而形成至少两个扩张部,扩张部对应于末端部围成开口,开口直径介于渐缩段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间,锁紧套筒能被第二棒体带动而使各扩张部受渐缩段推挤张开进而锁紧第一棒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棒可组合和拆开,方便收纳、节约空间。

Rod structure for motio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port rod structur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sports auxiliary appliance, and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inconvenient movement of the sports rod. The rod structure of the movement consists of a first rod, a second rod and a locking sleeve, a groove is set at one end of the first rod, a joint column is provided at one end of the second rod, the end part is combined with the end part, and the end part faces a gradual contraction section toward the extension direction. The second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rod through a combined column into the concave groove. The locking sleeve is set on the joint column and its outer surface is connected to the inner wall of the groove, and the locking sleeve has at least one dissection so as to form at least two expansion parts. The expansion part corresponds to the end of the opening, the opening diameter is between the maximum diameter and the minimum diameter of the gradually shrinking section, the locking sleeve can be driven by the second rod. Each expansion part is pushed and opened by the gradually shrinking section to lock the first bar body.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combined and disassembled for convenient storage and space sa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动用棒结构
本技术涉及运动辅助用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瑜伽运动用棒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逐步增强,越来越重视健身运动,通过健身运动能够有效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强健体魄。目前健身运动项目多种多样,较为常见的有健美操、瑜伽、慢跑、游泳等。在健身运动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借助健身器材来辅助健身运动。例如瑜伽健身运动的过程中,一般用瑜伽棒进行肌肉的伸展牵引运动。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但是现有的瑜伽棒其中棒体呈细长状而具有较长的长度,且不能变形或折叠,因而难以携带且不便于收纳,颇令使用者感到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用棒结构,该运动用棒结构为分段结构收纳时分离后长度短而方便收纳,使用时拼接在一起供使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棒体不能变形或折叠不方便收纳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运动用棒结构,包括第一棒体和第二棒体和锁紧套筒,其中:所述第一棒体一端设有沿其轴向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直径与所述第二棒体直径相同;所述第二棒体一端凸设有一结合柱,所述结合柱为渐缩结构,所述结合柱具有一末端部,所述末端部朝向其伸出方向设有一渐缩段,所述第二棒体通过所述结合柱伸入到所述凹槽内与所述第一棒体连接;所述锁紧套筒套设在所述结合柱上,所述锁紧套筒上沿轴向设有至少一个剖沟而将所述锁紧套筒切分形成至少两个扩张部,所有的所述扩张部末端对应所述末端部围成一开口,所述开口直径介于所述渐缩段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间,所述锁紧套筒插入到所述凹槽内时所述锁紧套筒的外周面抵接于所述凹槽内侧壁上,所述第一棒体能带动所述锁紧套筒旋转并向所述结合柱方向移动而使所述扩张部在所述渐缩段推挤作用下向外张开形成所述第二棒体与所述第一棒体之间的锁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结合柱上设置有外螺纹段,所述锁紧套筒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段相配合的内螺纹段。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末端部设有一伸出所述开口的挡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棒体和所述第二棒体上均设置有包覆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棒体远离所述凹槽的那一端、所述第二棒体远离所述结合柱的那一端均套设有软垫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紧套筒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包覆层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棒体为分段结构,包括第一分段体和第二分段体,所述结合柱和所述锁紧套筒设置在所述第一分段体一端,所述第一分段体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分段体上设置有第一结合柱和第一锁紧套筒,所述第一结合柱和所述结合柱的规格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锁紧套筒与所述锁紧套筒规格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分段体通过所述第一结合柱和所述第一锁紧套筒与所述第二分段体或所述第一棒体可拆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分段体长度介于所述第二分段体长度和所述第一棒体长度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棒体和所述第二棒体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将运动用棒设置成分体结构,棒体之间可进行组合连接也可以进行拆分,节约收纳空间,方便收纳。2、本技术通过设置成三节棒体,可形成两种长度的运动棒,丰富运动用棒的功能,提高使用灵活性。3、本技术通过设置锁紧套筒,可通过锁紧套筒实现棒体之间连接的锁紧和松开,使组合的运动用棒连接强度增大,提高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运动用棒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运动用棒结构一种实施例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运动用棒结构中第二棒体插入到第一棒体时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运动用棒结构在使用状态下的连接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运动用棒结构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二棒体拆分后的第一分段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运动用棒结构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二棒体拆分后的第二分段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棒体;11、包覆层;12、软垫套;13、凹槽;2、第二棒体;21、第一分段体;211、第一凹槽;22、第二分段体;221、第一结合柱;222、第一锁紧套筒;23、结合柱;231、外螺纹段;24、末端部;241、渐缩段;242、直柱段;243、挡块;3、锁紧套筒;31、内螺纹段;32、剖沟;33、扩张部;34、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运动用棒结构,其包括第一棒体1、第二棒体2和锁紧套筒3,第一棒体1、第二棒体2和锁紧套筒3能够组合为一完整的棒结构供运动使用,第一棒体1外部设有一包覆层11,且一端套设有方便抓握的软垫套12,借以提高使用者抓握的舒适性。该第一棒体1的另一端设有沿轴向向内凹的凹槽13;第二棒体2如同前述该第一棒体1,第二棒体2外侧设有一包覆层11,且一端套设一软垫套12,该第二棒体2另一端则伸出一结合柱23,结合柱23为减缩结构,结合柱23外周上设外螺纹段231,该结合柱23末端具有末端部24,末端部24朝向其伸出方向设有一外径逐渐减小的渐缩段241、直柱段242和挡块243,第二棒体2是通过结合柱23插设于第一棒体1的凹槽13中。如图3所示,锁紧套筒3内侧壁上设有内螺纹段31,锁紧套筒3通过内螺纹段31与结合柱23的外螺纹段231相螺接,从而锁紧套筒3可活动的套接于结合柱23上,锁紧套筒3的外径与凹槽13的内径相等,当第二棒体2插入到第一棒体1的凹槽13内时,锁紧套筒3的外周面可抵接于凹槽13的内侧壁上,从而第一棒体1可利用该锁紧套筒3与凹槽13之间的摩擦力带动该锁紧套筒3同步动作,第一棒体1与第二棒体2相互旋转时锁紧套筒3会随之旋转,锁紧套筒3旋转时由于锁紧套筒3与结合柱23之间的螺接连接方式,使得锁紧套筒3会向结合柱23方向移动,由于锁紧套筒3上设有至少一个剖沟32,剖沟32深度小于锁紧套筒3长度,从而使锁紧套筒3形成至少两个扩张部33,各扩张部33因此具有可稍微变形的弹性而可在受力后彼此张开,各扩张部33延伸至结合柱23的末端部24的直柱段242处,并围成一开口34,开口34直径介于渐缩段241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间,且小于挡块243的外径。如图4所示,本申请在组合第一棒体1和第二棒体2时,是利用锁紧套筒3卡接于第一棒体1的凹槽13中,使第一棒体1在转动时可同步控制该锁紧套筒3转动,该锁紧套筒3进而沿结合柱23螺旋移动,使各扩张部33自该直柱段242移动至渐缩段241处,此时,由于该渐缩段241具有比开口34直径大的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动用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棒体(1)和第二棒体(2)和锁紧套筒(3),其中:所述第一棒体(1)一端设有沿其轴向向内凹陷的凹槽(13),所述凹槽(13)直径与所述第二棒体(2)直径相同;所述第二棒体(2)一端凸设有一结合柱(23),所述结合柱(23)为渐缩结构,所述结合柱(23)具有一末端部(24),所述末端部(24)朝向其伸出方向设有一渐缩段(241),所述第二棒体(2)通过所述结合柱(23)伸入到所述凹槽(13)内与所述第一棒体(1)连接;所述锁紧套筒(3)套设在所述结合柱(23)上,所述锁紧套筒(3)上沿轴向设有至少一个剖沟(32)而将所述锁紧套筒(3)切分形成至少两个扩张部(33),所有的所述扩张部(33)末端对应所述末端部(24)围成一开口(34),所述开口(34)直径介于所述渐缩段(241)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间,所述锁紧套筒(3)插入到所述凹槽(13)内时所述锁紧套筒(3)的外周面抵接于所述凹槽(13)内侧壁上,所述第一棒体(1)能带动所述锁紧套筒(3)旋转并向所述结合柱(23)方向移动而使所述扩张部(33)在所述渐缩段(241)推挤作用下向外张开形成所述第二棒体(2)与所述第一棒体(1)之间的锁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用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棒体(1)和第二棒体(2)和锁紧套筒(3),其中:所述第一棒体(1)一端设有沿其轴向向内凹陷的凹槽(13),所述凹槽(13)直径与所述第二棒体(2)直径相同;所述第二棒体(2)一端凸设有一结合柱(23),所述结合柱(23)为渐缩结构,所述结合柱(23)具有一末端部(24),所述末端部(24)朝向其伸出方向设有一渐缩段(241),所述第二棒体(2)通过所述结合柱(23)伸入到所述凹槽(13)内与所述第一棒体(1)连接;所述锁紧套筒(3)套设在所述结合柱(23)上,所述锁紧套筒(3)上沿轴向设有至少一个剖沟(32)而将所述锁紧套筒(3)切分形成至少两个扩张部(33),所有的所述扩张部(33)末端对应所述末端部(24)围成一开口(34),所述开口(34)直径介于所述渐缩段(241)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间,所述锁紧套筒(3)插入到所述凹槽(13)内时所述锁紧套筒(3)的外周面抵接于所述凹槽(13)内侧壁上,所述第一棒体(1)能带动所述锁紧套筒(3)旋转并向所述结合柱(23)方向移动而使所述扩张部(33)在所述渐缩段(241)推挤作用下向外张开形成所述第二棒体(2)与所述第一棒体(1)之间的锁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用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柱(23)上设置有外螺纹段(231),所述锁紧套筒(3)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段(231)相配合的内螺纹段(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用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部(24)设有一伸出所述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云云
申请(专利权)人:川扬塑胶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