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良慧专利>正文

监测静脉输液的监测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0530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监测静脉输液的监测报警装置,包括监测机构及报警机构,监测机构附着于人体的静脉注射处,并在人体的静脉注射处的皮肤的表面面积变化超过额定值后,传输报警信号至报警机构,由报警机构发出声音、光线或振动提醒医务人员。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及时发现注射漏液、并在注射漏液后发出警报的监测静脉输液的监测报警装置,从而避免因漏液对被输液者造成伤害。

Monitoring and alarm device for monitoring intravenous infus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onitoring and alarm device for monitoring intravenous infusion, including monitoring mechanism and alarm mechanism. The monitoring mechanism is attached to the intravenous injection place of the human body. After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skin in the body of the human body is changed beyond the rated value, the alarm signal is transmitted to the alarm mechanism and the sound is issued by the alarm mechanism. A light or vibration reminding the medical staff. Using the above schem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onitoring and alarm device for monitoring the intravenous infusion in time and sending an alarm after the injection of leakage liquid, so as to avoid the damage caused by leak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监测静脉输液的监测报警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设施,具体涉及一种监测静脉输液的监测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液体静压或机械压力原理将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由于其治疗层面广、人体刺激小,所被广泛应用。而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液体渗漏到血管外组织间隙的现象,如果漏液持续且没及时发现的话,一些特殊药物会对人体带来局部伤害,例如细胞毒性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等,另外,漏液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皮肤下的血管会被漏液所压迫,导致皮肤坏死,更甚者会导致肢体坏死。上述情况集中出现于对输液状况观察不便的情况下,例如手术室内患者麻醉后输液部位被无菌铺巾覆盖,或者是由于患者缺乏自主行为能力,如意识不清、昏迷的患者,故需要对静脉输液状况进行时刻监测的装置来避免上述恶劣状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及时发现注射漏液、并在注射漏液后发出警报的监测静脉输液的监测报警装置,从而避免因漏液对被输液者造成伤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监测机构及报警机构,所述的监测机构附着于人体的静脉注射处,并在人体的静脉注射处的皮肤的表面面积变化超过额定值后,传输报警信号至报警机构,由报警机构发出声音、光线或振动提醒医务人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监测机构对静脉注射处的皮肤的表面面积进行检测,从而推断静脉输液是否存在漏液及漏液程度,在漏液达到一定程度后,报警机构及时报警,提醒医务人员,及时处理输液异常,从而避免因漏液对被输液者造成伤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监测机构由柔性薄膜、可形变导电材料及电阻检测模块组成,所述的柔性薄膜包括层叠设置的上柔性薄膜层和下柔性薄膜层,所述的上柔性薄膜层和下柔性薄膜层之间构成固定可形变导电材料的固定腔,所述的可形变导电材料分别设置有衔接于电阻检测模块并延伸至柔性薄膜外的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性薄膜将可形变导电材料进行固定并附着于皮肤表层,当静脉输液漏液时鼓起的皮肤扩张导致导电材料形变,根据可形变导电材料的电学特性,可形变导电材料被形变后电阻会产生变化,由电阻检测模块检测电阻变化后得知柔性薄膜产生变化。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上柔性薄膜层或下柔性薄膜层设置有黏着于皮肤的粘料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粘料部,使柔性薄膜在使用时可直接附着于皮肤,无需胶带配合进行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可形变导电材料设置有与人体的静脉注射处相对应且呈螺旋状的感应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人体的静脉注射处的鼓起是以静脉注射处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将可形变导电材料的感应部排布呈螺旋状,并在使用时将螺旋状中心与人体的静脉注射处相对,能够快速且准确通过电阻变化感应皮肤的表面面积的变化,从而提高监测灵敏性,及时发现输液异常,可形变导电材料也可以其他形式排布,例如平行排布,U形排布等等。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监测机构还包括PCB板,所述的PCB板设置有控制电路,所述的电阻检测模块的检测数据以有线或无线的传输方式传输至控制电路并比对后,如超过额定数值,以有线或无线的传输方式启动报警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电路将电阻检测模块得出的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在超过额定值后控制报警机构报警,使装置更加智能化,无论检测数据的传输及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的传输,均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有线或无线的传输方式之间进行调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监测机构还包括配有第一腕带的盒体,所述的PCB板及电阻检测模块安装于该盒体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于安装的PCB板及电阻检测模块的盒体,由第一腕带佩戴于被输液者的手腕处,随被输液者的手腕移动,保证装置的稳定安装,避免因装置的错位影响准确监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报警机构为安装于PCB板的蜂鸣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蜂鸣器在输液异常时可以发出尖锐的声音提醒医务人员,也可用其他声音发生器代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报警机构为配有第二腕带的震动马达。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腕带可佩戴于医务人员的手腕上,在输液异常时震动马达发出震动提醒医务人员,也可用其他震动发生器代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报警机构为安装于PCB板的LED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LED灯在输液异常时发出闪烁的灯光提醒医务人员,也可用其他光线发生器代替。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传输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柔性薄膜及可形变导电材料的爆炸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监测静脉输液的监测报警装置,包括监测机构及报警机构1,监测机构附着于人体的静脉注射处,并在人体的静脉注射处的皮肤的表面面积变化超过额定值后,传输报警信号至报警机构1,由报警机构1发出声音、光线或振动提醒医务人员,监测机构对静脉注射处的皮肤的表面面积进行检测,从而推断静脉输液是否存在漏液及漏液程度,在漏液达到一定程度后,报警机构1及时报警,提醒医务人员,及时处理输液异常,从而避免因漏液对被输液者造成伤害。监测机构由柔性薄膜2、可形变导电材料3及电阻检测模块4组成,柔性薄膜2包括层叠设置的上柔性薄膜层21和下柔性薄膜层22,上柔性薄膜层21和下柔性薄膜层22之间构成固定可形变导电材料3的固定腔,可形变导电材料3分别设置有衔接于电阻检测模块4并延伸至柔性薄膜外的第一连接端31及第二连接端32,柔性薄膜2将可形变导电材料3进行固定并附着于皮肤表层,当静脉输液漏液时鼓起的皮肤扩张导致导电材料3形变,根据可形变导电材料3的电学特性,可形变导电材料3被形变后电阻会产生变化,由电阻检测模块4检测电阻变化后得知柔性薄膜2产生变化,柔性薄膜2可采用塑料薄膜、聚脂薄膜等类似材料,可形变导电材料3可采用导电硅胶等类似材料,电阻检测模块4可型号为AY-RMModule等现有模块。上柔性薄膜层21或下柔性薄膜层22设置有黏着于皮肤的粘料部23,增设粘料部23,使柔性薄膜2在使用时可直接附着于皮肤,无需胶带配合进行固定。可形变导电材料3设置有与人体的静脉注射处相对应且呈螺旋状的感应部33,由于人体的静脉注射处的鼓起是以静脉注射处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将可形变导电材料3的感应部33排布呈螺旋状,并在使用时将螺旋状中心与人体的静脉注射处相对,能够快速且准确通过电阻变化感应皮肤的表面面积的变化,从而提高监测灵敏性,及时发现输液异常。监测机构还包括PCB板5,PCB板5设置有控制电路,电阻检测模块4的检测数据以有线或无线的传输方式传输至控制电路并比对后,如超过额定数值,以有线或无线的传输方式启动报警机构1,控制电路将电阻检测模块4得出的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在超过额定值后控制报警机构1报警,使装置更加智能化,无论检测数据的传输及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的传输,均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有线或无线的传输方式之间进行调整,有线的传输方式即通过导线连接,而无线的传输方式可为wifi模块、蓝牙模块、红外模块等,控制电路的比对过程可由现有的微处理器完成,型号例如14305R-2000等。监测机构还包括配有第一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监测静脉输液的监测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机构及报警机构,所述的监测机构附着于人体的静脉注射处,并在人体的静脉注射处的皮肤的表面面积变化超过额定值后,传输报警信号至报警机构,由报警机构发出声音、光线或振动提醒医务人员,所述的监测机构包括柔性薄膜、可形变导电材料及电阻检测模块,所述的柔性薄膜包括层叠设置的上柔性薄膜层和下柔性薄膜层,所述的上柔性薄膜层和下柔性薄膜层之间构成固定可形变导电材料的固定腔,所述的可形变导电材料分别设置有衔接于电阻检测模块并延伸至柔性薄膜外的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监测静脉输液的监测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机构及报警机构,所述的监测机构附着于人体的静脉注射处,并在人体的静脉注射处的皮肤的表面面积变化超过额定值后,传输报警信号至报警机构,由报警机构发出声音、光线或振动提醒医务人员,所述的监测机构包括柔性薄膜、可形变导电材料及电阻检测模块,所述的柔性薄膜包括层叠设置的上柔性薄膜层和下柔性薄膜层,所述的上柔性薄膜层和下柔性薄膜层之间构成固定可形变导电材料的固定腔,所述的可形变导电材料分别设置有衔接于电阻检测模块并延伸至柔性薄膜外的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静脉输液的监测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柔性薄膜层或下柔性薄膜层设置有黏着于皮肤的粘料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静脉输液的监测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形变导电材料设置有与人体的静脉注射处相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良慧吴志鹏周宗伟高伟阳蒋学佩董鸯鸯
申请(专利权)人:杨良慧吴志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