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胜千专利>正文

拉链下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023 阅读:4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拉链下止,它是在可挠曲的二条链带上和许多链齿一起成型出二个形状不同而且可以互相扣合的下止构件,利用两个下止构件的特殊扣合构造,只要把链齿分合构件,即拉链头,滑过该处,即可强迫作永久性的扣合,但却可以完全防止链齿分合构件滑脱。既可免去另外制造冂型下止的麻烦,又可省去另外把型下止钉入拉链下端的麻烦。制造简单,免安装。(*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拉链,特别是涉及不但制造上非常方便而且扣合效果非常牢固的拉链下止。自从专利技术拉链以来,由于它带给我们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因此已经普遍地被使用。目前拉链依照使用型态的不同,可分为两种。其中一种应用在外衣夹克,两条链齿可以完全分开。而另一种则普遍应用在裤拉链,手提袋拉链,它的两条链齿是由下止相连且不可分开。如附图说明图1、2、3所示的现有拉链,它是在两条链齿射出成型在两条可挠曲的链带(以织物编织而成)之后,再把金属制成的常用“冂”型下止11的两端分别像订书钉一般地钉入链齿12的下端,而把链齿12下端固接在一起。这种下止具有下列缺点1.必须另外冲制金属材质的冂型下止,制造上多一道手续。2.冂型下止冲制完成之后,还必须另外用人工或另外用专用机械把冂型下止钉入拉链下端,制造手续麻烦。本专利技术人曾经构想是否可以把下止与拉链的链齿一体成型,如此一来便可以省去另外制造冂型的现有金属下止,也可以免去另外把冂型的现有下止钉入拉链下端的麻烦。构想虽好,但在研究之初却遭遇到下列问题链齿分合构件既然可以滑过下止进入链齿区,那么如何防止链齿分合构件滑脱?乍看之下,前述两项问题似乎是彼此矛盾,但经过本专利技术人巧妙研究之后,终于克服前述的矛盾问题,研创出一种理想的拉链下止。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而提出一种不但制造上非常方便而且扣合效果非常牢固的崭新的拉链下止。本技术提供一种拉链下止,该拉链下止是设于等距地设有链齿的两挠曲链带上,以防止链齿分合构件滑脱上述拉链下止,其中,该拉链下止包含第一下止构件,该第一下止构件以射出成型方式成型于上述两条可挠曲链带之中的其中一条可挠曲链带上,该第一下止构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扣合部,该第一扣合部具有两个扣合钳,该两扣合钳自上述第一下止构件延伸,并在该两扣合钳之间形成扣合缺口;扣合空间,该扣合空间是成型于上述两个扣合钳所围成的凹入空间;第二下止构件,该第二下止构件以射出成型方式成型于上述两条可挠曲链带之中的另外一条可挠曲链带上,该第二下止构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扣合部,该第二扣合部得与上述第一下止构件的第一扣合部互相扣合,该第二扣合部具有扣合颈,该扣合颈是衔合于上述第一下止构件的扣合缺口内;扣合轭,该扣合轭是延伸自上述扣合颈,该扣合轭是扣合于上述第一下止构件的扣合空间内。上述的拉链下止,其中的该第一下止构件的第一扣合部靠近上述链齿的一端以及该第二下止构件的第二扣合部靠近上述链齿的一端,均各自具有直角状或锐角状的扣钩互相勾扣,以防止上述链齿分合构件分开已经互相扣合的第一下止构件及第二下止构件。上述的拉链下止,其中该第一下止构件及第二下止构件二个下止构件之中,至少有一个下止构件沿着上述可挠曲链带延伸方向所定义的宽度,是大于上述可挠曲链带延伸方向所定义的宽度,以防止上述拉链分合构件越过已互相扣合的第一下止构件及第二止构件。上的拉链下止,其中该第一下止构件的扣合空间还具有扣合肋,且第二下止构件的扣合轭还具有扣合槽,该扣合槽是与上述扣合肋衔合,以防止上述第一下止构件及第二下止构件沿着垂直于上述可挠曲链带的平面互相错离而分开。上述的拉链下止,其中该第一下止构件及/或该第二下止构件还具有避让空间,使该第一下止构件远离上述链齿的一端与该第二下止构件远离上述链齿的一端,得以互相逼近而暂时减缩上述拉链下止的局部宽度,以便让上述链齿分合构件顺利地越过上述拉链下止而滑入上述链齿。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详述如下,其中图1为现有拉链下止钉入前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现有拉链下止钉入后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沿图2中的线3-3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拉链下止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的拉链下止的剖视图;及图6为沿图5中的线5-5的剖视图。请参阅图4、5所示,本技术的拉链下止20是设于两条可挠曲链带21、22下端,可挠曲链带21、22均等距地设有许多链齿23,利用链齿分合构件24滑行于两排链齿23之间,可以分开或啮合两排链齿23。本技术的拉链下止20包含第一下止构件25及第二下止构件26。其中第一下止构件25是以射出成型方式成型于上述两条可挠曲链带21、22之中的其中一条可挠曲链带21,该第一下止构件25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扣合部27,该第一扣合部27具有两个扣合钳29、30,该两扣合钳29、30是自上述第一下止构件25延伸,并在该两扣合钳29、30之间形成扣合缺口37,及扣合空间31,该扣合空间31是成型于上述两个扣合钳29、30所围成的凹入空间。上述第二下止构件26是以射出成型方式成型于上述两条可挠曲链带21、22之中的另外一条可挠曲链带22上,该第二下止构件26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扣合部32,该第二扣合部32得与上述第一下止构件25的第一扣合部27互相扣合,该第二扣合部32具有扣合颈33,该扣合颈33是与上述第一下止构件25的扣合缺口37衔合;扣合轭34,该扣合轭34是延伸自上述扣合颈33,该扣合轭34是扣合于上述第一下止构件25的扣合空间31内。其中第一下止构件25及第二下止构件26等二个下止构件之中,至少有一个下止构件25或26沿着上述可挠曲链带21或22延伸方向所定义的宽度,是大于上述链齿23沿着上述链带21或22延伸方向所定义的宽度,以防止上述拉链分合滑动构件24越过已互相扣合的第一下止构件及第二下止构件,如图4、5所示,第一扣合部27及第二扣合部32靠近链齿23的一端还具有直角状或锐角状的扣钩39、40,可以牢固地互相勾扣,也可以加强第一下止构件25及第二下止构件26两者之间的扣合作用,能够有效防止链齿分合构件24中的破分楔41分开已经互相扣的第一下止构件25及第二下止构件26。第一下止构件25的扣合空间31还具有扣合肋35,且第二下止构件26的扣合轭34还具有扣合槽36,该扣合槽36是与上述扣合肋35衔合,以防止上述第一下止构件25及第二下止构件26沿着垂直于上述可挠曲链带面的方向错离而分开。上述第一下止构件25和/或上述第二下止构件26得进一步具有避让空间38,使该第一下止构件25远离上述链齿23的一端以及该第二下止构件26远离上述链齿23的一端,得以互相逼近而暂时局部减缩整个拉链下止20下端的局部宽度,以便让上述链齿分合构件24顺利地越过上述拉链下止20而滑入上述链齿23。由上述说明可知,本技术具有下列特点1.本技术的拉链下止可以和链齿利用同一组射出成型模具同时射出成型,免去另外制造冂型金属质的现有下止。制造上更简便、更快速。2.本技术的拉链下止只需利用链齿分合构件滑过即可作永久性的互相扣合,而且不会被链齿分合构件所分开。省去另外把现有冂型下止以手工或另外的专用机械钉入拉链下端的麻烦。免去安装上的麻烦,使安装更方便。权利要求1.一种拉链下止,该拉链下止是设于等距地设有链齿的两挠曲链带上,以防止链齿分合构件滑脱上述拉链下止,其特征在于,该拉链下止包含第一下止构件,该第一下止构件以射出成型方式成型于上述两条可挠曲链带之中的其中一条可挠曲链带上,该第一下止构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扣合部,该第一扣合部具有两个扣合钳,该两扣合钳自上述第一下止构件延伸,并在该两扣合钳之间形成扣合缺口;扣合空间,该扣合空间是成型于上述两个扣合钳所围成的凹入空间;第二下止构件,该第二下止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链下止,该拉链下止是设于等距地设有链齿的两挠曲链带上,以防止链齿分合构件滑脱上述拉链下止,其特征在于,该拉链下止包含:第一下止构件,该第一下止构件以射出成型方式成型于上述两条可挠曲链带之中的其中一条可挠曲链带上,该第一下止构件具有 至少一个第一扣合部,该第一扣合部具有:两个扣合钳,该两扣合钳自上述第一下止构件延伸,并在该两扣合钳之间形成扣合缺口;扣合空间,该扣合空间是成型于上述两个扣合钳所围成的凹入空间;第二下止构件,该第二下止构件以射出成型方式成型于上述两条可挠 曲链带之中的另外一条可挠曲链带上,该第二下止构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扣合部,该第二扣合部得与上述第一下止构件的第一扣合部互相扣合,该第二扣合部具有:扣合颈,该扣合颈是衔合于上述第一下止构件的扣合缺口内;扣合轭,该扣合轭是延伸自上述扣合颈,该扣合轭是扣合于上述第一下止构件的扣合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胜千
申请(专利权)人:周胜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