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甘一凡专利>正文

无梭织机润滑油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9960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梭织机润滑油及制备方法,它由聚α-烯烃油或双酯、矿物油、氨基酸硫代酯或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硫代烯烃棉子油或苯三唑脂肪胺盐、高碱值合成磺酸钙或超碱值合成磺酸钙、硫磷丁辛基锌盐或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或硫磷伯仲醇基锌盐或硫磷伯醇基锌盐、苯三唑衍生物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成本低,性能稳定、无污染,适用于各种不同型号的无梭织机及类似润滑条件和要求的机械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梭织机润滑油,适用于喷气、剑杆、喷水等无梭织机及类似润滑条件和要求的机械设备的润滑。同时还涉及到无梭织机润滑油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大批的效率高、工艺适用范围广的无梭织机。目前市场中存在的布机润滑油有锭子油、布机油。它们均是矿物油添加少量的低效添加剂而成。其使用性能(如使用寿命、润滑强度等)不能满足高档无梭织机的润滑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无梭织机取代有梭织机是不可阻挡的潮流。由于无梭织机运转速度高、润滑部位复杂,原牌号的布机油已经不能满足该设备的润滑要求,根据厂家的建议,一般多使用进口齿轮油替代。这种状况不仅设备运转存本高,而且不科学、规范。经检索未发现无梭织机润滑油的公开或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梭织机润滑油,该润滑油成本低,性能稳定、无污染,适用于各种不同型号的无梭织机及类似润滑条件和要求的机械设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无梭织机润滑油的方法,方法易行,操作方便,生产工艺简便、无污染。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采用合成烃润滑油或有机酯,合成烃润滑油它包括聚α-烯烃油、烷基苯、聚异丁烯、合成环烷烃,有机酯它包括双酯、多元醇酯、聚酯和矿物油(矿物油为碳链长度在C30左右主要是烷烃的有机混合物)为基础油。本专利技术采用聚α-烯烃油或双酯和矿物油,按比例混合成基础油,在基础油中加入抗磨剂(氨基硫代酯)T323或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T352)或T301或T304或T305或T306或T307或T309或T321或T322等,然后添加清净剂(高碱值合成磺酸钙)T106或超碱值合成磺酸钙(T107)或T104或T105或T108或T109等,再添加油性剂(硫代烯烃棉子油)T405或苯三唑脂肪胺盐(T406)或(T405),再后添加抗氧抗腐剂(硫磷丁辛基锌盐)T202或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T203)或硫磷伯仲醇基锌盐(T204)或T205润滑油添加剂,抗氧剂为苯三唑衍生物(T551)。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原料重量比制成原料 百分比聚α-烯烃油或双酯 20-70矿物油20-70氨基酸硫代酯(T323)或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4 硫代烯烃棉子油(T405)或苯三唑脂肪胺盐(T406)2高碱值合成磺酸钙(T106)或超碱值合成磺酸钙(T107)2硫磷丁辛基锌盐(T202)或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T203)或硫磷伯仲醇基锌盐(T204)或T2051.8苯三唑衍生物(T551)0.2一种无梭织机润滑油制备步骤是A、烃类矿物油加热搅拌加入聚α-烯烃油或双酯合成油,温度控制125-135℃脱出水汽,便得到一种基础油;B、基础油降温,温度控制在75-85℃,在基础油中依次加入氨基硫代酯(T323)或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T352)、高碱值合成磺酯钙(T106)或超碱值合成磺酸钙(T107)、硫代烯烃棉子油(T405)或苯三唑脂肪胺盐(T406)、硫磷丁辛基锌盐(T202)或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T203)或硫磷伯仲醇基锌盐(T204)或硫磷伯醇基锌盐(T205)、苯三唑衍生物(T551);C、搅拌,温度控制在75-85℃,时间为42-50分钟,取样分析合格后放置,温度25-35℃后装桶,便得到一种润滑油。本专利技术有以下优点1、采用“半合成油”(部分合成油、部分矿物油)做基础油,产品性能稳定,使用周期长;2、选用新型添加剂,并用正交法优选配方,具有优良的粘温性能; 3、一油可满足织机的多个部位的润滑要求。方便了用户,杜绝了现场误用油的可能性;4、使用该产品,用户用油存本可降低约30%;5、生产工艺简便、无污染;6、该产品适用性强,经厂家实际试用,该产品完全能满足各种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无梭织机的润滑要求。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其重量配比如下 其具体步骤是A、矿物油加热搅拌,加入聚α-烯烃油或双酯合成油,温度控制在125或128或130或132或135℃脱出水汽,便得到一种基础油;B、基础油降温,温度控制在75或78或81或83或85℃,然后在基础油中依次加入抗磨剂、清净剂、油性剂、抗氧抗腐剂,抗磨剂为氨基硫代酯(T323)或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T352),清净剂为高碱值合成磺酸钙(T106)或超碱值合成磺酸钙(T107),油性剂为硫代烯烃棉子油(T405)或苯三唑脂肪胺盐(T406),抗氧抗腐剂为硫磷丁辛基锌盐(T202)或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T203)或硫磷伯仲醇基锌盐(T204)或硫磷伯醇基锌盐(T205),抗氧剂T551苯三唑衍生物;C、搅拌,温度控制在75或77或79或81或83或85℃,时间为42或44或45或47或78或50分钟;D、取样分析后放置,装桶,温度在25-35℃之间均可,便得到一种润滑油。实施例2其重量配比如下 实施例2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 其重量配比如下 实施例3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将双酯和聚α-烯烃油混合后再与矿物油混合。权利要求1.一种无梭织机润滑油,它由以下原料重量比制成原料百分比聚α-烯烃油或双酯 20-70%矿物油 20-70%氨基酸硫代酯或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4%硫代烯烃棉子油或苯三唑脂肪胺盐 2%高碱值合成磺酸钙或超碱值合成磺酸钙 2%硫磷丁辛基锌盐或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或硫磷伯仲醇基锌盐或硫磷伯醇基锌盐 1.8%苯三唑衍生物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梭织机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原料重量比制成原料百分比聚α-烯烃油或双酯 30-60%矿物油 30-60%氨基酸硫代酯或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4%硫代烯烃棉子油或苯三唑脂肪胺盐 2%高碱值合成磺酸钙或超碱值合成磺酸钙 2%硫磷丁辛基锌盐或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或硫磷伯仲醇基锌盐或硫磷伯醇基锌盐 1.8%苯三唑衍生物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梭织机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原料重量比制成原料百分比聚α-烯烃油或双酯 40-50%矿物油 40-50%氨基酸硫代酯或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4%硫代烯烃棉子油或苯三唑脂肪胺盐 2%高碱值合成磺酸钙或超碱值合成磺酸钙 2%硫磷丁辛基锌盐或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或硫磷伯仲醇基锌盐或硫磷伯醇基锌盐 1.8%苯三唑衍生物0.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梭织机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原料重量比制成原料百分比聚α-烯烃油 10-30%双酯10-40%矿物油 20-70%氨基酸硫代酯或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4%硫代烯烃棉子油或苯三唑脂肪胺盐 2%高碱值合成磺酸钙或超碱值合成磺酸钙 2%硫磷丁辛基锌盐或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或硫磷伯仲醇基锌盐或硫磷伯醇基锌盐 1.8%苯三唑衍生物0.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梭织机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原料重量比制成原料百分比聚α-烯烃油 10-30%双酯20-30%矿物油 30-60%氨基酸硫代酯或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4%硫代烯烃棉子油或苯三唑脂肪胺盐 2%高碱值合成磺酸钙或超碱值合成磺酸钙 2%硫磷丁辛基锌盐或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或硫磷伯仲醇基锌盐或硫磷伯醇基锌盐 1.8%苯三唑衍生物0.2%。6.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梭织机润滑油,它由以下原料重量比制成:原料百分比聚α-烯烃油或双酯20-70%矿物油20-70%氨基酸硫代酯或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4%硫代烯烃棉子油或苯三唑脂肪胺盐2% 高碱值合成磺酸钙或超碱值合成磺酸钙2%硫磷丁辛基锌盐或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或硫磷伯仲醇基锌盐或硫磷伯醇基锌盐1.8% 苯三唑衍生物0.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雯甘一凡
申请(专利权)人:甘一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