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9825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20:44
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枢转连接在壳体内部且一端伸出壳体外的手柄和安装于壳体内的灭弧机构,还包括中隔板,中隔板将断路器的内部空间分为第一层安装腔和第二层安装腔,灭弧机构安装于第一层安装腔内,中隔板在靠近灭弧机构处设有用于灭弧机构排气的散热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断路器通过在中隔板上设置散热孔,灭弧机构灭弧时可以向第一层安装腔和第二层安装腔内同时排气,灭弧时产生的高热气体迅速排出,增加灭弧效率,提高断路器寿命。

Circuit breaker

A circuit breaker, which consists of a shell, a handle connected to the inside of the shell, a handle outside the shell and an arc extinguishing mechanism installed in the shell. It also includes a middle baffle which divides the inner space of the circuit breaker into the first installation cavity and second layers of the installation cavity. The arc extinguishing mechanism is installed in the first layer of the installation cavity, and the middle partition is on the side. The near arc extinguishing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 cooling hole for exhausting the arc extinguish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circuit breaker can set the heat dissipation hole on the middle partition board. The arc extinguishing mechanism can exhaust the first layer installation cavity and the second layer installation cavity when the arc extinguishing mechanism is extinguishing, and the high heat gas produced during the arc extinguishing is quickly discharged, increasing the arc extinguishing efficiency and improving the life of the circuit bre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断路器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讯用断路器。
技术介绍
在通讯行业中,标准机柜以1U为一个工作单元,即高度约为44.45mm。随着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机柜内部的元器件不断地小型化以满足1U的设计需求,通过提高机柜内的元器件密度来节省机房的使用面积。而传统的小型断路器(简称MCB)其高度约有80-90mm,再加上导线接线的空间,需占用3U的高度,制约了通讯机柜的发展。另外现有通讯用断路器还存在接线不便,灭弧机构散热不良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性能安装稳定,成本低的断路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1、枢转连接在壳体1内部且一端伸出壳体1外的手柄8和安装于壳体1内的灭弧机构5,还包括中隔板11,中隔板11将断路器的内部空间分为第一层安装腔101和第二层安装腔102,灭弧机构5安装于第一层安装腔101内,中隔板11在靠近灭弧机构5处设有用于灭弧机构5排气的散热孔1102。进一步,还包括安装于壳体1内的进线端2、出线端3、操作机构4、电磁系统6和双金属片组件7;断路器的内部空间沿厚度方向分层设置,包括第一层安装腔101和第二层安装腔102;所述进线端2、出线端3、操作机构4、灭弧机构5和电磁系统6安装于第一层安装腔101内;手柄8和双金属片组件7安装于第二层安装腔102内。进一步,所述壳体1还包括底座12和盖13,底座12和盖13分别扣合于中隔板11的两侧;手柄8和出线端3沿断路器处于工作状态的厚度方向设于壳体1的顶部,所述手柄8和出线端3设于壳体1的一侧,电磁系统6设于出线端3的正下方,电磁系统6和出线端3电连接,操作机构4设于电磁系统6的一侧,灭弧机构5设于电磁系统6的正下方,双金属片组件7安装于壳体1底部,位于操作机构4一侧下方,双金属片组件7与进线端2电连接。进一步,所述中隔板11上设有用于安装灭弧机构5的安装腔体111,安装腔体111朝向灭弧机构5一端开口,安装腔体111的底部一端凸出伸向第二层安装腔102内,散热孔1102设于安装腔体111的底部一端。进一步,所述安装腔体111的底部和安装腔体111靠近壳体1中部的侧壁设于多条并排的设置的条状散热孔1102。进一步,所述安装腔体111的侧壁设有与灭弧机构5的灭弧栅片501之间的间隙安装配合的安装凸条1103。进一步,所述安装腔体111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灭弧机构5的支撑条1104。进一步,所述灭弧机构5的开口朝向操作机构一侧,灭弧机构5朝向中隔板11的一侧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灭弧栅片的固定板502,另一端形成开放缺口503正对安装腔体111底部的散热孔1102。进一步,所述灭弧机构5的下半部分安装于安装腔体111内,灭弧机构5的开口一侧的下半部分正对安装腔体111侧壁的散热孔1102。进一步,所述壳体1上设有用于排气的排气孔1106。本技术断路器通过在中隔板上设置散热孔,灭弧机构灭弧时可以向第一层安装腔和第二层安装腔内同时排气,灭弧时产生的高热气体迅速排出,增加灭弧效率,提高断路器寿命。用于安装灭弧机构的安装腔体凸出伸向壳体另一侧的第二层安装腔,合理利用壳体另一侧的空间,利于减小断路器的厚度,同时灭弧机构可以向第二层安装腔更加快速的排出灭弧高热气体,减少灭弧时问。安装腔体的底部和安装腔体靠近壳体中部的侧壁均设有条状散热孔,增加散热面积。灭弧机构在和现有灭弧室的结构相比,只在底部的一侧设置固定板,另一侧形成开放缺口与安装腔体底部的散热孔正对便于排气。此外,灭弧机构一半伸入安装腔体内,开口一侧的下半部分与安装腔体侧壁的散热孔便于气体排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断路器整体结构的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断路器底部朝外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断路器整体结构的另一方位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断路器在使用状态时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断路器增加中性线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断路器增加中性线底部朝外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断路器一侧内部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断路器另一侧内部结构图;图9是本技术断路器内部元件的立体图;图10是本技术跳扣一侧的立体图;图11是本技术跳扣另一侧的立体图;图12是本技术弹性复位机构的立体图;图13是本技术中隔板的正面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中隔板的背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至14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如图1-14所示,本技术断路器断路器,包括壳体1和枢转连接在壳体1内部且一端伸出壳体1外的手柄8,安装于壳体1内的进线端2、出线端3、操作机构4、灭弧机构5、电磁系统6和双金属片组件7。如图1、2、7、8所示,本技术断路器的内部空间沿断路器工作状态时的厚度方向分层设置,包括第一层安装腔101和第二层安装腔102;所述手柄8,进线端2,出线端3,操作机构4,灭弧机构5,电磁系统6和双金属片组件7分别安装于第一层安装腔101和第二层安装腔102内。本技术将断路器内部各元件进行分层设置,对断路器内部的元件进行再次布置,适当增加断路器的厚度,来降低断路器的高度,以满足通讯用断路器的工作环境,显然本技术的断路器也能满足其他行业专用断路器的要求。特别地,本技术断路器的改进点在于对单极具有过载和短路保护功能的断路器的分层设置的布局,可显著降低断路器的高度,以适应通讯用断路器的体积参数的要求。具体地,如图3、7、8所示,所述壳体1包括中隔板11、底座12和盖13,底座12和盖13分别扣合于中隔板11的两侧;中隔板11将断路器的内部空间分为第一层安装腔101和第二层安装腔102;所述进线端2、出线端3、操作机构4、灭弧机构5和电磁系统6安装于第一层安装腔101内;手柄8和双金属片组件7安装于第二层安装腔102内,手柄8和出线端3沿断路器处于工作状态的厚度方向设于壳体1的顶部。手柄8和双金属片组件7安装于第二层安装腔102内,手柄8和双金属片组件7在厚度方向上相对于其他元件要小,可以降低壳体在厚度方向的厚度,有利于就断路器的小型化,此外,如此布置进线端2、出线端3的处于同一安装腔内,便于内部接线。当然还可以有其它的一些布局方案,例如手柄8和出线端3的位置可以互换,即手柄8安装于第一层安装腔101内,出线端3安装于第二层安装腔102内。例如,电磁系统6和或进线端2也可以安装在第二层安装腔102。如图1、2、7、8所示,所述手柄8和出线端3设于壳体1的一侧,电磁系统6设于出线端3的正下方,电磁系统6和出线端3电连接,操作机构4设于电磁系统6的一侧,灭弧机构5设于电磁系统6的正下方,双金属片组件7安装于壳体1底部,位于操作机构4一侧下方,双金属片组件7与进线端2电连接,双金属片组件7通过导线与动触头9电连接,电磁系统6的下方安装有静触头10,操作机构4与动触头9连接,静触头10与动触头9相对设置,断路器通过手柄8带动静触头10和动触头9的接触和分离来接通和切断电路。断路器的内部元件的布局合理紧凑,性能安全稳定,成本低。如图4给出了本技术断路器在使用状态的示意图。使用时,断路器的手柄8和出线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枢转连接在壳体(1)内部且一端伸出壳体(1)外的手柄(8)和安装于壳体(1)内的灭弧机构(5),还包括中隔板(11),中隔板(11)将断路器的内部空间分为第一层安装腔(101)和第二层安装腔(102),灭弧机构(5)安装于第一层安装腔(101)内,中隔板(11)在靠近灭弧机构(5)处设有用于灭弧机构(5)排气的散热孔(110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枢转连接在壳体(1)内部且一端伸出壳体(1)外的手柄(8)和安装于壳体(1)内的灭弧机构(5),还包括中隔板(11),中隔板(11)将断路器的内部空间分为第一层安装腔(101)和第二层安装腔(102),灭弧机构(5)安装于第一层安装腔(101)内,中隔板(11)在靠近灭弧机构(5)处设有用于灭弧机构(5)排气的散热孔(11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壳体(1)内的进线端(2)、出线端(3)、操作机构(4)、电磁系统(6)和双金属片组件(7);断路器的内部空间沿厚度方向分层设置,包括第一层安装腔(101)和第二层安装腔(102);所述进线端(2)、出线端(3)、操作机构(4)、灭弧机构(5)和电磁系统(6)安装于第一层安装腔(101)内;手柄(8)和双金属片组件(7)安装于第二层安装腔(10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还包括底座(12)和盖(13),底座(12)和盖(13)分别扣合于中隔板(11)的两侧;手柄(8)和出线端(3)沿断路器处于工作状态的厚度方向设于壳体(1)的顶部,所述手柄(8)和出线端(3)设于壳体(1)的一侧,电磁系统(6)设于出线端(3)的正下方,电磁系统(6)和出线端(3)电连接,操作机构(4)设于电磁系统(6)的一侧,灭弧机构(5)设于电磁系统(6)的正下方,双金属片组件(7)安装于壳体(1)底部,位于操作机构(4)一侧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伟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