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敏三专利>正文

具有视觉色彩变化的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9513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视觉色彩变化的织物,由多条经向纱线以及纬向纱线交错编织而成,其中在经向纱线与纬向纱线上设有至少一浮纱,以及位于每一浮纱的两相对外侧且为不同颜色的两色纱,其中浮纱具有显现于织物表面的多条浮出线段,两色纱则具有显现于织物表面的多条呈色线段,由此结构,当织物表面从不同视线角度观看或是当织物本身产生角度变化时,利用浮出线段对于两侧所设的呈色线段产生视觉干扰变化,即可看见织物表面产生色彩变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织物,尤其指织物表面可以从不同视线角度观看或是当 织物本身产生角度变化时,具有色彩变化的视觉效果。
技术介绍
为增加织物的价值感与美观性,长久以来,利用经绵纱的各种变化及紋 版设计,通过让织物上产生素面斜紋条紋、格子、图案等各种变化,此外, 更可结合色彩搭配而展现其独特的设计风格。此外,为了让织物具有色彩变化的视觉效果,更有将感温变色原料、紫 外线变色原料应用附加于织物上的做法,以使织物表面可以随着温度变化或 紫外线指数(强度)改变的时候,展现色彩变化效果。然而,这些能够随着环境条件改变而产生色彩变化的变色原料属于电子 材料,除了材料昂贵,将变色原料附加于织物上的制作成本也会增加。此外, 附加了变色原料的织物同时还会增加环保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不会增加环保负担的织物,同时能够 让织物表面呈现出新颖活泼且具美感的动感变色效果。如果将织物制作成穿 戴在身上的服装配件,当视线角度改变时,或是当织物本身产生角度变化时, 从织物表面上即可见到变色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结合色纱以及紋版设计(织物组织结构)的织物,织出 具有"浮纱"的有色织品,且在浮纱的两相对外侧分别为不同颜色的两色纱, 从而让织物表面从不同视线角度观看或是当织物本身产生角度变化时,织物 表面会因为浮纱构成视线干扰效果而产生色彩变化的视觉感受。举例来说,假设浮纱的两相对外側分别设以红色纱线以及绿色纱线,从正^L的角度观看织物表面时,眼睛可以同时见到浮纱两侧的色纱,然而当视 线相对于织物表面呈现倾斜角度时,浮纱就会对距离视线远程的外侧色纱产 生遮蔽作用,让眼睛无法看见受到浮纱局部或完全遮蔽的色纱。前述的浮纱主要采用不透明纱线,从而让浮纱能够成为遮蔽色纱的屏障。 然而在实施时,浮纱也可以置换采用具透光性的透明丝,虽然透明丝无法对 色纱产生遮蔽效果,但是当视线方向相对于织物表面呈现倾斜角度的时候, 虽然眼睛仍然可以在织物表面上同时看见位于浮纱两相对外側的两色纱,但 由于被上浮透明丝遮挡的远程外側色纱会经透明丝折射,相比于未经过透明 丝所折射的另一側色纱,眼睛从织物表面所见到两种颜色的色纱会产生视觉 上的比例差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结合浮纱以及色纱的搭配设计,当视线角度改变时,或是当织物 本身产生角度变化时,浮出线段会对两侧所设的呈色线段产生视觉上遮蔽或 折射的干扰变化,以呈现出色彩变化的视觉感受;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使 用电子变色材料所造成的成本提高及对环保的不利。在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配合实施例进一 步叙述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其优 点.Jt肉史《以估i々页附图说明图1为应用本专利技术织物结构的衣服; 图2为本专利技术织物结构的正^L图; 图3为图2在A-A位置的断面图; 图4为图2在B-B位置的断面图;图5A、图5B为本专利技术织物结构从不同视角观看时的立体形态; 图6为本专利技术织物结构的浮纱及两色纱的侧视示意图;及 图7为本专利技术织物结构采用具有透光性的透明丝实施例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如下织物10 浮纱12、 12' 浮出线段122、 122, 色纱14 呈色线段142 色纱16 呈色线段162 隔纱18 衣服20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所示,图中显示应用本专利技术织物的一件衣服20,如图所示,衣 服20上全部或局部以多条经纱与多条绊纱交错编织而成,并且利用紋版的特 殊设计特定纱线不同张力,使特定纱线在织物表面呈现上浮的型态,并且在 该些上浮纱线的相对两外侧分别设以不同颜色的色纱。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的 织物IO是在经向纱线与炜向纱线任一种具有浮纱12以及分别位于浮纱12的 两相对外側的两色纱14、 16。参照图2所示,前述浮纱12具有显现于织物表面的多条浮出线段122, 浮纱12可以利用张力与相对经玮向交错的纱线拉力设定,而产生不同程度的 浮出线段122,进而达成所需上浮程度的最佳效果。另外,分别位于浮纱12两相对外側的两色纱14、 16,为两条具有不同颜 色的色纱14、 16,这两条色纱14、 16具有显现于织物表面的多条呈色线段 142、 162。结合图示举例而言,浮纱12采用白色不透光纱线,在白色浮纱的 左侧色纱14若设定为红色纱线,而白色浮纱12的右侧色纱16设定为绿色纱 线时,在织物表面所呈现出来的纱线至少具有白色、红色及绿色三种不同颜 色的色纱,也就是说,当眼睛视线以正向的垂直角度看着织物表面时,在织 物表面保持平整的状态下,眼睛可以在织物表面上同时看见三种不同颜色的 色纱线段。但是当观看者的视线角度主动改变或是织物本身产生角度变化时, 在视觉上即可从织物表面上看见色彩变化的效果。 织物10的织物组织利用浮纱12以及色纱14、 16 4荅配产生的颜色变化区 域范围得依紋板设计而只在织物表面形成局部面积的变色区域,例如不规则 性区域或几何图形规则区域的设计变化应用,同时更可搭配织物不同设计图 案而达成区域范围的变色效果。此外,在织物10也可利用紋板设计而使织物组织上形成多条由浮纱12 与色纱14、 16 4荅配组合的单元,并且利用隔纱18加以间隔。参照图3及图4所示,位于浮出线段122两相对外侧的呈色线段142、 162, 若从图中所示的视线角度观看时,由于呈色线段142、 162位于浮出线段122 后方而受到遮蔽,所以当织物IO从图中所示的视线角度看着织物表面时,位 于浮出线段122远程外側的一呈色线段142(或呈色线段162),会因为局部或 全部受到遮蔽作用而看不见。观看者若从如图5A所示的视线角度看着织物10时,在偏向左侧的视觉 角度上所见到织物表面,会造成织物表面上的每一浮出线段122对位于其左 侧的呈色线段142产生遮蔽作用,导致左侧的呈色线段142局部或全部被隐 蔽,观看者从织物表面只能看见浮出线段122和位于其右侧的呈色线段162; 当然,如果浮出线段122左侧的呈色线段142没有完全被浮出线段122加以 遮蔽时,虽然眼睛仍可看见局部的左侧呈色线段142,但是相对于右侧呈色线 段162,已具有明显的显示比例上的差异,此差异会随着视线角度上的变化而 改变。若观看者从图5B所示的视线角度看着织物10时,织物表面上的每一浮 出线段122也会对位于其右侧的呈色线段162产生遮蔽作用,导致右側的呈 色线^: 162局部或全部被隐蔽,因此,观看者从织物表面只能看见浮出线段 122和位于其左侧的呈色线段142,以及局部未被遮蔽的右侧呈色线段162。参照图6所示的织物结构侧^L示意图,c点为正^L于织物表面的一见线角度 方向,a点与b点则是表示以倾斜方向观看织物表面的视线角度。当观看者从c点方向朝织物表面看去时,由于呈色线段142、 162均未受 到浮出线段122的遮蔽,所以可以完全看见浮出线^: 122以及两侧的呈色线 段142、 162,但是若从c点逐渐朝向a点或b点的视线角度方向移动时,位于浮出线段122视线远程的呈色线段142、 162就会开始受到浮出线段122遮 蔽,而且当视线角度到达a点或b点时,浮出线段122就会对视线远程的呈 色线段142、 162产生完全遮蔽作用,也即,当到达视线角度a点或更大倾角 时,位于浮出线段122左側的呈色线段142就会完全被遮蔽而看不见,所以 眼睛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视觉色彩变化的织物,由多条经向纱线以及纬向纱线交错编织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经向与纬向纱线中任一种包括:    至少一浮纱,具有显现于织物表面的多条浮出线段;及    分别位于该浮纱的两相对外侧且为不同颜色的两色纱,两色纱具有显现于织物表面的多条呈色线段;当织物表面从不同视线角度观看时,浮出线段对两侧所设的呈色线段产生视觉干扰,以呈现视觉上的色彩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敏三
申请(专利权)人:黄敏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