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幕墙后置埋件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件技术

技术编号:1849141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幕墙后置埋件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对加气混凝土砌块进行打凿;S2、探测结构梁中的钢筋位置;S3、在结构梁上放线定位,表示结构梁内的钢筋分布;S4、根据钢筋分布情况,预制后置埋件;S5、通过所述十字形孔洞在结构梁上找出最佳打凿位置,进行打凿后固定安装所述后置埋件于结构梁上;S6、在所述后置埋件上完成支撑钢件焊接。一种幕墙后置埋件结构件,包括后置埋件本体,所述后置埋件本体上设置有若干十字形孔洞。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使得在幕墙的加装施工中能避免损坏结构梁内的钢筋,并且后置埋件的安装方便、可靠,从而有效提高幕墙施工的经济效益。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curtain wall embedded parts and its structural part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the back buried part of the curtain wall, including steps: S1, drilling the aerated concrete block; S2, detecting the position of steel in the structural beam; S3, positioning on the structural beam, indica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steel in the structural beam; S4, prefabricated buried parts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steel; S5, pass through The best drilling position is found on the structural beam, and the post embedded parts are fixed and installed on the structural beam. S6, the supporting steel is welded on the post buried parts. A curtain wall embedded part structure comprises a rear embedded part body, and a plurality of cross shaped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rear embedded part body. The aim of the invention is to avoid damaging the steel bars in the structural beam in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curtain wall, and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rear embedded parts is convenient and reliable, thus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the curtain wall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幕墙后置埋件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幕墙工程
,具体说是一种幕墙后置埋件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件。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工程施工承包项目中,常常需要对已竣工的楼栋进行改造,对多栋高层大楼进行幕墙加装。由于在已竣工建筑的加装幕墙工程施工中,打凿结构梁安装后置埋件时,很容易打到结构梁的钢筋,导致无法将螺栓拧入结构梁,令螺栓的安装深度不足,导致后置埋件与结构梁间的连接不稳固;而继续打凿结构梁并安装螺栓时,很容易碰到到结构梁内的钢筋,造成结构梁内的钢筋出现断裂,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也会导致结构梁内的钢筋与空气接触,从而引起钢筋锈蚀,使结构梁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失效概率增大。中国授权公告号为CN204266421U,授权公告日为2015.04.15的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X型固定孔后置埋件,包括方形结构的后置埋板本体,所述后置埋板本体的四个边角处分别设有长条状的固定孔,并且该固定孔的长轴线均位于方形后置埋板本体的对角线上,从而解决后置埋件开孔时碰到钢筋导致锚杆锚固长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情况。该技术中,虽然通过对角设置长条状的固定孔,使得锚杆时即使碰到钢筋也能够有足够的长度避开钢筋再进行重新打孔安装,但却不能避免会对钢筋造成损坏,并且由于误凿会留下多余的孔洞,使得结构梁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失效概率增大。现有技术上最常用的后置埋件的施工方案,会在结构梁上先打凿螺栓孔,遇到钢筋后再在此孔附近重新打凿新的螺栓孔,直至能打进为止,然后用一块没有孔的后置埋件在结构梁上进行预定位,并根据结构梁上打凿的孔洞在后置埋件上打出该孔洞的位置,再安装螺栓和该后置埋件。但是,先定螺栓点再在后置埋件上开孔的做法,需要因地制宜,每块后置埋件开孔的位置都不一样,因而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无法做到标准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幕墙后置埋件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件,使得在幕墙的加装施工中能避免损坏结构梁内的钢筋,并且后置埋件的安装方便、可靠,有效提高幕墙施工的经济效益。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幕墙后置埋件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外墙已竣工部分的飘板封堵部分的加气混凝土砌块进行打凿,直至露出需施工后置埋件的结构梁部分;S2、利用钢筋扫描仪探测结构梁中的钢筋位置,所述结构梁中所需探测的钢筋位置包括上部纵筋、下部纵筋、结构梁腰筋以及结构梁箍筋;S3、根据探测结果在结构梁上进行放线定位,表示出结构梁内钢筋的分布情况;S4、根据结构梁内钢筋的分布情况,预制后置埋件,并在所述后置埋件上开设若干十字形孔洞;S5、避开结构梁上标示有钢筋的位置,在所述十字形孔洞范围内,在结构梁上找出后置埋件安装孔的最佳打凿位置并进行安装孔打凿,将所述后置埋件固定安装于结构梁上;S6、在所述后置埋件上完成支撑钢件焊接,组成幕墙安装架体。进一步地,步骤S6中还包括以下步骤:S6.1、围绕所述支撑钢件,回砌部分加气混凝土砌块;S6.2、在所述支撑钢件与所述加气混凝土砌块之间施作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包括施作在所述支撑钢件与所述加气混凝土砌块接触面上的防水耐候密封胶以及设置在所述防水耐候密封胶两侧的防水密封胶条;S6.3、对所述防水结构进行渗水试验;若出现渗水情况,则将防水密封胶条去掉后重新施作,并重复渗水试验;若无渗水情况出现,则回砌其余部分的加气混凝土砌块。进一步地,步骤S4中所述后置埋件可采用矩形、圆形、菱形、梯形或正六边形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后置埋件为矩形板件,所述十字形孔洞呈矩阵设置在所述后置埋件上。进一步地,步骤S5中所述后置埋件通过倒锥型化学螺栓固定安装在结构梁上。进一步地,步骤S6中所述支撑钢件为热轧H型钢。进一步地,所述后置埋件采用表面经热镀锌处理的钢板。一种幕墙后置埋件结构件,包括矩形后置埋件本体,所述后置埋件上设置有若干呈矩阵设置的十字形孔洞。进一步地,所述后置埋件上设置有安装座,幕墙的支撑钢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钢件的两侧,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若干螺栓安装孔,所述支撑钢件上对应所述螺栓安装孔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钢件为热轧H型钢,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热轧H型钢的两个开口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后置埋件为镀锌钢板,所述后置埋件通过倒锥型化学螺栓固定安装在结构梁上,所述若干十字形孔洞均以相同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后置埋件上,单个所述十字形孔洞呈“十”字型或以“十”字交点为中心旋转后设置。采用上述优选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在进行后置埋件的安装之前,进行对结构梁内钢筋的分布情况进行探测,并采用放线定位的方式对钢筋的分布情况进行表示,然后再根据钢筋的分布情况设置后置埋件的安装孔洞,使得后置埋件的安装能有效地避开结构梁内的钢筋,从而避免损坏钢筋而造成的不可逆损害,并且避免了钢筋与空气的接触,结构梁的使用更为安全、耐久。2、在后置埋件上设置有十字形孔洞,使得施工人员在进行对结构梁安装孔的打凿时,能有更多的空间选择,施工灵活方便;在位于角端上的十字形孔洞之间还可增设同标准的十字形孔洞以设置为十字形孔洞矩阵,通过倒锥型螺栓可使得后置埋件与结构梁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固、可靠。3、相对于传统的幕墙后置埋件的施工方式,本专利技术通过施工前的钢筋探测展示及十字形孔洞的设计,使得后置埋件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做到标准化生产,在实际的安装应用上无需因地制宜,能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适合推广应用;并且在支撑钢件的施作后还设有柔性防水结构,通过渗水测试,以确保砌体墙与支撑钢件之间的防水性能,克服了现有技术上无法对接缝处进行渗水测试的缺陷;并且避免了现有技术上,当发现渗水时需打掉砌体墙重新施作密封胶的做法,提高了施工作业效率并节约了加工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梁施工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结构梁内钢筋分布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后置埋件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后置埋件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支撑钢件与结构梁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支撑钢件施作后回砌部分砌体墙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后置埋件节点施工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加气混凝土砌块;2-结构梁,21-上部纵筋,22-下部纵筋,23-腰筋,24-箍筋;3-后置埋件,31-十字形孔洞;4-倒锥形化学螺栓,5-支撑钢件,51-安装座,6-防水耐候密封胶,7-防水密封胶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幕墙后置埋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外墙已竣工部分的飘板封堵部分的加气混凝土砌块进行打凿,直至露出需施工后置埋件的结构梁部分;S2、利用钢筋扫描仪探测结构梁中的钢筋位置,所述结构梁中所需探测的钢筋位置包括上部纵筋、下部纵筋、结构梁腰筋以及结构梁箍筋;S3、根据探测结果在结构梁上进行放线定位,表示出结构梁内钢筋的分布情况;S4、根据结构梁内钢筋的分布情况,预制后置埋件,并在所述后置埋件上开设若干十字形孔洞;S5、避开结构梁上标示有钢筋的位置,在所述十字形孔洞范围内,在结构梁上找出后置埋件安装孔的最佳打凿位置并进行安装孔打凿,将所述后置埋件固定安装于结构梁上;S6、在所述后置埋件上完成支撑钢件焊接,组成幕墙安装架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幕墙后置埋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外墙已竣工部分的飘板封堵部分的加气混凝土砌块进行打凿,直至露出需施工后置埋件的结构梁部分;S2、利用钢筋扫描仪探测结构梁中的钢筋位置,所述结构梁中所需探测的钢筋位置包括上部纵筋、下部纵筋、结构梁腰筋以及结构梁箍筋;S3、根据探测结果在结构梁上进行放线定位,表示出结构梁内钢筋的分布情况;S4、根据结构梁内钢筋的分布情况,预制后置埋件,并在所述后置埋件上开设若干十字形孔洞;S5、避开结构梁上标示有钢筋的位置,在所述十字形孔洞范围内,在结构梁上找出后置埋件安装孔的最佳打凿位置并进行安装孔打凿,将所述后置埋件固定安装于结构梁上;S6、在所述后置埋件上完成支撑钢件焊接,组成幕墙安装架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幕墙后置埋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还包括以下步骤:S6.1、围绕所述支撑钢件,回砌部分加气混凝土砌块;S6.2、在所述支撑钢件与所述加气混凝土砌块之间施作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包括施作在所述支撑钢件与所述加气混凝土砌块接触面上的防水耐候密封胶以及设置在所述防水耐候密封胶两侧的防水密封胶条;S6.3、对所述防水结构进行渗水试验;若出现渗水情况,则将防水密封胶条去掉后重新施作,并重复渗水试验;若无渗水情况出现,则回砌其余部分的加气混凝土砌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幕墙后置埋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华钟颖思林伟强徐启宁陈建辉严兆滔黄皓晖何倩仪林凡张利群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