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气催化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9130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尾气催化净化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两端的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催化剂载体,第一催化剂载体为螺旋形的第一孔道,第一孔道内设置与第一孔道配合的催化床,催化床内填充第二催化剂载体,第二催化剂载体为金属蜂窝状载体,所述金属蜂窝状载体内设有若干独立的、与第一孔道连通的第二孔道,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内壁均涂覆有催化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第一孔道内不管是外围尾气还是中心部位的尾气都可与催化剂接触,并且,由于第二孔道的孔径小,尾气在进入第二催化剂载体时被减速,这样可延长尾气与催化剂的作用时间,显著提高催化转化效率,并且,转化效能可长期保持稳定,使用寿命大幅提高。

A tail gas catalytic purifi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ail gas catalytic purifier, which includes a shell, an intake pipe and an exhaust pipe at both ends of the shell.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atalyst carrier, the first catalyst carrier is a spiral first pass, the first pass is arranged in a catalytic bed with the first pass, and the catalytic bed is filled with second. The catalyst carrier, the second catalyst carrier is a metal honeycomb carrier, and the metal honeycomb like carrier has several independent second channel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hannel, and the first channel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second channel are coated with the catalyst. In the first pass, the tail gas in the first pass and the tail gas in the central part can be contacted with the catalyst, and because the pore size of the second pass is small, the tail gas is decelerated when it enters the carrier of the second catalyst, thus prolonging the action time of the tail gas and the catalyst,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the catalyt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transforming the catalyst. The efficiency can be kept stable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service life is greatly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气催化净化器
本技术属于尾气净化
,涉及汽车尾气净化,具体涉及一种尾气催化净化器。
技术介绍
汽车尾气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尾气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达到一定浓度时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造成土壤和水源酸化,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催化器是安装在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机外净化装置,它可将汽车尾气排出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通过氧化和还原作用转变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气。现有催化器普遍存在催化转化效率低的问题,通常需要增大催化剂载体的表面积,一方面可延长孔道,但这会增加催化器的体积,另一方面,也可将孔道设计为螺旋状,螺旋状的孔道内壁可承载更多的催化剂,并增加尾气与催化剂接触的机会,但这也并不能保证所有尾气都可与催化剂接触,这是由于孔道封闭,且尾气具有一定的流速,靠近孔道内壁的尾气,即外围尾气可与涂覆在孔道内壁的催化剂接触,而远离孔道内壁的尾气,即中心部位的尾气与孔道内壁接触的机会小,更多的时候,还未来得及与催化剂接触就已被外围尾气带离孔道,即使接触,其作用时间也较短,催化转化效率仍然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催化器催化转化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尾气催化净化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尾气催化净化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两端的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催化剂载体,第一催化剂载体为螺旋形的第一孔道,第一孔道内设置与第一孔道配合的催化床,催化床内填充第二催化剂载体,第二催化剂载体为金属蜂窝状载体,所述金属蜂窝状载体内设有若干独立的、与第一孔道连通的第二孔道,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内壁均涂覆有催化剂。本技术工作时,汽车排放的尾气通过进气管进入螺旋形的第一孔道,由于第一孔道内同样设置有螺旋形的第二催化剂载体,并且第二催化剂载体内的第二孔道与第一孔道连通,因此,尾气在进入第一孔道流动的过程中,必然会进入第二催化剂载体,在穿过第二孔道后重新进入第一孔道,如此反复进行,使得第一孔道内不管是外围尾气还是中心部位的尾气都可与催化剂接触,并且,由于第二孔道的孔径小,尾气在进入第二催化剂载体时被减速,这样可延长尾气与催化剂的作用时间,显著提高催化转化效率。此外,尾气中的一些悬浮微粒、铅及硫氧化合物颗粒等易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使催化剂无法与尾气接触,失去催化作用,长期下来,还会使载体的孔道堵塞,影响其转化效能。本技术由于尾气在进入第一孔道时具有一定的角度,因此,尾气进入第二催化剂载体的范围是一定的,当长期使用后,起作用的第二催化剂载体内的第二孔道被堵塞,则尾气可改变方向从其它位置进入未被堵塞的第二孔道,因此,本技术的转化效能可长期保持稳定,使用寿命大幅提高。进一步地,进气管和壳体之间通过锥形段连接,锥形段内设置连接进气管和第一孔道的通气管,进气管与通气管连接的一端设置布气板,布气板上设置均匀分布的通气口,通气管与通气口连接。通过设置布气板,使得进入中间位置的第一孔道与进入边缘位置的第一孔道的尾气均匀,各第一孔道内的催化剂损失一致,避免中间位置的第一孔道与边缘位置的第一孔道负载不平衡。进一步地,进气管内设置有过滤网,减轻尾气中悬浮微粒、铅及硫氧化合物颗粒对催化转化的影响。进一步地,第一孔道外壁和壳体内壁之间设置减震垫,减轻汽车震动对本催化净化器造成的机械损坏。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螺旋形的第一孔道内设置与其配合的催化床,并在催化床内填充第二催化剂载体,使得第一孔道内不管是外围尾气还是中心部位的尾气都可与催化剂接触,并且,由于第二孔道的孔径小,尾气在进入第二催化剂载体时被减速,这样可延长尾气与催化剂的作用时间,显著提高催化转化效率;2.本技术由于尾气在进入第一孔道时具有一定的角度,因此,尾气进入第二催化剂载体的范围是一定的,当长期使用后,起作用的第二催化剂载体内的第二孔道被堵塞,则尾气可改变方向从其它位置进入未被堵塞的第二孔道,因此,本技术的转化效能可长期保持稳定,使用寿命大幅提高;3.本技术通过在第一催化剂载体内设置第二催化剂载体,进一步增加催化剂载体的表面积,从而提高催化转化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进气管,2-布气板,3-锥形段,4-壳体,5-减震垫,6-排气管,7-催化床,8-第一孔道,9-通气管,10-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下面结合图1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尾气催化净化器,包括壳体4、设置在壳体4两端的进气管1和排气管6,所述壳体4内设置有第一催化剂载体,第一催化剂载体为螺旋形的第一孔道8,第一孔道8内设置与第一孔道8配合的催化床7,催化床7内填充第二催化剂载体,第二催化剂载体为金属蜂窝状载体,所述金属蜂窝状载体内设有若干独立的、与第一孔道8连通的第二孔道,第一孔道8和第二孔道内壁均涂覆有催化剂。本技术工作时,汽车排放的尾气通过进气管1进入螺旋形的第一孔道8,由于第一孔道8内同样设置有螺旋形的第二催化剂载体,并且第二催化剂载体内的第二孔道与第一孔道8连通,因此,尾气在进入第一孔道8流动的过程中,必然会进入第二催化剂载体,在穿过第二孔道后重新进入第一孔道8,如此反复进行,使得第一孔道8内不管是外围尾气还是中心部位的尾气都可与催化剂接触,并且,由于第二孔道的孔径小,尾气在进入第二催化剂载体时被减速,这样可延长尾气与催化剂的作用时间,显著提高催化转化效率。此外,尾气中的一些悬浮微粒、铅及硫氧化合物颗粒等易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使催化剂无法与尾气接触,失去催化作用,长期下来,还会使载体的孔道堵塞,影响其转化效能。本技术由于尾气在进入第一孔道8时具有一定的角度,因此,尾气进入第二催化剂载体的范围是一定的,当长期使用后,起作用的第二催化剂载体内的第二孔道被堵塞,则尾气可改变方向从其它位置进入未被堵塞的第二孔道,因此,本技术的转化效能可长期保持稳定,使用寿命大幅提高。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进气管1和壳体4之间通过锥形段3连接,锥形段3内设置连接进气管1和第一孔道8的通气管9,进气管1与通气管9连接的一端设置布气板2,布气板2上设置均匀分布的通气口,通气管9与通气口连接。通过设置布气板2,使得进入中间位置的第一孔道8与进入边缘位置的第一孔道8的尾气均匀,各第一孔道8内的催化剂损失一致,避免中间位置的第一孔道8与边缘位置的第一孔道8负载不平衡。实施例3基于上述实施例,进气管1内设置有过滤网10,减轻尾气中悬浮微粒、铅及硫氧化合物颗粒对催化转化的影响。实施例4基于实施例1,第一孔道8外壁和壳体4内壁之间设置减震垫5,减轻汽车震动对本催化净化器造成的机械损坏。如上所述即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技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气催化净化器,包括壳体(4)、设置在壳体(4)两端的进气管(1)和排气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内设置有第一催化剂载体,第一催化剂载体为螺旋形的第一孔道(8),第一孔道(8)内设置与第一孔道(8)配合的催化床(7),催化床(7)内填充第二催化剂载体,第二催化剂载体为金属蜂窝状载体,所述金属蜂窝状载体内设有若干独立的、与第一孔道(8)连通的第二孔道,第一孔道(8)和第二孔道内壁均涂覆有催化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气催化净化器,包括壳体(4)、设置在壳体(4)两端的进气管(1)和排气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内设置有第一催化剂载体,第一催化剂载体为螺旋形的第一孔道(8),第一孔道(8)内设置与第一孔道(8)配合的催化床(7),催化床(7)内填充第二催化剂载体,第二催化剂载体为金属蜂窝状载体,所述金属蜂窝状载体内设有若干独立的、与第一孔道(8)连通的第二孔道,第一孔道(8)和第二孔道内壁均涂覆有催化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催化净化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静辛银平闫明富康彩霞刘佳王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正大环境科技咨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