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水、排水功能的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912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防水、排水功能的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方法。步骤包括:预制混凝土节段、基坑开挖及临时支护、修筑集水井、运输和安装混凝土节段、砌筑排水沟、铺设防水层和回填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和优点是便于工厂化集中生产,成本低,节约施工成本及排水沟施工时间,具有环保效果;有效对地下水及地表降水进行疏导,并对综合管廊所处土体中所含水进行收集与循环可避免廊体外围蓄水、廊体内部渗水、漏水等对廊体造成的损害,间接延长廊体使用寿命;避免破坏地下水体环境,可在土体内形成地下水的自循环,收集到的水资源可进行二次利用,提高了地下水与地表降水的利用率,符合海绵城市的构想。

Construction method of underground pipe gallery with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func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ield, in particular to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underground integrated pipe gallery with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functions. The steps include: Precast concrete section,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and temporary support, construction of water well, transporta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concrete section, laying drainage ditch, laying waterproof layer and backfilling construction. The beneficial effect and advantage of the invention are convenient factory centralized production, low cost, saving construction cost and construction time of drainage ditch, hav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ffect, dredge water and surface precipitation effectively, collect and circulate water in the soil of the comprehensive corridor, and avoid the storage of corridor periphery and the interior of the corridor. The damage caused by seepage and water leakage to the porch, indirectly prolongi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corridor, and avoiding the destruction of the underground water environment, the self circulation of groundwater can be formed in the soil, and the collected water resources can be used two times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ground water and surface precipitation,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concept of the sponge 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防水、排水功能的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工程施工
,特别是一种具有防水、排水功能的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快速发展,以修建地下综合管廊对地下空间进行充分利用,来节约地上空间,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与此同时,地下综合管廊修筑技术日渐成熟,但综合管廊修建后破坏了土体原有的水系统平衡,导致土体中的水系以综合管廊为通道汇集在一起,当含水地层与综合管廊连通,以渗水、漏水为主要因素的弊病便日渐显露。以明挖预制法这一施工方法修建的综合管廊通常采用在预制混凝土节段上铺设防水层及苯板,达到防水及保温的效果。遇到富集水的地质条件,通常采用井点降水这一处理办法。处理水的问题不能一味的归结到堵水这个问题上,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排水,对水进行疏通并有效地管理再加以利用,不至于地下水大量流失,保护地下水环境,成为现在地下构筑物处理水的主要趋势。本工法采用明挖预制法的综合管廊施工方法,深挖基坑时,留出排水暗沟,安装预制混凝土节段后,采用透水混凝土进行回填,并以防水混凝土砌筑排水暗沟,形成“人子坡”便于地下水和地表降水的排出和收集,在整个土体内形成地下水循环,减小地下水与地表降水对综合管廊结构的冲击与损害,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可操作性。能够起到有效的防、排水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可对现有综合管廊防排水处理措施进行改进并具有防、排水效果好,便于工厂化集中生产,成本低,可对综合管廊所处土体中所含水进行收集与循环,预防水系统对综合管廊结构造成损害,延长综合管廊使用寿命的施工方法。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施工准备进行现场施工场地地质勘察,核对施工图,做好应急预案,必要时制定好施工预加固方案,确保通电、通路,通水。在所挖基坑外围设置围挡,围挡高2.5m,采用彩钢板制作,彩钢板上绘有企业文化宣传标语,在施工场地设置警示牌。设置护栏,护栏高1.2m,埋深0.6m,骨架为钢管直径清理非工作人员,确定并布置深挖基坑机械作业设备,施工机其附件检修校验,调试至正常运行状态。清理平整场地,测量平整后的场地标高,对基坑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开挖。(2)预制混凝土节段根据《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采用C40及以上强度的自防水混凝土预制混凝土节段,混凝土抗渗等级与埋深关系见下表1。吊运加工好的钢筋骨架,模板安装调试,浇筑混凝土,养成后拆模移到混凝土预制节段成品摆放区。表1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工程埋置深度H(m)设计抗渗等级H<10P610≤H<20P820≤H<30P10H≥30P12(3)基坑开挖及临时支护根据《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开挖前,首先对基坑四周预埋监控测量点位,读取初始值,开挖过程中经常测量,发现如有异常(超出警戒值以外)立即处理,待无安全隐患合格后才准继续施工,确保基坑的安全,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或小爆破开挖。基坑开挖范围除正常混凝土节段预留尺寸,还应包括排水管道位置。若所开挖基坑地质条件较差,可采用土钉临时支护。(4)修筑集水井基坑开挖结束后,修筑集水井,其目的是将排水沟排出的地下水与降水汇入集水井中。集水井直径一般为5m~10m,计算公式为:D——集水井直径(m);Q——设计流量(m/s);t——考虑虹吸管事故时调节的时间(可用2~3min);H——虹吸管淹没动水位以下的深度(1~1.5m)。(5)运输和安装混凝土节段混凝土节段达到设计强度后,用平板拖车进行运输,履带吊安装,节段安装时根据《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采用现场涂胶拼装并施加预应力形成刚性接头连接。(6)砌筑排水沟安装混凝土节段后,在略低于综合管廊廊体底部位置采用防水混凝土砌筑U形排水沟,排水沟在综合管廊廊体纵向方向设置倾斜角不低于2%—3%的坡度,呈缓缓的“人子坡”形状。(7)铺设防水层以地下综合管廊设计要求确定防水等级,根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确定铺设卷材防水层及张贴苯板,防水层从结构底板垫层铺设至顶板基面,并应在外围形成封闭的防水层。防水卷材的品种规格和层数,应根据地下工程防水等级、地下水位高低及水压力作用状况、结构构造形式和施工工艺等因素确定。不同品种卷材的厚度见下表2。表2不同品种卷材的厚度(8)回填施工回填施工时,采用强度为C30的透水混凝土进行回填。基坑墙背采用水平分层对称回填方式,回填至侧向回填厚度1m范围内,厚度大于1m范围采用基坑原本开挖出的天然土体进行回填,并采用机械碾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和优点是便于工厂化集中生产,成本低,节约施工成本及排水沟施工时间,具有环保效果;有效对地下水及地表降水进行疏导,并对综合管廊所处土体中所含水进行收集与循环可避免廊体外围蓄水、廊体内部渗水、漏水等对廊体造成的损害,间接延长廊体使用寿命;避免破坏地下水体环境,可在土体内形成地下水的自循环,收集到的水资源可进行二次利用,提高了地下水与地表降水的利用率,符合海绵城市的构想。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具有防水、排水功能的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方法流程图图2为一种具有防水、排水功能的地下综合管廊横截面示意图图3为一种具有防水、排水功能的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方法的u形人字坡排水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图1~图3所示,一种具有防水、排水功能的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方法包括基坑开挖及临时支护、预制混凝土节段、运输和安装混凝土节段、砌筑排水沟、铺设防水层、回填施工和修筑集水井。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施工过程:将本工法的一种具有防水、排水功能的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方法应用于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该综合管廊长度约为514m,基坑开挖时采用机械与人工开挖,综合管廊埋深大于10m,防渗等级为P8,为矩形箱室单仓结构,截面尺寸为:4.9.4m×6.4m,布置在机动车道下方。该综合管廊采用明挖预制法施工,基坑开挖时,最大深度大于10m。根据周边地质条件及开挖深度决定基坑是否需要采用锚固土钉进行临时支护。遇到富水地带可采用井点降水。该综合管廊采用预制高强防渗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抗渗等级为P8。混凝土节段浇筑时,采用先底板后腹板最后顶板的浇筑方式,分层浇筑,每层厚度20cm~30cm,每预制节段长度为2.5m,节段拐角处尺寸为15cm×15cm,共预制节段206榀。混凝土节段经养护后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要求,进行运输安装,采用现场涂胶拼装并施加预应力形成刚性接头连接。相邻节段试接时保证接缝小于5mm,且保持结合面预应力管道畅通。完成两跨以上的综合管廊施工后,在廊体底部采用强度为C40的抗渗混凝土进行U形截面排水沟的砌筑,排水沟纵向坡度以廊体中点为最高点沿廊体低向廊体两端,排水沟坡度为廊体总体坡度的2%~3%,并同时进行湿接缝的施工,在依次完成综合管廊的拼装后铺设防水卷材,防水卷材铺设于顶板及廊体两侧腹板保证基面坚实平整,无缝无孔、无空鼓,接缝应密实。铺设防水卷材后采用强度为C30透水混凝土进行回填,回填部位为廊体腹板外围至顶板,两侧腹板回填至侧向回填厚度1m范围内,顶板采用防水混凝土,自防水层算起向上1m的厚度,1m以外的范围采用正常土体回填。廊体整体修筑好后,在廊体两端砌筑集水井。(1)施工准备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防水、排水功能的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进行:(1)预制混凝土节段采用C40及以上强度的自防水混凝土预制混凝土节段,吊运加工好的钢筋骨架,模板安装调试,浇筑混凝土,养成后拆模移到混凝土预制节段成品摆放区;(2)基坑开挖及临时支护开挖前,首先对基坑四周预埋监控测量点位,读取初始值,开挖过程中经常测量,发现如有异常(超出警戒值以外)立即处理,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或小爆破开挖;基坑开挖范围除正常混凝土节段预留尺寸,还应包括排水管道位置;(3)修筑集水井天然土体进行回填,并采用机械碾压。廊体建成回填施工结束后,在综合管廊的两端修筑集水井,将排水沟排出的地下水与降水汇入集水井中。集水井直径一般为5m~10m,计算公式为: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防水、排水功能的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进行:(1)预制混凝土节段采用C40及以上强度的自防水混凝土预制混凝土节段,吊运加工好的钢筋骨架,模板安装调试,浇筑混凝土,养成后拆模移到混凝土预制节段成品摆放区;(2)基坑开挖及临时支护开挖前,首先对基坑四周预埋监控测量点位,读取初始值,开挖过程中经常测量,发现如有异常(超出警戒值以外)立即处理,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或小爆破开挖;基坑开挖范围除正常混凝土节段预留尺寸,还应包括排水管道位置;(3)修筑集水井天然土体进行回填,并采用机械碾压。廊体建成回填施工结束后,在综合管廊的两端修筑集水井,将排水沟排出的地下水与降水汇入集水井中。集水井直径一般为5m~10m,计算公式为:D——集水井直径(m);Q——设计流量(m/s);t——考虑虹吸管事故时调节的时间(可用2~3min);H——虹吸管淹没动水位以下的深度(1~1.5m);(4)运输和安装混凝土节段混凝土节段达到设计强度后,用平板拖车进行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马恕君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