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腔镜用持针缝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7792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0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腔镜用持针缝合装置,包括柄体和圆弧形缝针,在所述柄体的第一端设置有一对相互配合的转动钳臂,所述柄体的第二端分别设置有驱动一对所述转动钳臂的内端绕所述柄体作圆周转动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转动钳臂的外端设置有供所述圆弧形缝针穿过的过针孔,所述过针孔内设置有限制所述圆弧形缝针作单向穿过的单向限位装置,所述过针孔的侧部还分别设置有供缝线退出的过线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缝合时对组织的牵拉损伤。而且缝线穿过组织后,无需从体腔内取出缝针重新夹持,只需反复转动钳臂绕柄体转动,即可使缝针重新归位,进行下一次缝合,利于连续缝合或8字缝合。

A portable needle holding device for a portable endoscop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ortable needle holding device for a portable endoscope, including a handle body and a circular arc stitch. At the end of the handle, a pair of rotating tongs with each other is arranged. The second end of the handle body is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drive to drive the inner end of the rotating forceps arm around the handle body to rotate around the circumference. The outside end of the rotating tongs arm is provided with a needle hole through which the circular arc stitch is worn, and the circular arc stitches are arranged in the hole of the needle to be one way one way through. The side part of the needle hole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cross line slot for the exit of the sewing thread. The invention reduces traction damage to tissues during stitching. And after the stitches pass through the tissue, there is no need to take the stitches from the body cavity to reclamp the stitches. It is only necessary to rotate the handle of the clamp arm over and over again. The stitches can be replaced and the next suture is sutured for continuous suture or 8 word su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腔镜用持针缝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腔镜用持针缝合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微创外科观念的日益深入及器械外科和手术技术的进步,电视辅助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腔镜手术技术要求高,操作复杂,术中使用的器械繁多,其中腔镜持针器是施行微创手术过程中常规使用的持针器械。由于微创手术切口小、视野局限,因此在手术过程中经常使用多种器械配合操作,手术器械更换频繁。现有的持针器为长柄钳结构,连续缝合时需经:持针-进入体腔-进针-调整缝合深度-出针-拔针-取出体腔-重新持针,步骤繁琐;且连续缝合时需术中僵直地进出术野,难免会阻挡视线、影响手术操作;另外,在一些特殊部位,由于空间受限,腔镜下单手进针时难以把握缝合深度,且易对缝合组织过度牵拉导致撕裂或出血,影响了手术的安全及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便携式腔镜用持针缝合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携式腔镜用持针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柄体和圆弧形缝针,在所述柄体的第一端设置有一对相互配合的转动钳臂,所述柄体的第二端分别设置有驱动一对所述转动钳臂的内端绕所述柄体作圆周转动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转动钳臂的外端设置有供所述圆弧形缝针穿过的过针孔,所述过针孔内设置有限制所述圆弧形缝针作单向穿过的单向限位装置,所述过针孔的侧部还分别设置有供缝线退出的过线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柄体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环形槽,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分别为第一转动手柄和第二转动手柄,第一转动手柄和第二转动手柄分别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与一对所述转动钳臂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与设置在所述环形槽上的转动套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限位装置为设置在所述过针孔内端的单向弹性倾斜卡爪,所述圆弧形缝针的内弧面间隔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单向弹性倾斜卡爪配合的单向倾斜卡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圆弧形缝针工作时的运动一周的轨迹与所述转动钳臂的过针孔运动一周的轨迹重合。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此装置在缝合时两个转动钳臂同时操作,利于夹持所要缝合组织,确保缝合精度;夹持后只需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控制转动钳臂绕柄体转动,缝针可穿过组织并由对侧的转动钳臂固定,减少缝合时对组织的牵拉损伤。而且缝线穿过组织后,无需从体腔内取出缝针重新夹持,只需反复让转动钳臂绕柄体转动,即可使缝针重新归位,无需取出体外重新持针即可进行下一次缝合,利于连续缝合或8字缝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转动钳臂与缝针配合时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2的A-A向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使用时的缝合过程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便携式腔镜用持针缝合装置,包括柄体100和圆弧形缝针200。本实施例中的柄体100为长条形的圆柱形结构,柄体100的第一端设置有一对相互配合的转动钳臂300a、300b,柄体100的第二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410和第二驱动装置420,第一驱动装置410和第二驱动装置420的作用是驱动一对转动钳臂300a、300b的内端绕柄体100作圆周转动运动。本实施例中的柄体100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环形槽110,第一驱动装置410和第二驱动装置420分别为第一转动手柄和第二转动手柄,第一转动手柄可为受力面积较大利于手掌把持的手柄,第二转动手柄为受力面积较小利于手指拨动的手柄。第一转动手柄和第二转动手柄分别通过第一连杆411和第二连杆421与一对转动钳臂300a、300b连接,第一连杆411和第二连杆421分别与设置在环形槽110上的转动套120连接。所以柄体100、一对转动钳臂300a、300b、第一驱动装置410和第二驱动装置420之间构成了合页结构,通过控制第一驱动装置410和第二驱动装置420的转动即可带动一对转动钳臂300a、300b绕柄体100转动。除了上述实施例之外,当然也可以将转动钳臂、连杆和驱动装置一体制成合页结构的一半,把柄体作为合页结构的转动销,连杆上设置有供转动销穿过的转动套。只要是能够使得一对转动钳臂的内端绕柄体作圆周转动运动的装置都与上述驱动装置等效代替。转动钳臂300a、300b的外端设置有供圆弧形缝针200穿过的过针孔310a、310b,过针孔310a、310b内设置有限制圆弧形缝针200作单向穿过的单向限位装置320a、320b,过针孔310a、310b的侧部还分别设置有供缝线210退出的过线槽311a、311b。本实施例中,单向限位装置320a、320b为设置在过针孔310a、310b内端的单向弹性倾斜卡爪321a、321b,圆弧形缝针200的内弧面201间隔设置有若干与单向弹性倾斜卡爪321a、321b配合的单向倾斜卡槽220,使得圆弧形缝针200的单向倾斜卡槽220经过单向弹性倾斜卡爪321a、321b只能正向穿过,不能反向退出,与扎带的单向原理一样。为了进一步提高操作灵活性,无需额外人为操作使得圆弧形缝针200与过针孔310a、310b对准,本实施例中的圆弧形缝针200工作时的运动一周的轨迹a与转动钳臂300a、300b的过针孔310a、310b运动一周的轨迹b重合。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结合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朝向纸面的逆时针方向为圆弧形缝针200的缝合方向。缝合时,首先将圆弧形缝针200的针尾三分之一处固定于的前端送进转动钳臂300a的过针孔310a中,此时的转动钳臂300b位于组织1的对侧(如步骤A);接着通过第一转动手柄和第二转动手柄使得转动钳臂300a、300b靠紧并夹持组织1,由于过针孔310a中的单向限位装置320a作用,圆弧形缝针200的前端穿过组织1后即插入转动钳臂300b的过针孔310b中(如步骤B);然后使得转动钳臂300a不动,而转动钳臂300b逆时针转动,由于过针孔310b中的单向限位装置320b作用,转动钳臂300b逆时针转动时带动圆弧形缝针200和缝线210穿过组织1完成第一针缝合,此时缝线可由过线槽311a脱出(如步骤C、D);接着使得转动钳臂300b继续逆时针转动,同时转动钳臂300a也顺时针转动,直到圆弧形缝针200的前端插入转动钳臂300a的过针孔310a中并被其固定,然后顺时针调整转动钳臂300b至针尾三分之一处(如步骤F),再逆时针转动300b使缝针针尾三分之一处推至转动钳臂300a的过针孔310a中(如步骤G)然后顺时针旋转转动钳臂300b(如步骤H)至钳臂300a的对侧(如步骤I),此时回到步骤A中,重复步骤A-I,可连续进行缝合操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腔镜用持针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柄体和圆弧形缝针,在所述柄体的第一端设置有一对相互配合的转动钳臂,所述柄体的第二端分别设置有驱动一对所述转动钳臂的内端绕所述柄体作圆周转动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转动钳臂的外端设置有供所述圆弧形缝针穿过的过针孔,所述过针孔内设置有限制所述圆弧形缝针作单向穿过的单向限位装置,所述过针孔的侧部还分别设置有供缝线退出的过线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腔镜用持针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柄体和圆弧形缝针,在所述柄体的第一端设置有一对相互配合的转动钳臂,所述柄体的第二端分别设置有驱动一对所述转动钳臂的内端绕所述柄体作圆周转动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转动钳臂的外端设置有供所述圆弧形缝针穿过的过针孔,所述过针孔内设置有限制所述圆弧形缝针作单向穿过的单向限位装置,所述过针孔的侧部还分别设置有供缝线退出的过线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腔镜用持针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柄体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环形槽,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江涛姜格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肺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