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效广专利>正文

一种核磁共振检查床的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7763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磁共振检查床的升降装置,包括床体、支撑脚和横梁,横梁的内部设有油腔,横梁的下方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下方连接有丝杆座,丝杆座内部设有丝杆,丝杆支撑所述床体,丝杆座的外部设有第二齿轮,支撑脚内设有电机,电机连接第一齿轮,第一齿轮通过链条与第二齿轮连接,横梁的下方还设有方管,方管的底端通过滑轨垂直连接有支架,支架上连接有张紧轮,张紧轮与链条接触,方管连接有第一油管和第一加油珠,油腔的两侧还设有第二油管和第二加油珠,第二加油珠与丝杆接触,第二油管内部设有第二限位片,第二限位片与第二加油珠间设有第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使床体的升降更加平稳和可靠。

A lifting device fo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xamination be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fting device of an MRI check bed, which comprises a bed body, a supporting foot and a cross beam. The inner of the beam is provided with an oil cavity, a second bearing is provided below the beam, a silk rod is connected under the second bearing, a silk rod is provided in the bar seat, the silk rod supports the bed body, and the outer part of the screw seat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outside. The first gea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gear. The first gea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gear through a chain. The bottom of the beam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square tube. The bottom end of the square tube is vertically connected to the bracket through the slide rails. The bracket is connected with a tight wheel, the tensioner wheel is in contact with the chain, and the square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tubing and the first refueling ball. The two sides of the oil cavity are also provided with second oil pipes and second refueling beads, second gas beads are in contact with the silk rod, and the second oil pipe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limit pieces, and the second limit plate and the second refueling bead are provided with third springs. The utility model can improve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prior art, and make the lifting of the bed body more stable and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磁共振检查床的升降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核磁共振检查床的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最新医学影像新技术,对脑、甲状腺、肝、胆、脾、肾、胰、肾上腺、子宫、卵巢、前列腺等实质器官以及心脏和大血管有绝佳的诊断功能。中国技术专利CN204542128U公开了一种核磁共振检查床。这种结构的核磁共振检查床采用气动升降杆能调节床体的高度,方便病人的转移及躺卧,但气动升降杆的方式升降不平稳,位置限定也不精确,有时会出现气缸卡死情况,从而限制了其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核磁共振检查床的升降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使床体的升降更加平稳和可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核磁共振检查床的升降装置,包括床体和前后各两个支撑脚,支撑脚的下方设有万向轮,所述前面的两个支撑脚间设有横梁,后面的两个支撑脚间设有横梁,横梁的内部设有油腔,横梁的下方水平设有两个第二轴承,第二轴承下方连接有丝杆座,丝杆座内部设有丝杆,丝杆支撑所述床体,丝杆座的外部设有第二齿轮,所述支撑脚内还设有电机,电机上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通过链条与第二齿轮互相连接,所述横梁的下方还设有两根方管,方管与油腔贯通连接,方管的底端通过滑轨垂直连接有支架,支架上连接有张紧轮,张紧轮与所述链条接触,方管上还设有第一限位片,第一限位片与支架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方管的底端还贯通连接有第一油管,第一油管的末端设有第一加油珠,第一加油珠与张紧轮选择接触,第一油管的侧面设有毛刷,毛刷与张紧轮接触,所述油腔的两侧还垂直设有两根第二油管,第二油管的末端设有第二加油珠,第二加油珠与丝杆接触,第二油管内部设有第二限位片,第二限位片与第二加油珠间设有第三弹簧。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脚间还设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设有两个第三轴承,第三轴承与丝杆座的底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横梁上方还设有注油口,注油口与油腔贯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丝杆的底部还设有限位块。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横梁用于连接各个支撑脚,第二轴承用于连接横梁与丝杆座,并使其具备转动特性,电机可通过第一齿轮、链条和第二齿轮,带动丝杆座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带动丝杆座内部的丝杆转动,实现丝杆的上升下降,进而实现通过丝杆支撑的床体的上升下降,较之气动升降杆的方式,丝杆的方式精度更加精确,传动也更加平稳,油腔用于盛放固态的油脂,方管用于支撑张紧轮,同时内部也用于传输润滑油脂,通过滑轨连接在方管上的支架,用于连接张紧轮,该结构使得支架和张紧轮可以位置移动,第一限位片和第二弹簧,使得张紧轮有一定的弹性伸缩特性,使张紧轮能够紧紧的与链条接触,从而保证链条的张紧,防止链条传输脱扣,从而提升传输精度和平稳度,方管底端的第一油管和第一加油珠,与张紧轮接触,从而可以通过张紧轮将润滑油脂带动到链条上,进而带动到各个齿轮,实现机构的润滑,毛刷用于对张紧轮的刷扫,保证油量均匀并防止油脂掉落,油腔两侧的第二油管,连接的第二加油珠用于对各个丝杆润滑,由于丝杆表面螺纹状凹凸不平,通过第三弹簧连接的第二加油珠,可以对丝杆的凹凸位置进行全方位的润滑,保证润滑的质量,本技术通过一个加油腔,即可实现对丝杆和链条齿轮的润滑,可以保证升降机构的机械工作正常,各运动部件运动顺畅,进而进一步提升升降结构升降的平稳度和可靠度。第二支撑板上的两个第三轴承,能够对丝杆座的底部进行支撑,使丝杆座的位置更精确,运动更平稳,注油口可以用于油腔内油脂的补充,限位块用于对丝杆的底部进行限位,防止飞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侧面的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横梁下方的俯视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方管底端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丝杆润滑的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丝杆与床体接触部位的结构图。图中:1、支撑脚;2、万向轮;3、床体;4、第一支撑板;5、第一弹簧;6、横梁;7、丝杆;8、支撑头;9、套筒;10、第一轴承;11、第二软垫;12、第一软垫;13、油腔;14、电机;15、第一齿轮;16、链条;17、第二齿轮;18、张紧轮;19、限位块;20、第二支撑板;21、丝杆座;22、注油口;23、第二轴承;24、第三轴承;25、方管;26、第一限位片;27、第二弹簧;28、滑轨;29、支架;30、第一油管;31、第一加油珠;32、毛刷;33、第二限位片;34、第二加油珠;35、第三弹簧;36、第二油管。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参照图1-6,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包括床体3和前后各两个支撑脚1,支撑脚1的下方设有万向轮2,所述前面的两个支撑脚1间设有横梁6,后面的两个支撑脚1间设有横梁6,横梁6的内部设有油腔13,横梁6的下方水平设有两个第二轴承23,第二轴承23下方连接有丝杆座21,丝杆座21内部设有丝杆7,丝杆7支撑所述床体3,丝杆座21的外部设有第二齿轮17,所述支撑脚1内还设有电机14,电机14上连接有第一齿轮15,第一齿轮15通过链条16与第二齿轮17互相连接,所述横梁6的下方还设有两根方管25,方管25与油腔13贯通连接,方管25的底端通过滑轨28垂直连接有支架29,支架29上连接有张紧轮18,张紧轮18与所述链条16接触,方管25上还设有第一限位片26,第一限位片26与支架29间设有第二弹簧27,所述方管25的底端还贯通连接有第一油管30,第一油管30的末端设有第一加油珠31,第一加油珠31与张紧轮18选择接触,第一油管30的侧面设有毛刷32,毛刷32与张紧轮18接触,所述油腔13的两侧还垂直设有两根第二油管36,第二油管36的末端设有第二加油珠34,第二加油珠34与丝杆7接触,第二油管36内部设有第二限位片33,第二限位片33与第二加油珠34间设有第三弹簧35。本技术的横梁6用于连接各个支撑脚1,第二轴承23用于连接横梁6与丝杆座21,并使其具备转动特性,电机14可通过第一齿轮15、链条16和第二齿轮17,带动丝杆座21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带动丝杆座21内部的丝杆7转动,实现丝杆7的上升下降,进而实现通过丝杆7支撑的床体3的上升下降,较之气动升降杆的方式,丝杆7的方式精度更加精确,传动也更加平稳,油腔13用于盛放固态的油脂,方管25用于支撑张紧轮18,同时内部也用于传输润滑油脂,通过滑轨28连接在方管25上的支架29,用于连接张紧轮18,该结构使得支架29和张紧轮18可以位置移动,第一限位片26和第二弹簧27,使得张紧轮18有一定的弹性伸缩特性,使张紧轮18能够紧紧的与链条16接触,从而保证链条16的张紧,防止链条16传输脱扣,从而提升传输精度和平稳度,方管25底端的第一油管30和第一加油珠31,与张紧轮18接触,从而可以通过张紧轮18将润滑油脂带动到链条16上,进而带动到各个齿轮,实现机构的润滑,毛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核磁共振检查床的升降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磁共振检查床的升降装置,包括床体(3)和前后各两个支撑脚(1),支撑脚(1)的下方设有万向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的两个支撑脚(1)间设有横梁(6),后面的两个支撑脚(1)间设有横梁(6),横梁(6)的内部设有油腔(13),横梁(6)的下方水平设有两个第二轴承(23),第二轴承(23)下方连接有丝杆座(21),丝杆座(21)内部设有丝杆(7),丝杆(7)支撑所述床体(3),丝杆座(21)的外部设有第二齿轮(17),所述支撑脚(1)内还设有电机(14),电机(14)上连接有第一齿轮(15),第一齿轮(15)通过链条(16)与第二齿轮(17)互相连接,横梁(6)的下方还设有两根方管(25),方管(25)与油腔(13)贯通连接,方管(25)的底端通过滑轨(28)垂直连接有支架(29),支架(29)上连接有张紧轮(18),张紧轮(18)与所述链条(16)接触,方管(25)上还设有第一限位片(26),第一限位片(26)与支架(29)间设有第二弹簧(27),方管(25)的底端还贯通连接有第一油管(30),第一油管(30)的末端设有第一加油珠(31),第一加油珠(31)与张紧轮(18)选择接触,第一油管(30)的侧面设有毛刷(32),毛刷(32)与张紧轮(18)接触,所述油腔(13)的两侧还垂直设有两根第二油管(36),第二油管(36)的末端设有第二加油珠(34),第二加油珠(34)与丝杆(7)接触,第二油管(36)内部设有第二限位片(33),第二限位片(33)与第二加油珠(34)间设有第三弹簧(3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磁共振检查床的升降装置,包括床体(3)和前后各两个支撑脚(1),支撑脚(1)的下方设有万向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的两个支撑脚(1)间设有横梁(6),后面的两个支撑脚(1)间设有横梁(6),横梁(6)的内部设有油腔(13),横梁(6)的下方水平设有两个第二轴承(23),第二轴承(23)下方连接有丝杆座(21),丝杆座(21)内部设有丝杆(7),丝杆(7)支撑所述床体(3),丝杆座(21)的外部设有第二齿轮(17),所述支撑脚(1)内还设有电机(14),电机(14)上连接有第一齿轮(15),第一齿轮(15)通过链条(16)与第二齿轮(17)互相连接,横梁(6)的下方还设有两根方管(25),方管(25)与油腔(13)贯通连接,方管(25)的底端通过滑轨(28)垂直连接有支架(29),支架(29)上连接有张紧轮(18),张紧轮(18)与所述链条(16)接触,方管(25)上还设有第一限位片(26),第一限位片(26)与支架(29)间设有第二弹簧(27),方管(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效广
申请(专利权)人:崔效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