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的防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764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0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的防治方法,用含有NiCl2,NaCl和选自代森锌、代森锰锌和丙森锌的组合物处理大豆种子,对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的病原菌—地毯黄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glycines)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相比于传统的防治方法,更简单,更省时,更实用,防治费用更低,因此在实际田间推广上更有优势。

A method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acterial macula in Soybea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oybean bacterial macula, which contains NiCl2, NaCl and the composition of soybean seeds selected from zinson zinc, mancozine zinc and propansen zinc, and has good prevention and cure for the pathogen of soybean bacterial macula, the 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glycines of the soybea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ontrol methods, the effect is simpler, more time-saving, more practical, and has lower cost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herefore, it has more advantages in practical field promo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的防治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病害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的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大豆细菌性斑疹病菌,又称细菌性叶烧病,属于黄单胞属,该属病原菌能侵染绝大多数蔬菜、经济作物和农作物,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是世界范围危害大豆的重要细菌病害,有研究报道,在某些特定地区,该病导致的减产高达40%。地毯黄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Xanthomonasaxonopodispv.glycines)是大豆细菌性斑疹的致病菌。高温、潮湿并伴随着零星强降雨的气候利于该病的发生。大豆细菌性斑疹病在中国境内各主要大豆产区均有发生,且南方较北方更为严重。该病害近年来在国内发病区域和发病面积有逐年扩展的趋势。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油料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大豆保健功能的不断认识,菜用大豆(俗称毛豆)迅速发展,成为部分地区出口创汇农产品和区域特色优势农作物。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其生长不断受到各种病原物(如细菌)的攻击。在局部地区,高温、多雨、湿润的气候为大豆斑疹病菌的侵染和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病害日渐严重,严重影响着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成为制约部分地区(如浙江)菜用大豆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豆细菌性斑疹病在大豆生长的各个阶段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叶柄、豆荚和籽粒,引起大豆叶片早枯脱落、籽粒瘪小减产。病菌主要通过潜伏在染病种子或病株残体内越冬,成为来年的侵染源。目前,对大豆斑疹病害的防治方法包括选育、栽培抗性品种,实行合理轮作和深翻土壤,及时对病株残体进行深埋处理、使用化学农药等。本申请人在前期研究发现,金属离子组合物(NiCl2,NaCl,KCl、CrCl3,ZnCl2)能够显著地抑制地毯黄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菌体生长,抑制地毯黄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的毒性,抑制hrpE的表达,可以用于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的防治,防治效果显著,对环境无污染,绿色环保,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CN201610012843.2,CN201610013058.9),用金属离子防治大豆斑疹病经验证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杀菌剂作用模式的新型抗菌剂。本申请人后期还对金属离子抑制剂进行了改进,将其和常用的中生菌素、梧宁霉素、春雷霉素等杀灭细菌的农用抗生素混合,从而不仅能在未发病时对病害进行防治,对已经发病的大豆,仍然具有很好的补充性防治效果。可以用于拌种、浸种或包衣处理,在发病初期对病菌起到抑制作用,发病后起到补充性防治作用,防治的途径和作用均进一步的有所提升(已申请专利)。本专利技术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筛选,得到一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更实际的一种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的防治方法。本专利技术的防治方法相比于传统的防治方法,更简单,更省时,更实用,防治费用更低,因此在实际田间推广上更有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的防治方法,对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的病原菌—地毯黄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Xanthomonasaxonopodispv.glycines)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相比于传统的防治方法,更简单,更省时,更实用,防治费用更低,因此在实际田间推广上更有优势。为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含有NiCl2,NaCl和选自代森锌、代森锰锌和丙森锌的组合物处理大豆种子,所述的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的病原菌为地毯黄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Xanthomonasaxonopodispv.glycines)。进一步的处理的方式为拌种、浸种或包衣。优选地,所述组合物的组成为0.01μmol/L-50μmol/L的NiCl2,0.1μmol/L-100μmol/L的NaCl,1-10g/L的代森锌、代森锰锌和丙森锌。进一步的,组合物的组成为0.01μmol/L-50μmol/L的NiCl2,0.1μmol/L-100μmol/L的NaCl,1-5g/L的代森锌;0.01μmol/L-50μmol/L的NiCl2,0.1μmol/L-100μmol/L的NaCl,1-5g/L的代森锰锌;0.01μmol/L-50μmol/L的NiCl2,0.1μmol/L-100μmol/L的NaCl,1-5g/L的丙森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防治方法可以很好的防治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的病原菌,可以用于拌种、浸种或包衣处理;2、本专利技术方法相比于传统的防治方法,更简单,更省时,更实用,防治费用更低,因此在实际田间推广上更有优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比。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组合物包含0.09μmol/L的NiCl2,0.5μmol/L的NaCl,5g/L的代森锌,将上述组分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组合物包含0.5μmol/L的NiCl2,0.8μmol/L的NaCl,7g/L代森锰锌,将上述组分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组合物包含3.5μmol/L的NiCl2,2μmol/L的NaCl,8g/L的丙森锌,将上述组分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组合物包含1μmol/L的NiCl2,15μmol/L的NaCl,6g/L的代森锌,将上述组分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比较试验A(和CN201610012843.2,CN201610013058.9中描述的方法相同,组合物是本申请的组合物)实验材料:地毯黄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Xanthomonasaxonopodispv.glycines)、NB液体培养基、NiCl2、NaCl,ZnCl2、代森锌、2%大豆汁液(大豆新鲜叶片在液氮中研磨成粉末,然后溶于去离子水中,0.22um过滤灭菌)。试验方法:1、菌体生长测定(1)挑选地毯黄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Xanthomonasaxonopodispv.glycines)菌落接种于20mlNB液体培养基中,于28℃、200rpm摇床上振荡培养20h(OD600≈1.0);(2)用移液器吸取上述菌液200ul,重新接种于新鲜的NB液体培养基中,继续振荡培养直到OD600达到约1.0为止;(3)将步骤(2)中的菌液5000g离心3min收集菌体,然后用培养基1(含2%大豆汁液、0.09μmol/L的NiCl2,0.5μmol/L的NaCl,5g/L的代森锌)重新悬浮菌体;然后,5000g离心3min收集菌体,用培养基1再次重新悬浮菌体;然后接种于20ml培养基1中(初始OD600≈0.1),200rpm、28℃摇床上振荡培养;每隔4h检测1次菌体浓度;CK1:将步骤(3)中的培养基1替换成培养基2(含2%大豆汁液、0.09μmol/L的NiCl2,0.5μmol/L的NaCl,0.08μmol/L的ZnCl2),其他条件不变;CK2:将步骤(3)中的培养基1替换成培养基3(含2%大豆汁液、5g/L的代森锌),其他条件不变;CK3:将步骤(3)中的培养基1替换成培养基4(2%大豆汁液),其他条件不变;测定结果见表1。表1中的数据表明: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对地毯黄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Xa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含有NiCl2,NaCl和选自代森锌、代森锰锌和丙森锌的组合物处理大豆种子,所述的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的病原菌为地毯黄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glycine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含有NiCl2,NaCl和选自代森锌、代森锰锌和丙森锌的组合物处理大豆种子,所述的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的病原菌为地毯黄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Xanthomonasaxonopodispv.glycines)。2.根据权利要求1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处理的方式为拌种、浸种或包衣。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的组成为0.01μmol/L-50μmol/L的NiCl2,0.1μmol/L-100μmol/L的NaCl,1-10g/L的代森锌、代森锰锌或丙森锌。4.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组合物的组成为0.01μmol/L-50μmol/L的NiC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威戴潇雨孙楚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