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式输送机、冲压系统、以及带状材输送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4625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辊式输送机、冲压系统、以及带状材输送方法。矫直输送机(2)具有:上输送辊(23)及下输送辊(24)、伺服马达(25)、以及输送机控制部(29)。上输送辊(23)及下输送辊(24)配置成夹持带状材(6),将带状材(6)在输送方向上输送。伺服马达(25)对上输送辊(23)及下输送辊(24)的至少一方进行驱动。输送机控制部(29)具有工序驱动指示部(61)、以及加工期间驱动指示部(62)。工序驱动指示部(61)对伺服马达(25)进行驱动,以在冲压加工期间与下一次冲压加工期间之间将带状材(6)向冲压装置(3)侧输送。加工期间驱动指示部(62)对伺服马达(25)进行驱动,以在冲压加工期间将带状材(6)向冲压装置(3)侧输送。

Roller conveyor, stamping system, and strip convey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roller conveyor, a stamping system, and a belt conveying method. The straightening conveyor (2) has an upper conveying roller (23) and a lower conveying roller (24), a servo motor (25), and a conveyor control part (29). The upper conveying roller (23) and the lower conveying roller (24) are arranged to clamp the strip material (6), and the belt material (6) is conveyed in the conveying direction. The servo motor (25) drives at least one side of the upper conveying roller (23) and the lower conveying roller (24). The conveyor control part (29) has a process driving indicator part (61) and a driving indicator part (62) during processing. The process driving indicator (61) drives the servo motor (25) to transfer the strip (6) to the stamping device (3) side between the stamping process and the next stamping process. During the processing, the driving indicator part (62) drives the servo motor (25) to convey the strip material (6) to the stamping device (3) side during the stamp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辊式输送机、冲压系统、以及带状材输送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辊式输送机、冲压系统、以及带状材输送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对卷曲成卷状的带状材进行冲压而生产成型产品的系统,已经公开了具有开卷机、矫直输送机、以及冲压机等的结构。矫直输送机对从开卷机陆续送出的带状材的卷取习性进行矫正,并且以规定的间距,断续地将带状材向冲压装置供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冲压加工与下一次冲压加工之间进行工序间输送时,通过带引导件等而以与下模不接触的高度输送带状材,在冲压加工期间轨迹线降低至与下模接触。这样,因为在冲压加工期间轨迹线向下方移动,所以在由矫直输送机夹持带状材的状态下,在带状材产生张力,有时不能适当地进行冲压加工。因此,在现有的矫直输送机中设置释放装置,其在冲压加工期间使输送辊及多个工作辊远离带状材。矫直输送机具有缸装置作为释放装置,构成为,使多个上侧辊与多个下侧辊分离,使带状材随着冲压加工期间的高度变化而合理地移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63-56004号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因为需要使多个上侧辊与多个下侧辊分离,所以,为了移动包括多个上侧工作辊的重物,需要较大的动力,能耗较大。另外,因为以在一分钟内数十次这样的高频度来进行释放动作,所以,一次释放动作的时间非常短,因而动作速度较快。这样,因为动作速度较快,移动对象的重量也大,所以存在在动作时产生振动及噪音这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考虑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能耗、振动及噪音的产生的辊式输送机、冲压系统、及带状材输送方法。(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第一专利技术的辊式输送机是将带状材向冲压装置输送的辊式输送机,具有:一对第一辊及第二辊、马达、以及控制部。一对第一辊及第二辊配置成夹持带状材,将带状材在输送方向上输送。马达对第一辊及第二辊的至少一方进行驱动。控制部对马达的驱动进行控制。控制部具有:工序驱动指示部、以及加工期间驱动指示部。工序驱动指示部对马达进行驱动,以在冲压加工期间与下一次冲压加工期间之间将带状材向冲压装置侧输送。加工期间驱动指示部对马达进行驱动,以在冲压加工期间将带状材向冲压装置侧输送。这样,利用马达对第一辊或第二辊的至少一方进行驱动,在利用冲压装置进行冲压加工期间将带状材送到冲压装置侧。由此,能够抑制由于轨迹线随着冲压加工期间的带状材的沉降而发生变化,而在带状材产生张力。即,不使第一辊或第二辊从带状材分离,而是通过旋转驱动第一辊或第二辊至少一方,能够抑制在冲压加工期间在带状材产生张力。因此,不需要在加工期间进行使第一辊或第二辊从带状材分离的释放动作,只驱动第一辊及第二辊即可,因此能够减少能耗、振动及噪音的产生。另外,因为不需要在物理上使第一辊或第二辊从带状材分离来进行移动,所以能够适应近年来提高生产速度的需求。第二专利技术的辊式输送机基于第一专利技术的辊式输送机,加工期间驱动指示部对马达进行驱动,以在冲压加工期间冲压装置的滑动机构下降时,将带状材向冲压装置侧输送规定量,在冲压加工期间滑动机构上升时,将带状材从冲压装置侧拉回规定量。这样,通过在滑动机构上升时从冲压装置侧拉回规定量的带状材,在冲压加工期间带状材的高度返回至初始位置时,带状材的位置也能够返回至初始位置。另外,通过使带状材的位置返回至初始位置,能够防止后面叙述的导销与带状材的销孔位置不整合而产生剜孔(こじり),所以能够防止带状材与上模一起上升。第三专利技术的辊式输送机基于第二专利技术的辊式输送机,所谓的冲压加工期间是指,从导销插入带状材中时至从带状材拔出导销时为止的期间,该导销形成于安装在滑动机构上的上模。加工期间驱动指示部对马达进行驱动,以从导销插入带状材时开始至滑动机构抵达下止点为止,将规定量的带状材向冲压装置侧输送,从下止点开始至导销从带状材拔出为止,将规定量的带状材从冲压装置侧拉回。这样,从插入导销时开始至滑动机构抵达下止点为止,将规定量的带状材向冲压装置侧输送,由此,能够抑制因下降而产生张力。另外,从下止点开始至导销从定位孔拔出为止,将规定量的带状材从冲压装置侧拉回,由此,能够防止导销卡住带状材,带状材随着上模的上升而上升。第四专利技术的辊式输送机基于第二或第三专利技术的辊式输送机,加工期间驱动指示部存储加工期间曲线,该加工期间曲线表示将带状材向冲压装置侧输送规定量时的滑动机构的位置与带状材的输送量的关系、以及将带状材从冲压装置侧拉回规定量时的滑动机构的位置与带状材的拉回量的关系。加工期间驱动指示部基于加工期间曲线对马达进行驱动,以进行带状材向冲压装置侧的输送、以及从冲压装置侧的拉回。这样,因为存储了冲压加工期间滑动机构的位置与带状材的输送量及拉回量的关系,所以,基于从冲压装置发送的滑动机构的位置信息,加工期间驱动指示部能够在适当的时刻进行带状材向冲压装置侧的送入、或从冲压装置侧的拉回。第五专利技术的辊式输送机基于第一~第三专利技术中任一专利技术的辊式输送机,还具有张力检测部,其检测带状材的张力。加工期间驱动指示部对马达进行控制,以在冲压加工期间将带状材向冲压装置侧输送时,使由张力检测部检测的张力接近于0。对冲压加工期间随着带状材向下方的移动而在带状材产生的张力进行检测,而驱动马达以使该张力为0,由此,能够在滑动机构的升降动作的适当时刻进行带状材向冲压装置侧的送入。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带状材从冲压装置侧的拉回时,因为带状材发生弯曲,所以不会产生推压力,张力不会为负。因此,在拉回时,可以在不产生问题的程度下使张力为提前设定的恒定的较小张力。即,可以在将带状材向冲压装置侧送入时,控制使张力为0,在将带状材从冲压装置侧回拉时,控制使张力为较小张力。需要说明的是,较小张力也包含0。第六专利技术的辊式输送机基于第五专利技术的辊式输送机,张力检测部具有在第一辊及第二辊的至少一方的轴上设置的扭矩传感器。加工期间驱动指示部对马达进行控制,以在冲压加工期间使由扭矩传感器检测出的扭转力矩接近于0。这样,通过设置扭矩传感器来测量扭转力矩,能够在滑动机构的升降动作的适当时刻进行带状材向冲压装置侧的送入、或从冲压装置侧的拉回。第七专利技术的辊式输送机基于第一~第六专利技术中任一专利技术的辊式输送机,还具有多个第一工作辊与多个第二工作辊。多个第一工作辊配置在输送方向的第一辊的上游侧。多个第二工作辊配置在输送方向的第二辊的上游侧。第一工作辊及第二工作辊沿输送方向交替配置。这样,通过配置多个第一工作辊及多个第二工作辊,能够对带状材的卷取习性进行矫正。第八专利技术的辊式输送机基于第七专利技术的辊式输送机,马达对多个第一工作辊及多个第二工作辊的至少一方进行驱动。由此,在设有第一工作辊或第二工作辊的情况下,能够将第一工作辊或第二工作辊与第一辊或第二辊一起在冲压加工期间旋转驱动,将带状材向冲压装置侧输送。第九专利技术的辊式输送机基于第四专利技术的辊式输送机,具有:分离部、测量辊、以及辊位置检测部。分离部将第一辊从第二辊分离。测量辊配置成与带状材接触,随着带状材的移动而旋转。辊位置检测部检测测量辊的位置。控制部还具有加工期间曲线生成部。加工期间曲线生成部使通过分离部将第一辊从第二辊分离的状态下的冲压加工期间的滑动机构的位置与带状材的移动相关联,生成加工期间曲线,并存储在加工期间驱动指示部中。由此,利用所使用的模具,能够提前求出滑动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式输送机,将带状材向冲压装置进行输送,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对第一辊及第二辊,其配置成夹持所述带状材,将所述带状材在输送方向上输送;马达,其对所述第一辊及所述第二辊的至少一方进行驱动;控制部,其控制所述马达进行的驱动;所述控制部具有:工序驱动指示部,其对所述马达进行驱动,以在冲压加工期间与下一次冲压加工期间之间将所述带状材向所述冲压装置侧输送;加工期间驱动指示部,其对所述马达进行驱动,以在所述冲压加工期间将所述带状材向所述冲压装置侧输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09 JP 2016-0460571.一种辊式输送机,将带状材向冲压装置进行输送,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对第一辊及第二辊,其配置成夹持所述带状材,将所述带状材在输送方向上输送;马达,其对所述第一辊及所述第二辊的至少一方进行驱动;控制部,其控制所述马达进行的驱动;所述控制部具有:工序驱动指示部,其对所述马达进行驱动,以在冲压加工期间与下一次冲压加工期间之间将所述带状材向所述冲压装置侧输送;加工期间驱动指示部,其对所述马达进行驱动,以在所述冲压加工期间将所述带状材向所述冲压装置侧输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期间驱动指示部对所述马达进行驱动,以在所述冲压加工期间中的所述冲压装置的滑动机构下降时,将所述带状材向所述冲压装置侧输送规定量,并在所述冲压加工期间中的所述滑动机构上升时,将所述带状材从所述冲压装置侧拉回所述规定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加工期间是指,从在所述带状材中插入导销时开始,至所述导销从所述带状材拔出时为止的期间,所述导销形成于安装在所述滑动机构上的上模,所述加工期间驱动指示部对所述马达进行驱动,以从所述带状材中插入所述导销时开始,至所述滑动机构到达下止点为止,将所述规定量的所述带状材向所述冲压装置侧输送,并在从所述下止点开始,至所述导销从所述带状材拔出时为止,将所述规定量的所述带状材从所述冲压装置侧拉回。4.如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辊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期间驱动指示部对加工期间曲线进行存储,所述加工期间曲线表示将所述带状材向所述冲压装置侧输送所述规定量时所述滑动机构的位置与所述带状材的输送量的关系、以及将所述带状材从所述冲压装置侧拉回所述规定量时所述滑动机构的位置与所述带状材的拉回量的关系,所述加工期间驱动指示部基于所述加工期间曲线而对所述马达进行驱动,以进行所述带状材向所述冲压装置侧的输送、以及从所述冲压装置侧的拉回。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辊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检测所述带状材的张力的张力检测部,所述加工期间驱动指示部对所述马达进行控制,以在所述冲压加工期间将所述带状材向所述冲压装置侧输送时,使由所述张力检测部检测出的张力接近于0。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辊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检测部具有在所述第一辊及所述第二辊的至少一方的轴上设置的扭矩传感器,所述加工期间驱动指示部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原真德永英和
申请(专利权)人:小松产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