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登宇专利>正文

一种暗配管线经建筑物变形缝时的防护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6031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暗配管线经建筑物变形缝时的防护装置及方法,包括两组防护体和第一防护套管,两组防护体分别预埋在建筑物变形缝处两侧的砼梁内;各防护体分别包括接线盒、接续套管、一端带喇叭口的喇叭口套管;接线盒底上设有第一开口,喇叭口套管的喇叭口所在一端明露于建筑物变形缝处两侧砼梁的相对内侧面上;接续套管的一端与喇叭口套管的平口端接通,接续套管的另一端与接线盒的第一开口接通;第一防护套管贯穿过变形缝及在两侧砼梁内所预埋的两组防护体,且第一防护套管与各防护体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水、防小动物的效果较佳,从变形缝的墙面渗出或流下的水在喇叭口套管的作用下不会进入接线盒内。

Pro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 dark distribution pipeline passing through a building's deformation joi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otective device and method in the deformation seam of a building, including two groups of protective bodies and first protective sleeves. The two groups of protective bodies are buried in the concrete beams on both sides of the deformation joints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protector includes a junction box, a continuous casing, and a bell mouthpiece with one end of the bell mouth. A first opening is provided on the bottom of the line box, and one end of the bell mouthpiece of the bell mouth sleeve is exposed to the relative inner surface of the concrete beams on both sides of the building's deformation joint,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slee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lat mouth of the bell mouth casing,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sleeve connects to the first opening of the junction box, and the first protective casing runs through the over deformation joint and the first opening. Two groups of protective bodies are embedded in the concrete beams on both sides, and a sealing structur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protective sleeve and the protective bodies. The waterproof and anti small animal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better, and the water exuded or fallen from the wall of the deformation joint will not enter the junction box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bell mouth ca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暗配管线经建筑物变形缝时的防护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暗配管线经建筑物变形缝时的防护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电管在过伸缩缝、沉降缝(以下简称变形缝)时的做法,通常是按照《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图集》DJ6-402图或《电气安装工程施工图册》M1-28的做法图进行施工。一般情况下,施工前由设计、施工和建设单位等各部门仔细考虑,并将系统线路尽量安排在变形缝的两侧,使电管在通过变形缝机会减少到最少限度;常规系统线路都通过明敷桥架敷设,但在工程中常遇到因需要增加一段控制线路、电源等通过建筑变形缝时,其做法如图1所示,多数采用电管2'一端固定,另一端活动的敷设方式。图1是该图册、图集两相同标准的做法简图,实际上并无法按该图在现场实施。这是因为从图1接线盒1'栓固盖板的四个孔,表明所画的是接线盒平面图、并预埋在没有画出变形缝砼梁的剖面图内,当按此施工则无法对已经埋入垂直于砼梁内的接线盒的平面盒盖启闭,并在盒内进行穿拼装线或拆卸维修等作业。因此,我们在实际进行现场施工时,是按图2进行施工(即将图1的接线盒1'由水平方向旋转90度纵向),将图1在侧面开有长孔的接线盒改用在接线盒盖板11'上开孔,使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接线盒的电管2'经变形缝3'伸入盖板开有长孔12'的另一个接线盒内,经这种改进后,实施后既可满足设计者愿意图,又能保持实践沉降、伸缩活动。一般变形缝宽仅在40-120mm之间,当发生不均匀变形时,有时变形缝的宽度将小于40mm,连手都不能伸入变形缝作业的情况,更谈不上穿拼线或用螺丝刀锁紧接线盒盖板。即使已按图2施工后今后不必作任何处理,也会有建筑尘土、水、小动物(例如壁虎、蟑螂、蚂蚁、小飞蛾、小虫)等沿墙壁由盖板处(按图集是画在接线盒体侧壁)的长孔进入接线盒内的隐患。另外,假设已能实现对图集的设想进行顺利地安装,也无法对垂直埋入砼梁内接线盒进行穿拼配线调整,直接影响了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另外,由于接线盒1'和电管2'是在施工过程中即进行预埋设置,在施工期间,一旦有重物落入建筑物变形缝3'中,则容易导致电管2'受损折或断裂,从而导致后期无法进行后期的穿拼配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暗配管线经建筑物变形缝时的防护装置及方法,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暗配管线经建筑物变形缝时的防护装置,包括两组防护体和第一防护套管,两组防护体分别预埋在建筑物变形缝处两侧的砼梁内;各防护体分别包括接线盒、接续套管、一端带喇叭口的喇叭口套管;在接线盒底上设有第一开口,喇叭口套管的喇叭口所在一端明露于建筑物变形缝处两侧砼梁的相对内侧面上;接续套管的一端与喇叭口套管的平口端接通,接续套管的另一端与接线盒上的第一开口接通;第一防护套管贯穿变形缝及在其两侧砼梁内所预埋的两组防护体,且该第一防护套管与各防护体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的喇叭口套管的平口端的承插口与接续套管一端连接,接续套管的另一端与接线盒的第一开口的承插口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两组防护体的接线盒对称预埋在建筑物变形缝处的两砼梁内;所述接线盒侧壁上还设有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与预埋于建筑物砼楼板内的电管在砼梁内的终端相连接;所述接线盒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一侧敞口或设有第三开口,其明露于建筑物变形缝处砼梁的两外侧面上,并配置有可开启的面板。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防护套管,该第二防护套管套在所述第一防护套管内,且其两端分别伸入两接线盒内。进一步的,第一防护套管与各防护体的接线盒和/或喇叭口套管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为电缆胶泥或玻璃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护套管上设有滴水孔;所述滴水孔位于第一防护套管的中间底部。进一步的,所述接线盒和/或喇叭口套管为金属体,做接地处理,并与楼板钢筋做SEB等电位联结;所述第一防护套管为刚性套管、第二防护套管为刚性套管或柔性套管。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暗配管线经建筑物变形缝时的防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建筑物变形缝处两侧的砼梁内分别预埋一组防护体,各防护体分别包括接线盒、接续套管、一端带喇叭口的喇叭口套管;接线盒底上设有第一开口,喇叭套管的喇叭口所在的一端明露于建筑物变形缝处两侧砼梁的相对内侧面上;喇叭口套管的平口端与接续套管一端接通,接续套管另一端接通接线盒的第一开口。2)提供第一防护套管,将该第一防护套管从其中一接线盒的第一开口处插入,并穿过建筑物变形缝,到达另一个接线盒内;3)对第一防护套管与各防护体之间的间隙做密封处理。进一步的,还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第二防护套管,将该第二防护套管套入所述第一防护套管内,并调整该第二防护套管的长度,使其两端分别伸入两接线盒内;所述接线盒和/或喇叭口套管为金属体,做接地处理,并与楼板钢筋做SEB等电位联结。进一步的,所述喇叭口套管的平口端与接续套管一端相连接、接续套管另一端与接线盒的第一开口相连接;所述第一防护套管、第二防护套管与接线盒和/或喇叭口套管之间的间隙通过电缆胶泥或玻璃胶进行封堵;所述接线盒侧壁上还设有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与预埋在砼楼板内电管的终端通过锁母相连接;所述接线盒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一侧敞口或设有第三开口,其明露于建筑物变形缝处砼梁的外侧面上,并配置有可开启的面板。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所述两防护体和第一防护套管的设置,一方面使得本专利技术的防护装置的防水、防小动物的效果较佳,且从变形缝的墙面渗出或流下的水在喇叭口套管的喇叭口的作用下不会进入接线盒内;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落入建筑物变形缝中的重物不会导致喇叭口套管断折、受损或破坏;2、所述的第一防护套管,因套管短且两侧胶泥或玻璃胶的软固定而不易变形、受损;其中间开有滴水孔,即使因变形使第一防护套管受损时,也能防止水进入接线盒内、并及时排出该第一防护套管内积水。此采用具有多重保护的第一防护套管与封堵等措施,克服并消除了现有图集、图册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开口所产生的隐患;使第一防护套管不仅满足建筑物沉降、伸缩的要求,还便于更换、维护。3、置于建筑物变形缝处砼梁内的接线盒与第一开口相对的一侧敞口或设有第三开口,并配置有可开启的面板,使工作人员便于在建筑物砼梁外侧(无需通过变形缝)进行穿拼配线,并且便于后期线路维修、保养。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暗配管线经建筑物变形缝时的防护装置及方法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电管经建筑物变形缝的做法简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另一种电管经建筑物变形缝的做法简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防护体的分解示意图(含第一、第二防护套管);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喇叭口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两防护体在安装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两防护体、第一防护套管在安装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整体在安装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防水、防撞效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请参见图3~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暗配管线经建筑物变形缝时的防护装置,包括两组防护体和第一防护套管9、第二防护套管10,两组防护体分别对称预埋在建筑物变形缝3处两侧的砼梁2内;各防护体分别包括:接线盒5、接续套管6、一端带喇叭口71的喇叭口套管7;接线盒5盒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暗配管线经建筑物变形缝时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防护体和第一防护套管,两组防护体分别预埋在建筑物变形缝处两侧的砼梁内;各防护体分别包括接线盒、接续套管、一端带喇叭口的喇叭口套管;在接线盒底上设有第一开口,喇叭口套管的喇叭口所在一端明露于建筑物变形缝处两侧砼梁的相对内侧面上;接续套管的一端与喇叭口套管的平口端接通,接续套管的另一端与接线盒上的第一开口接通;第一防护套管贯穿变形缝及在其两侧砼梁内所预埋的两组防护体,且该第一防护套管与各防护体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暗配管线经建筑物变形缝时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防护体和第一防护套管,两组防护体分别预埋在建筑物变形缝处两侧的砼梁内;各防护体分别包括接线盒、接续套管、一端带喇叭口的喇叭口套管;在接线盒底上设有第一开口,喇叭口套管的喇叭口所在一端明露于建筑物变形缝处两侧砼梁的相对内侧面上;接续套管的一端与喇叭口套管的平口端接通,接续套管的另一端与接线盒上的第一开口接通;第一防护套管贯穿变形缝及在其两侧砼梁内所预埋的两组防护体,且该第一防护套管与各防护体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配管线经建筑物变形缝时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喇叭口套管的平口端的承插口与接续套管一端连接,接续套管的另一端与接线盒的第一开口的承插口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配管线经建筑物变形缝时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防护体的接线盒对称预埋在建筑物变形缝处的两砼梁内;所述接线盒侧壁上还设有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与预埋于建筑物砼楼板内的电管终端在砼梁内相连接;所述接线盒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一侧敞口或设有第三开口,其明露于建筑物变形缝处砼梁的两外侧面上,并配置有可开启的面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配管线经建筑物变形缝时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防护套管,该第二防护套管套在所述第一防护套管内,且其两端分别伸入两接线盒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配管线经建筑物变形缝时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防护套管与各防护体的接线盒和/或喇叭口套管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为电缆胶泥或玻璃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配管线经建筑物变形缝时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套管上设有滴水孔;所述滴水孔位于第一防护套管的中间底部。7.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忠民黄登宇蔡志宏潘惠清黄非黄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黄登宇黄忠民蔡志宏潘惠清黄非黄英杰厦门辰星工匠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