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缸体组合式精锻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5339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模具,特别涉及一种液压缸体组合式精锻模具,其包括上模、下预模、下终模、下模底板、导轨板、齿条板、测定杆、活动板、动作机构、齿轮、齿条顶料杆、手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设置有凹槽,上模通过测定杆导向限定与下预模的位置以及与下终模的位置,下预模和下终模固定在下模底板上、下模底板咬合在导轨板上,一端与动作机构固定,所述齿条板嵌落在导轨板上,齿条板与齿轮啮合,齿轮与齿条顶料杆啮合,手拉板与齿条板、导轨板相固定。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后锻造精度高、品质好,省却了机械加工,省时、省力、省材料,效率高,解决了飞边问题,且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缸体组合式精锻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是涉及一种锻造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锻造行业的发展,模锻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对锻造装备和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锻件生产向着高精度、高质量、多品种、低消耗、低成本的方向发展,闭式锻造一直是锻造生产所努力追求的目标,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不言而喻的。在日常工业生产中,随着液压缸体应用的需求增加,批量高效生产U型缸体的有效手段是采用锻造生产,现有的U型缸体闭式锻造模具在使用的过程中,锻造的零件上会产生飞边;往往还存在品质的缺陷,加工件的毛坯需要复杂的机械切削加工,工作量加大,有很多的切削余量,材料浪费量大,成本增加;另外锻造压力对模具产生强大的应力冲击是不可避免的,模具在强应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影响模具的结构和精度也影响了模具寿命的使用寿命,给使用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精锻模具结构来实现提高锻件的品质、减少机械加工量以降低材料的浪费和工作量、解决飞边问题、降低模具应力变形、提高模具使用寿命。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压缸体组合式精锻模具,包括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缸体组合式精锻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2)、下预模(1)、下终模(4)、下模底板(10)、导轨板(11)、齿条板(12)、测定杆(3)、活动板(5)、动作机构(9)、齿轮(7)、齿条顶料杆(8)、手拉板(18);所述上模(2)设置有凹槽(15),上模(2)通过测定杆(3)导向限定下预模(1)的位置、以及限定下终模(4)的位置,所述下预模(1)设置有锥孔(17),锥孔(17)有锥度,锥孔(17)上截面积大于下截面积,所述下终模(4)内设置有内孔(16),内孔(16)尺寸为锻件产品尺寸,下预模(1)和下终模(4)固定在下模底板(10)上、固定处下模底板(10)上都开挖有活动板(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缸体组合式精锻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2)、下预模(1)、下终模(4)、下模底板(10)、导轨板(11)、齿条板(12)、测定杆(3)、活动板(5)、动作机构(9)、齿轮(7)、齿条顶料杆(8)、手拉板(18);所述上模(2)设置有凹槽(15),上模(2)通过测定杆(3)导向限定下预模(1)的位置、以及限定下终模(4)的位置,所述下预模(1)设置有锥孔(17),锥孔(17)有锥度,锥孔(17)上截面积大于下截面积,所述下终模(4)内设置有内孔(16),内孔(16)尺寸为锻件产品尺寸,下预模(1)和下终模(4)固定在下模底板(10)上、固定处下模底板(10)上都开挖有活动板(5),下模底板(10)咬合在导轨板(11)上,一端与动作机构(9)固定,所述导轨板(11)一端开有顶料口(13),下面设置有齿条顶料杆(8),所述齿条板(12)嵌落在导轨板(11)上,齿条板(12)面朝下与齿轮(7)啮合,齿轮(7)侧面与齿条顶料杆(8)啮合,所述手拉板(18)上设置有滑动长槽(19)并与齿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艳明王远林沈益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源高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